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自明

《婦人大全良方》~ 卷之十五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五 (6)

1. 地膚大黃湯

《小品》療妊娠患子淋,宜下。

大黃,地膚草(各三兩),知母黃芩豬苓赤芍藥,通草,川升麻枳實甘草(各二兩)

白話文:

大黃(三兩)、地膚草(三兩)、知母(二兩)、黃芩(二兩)、豬苓(二兩)、赤芍藥(二兩)、通草(二兩)、川升麻(二兩)、枳實(二兩)、甘草(二兩)。

上㕮咀,每服四錢。水一盞,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。

2. 《經心錄》方

療妊娠患子淋,小便數,出少或熱,疼痛及足煩。

地膚草(三兩)

上細切,水四升,煮取二升半,去滓,分三服,日三服。文仲,《小品》同。

3. 黃芩湯

療妊娠患淋,小便澀、不利,小腹、水道熱痛。

冬葵子(一升),芍藥(二兩),黃芩赤茯苓車前子(各三兩)

白話文:

冬葵子(600公克),芍藥(120公克),黃芩,赤茯苓,車前子(各180公克)

上㕮咀,以水七升,煎至二升,溫分三服。

療妊娠數月,小便淋瀝疼痛,心煩悶亂,不思食。

瞿麥穗,赤茯苓桑白皮木通,葵子(各一兩),黃芩,芍藥,枳殼車前子(各半兩)

白話文:

  • 瞿麥穗:可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。

  • 赤茯苓:可除濕、健脾、止瀉。

  • 桑白皮:可清熱解毒、瀉肺平喘。

  • 木通:可清熱利尿、通淋消石。

  • 葵子:可清熱利尿、潤腸通便。

  • 黃芩:可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。

  • 芍藥:可養血活血、調經止痛。

  • 枳殼:可理氣健胃、消食化積。

  • 車前子:可清熱利尿、明目退翳。

上為粗末,每服四錢。水一盞,煎至六分,溫服。

療妊娠子淋,小便澀痛。

冬葵子,滑石,木通(各等分)

上為末,每服四錢。水一盞,蔥白七寸,煎至六分,去滓服。

豬苓散療妊娠子淋,小便澀痛。《子母秘錄》療妊娠胎水。(方見本卷第三論)

白話文:

豬苓散可以治療妊娠期的子淋,小便澀痛。子母祕錄中也用於治療妊娠期的胎水。(具體的方劑請參考本卷第三論)

4. 白薇散

療妊娠尿不知出時,胎滿故也。

白薇,芍藥(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溫酒調二錢。

又方:白礬牡蠣(等分)

上為細末,溫酒調二錢。(亦可治男子)

又方:用雞毛灰,末之,酒調方寸匕。(亦見第八卷第四論)

5. 妊娠尿血方論第七

論妊娠尿血者,由勞傷經絡,有熱在內,熱乘於血,血得熱則流溢、滲入脬,故令尿血也。

6. 《千金》方

療妊娠卒下血及子淋方。(三方並出《外臺》)

葵子(一升,研)

上以水五升,煮取二升,分溫三服。

7. 艾葉酒

艾葉(一斤,研,冬用莖,乾者亦得)

上以酒五升,煮取二升,分三服。

8. 地黃酒

生地黃(一升,切)

上以酒四升,煮取二升,分溫三服。亦療落身後血。

續斷湯,治妊娠下血及尿血。

當歸,生地黃(各一兩),續斷(半兩),赤芍藥(一分)

白話文:

當歸、生地黃各一兩,續斷半兩,赤芍藥一分。

上為末,空心,蔥白煎湯調下二錢。

9. 熟地黃湯

療妊娠尿血。

阿膠熟地黃

上各等分為細末,空心,粥飲調二錢。

10. 妊娠胎水腫滿方論第八(《產乳集》養子論附)

《產寶》論曰:夫妊娠腫滿,由臟氣本弱,因產重虛,土不剋水,血散入四肢,遂致腹脹,手足、面目皆浮腫,小便秘澀。陳無擇云:凡婦人宿有風寒、冷濕,妊娠喜腳腫,俗呼為皺腳。亦有通身腫滿,心腹急脹,名曰胎水。

白話文:

《產寶》一書中說,這種妊娠腫脹的病,是由於肝臟氣血本就虛弱,又因生產而導致虛弱加重,因脾胃虛弱而沒有能力約束水液,致使血液散佈到四肢,從而導致腹部脹滿,手、腳、臉都浮腫,大便時乾硬難解。陳無擇說,凡是婦女在懷孕前就患有風寒、冷濕,就容易出現腳腫,俗稱「皺腳」。而有些婦女則是全身都會腫脹,心腹急脹,這種病叫「胎水」。

論曰:凡妊娠之人,無使氣極。若心靜氣和,則胎氣安穩;若中風寒邪氣及有所觸犯,則隨邪而生病也。凡妊娠,經血壅閉以養胎。若忽然虛腫,乃胎中挾水,水血相搏。脾胃惡濕,主身之肌肉。濕漬氣弱,則肌肉虛;水氣流溢,故令身腫滿也。然其由有自,或因泄瀉下痢,臟腑虛滑,耗損脾胃;或因寒熱瘧疾,煩渴引飲太過,濕漬脾胃,皆能使頭面或手足浮腫也。然水漬於胞,兒未成形,則胎多損壞。

白話文:

論語:凡是懷孕的人,不要讓情緒太過激動。如果心情平和、氣息和順,胎氣就會安穩;如果受到風寒邪氣侵襲,或者受到驚嚇,就會隨著邪氣而生病。懷孕時,經血會聚集起來以滋養胎兒。如果忽然出現水腫,那是因為胎兒中挾帶著水氣,水氣和血液相搏擊。脾胃厭惡濕氣,主導人體的肌肉。濕氣浸漬,氣虛,則肌肉虛弱;水氣流溢,所以導致身體腫脹。然而,水腫的根源是有的,可能是因為腹瀉下痢,臟腑虛弱,損耗脾胃;或者因為寒熱瘧疾,煩渴多飲水,濕漬脾胃,都能導致頭面或手足浮腫。然而,水漬在子宮中,嬰兒尚未成形,則胎兒很容易受到損害。

及其臨產日腳微腫,乃胞髒水少血多,水出於外,故現微腫,則易生也。宿有寒氣,因寒冷所觸,故能令腹脹腫滿也。

白話文:

當接近生產日期的時候,腳部會有些微腫脹,那是因為胞衣內的羊水減少,血液增加,羊水從胞衣內滲漏出來造成的,所以容易生產。如果孕婦先前就有寒氣,因為受到寒冷的刺激,所以會導致腹脹和發滿。

《產乳集》養子論

妊娠自三月成胎之後,兩足自腳面漸腫腿膝以來,行步艱辛,以至喘悶,飲食不美,似水氣狀。至於腳指間有黃水出者,謂之子氣,直至分娩方消。此由婦人素有風氣,或衝任經有血風,未可妄投湯藥。亦恐大段甚者,慮將產之際費力,有不測之憂,故不可不治於未產之前也。

白話文:

懷孕自三個月開始形成胎兒後,雙腳從腳面開始漸漸腫脹到小腿和膝蓋,走路艱難,以至於喘不過氣,飲食不香,就像得了水腫的樣子。至於腳趾間流出黃水的,稱為子氣,直到分娩才會消失。這是由婦女本身就有風氣,或者衝任經有血風引起的,不可以隨便服用湯藥。另外,也擔心病情嚴重者,慮及生產時用力過度,會有不測的危險,所以不可不在生產前治療。

古方論中少有言者。按《名醫錄》云:宋少主元徽與徐文伯微行學針法,文伯見一娠婦足腫不能行。少主脈之,此女形也。文伯診之曰:此男胎也,在左則胎黑色。少主怒欲破之,文伯惻然曰:臣請針之。胎遂墮,男形而色黑。此妊娠足腫之說見於古者。今《巢氏病源》中,但有子煩之論,《千金》並《產寶》亦略言之。

白話文:

古代醫書中很少有人談及妊娠足腫的病例。根據《名醫錄》記載:宋少主元徽與徐文伯微服出遊學習針灸之法,文伯看見一位孕婦雙腳腫脹無法行走。少主為她把脈後說:「這是女胎。」文伯診斷後說:「這是男胎,在左側胎兒是黑色的。」少主生氣想要破壞胎兒,文伯出於同情說:「讓我為她針灸吧。」胎兒隨後流產,是個男嬰,皮膚是黑色的。這個妊娠足腫的病例見於古代醫書。現在《巢氏病源》中,只有一些關於子煩的論述,《千金》和《產寶》中也有簡略的記載。

劉禹錫《續傳廣信方》以謂妊婦有水氣而成胎,《太平聖惠》亦言之,皆非也。元豐中,淮南陳景初,名醫也,獨有方論治此病。方名初謂之香附散,李伯時易名曰天仙藤散也。

白話文:

劉禹錫在《續傳廣信方》中說,孕婦有水氣而成為胎兒,《太平聖惠》也有同樣的說法,這都是不正確的。元豐年間,淮南的陳景初是一位著名的醫生,他獨有一種治療這種疾病的方法。這個方劑最初叫香附散,後來李伯時改名為天仙藤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