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婦人大全良方》~ 卷之二十 (1)
卷之二十 (1)
1. 產後余血上搶心痛方論第五
論曰:夫產後血上搶心,由產後氣虛挾宿冷,冷搏於血,則凝結不消。氣逆上者,則血隨上衝擊而心痛也。凡產後余血不盡,得冷則留結,與氣相搏則痛、困重,遇寒結血尤甚,則變成血瘕,亦令月水否澀不通也。
論曰:產後心痛者何?答曰:心者血之主。人有伏宿寒,因產大虛,寒搏於血,血凝不得消散,其氣遂上衝擊於心之絡脈,故心痛。但以大岩蜜湯治之,寒去則血脈溫而經絡通,心痛自止。若誤以為所傷治之,則虛極寒益甚矣。心絡寒甚,傳心之正經,則變為真心痛,朝發夕死,夕發朝死。藥不可輕用如此。
白話文:
產後殘留的血衝上心臟引起心痛,是因為產後氣虛又夾帶舊有的寒氣,寒氣與血相搏,導致血凝結不散。氣向上逆行時,血也會跟著向上衝擊心臟,就造成心痛。凡是產後殘留的血沒有完全排乾淨,遇到寒冷就會凝結,與氣相搏就會產生疼痛、身體困重,遇到寒冷血結得更嚴重,就會變成血瘕,也會使月經不順暢甚至閉經。
產後心痛是什麼原因呢?心臟是主導血液的器官。人體內有潛藏的寒氣,因為生產導致身體極度虛弱,寒氣與血相搏,血凝結無法消散,氣就往上衝擊心臟的絡脈,所以會造成心痛。只要用大岩蜜湯治療,去除寒氣,血脈就會溫暖,經絡暢通,心痛自然停止。如果誤以為是外傷而治療,會使身體更加虛弱,寒氣更加嚴重。如果心臟絡脈的寒氣太嚴重,傳到心臟的正經,就會變成真心痛,早上發病晚上就可能死亡,晚上發病早上就可能死亡。用藥絕對不能輕忽,要非常小心。
2. 大岩蜜湯方
生乾地黃,當歸,獨活,吳茱萸,芍藥,乾薑,甘草,桂心,小草(各一兩),細辛(半兩)
上為散,每服半兩。水三盞,煎至一盞,去滓,稍熱服。評曰:產後心痛,雖非產蓐常疾,痛或有九痛,未必便是血痛。設是岩蜜湯,豈可用熟地黃?熟地黃泥血,安能去痛?此方本出《千金》,用生乾地黃耳。茱萸一升合準,五兩乾薑,三兩細辛,治陳寒在下焦。方本一兩,卻減半兩,制奇制偶,量病淺深,自有品數,不可妄意加減。
然以岩蜜湯治血痛,不若失笑散用之有效。
白話文:
將生的乾地黃、當歸、獨活、吳茱萸、芍藥、乾薑、甘草、桂心、小草(每種各一兩),以及細辛(半兩),一起研磨成散劑。每次服用半兩,加入三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,去除藥渣後,稍微溫熱服用。
評論說:產後心痛雖然不是產婦常見的疾病,但疼痛可能有多種原因,不一定都是血引起的疼痛。如果用岩蜜湯來治療,怎麼可以使用熟地黃呢?熟地黃會滋補血液,又怎麼能止痛呢?這個方子本來出自《千金方》,使用的是生的乾地黃。吳茱萸一升,相當於五兩乾薑,以及三兩細辛,可以治療下焦的舊寒。原方每種藥都用一兩,現在卻減半,這是為了配合藥物的奇偶數,並根據病情的輕重來調整劑量,自然有它的道理,不可以隨意增減藥量。
不過,用岩蜜湯來治療血痛,效果不如用失笑散來得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