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自明

《婦人大全良方》~ 卷之十二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二 (9)

1. 安胎飲

治懷胎三月、四月至九個月,曰惡阻。病者心中憒悶,頭重目眩,四肢沉重,懈怠不欲;熱作,惡聞食氣,欲啖鹹酸,多睡少起,嘔逆不食。或胎動不安,非時轉動,腰腹疼痛;或時下血及妊娠一切疾病,並皆治之。

甘草,茯苓,當歸,熟地黃,川芎,白朮,黃耆,白芍藥,半夏(泡洗七分,切、炒),阿膠(切,粉炒),地榆(各等分)
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盞半,生薑四片,煎至八分,去滓溫服,無時候。一方無半夏、地榆,有人參、桑寄生。一方無白朮、黃耆、半夏、地榆;有艾葉。只是膠艾湯加白茯苓。

白話文:

這個安胎飲可以用來治療懷孕三到九個月期間,孕婦出現的妊娠不適症狀,也就是俗稱的「害喜」。患者會感到心中煩悶、頭重頭暈、四肢沉重無力、疲倦懶散,可能會有發熱感,討厭聞到食物氣味,特別想吃鹹酸的東西,容易嗜睡卻又不易清醒,想吐、吃不下東西。也可能出現胎動不安,不該動的時候亂動,或是腰腹疼痛,有時甚至會出血。這個藥方可以治療上述所有懷孕期間的疾病。

藥方組成包含:甘草、茯苓、當歸、熟地黃、川芎、白朮、黃耆、白芍藥、半夏(浸泡清洗後切片炒過)、阿膠(切成小塊磨成粉炒過)、地榆,以上藥材皆為等量。

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,每次取三錢,加入一碗半水,以及四片生薑,煎煮至剩八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,不限服用時間。

另外有一個藥方是去除半夏、地榆,加入人參、桑寄生。還有一個藥方是去除白朮、黃耆、半夏、地榆,加入艾葉,這就等於是膠艾湯加上白茯苓。

2. 妊娠痰逆不思食方論第三

夫水飲停積,結聚為痰,人皆有之。少者不能為害,多則成病,妨害飲食,乃至嘔逆。妊娠之病,若嘔逆甚者,傷胎也。原疾之由,皆胃氣不調或風冷乘之,冷搏於胃,故成斯病也。亦惡阻之一端。

白話文:

水飲停留在體內累積,就會形成痰,這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情況。少量的話不會造成傷害,但如果過多就會生病,妨礙飲食,甚至會導致嘔吐。懷孕期間的疾病,如果嘔吐嚴重,會傷害到胎兒。追究病因,都是因為胃氣不調,或是受到風寒侵襲,寒氣侵入胃部,所以才會形成這種疾病。這也是孕期害喜的一種情況。

3. 半夏茯苓湯

治妊娠惡阻,心中憒悶,虛煩吐逆,頭目昏眩,四肢怠墮,百節煩疼,痰逆嘔吐,嫌聞食氣,好啖鹹酸,惡寒汗出,羸極黃瘦,多臥多起,不進飲食。妊婦有痰,必生阻病。《千金》以半夏茯苓湯以對之,此思邈處方之妙也。若孕婦羸弱,胎孕不牢,則動必成咎。全在醫者相人強弱以投之,又何慮焉?

半夏(一兩,泡十次,別切,炒令黃),生薑(五兩),茯苓,熟地黃(各三兩),橘紅,北細辛,人參,芍藥,紫蘇,川芎(各一兩),苦梗,甘草(各半兩)

上㕮咀,每服四大錢。水二盞,姜七片,煎至七分,去滓,空心溫服。兼服茯苓丸。《局方》與崔氏無紫蘇、細辛;有旋覆花一兩。有客熱煩渴,口瘡,去橘皮、細辛,加前胡、知母各三兩。腹冷下痢者,去地黃加炒桂心二兩。胃中虛熱,大便秘,小便赤澀,加大黃三兩,去地黃加黃芩一兩。然半夏雖能動胎,若炒過則無妨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懷孕期間的嚴重孕吐,症狀包括:心中煩悶、虛弱煩躁想吐、頭暈眼花、四肢疲倦無力、全身關節痠痛、痰多嘔吐、聞到食物氣味就想吐、喜歡吃鹹酸食物、怕冷流汗、極度虛弱消瘦、嗜睡但又頻繁起身、吃不下東西。懷孕婦女如果有痰,一定會產生孕吐的毛病。《千金方》用半夏茯苓湯來應對這種情況,這是孫思邈高明的地方。如果孕婦身體非常虛弱,胎兒不穩,那用藥就容易出問題。這完全要靠醫生判斷孕婦的身體強弱來用藥,又何必擔心呢?

藥材組成: 半夏(一兩,用熱水浸泡十次,另外切開,炒到變黃),生薑(五兩),茯苓、熟地黃(各三兩),橘紅、北細辛、人參、芍藥、紫蘇、川芎(各一兩),桔梗、甘草(各半兩)。

使用方法: 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四大錢(約15克)的藥材,加入兩碗水、七片生薑,煎煮到剩七分,濾掉藥渣,空腹溫熱服用。同時搭配服用茯苓丸。《局方》和崔氏的方子裡沒有紫蘇、細辛,有旋覆花一兩。如果有發熱煩渴、口瘡,就去掉橘皮、細辛,加入前胡、知母各三兩。如果腹部冷痛腹瀉,就去掉地黃,加入炒桂心二兩。如果胃裡虛熱,大便乾結,小便赤澀,就加入大黃三兩,去掉地黃,加入黃芩一兩。雖然半夏可能影響胎兒,但是炒過後就沒關係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