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自明

《婦人大全良方》~ 卷之十七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七 (6)

1. 張文仲方

療橫生、逆產,服諸符藥不捷者,灸右腳小指尖頭三壯,艾炷如小麥大。

2. 《小品》方

療橫生、倒產,手足先出方(並出《外臺》)。用粗針刺兒手足,入二分許,兒得痛驚轉即縮,自當回順。文仲、《備急》、《千金》、崔氏、《集驗》同。

白話文:

治療胎兒橫生、倒產,手足先出來的偏方(也收錄在《外臺》)。用粗針刺小孩的手腳,刺入約二分深,小孩疼痛驚嚇,就會轉身縮回,胎位自然會回正。文仲、《備急千金要方》、崔氏、《集驗方》的治療方式也相同。

橫產、逆產二條,其理雖別,療法蓋同。可以意量,逐善參用也。

3. 郭稽中產難方論第四

論曰:產難者何?胎側有成形塊為兒枕,子欲生時,枕破與敗血裹其子,故難產。但服勝金散,逐其敗血即自生。若逆生、橫生,並皆治之。

白話文:

討論說:生產困難是什麼原因?胎兒的側面有一個成形的塊狀物,是胎兒的枕頭,當胎兒想要出生的時候,枕頭破裂,胎兒被壞血包裹著,所以難產。只要服用勝金散,去除壞血,胎兒就能自然出生。如果是倒產、橫產,都用這種方法治療。

4. 勝金散方

麝香(一錢,研),鹽豉(一兩,以舊青布裹了,燒令赤,急以乳缽研細)

上為末,取秤錘燒紅,以酒淬之,調下一大錢。

陳無擇評曰:產難不只胎側有兒枕破,與敗血裹凝傷其胎息,因緣自有難易。其如橫逆,多因坐草太早,努力過多,兒轉未逮;或已破水,其血必干,致胎難轉。若先露腳謂之逆,先露手謂之橫。法當以針刺之,使自縮入,即服神應黑散以固其血,必自轉生。《養生方》云:倉皇之間,兩命所繫,不可不廣傳,蓋贊黑散之功也。或以鹽塗兒腳底搔抓之。

白話文:

陳無擇評說:難產的原因不止於胎兒側位、胎頭破裂、敗血凝結、損傷胎息等,還有各種因素導致難產的難易度。例如橫逆位難產,多是因坐月子太早,用力過多,胎兒轉動還沒完成;或者已經破水,血液必定會乾涸,導致胎兒難以轉動。如果先露出腳來,稱為逆位;先露出手來,稱為橫位。治療方法是,用針刺胎兒,讓胎兒自行縮回,隨即服神應黑散以固其血,胎兒必定能自行轉正並出生。《養生方》說:在倉皇之間,兩條性命都繫於此,不可不廣泛傳播,這正是稱讚黑散治療效果的。也有人用鹽塗抹胎兒的腳底,搔抓胎兒的腳底。

神應黑散方(見前,即催生如神散

5. 產難子死腹中方論第五

夫產難子死腹中者,多因驚動太早,或觸犯禁忌,致令產難。皆因穢沃先下,產時未到,穢露已盡而胎枯燥,故子死腹中。其候產母舌青黑及胎上冷者,子已死也。故產處坐臥須順四時方面,並避五行禁忌,若有觸犯,多招災禍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產婦生下的孩子死在腹中,多半都是因為受驚太早,或者觸犯禁忌,導致生產困難。都是因為胎便先流出,生產時間未到,胎便已經流盡而胎兒乾枯,所以孩子死在腹中。如果產婦的舌頭青黑,胎兒身上寒冷,那麼孩子已經死了。因此,產婦的坐臥必須順應四季的方位,並避開五行禁忌。如果觸犯禁忌,往往會招來災禍。

6. 當歸葵子散

治妊娠三、五個月,胎死在腹內不出

大腹子,赤芍藥,榆白皮(各三兩),當歸(一兩,炒),滑石末(三分),瞿麥,葵子(炒),茯苓,粉草,子芩(各半兩)

白話文:

大腹子、赤芍藥、榆白皮(各 150 克),當歸(60 克,炒過),滑石末(15 克),瞿麥、葵子(炒過)、茯苓、粉草、子芩(各 30 克)。

上為粗末,每服四錢。水一盞,煎至七分,去滓,不拘時溫服。

療死胎腹內不出,母已危殆不得已者。立效方

水銀(半兩),桂末(一錢)

上只作一服,溫酒調下。粥飲亦可。

又方:以利斧煅赤置酒中,待溫飲之,其子便下。

7. 錫粉丸

治妊娠胎死腹中,候其母面赤舌青者是。(出《指迷》)

錫粉,水銀(各一錢)

上同研,不見水銀為度,以棗肉和丸如豌豆大,煎瞿麥湯吞下。

白話文:

把藥都研磨成粉末,研磨到看不到水銀為止,然後用棗泥和丸成豌豆大小的丸子,用煎好的瞿麥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