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自明

《婦人大全良方》~ 卷之十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 (2)

1. 娠子論第二

夫至精才化,一氣方凝,始受胞胎,漸成形質,子在腹中,隨母聽聞。自妊娠之後,則須行坐端嚴,性情和悅,常處靜室,多聽美言,令人講讀詩書、陳禮說樂,耳不聞非言,目不觀惡事,如此則生男女福壽敦厚,忠孝賢明。不然則男女既生,則多鄙賤不壽而愚,此所謂因外象而內感也。

昔太壬娠文王目不視惡色,耳不聽惡聲,口不談惡言,世傳胎教之道,是謂此也。前論亦略敘之矣。然則婦人有終身無子者,何也?按《巢氏病源》云:婦人無子者,蓋有三焉:一者墳墓不嗣;二者夫婦年命相剋;三者夫疹婦病,皆令無子。若夫疹婦病,可以服藥,而後能有子,余皆不可致也。

今觀是說,亦未盡善。有人以婦人無子,問西京常器之者,乃曰:女人自少多病,服燥藥無節,使天癸耗動且早,故終身無子。又有問襄陽宋大亨者,亦然。然則婦人妊娠有兩胎者,何也?按古今方書並無論及此者,惟巢氏論云:陽施陰化,精氣有餘,故生二胎。且謂成一胎之理,其精有幾耶?今觀婦人有兩胎者,其精神氣宇略無小異。

至於數有兩胎,或間成兩胎者,有俱男俱女者,有一男一女者。《道藏經》云有求子法,云婦人月信初止後,一日、三日、五日,值男女旺相日,陽日陽時交合,有子多男。若男女稟受皆壯,則多子。一有怯弱,則少子。以此推之,理可概見焉。又婦人妊娠,男女之別何也?按《顱囟經》云:陽盛發陰,當孕成男,六脈諸經,皆舉其陽;陰盛發陽,當孕成女,六脈諸經,皆舉其陰。《巢氏病源》云:三陽所會則生男,三陰所會則生女。

葛洪《肘後方》云:男從父氣,女從母氣。《聖濟經》云:天之德,地之氣,陰陽之至和,相為流薄於一體,因氣而左動則屬陽,陽資之則成男;因氣而右動則屬陰,陰資而成女。《易》稱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。此男女之別也。凡妊娠有疾,投以湯藥,有傷胎破血者之忌,何也?《內經》云:婦人重身,毒之奈何?岐伯答曰:有故無殞,衰其大半而已也。蓋妊婦有疾不可不投藥也,必在醫者審度疾勢輕重,量度藥性高下,處以中庸,不必多品。

視其疾勢已衰,藥宜便止,則病去母安,子亦無損,復何懼於攻治哉!

白話文:

懷孕養胎論第二

精氣充足才能化生,一股氣凝結成形,開始孕育胎兒,逐漸形成具體的形體。胎兒在母親腹中,會隨著母親的聽聞而受到影響。自懷孕之後,就必須端正行為舉止,保持心情平和愉悅,經常待在安靜的房間,多聽美好的言辭,請人講解詩書禮樂,耳朵不聽不好的話,眼睛不看邪惡的事,這樣生下的子女就會有福氣長壽、忠誠孝順、賢明。如果不是這樣,生下的子女就會多卑賤短命又愚笨,這就是所謂的「因外在的影響而內在產生感應」。

以前太壬懷文王時,眼睛不看壞的顏色,耳朵不聽壞的聲音,口中不說壞的話,世間流傳的胎教之道,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前面的論述也大概提到了。然而,婦女有終身不育的,這是為什麼呢?根據《巢氏病源》所說,婦女不孕大概有三種原因:一是祖墳風水不利於後代;二是夫妻的生辰八字相剋;三是丈夫生病或婦女自己有病,都可能導致不孕。如果是因為丈夫生病或婦女自己有病,可以通過服藥治療,然後就有可能懷孕,其他兩種情況就沒有辦法改變了。

現在看來,這個說法也不夠全面。有人問西京的常器之,婦女不孕的原因,他說:「女人從小多病,隨意服用燥熱的藥物,導致月經提早來且不穩定,所以終身不孕。」又有人問襄陽的宋大亨,他也這麼認為。那麼,婦女懷孕有雙胞胎的,又是為什麼呢?翻遍古今的醫書都沒有提到這個,只有巢氏的論述說:「陽氣施與,陰氣化生,精氣有餘,所以生雙胞胎。」並且說要形成一個胎兒,需要多少精氣呢?現在看來,有雙胞胎的婦女,她的精神氣色與懷一胎的婦女並沒有什麼明顯差異。

至於雙胞胎的數量,有時候生出雙胞胎,有時候間隔著才生出雙胞胎,有的是兩個男孩,有的是兩個女孩,有的是一男一女。《道藏經》裡有求子的方法,說婦女在月經剛結束後的第一天、第三天、第五天,遇到男女氣血旺盛的日子,在陽日陽時行房,容易生男孩。如果男女雙方身體都強壯,就會多子;如果有一方體質虛弱,就會少子。從這個推論,大概就能了解原因。另外,婦女懷孕,生男生女又是如何決定的呢?根據《顱囟經》所說:「陽氣旺盛而發動陰氣,就懷上男孩,身體的六脈都呈現陽象;陰氣旺盛而發動陽氣,就懷上女孩,身體的六脈都呈現陰象。《巢氏病源》說:「三陽之氣會聚就生男孩,三陰之氣會聚就生女孩。」

葛洪的《肘後方》說:「男孩繼承父親的氣,女孩繼承母親的氣。」《聖濟經》說:「天之陽德與地之陰氣,陰陽調和,相互融合為一體,氣往左運行就屬於陽,陽氣滋養就生男孩;氣往右運行就屬於陰,陰氣滋養就生女孩。《易經》說:「乾道主導生男孩,坤道主導生女孩。」這就是生男生女的差別。凡是懷孕期間有疾病,服用藥湯時,有傷害胎兒、破壞血脈的禁忌,這是為什麼呢?《內經》說:「婦人懷孕,遇到毒邪該怎麼辦?」岐伯回答說:「如果病情嚴重,胎兒不會馬上殞落,只是會衰弱大半而已。」懷孕的婦女有病,不可能不吃藥,關鍵在於醫生要仔細衡量病情輕重,斟酌藥性強弱,處方用藥要適中,不必使用太多藥材。

當病情減輕時,就應該馬上停止用藥,這樣疾病消除了,母親平安,胎兒也沒有損傷,又何必害怕治療呢!

2. 受形篇第三

(齊光祿大夫褚澄)

男女之合,二精交暢,陰血先至,陽精後沖,血開裹精,精入為骨,而男形成矣;陽精先入,陰血後參,精開裹血,血入居本,而女形成矣。陽氣聚面,故男子面重,溺死者必伏;陰氣聚背,故女子背重,溺死者必仰。走獸溺死,仰伏皆然。陰陽均至,非男非女之身,精血散分,駢胎、品胎之兆。

父少母老,產女必羸;母壯父衰,生男必弱。古之良工,首察乎此,受氣偏瘁,與之補之。補羸女則養血壯脾,補弱男則壯脾節色。羸女宜及時而嫁,弱男宜待壯而婚。此疾外所務之本,不可不察也。

白話文:

男女結合,是陰陽二氣的精華互相交流順暢。通常是女方的陰血先到,男方的陽精後衝,陰血張開包裹著陽精,陽精進入後形成骨骼,男人的身體就這樣形成了。如果是男方的陽精先到,女方的陰血後加入,陽精張開包裹著陰血,陰血進入後安頓下來成為根本,女人的身體就這樣形成了。陽氣聚集在臉部,所以男人的臉比較重,溺水而死的人一定是臉朝下趴著;陰氣聚集在背部,所以女人的背比較重,溺水而死的人一定是背朝上仰著。走獸溺死,仰著或趴著的情況都有。如果陰陽之氣同時到達,就會形成非男非女的身體,精血分散,就會出現雙胞胎或多胞胎的徵兆。

父親年紀輕母親年紀大,生下的女兒一定體弱;母親強壯父親衰弱,生下的兒子一定虛弱。古代優秀的醫生,首先會觀察這些情況,如果受孕時氣血偏頗衰弱,就會給予補養。補養體弱的女兒要養血健脾,補養虛弱的兒子要強健脾胃並節制性慾。體弱的女兒應該及早出嫁,虛弱的兒子應該等身體強壯後再結婚。這些是疾病以外需要關注的根本,不可不仔細觀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