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自明

《婦人大全良方》~ 卷之三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11)

1. 婦人賊風偏枯方論第八

論曰:賊風偏枯者,是體偏虛受風,風客於半身也。人有勞傷血氣,半身偏虛者,風乘虛入,客於半體,名為偏風也。其風邪入深,真氣去,邪氣留,發為偏枯。此由血氣衰損,為風所客,令血氣不相周榮於肌,故令偏枯也。

論曰:夫偏枯者,其狀半身不遂,肌肉枯瘦,骨間疼痛,神智如常,名曰偏枯。僕原疾之由,皆由陰陽偏虧,臟腑怯弱,經絡空虛,血氣不足,當風沖坐,風邪乘虛而入,疾從斯作。《內經》云:汗出偏沮,使人偏枯。詳其義理,如樹木或有一邊津液不蔭注而先枯槁,然後被風所害。

人之身體,或有一邊血氣不能榮養而先枯槁,然後被風所苦,其理顯然。王子亨有云:舟行於水,人處於風。水能泛舟而亦能覆舟;風能養體而亦能害體。蓋謂船漏水入,體漏風傷。古人有云:醫風先醫血,血行風自滅是也。治之先宜養血,然後驅風,無不愈者。宜用大八風湯、增損茵芋酒、續斷湯。

白話文:

所謂的「賊風偏枯」,指的是身體某側比較虛弱,受到風邪侵襲,風邪停留在半邊身體。有些人因為過勞損傷氣血,導致半邊身體特別虛弱,這時風邪就會趁虛而入,停留在半邊身體,這就叫做「偏風」。如果風邪侵入較深,導致身體正氣衰退,邪氣滯留,就會發展成「偏枯」。這是因為氣血衰弱,被風邪侵襲,導致氣血無法充分滋養肌肉,所以造成半邊身體枯槁。

所謂的「偏枯」,症狀是半邊身體不能活動,肌肉消瘦,骨頭關節疼痛,但神智仍然正常,這就叫做偏枯。追溯疾病的起因,都是因為身體陰陽失衡,臟腑虛弱,經絡空虛,氣血不足。當身體在這種情況下,又直接吹到風,風邪就會趁虛而入,疾病就因此產生。《內經》說:「汗出偏向一邊,會使人偏枯。」詳細解釋這個道理,就像樹木如果有一邊得不到津液滋潤而先枯萎,然後就會被風所摧殘。

人的身體也是一樣,如果有一邊的氣血不能充分滋養而先枯槁,然後就會被風邪所苦,道理是很明顯的。王子亨曾說:「船行在水上,人處於風中。水能讓船浮起來,也能讓船翻覆;風能滋養身體,也能傷害身體。」這意思是說,船漏水會進水,身體漏風會受傷。古人說:「治療風病要先治療血,血運行通暢,風邪自然就會消失。」治療這種疾病,應該先補養氣血,然後再驅散風邪,沒有治不好的。可以使用大八風湯、增損茵芋酒、續斷湯這些藥方。

2. 大八風湯

治中風偏枯、失喑、半身不遂,時復恍惚。

當歸,杏仁(去皮尖,麩炒黃),甘草,桂心,乾薑(各二兩,炮),五味子,升麻(各兩半),川烏(炮,去皮尖),黃芩,芍藥,獨活,防風,川芎,麻黃(去節),秦艽,石斛(去根,切,酒蒸,炒),人參,茯神,石膏,黃耆,紫菀(各一兩),大豆(三兩,去皮,炒)
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。水二盞,酒一合,煎至一盞,去滓溫服。恍惚者,不用酒煎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主要治療中風引起的半身不遂、失語、身體偏癱,有時會出現精神恍惚的狀況。

藥材包含:當歸、杏仁(去皮尖,用麩皮炒黃)、甘草、桂心、乾薑(各八錢,炮製過)、五味子、升麻(各十錢)、川烏(炮製過,去皮尖)、黃芩、芍藥、獨活、防風、川芎、麻黃(去節)、秦艽、石斛(去掉根,切塊,用酒蒸過再炒)、人參、茯神、石膏、黃耆、紫菀(各四錢)、大豆(十二錢,去皮,炒過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五錢。用水兩碗,酒一小杯,一起煎煮至剩下一碗,濾掉藥渣後溫服。如果出現精神恍惚的情況,就不要用酒煎藥。

3. 增損茵芋酒

治半身不遂,肌肉乾燥,漸漸細瘦,或時痠痛,病名偏枯。

茵芋葉,川烏(炮,去皮尖),石楠葉,防風,川椒(炒去汗),女萎,附子(炮),北細辛,獨活,卷柏,肉桂,天雄(炮,去皮),秦艽,防己(各一兩),躑躅花(炒),當歸,生乾地黃(各二兩),芍藥(一兩)

上㕮咀,酒二斗漬之。冬七日,夏三日,春、秋各五日。初服一合,漸增之,以知為度。令酒氣相續。(出《指迷方》)

白話文:

這個藥酒方子叫做「增損茵芋酒」,用來治療半身不遂、肌肉乾燥、逐漸消瘦,或是時常痠痛,這種病症稱為偏枯。

藥材包含:茵芋葉、炮製過的川烏(去除皮和尖端)、石楠葉、防風、炒過的川椒(去除汗水)、女萎、炮製過的附子、北細辛、獨活、卷柏、肉桂、炮製過的天雄(去除皮)、秦艽、防己,以上各用一兩;另外加上炒過的躑躅花、當歸、生的乾地黃,以上各用二兩;芍藥用一兩。

將以上藥材切碎,用兩斗酒浸泡。冬天浸泡七天,夏天浸泡三天,春天和秋天浸泡五天。一開始服用一合,然後慢慢增加劑量,直到有效為止。要讓藥酒的藥效持續不斷。 (這個方子出自《指迷方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