陳自明

《婦人大全良方》~ 卷之六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 (14)

1. 婦人風痰方論第十五

夫婦人風痰者,由臟腑風冷,水飲停積在於胸膈所成也。人皆有痰,少者不能為妨,多者成患。但胸膈有痰飲,漬於五臟,則令眼暈,亦令頭眩、頭痛也。

白話文:

中醫認為,夫婦人風痰是由臟腑風冷,水飲停留在胸膈所造成的。每個人都有痰,少量的痰不會造成影響,但如果痰太多就會變成疾病。而當胸膈有痰飲時,它會進入五臟,導致眼暈、頭暈、頭痛等症狀。

評曰:夫痰之為害,多因外感五邪(五邪者:寒、暑、燥、濕、風),內傷七氣(七氣者:喜、怒、憂、思、驚、恐、恚)。因五邪而得者,得風為風痰,得寒為寒痰,得冷為冷痰,得熱為熱痰,得暑為暑痰。因七氣所傷者,多因婦人情性執著,不能容忍,而有此證。豈特只因風冷而成哉!所以外感五邪、內傷七氣。

白話文:

評語:痰證的危害,大多數是受到外部五邪(五邪:寒、暑、燥、濕、風)的侵襲,或因內部七氣(七氣:喜、怒、憂、思、驚、恐、恚)的傷害而引起的。因五邪感染而得的痰證,感染風邪而得的是風痰,感染寒邪而得的是寒痰,感染冷邪而得的是冷痰,感染熱邪而得的是熱痰,感染暑邪而得的是暑痰。因七氣所傷而得的痰證,大多是由於婦女的情緒不穩定,不能忍耐而形成的。怎麼能只說痰證僅僅是由風冷造成的呢!所以痰證的形成,可以說是外感五邪、內傷七氣所致。

則一身之中,血、液、淚、汗、涕、唾,身中濕者,則濁變而則成痰,乘間而為害也。經云:清則運為精華,濁則凝為痰飲,此之謂也。然有痰、涎、飲、沫四種相類,宜仔細詳辨調治。因風而生痰者,宜服三生飲、星香飲、青州白丸子、化痰丸(方見《局方》)因寒冷而得者,宜服降氣湯、黑錫丹、養正丹。(並見《局方》)因熱而得者,宜服金沸草散、柴胡半夏湯。

白話文:

身體中的血液、津液、眼淚、汗液、鼻涕、唾液等,如果身體內濕氣過重,濁氣就會轉變成為痰,伺機而動,對身體造成危害。經書中說:清氣運轉,則成為精華;濁氣凝聚,則成為痰飲。痰、涎、飲、沫四種病症很相似,應該仔細分辨,對症治療。因為風邪而生的痰,宜服用三生飲、星香飲、青州白丸子、化痰丸(處方可見《局方》)。因為寒邪而生的痰,宜服用降氣湯、黑錫丹、養正丹(處方可見《局方》)。因為熱邪而生的痰,宜服用金沸草散、柴胡半夏湯。

因暑而得者,消暑丸。(並見《局方》)因氣宇不調,鬱結而成者,宜服參蘇飲、四七湯、二陳湯。痰在上者,以瓜蒂散吐之;在下者,以控涎丹利之。雖曰可吐可下,亦要觀人之勇怯,察脈之虛實,方可投之。切記不宜痛系暴下,所以初虞世有金虎、碧霞之戒者,此也。

白話文:

因熱暑而患病的,吃消暑丸。因情志不舒暢,抑鬱積結而成的,適合服用參蘇飲、四七湯、二陳湯。痰在上面的,用瓜蒂散往上吐出;痰在下面的,用控涎丹往下瀉出。雖然說可以吐可以瀉,也一定要看病人的膽量大小,察看脈搏的虛實,才能投藥。須謹記不可痛苦地猛烈瀉下,所以過去虞世醫有金虎、碧霞的告誡,就是這個緣故。

三生飲、星香飲、參蘇飲。(方並見第三卷第一論)控涎丹。(方見第三卷第六論)養正丹。(方見第四卷第四論)

白話文:

三生飲、星香飲、參蘇飲。(方見第三卷第一論)控涎丹。(方見第三卷第六論)養正丹。(方見第四卷第四論)

三生飲、星香飲、參蘇飲:這些都是治療中風引起的口齒不清的藥方。

控涎丹:是一種治療流口水的藥方。

養正丹:是一種治療中風引起的虛弱的藥方。

2. 旋覆花湯

治婦人風痰,嘔逆不下飲食,頭目昏悶。

白話文:

治療婦女因風痰引起的噁心嘔吐、食慾不振,以及頭暈腦脹的症狀。

旋覆花(去蒂),枇杷葉(去毛,炙),川芎,北細辛,藿香,桂心,枳殼(去穰,麩炒),前胡,人參(去蘆),羌活,半夏(各半兩),甘草,羚羊角(屑),赤茯苓(各三分)

上為粗末,每服三錢。水一盞,薑三片,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。

白話文:

旋覆花(去除蒂柄),枇杷葉(去除絨毛,烘烤),川芎,北細辛,藿香,桂心,枳殼(去除果核,用麩皮炒過),前胡,人參(去除蘆根),羌活,半夏(各二兩),甘草,羚羊角(敲碎),赤茯苓(各三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