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婦人大全良方》~ 卷之九 (1)
卷之九 (1)
1. 溫隱居求嗣保生篇方論第五
昔東京有一焦公,因三世無嫡嗣,遂為商旅遊玩名山,尋訪至人,問其因果。遂至京都見一老僧,聲清而遠,目視精光,請教談論,話言甚異,故就齋而坐。僧曰:有何所諭?焦曰:貧家三世無嫡嗣奈何?僧曰:無嗣者有三:一、祖宗無德,自身無行;二、夫妻年命恐犯禁忌;三、精神不守,妻妾血寒。焦公曰:自身無行,夫妻年命,皆可受持;若妻妾血寒,有何法術?再拜告曰:願聞一言。
僧曰:不難。先修德,後修身,三年之後可到五臺山,當授異方。說畢忽不見。焦公自遇老僧之後,時時行方便,種種作陰功。遇人臨難者,效觀音之救;若見物垂死者,助上帝之好生,行恩布德,如此三年。竟往五臺山尋訪老僧,數日不見,方迴歸,忽見行童手持一書,言曰:老師傳語大夫,功成行滿回宅,合藥志誠服之,富貴子孫隨念降生。
焦公曰:但得嫡子足矣,何望貴子乎!於是隨生焦員外。後員外養子不肖。嘆曰:有何損德如是。忽遇一道人云:汝有憂色,何不往五臺山見老僧。焦氏反省,遂往五臺山訣其因果。至五臺山,不見老僧,只見行童,曰:老師昨日言,員外今日到山,令行童相接。再三傳語,何必來問,但依父行,愚者自賢爾,後必生賢德子孫。
焦氏曰:豈愚子反賢乎?行童曰:昔竇氏五子,皆不全形,後行恩布德,悉皆如故,積德報應,皆登科第。焦氏拜謝而歸,奉行雕版,印施方書。不及二十年,富貴子孫數人。長子橫金,出入金門。後人收得行狀,及方受持行,用求藥者,獲其子孫,皆有德行。余躬受此方,不敢緘默,並錄篇論,以告諸賢,庶不致堙沒耳。
方具於後。
白話文:
從前在東京有個焦公,因為三代都沒有嫡子,就去各地遊玩名山,尋訪有道之人,想問明原因。他來到京都,遇到一位老和尚,聲音清亮悠遠,眼神明亮有神。焦公向他請教,老和尚說的話很特別,就請他一同坐下。老和尚問:「你有什麼事要問嗎?」焦公說:「我家三代都沒有嫡子,該怎麼辦?」老和尚說:「沒有後嗣的原因有三種:一是祖先沒有積德,自身也沒有好的行為;二是夫妻的生辰八字可能犯了禁忌;三是精神不集中,妻子或妾的身體虛寒。」焦公說:「自身行為和夫妻生辰八字都可以改善,如果妻子或妾身體虛寒,有什麼方法可以治療?」他再次拜託老和尚說:「希望您能告訴我。」
老和尚說:「這不難。先要修養德行,再調理身體,三年後可以到五台山,我會給你特別的藥方。」說完就不見了。焦公自從遇到老和尚之後,就時常做好事,暗中積德。遇到有困難的人,就效法觀音菩薩救苦救難;看到快死的生物,就幫助它們活下來,行善布施,如此過了三年。他前往五台山尋找老和尚,找了好幾天都沒見到,正要回去時,忽然看到一個小童拿著一本書,說:「老師傳話給您,說您功德圓滿可以回家了,誠心服用書裡的藥方,富貴的子孫自然就會降生。」
焦公說:「只要有嫡子就夠了,哪敢奢望貴子呢!」後來他生了一個兒子叫焦員外。員外長大後,兒子卻很不爭氣。焦員外感嘆說:「有什麼比這樣更損德的事情呢?」這時他遇到一個道士,說:「你看起來很憂愁,為何不去五台山見老和尚呢?」焦員外反省自己,就去五台山想問個明白。到了五台山,沒見到老和尚,只看到那個小童,小童說:「老師昨天說,員外今天會來,要我來迎接你。已經多次傳達訊息了,何必再來問呢?只要照著你父親的做法,即使是愚笨的人也能變得賢明,以後必定會生出賢德的子孫。」
焦員外說:「難道笨兒子反而會變賢能嗎?」小童說:「以前竇家的五個兒子,長相都不健全,後來行善布施,全都恢復正常,累積功德就有好報,全都考上功名。焦員外拜謝後就回家了,把藥方刻版印刷,廣為流傳。不到二十年,生了好幾個富貴的子孫。長子很有才能,出入朝廷。後人收集到這些事蹟,以及他依藥方求子的經歷,發現他所生的子孫,都很有德行。我親身經歷過這個藥方,不敢將它隱藏起來,將這些記載下來,告訴大家,希望不要讓它埋沒了。
藥方在後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