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婦人大全良方》~ 卷之八 (12)
卷之八 (12)
1. 參香散
治男子、婦人、小兒陰陽不和,冷熱相搏,積而成痢。或赤或白,或赤白相雜,日夜無度,裡急後重,臍腹㽲痛,甚不可忍。又治水瀉不止,腸鳴腹痛。或熱毒中傷。或寒氣久積,並宜治之。
罌粟殼(制),陳皮(去白),粉草(各一兩),厚朴(半兩),青皮,白姜(各一分)
上為末,每服二錢。赤痢,甘草湯調;白痢,陳米飲調;赤白相雜,紫蘇湯調。如冷瀉,陳米飲調;熱瀉,新井水調。空心服此藥,正脾去積、和氣理中。忌生冷、肥膩、油麵、醃藏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「參香散」主要治療男女老少因體內陰陽失調,寒熱互相衝突,累積而成的痢疾。症狀可能有拉血便、拉白便,或血便白便混合,一天多次,頻繁腹痛,想大便卻拉不出來,臍腹劇痛,非常難受。也可用於治療拉水便不止,腸鳴腹痛,或因熱毒或寒氣長久累積所致的腹瀉,這些情況都適合使用此藥。
藥方組成包括:處理過的罌粟殼、去除白色內膜的陳皮、甘草粉各一兩,厚朴半兩,青皮、白薑各一分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。如果是血便痢疾,用甘草湯調服;如果是白便痢疾,用米湯調服;如果是血便白便混合的痢疾,用紫蘇湯調服。如果是冷性腹瀉,用米湯調服;如果是熱性腹瀉,用新汲取的井水調服。空腹服用此藥,可以健脾消積、調和氣血、理順腸胃。服用期間,忌食生冷食物、肥膩食物、油炸麵食及醃漬食物。
2. 豆蔻餅
治赤白痢,臍腹刺痛,久而不愈。大治冷痢。
罌粟殼(制,一兩),白芍藥,黃耆(各三錢),陳皮,青皮,木香,訶子,肉豆蔻,人參(各錢半),羌活,當歸(各一錢)
上為末,煉蜜丸如彈子大,每服二丸。水一小盞,煎至七分,溫服。(二方,塗明仲先生方)
曾有一婦人病痢疾月四十日,服諸藥不愈。召僕診之,六脈沉弱。大凡下痢之脈,宜沉宜弱,但服十全大補湯,薑、棗煎成,加白蜜半匙,再煎數沸,服之愈。
甲子夏秋間,僕處趙經略廳有侄孫,年九歲,病疾甚重,召小方脈未至,遂令僕診之。六脈平細,以證觀之,云是血痢。其實非也,只是血水而已。僕云:記得調中湯治狀,云治夏月初秋,忽有暴寒折於盛熱,結於四肢,則壯熱頭痛。寒傷於胃則下痢,或血、或水、或赤,壯熱冥悶,脈數,宜服此。遂合之,去大黃,服之而愈。
白話文:
豆蔻餅
本方可以治療紅痢(大便帶血)和白痢(大便如米泔水),伴隨肚臍周圍和腹部刺痛,久治不癒的情況。特別擅長治療寒性痢疾。
藥方組成:
炮製過的罌粟殼(約37.5克),白芍、黃耆(各約11.25克),陳皮、青皮、木香、訶子、肉豆蔻、人參(各約5.6克),羌活、當歸(各約3.75克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製成如彈珠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兩顆,用一小杯水煎煮至剩七分,溫熱服用。(此方出自塗明仲先生的方子)
曾有一位婦人患痢疾長達四十天,服用各種藥物都無法治癒。請我去看診,診斷結果是六脈沉弱。一般來說,痢疾的脈象應該是沉而弱的。我讓她服用十全大補湯,用薑和紅棗煎煮,加入半匙蜂蜜,再煎煮幾次後服用,結果就痊癒了。
在甲子年的夏秋之間,我在趙經略府上,他有個九歲的侄孫病得很重。請的小兒科醫生還沒到,就讓我先去診斷。他的六脈平緩而細,從症狀來看,我認為是血痢,但其實不是,只是排泄物中帶有血水而已。我想到《調中湯》的適應症,提到該方可治療初夏或初秋,因為天氣由熱轉寒而導致的疾病,寒氣滯留在四肢,會引起高熱頭痛;寒氣侵入胃部則會導致腹瀉,可能有血、有水或紅痢,並且伴隨高熱煩悶、脈搏跳動快速等症狀。我便依照此方配藥,去掉了大黃,服用後病就痊癒了。
3. 調中湯方
葛根,黃芩,芍藥,桔梗,藁本,赤茯苓,白朮,甘草(炙,等分)
上㕮咀,每服三錢。水一盞,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,移時再服。
又有一婦人,泄瀉不止,似痢非痢,似血非血,其色如濁酒。召余診之,則六脈沉絕。眾醫用熱藥及丹藥服之,則發煩悶。僕先用敗毒散數服加陳米煎,次又用胃風湯加粟米煎,愈。調中湯去大黃,亦療此證。
白話文:
調中湯方
使用葛根、黃芩、芍藥、桔梗、藁本、赤茯苓、白朮、炙甘草,各藥材等份。
將以上藥材稍微搗碎,每次服用三錢。用一碗水煎煮至剩七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,過一段時間再服一次。
另外有一個婦人,腹瀉不止,症狀像痢疾又不像痢疾,像便血又不像便血,排出的東西顏色像混濁的酒。請我診斷,發現她的六脈沉弱且幾乎摸不到。其他醫生用溫熱的藥物及丹藥給她服用,反而使她感到煩躁悶熱。我先用敗毒散服用數次,並加入陳米一起煎煮,接著又用胃風湯並加入粟米煎煮,病就好了。這個調中湯去掉大黃,也能治療這種病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