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婦人大全良方》~ 卷之二十二 (8)
卷之二十二 (8)
1. 產後四肢浮腫方論第十
論曰:產後四肢浮腫者何?答曰:產後敗血乘虛停積於五臟,循經流入四肢。留淫日深,卻還不得,腐壞如水,故令面黃,四肢浮腫。醫人不識,便作水氣治之,凡治水氣,多用導水藥,極虛人。夫產後既虛,又以藥虛之,是謂重虛,往往因致夭枉。但服小調經散,血行腫消則愈。
白話文:
討論說:產後四肢浮腫是怎麼回事?答覆說:產後敗血乘虛停積於五臟,順著經絡流入四肢。滯留體內日益加深,卻又無法自行吸收,腐壞成水狀,所以導致臉色發黃,四肢浮腫。醫師如果不明白,就會當成水氣來治療,治療水氣通常會使用導水藥物,然而這會讓體虛的人更加虛弱。由於產後本來就很虛,再用藥物使之更虛,那就是虛上加虛,往往因此而導致死亡。只要服用小調經散,氣血就能運行、腫脹消退,就能痊癒。
2. 小調經散方
沒藥,琥珀,桂心,芍藥,當歸(各一錢),細辛,麝香(各半錢)
上為細末,每服半錢匕,薑汁、溫酒各少許,調停服。
白話文:
沒藥、琥珀、桂心、芍藥、當歸(各一錢),細辛、麝香(各半錢)
評曰:產後浮腫多端,有自懷妊腫至產後不退者;亦有產後失於將理,外感寒暑,風濕內作,喜怒憂驚,血與氣搏,留滯經絡。氣分、血分,不可不辨。要當隨所因脈證治之,宜得其情。小調經散治血分固效,但力淺難憑。不若吳茱萸湯、枳朮湯、奪魂散、大調經散,皆要藥也。經云:產後肌浮,柑皮酒服。
白話文:
評語:產後浮腫有很多種情況,有的從懷孕開始腫到產後不退;也有的產後沒有調理好,受到外界的寒暑、風濕影響,或者情緒不佳,導致血與氣互相搏擊,停留在經絡中。氣分、血分,必須要分清楚。要根據原因和脈象來判斷,治療方法要針對病因,才能取得療效。小調經散治療血分病症確實有效,但力量不夠,難以依靠。不如吳茱萸湯、枳朮湯、奪魂散、大調經散,這些都是重要的藥方。經典中說:產後肌肉浮腫,可以服用柑皮酒。
3. 加減吳朱萸湯
治婦人臟氣本虛,宿挾風冷,胸膈滿痛,腹脅絞刺,嘔吐噁心,飲食減少,身面虛浮,惡寒戰慄。或泄不止,少氣羸困;及因生產,臟氣暴虛,邪冷內勝,宿疾轉增。
白話文:
治療婦人臟氣本虛,並且伴有風寒之邪,胸膈脹滿疼痛,腹脅絞痛刺痛,嘔吐噁心,飲食減少,身體浮腫,畏寒戰慄。或者腹瀉不止,氣短乏力,體弱多病;以及因生產後,臟氣虛弱,邪氣內盛,舊疾加重。
吳茱萸(一兩半),苦梗,乾薑,甘草,麥門冬,防風,半夏,細辛,當歸,赤茯苓,牡丹皮,桂心(各半兩)
上為粗末,每服四錢。水盞半,煎至七分,去滓,食前熱服。
白話文:
吳茱萸(15克),苦梗、乾薑、甘草、麥門冬、防風、半夏、細辛、當歸、赤茯苓、牡丹皮、桂心(各7.5克)
4. 枳朮湯
治心腹堅大如盤,邊如旋盤,水飲所作,名曰氣分。
枳實(一兩半),白朮(三兩)
上㕮咀,每服四錢。水一盞半,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。中軟即當散也。
白話文:
治療腹部脹硬,大如圓盤,邊緣也像盤子一樣,是由水飲所致的病症,稱為氣分。
藥方包括枳實一兩半,白朮三兩。
將這些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時取四錢。用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下七分,去掉藥渣後溫服。當腹部變軟時,表示藥效已經發揮。
5. 奪魂散
治產後虛腫,喘促,利小便則愈。
生薑(三兩,取汁),白麵(三兩),半夏(七個)
上以生薑汁搜麵裹半夏為七餅子,炙焦熟為末,水調一盞,小便利為效。
白話文:
治療產後虛腫、呼吸急促,有利尿效果就能痊癒。
用生薑汁三兩、白麵三兩,將半夏七個包裹起來做成七個餅,烤至焦熟後研成粉末,用水調和成一碗,服用後如果小便通利即見效。
大調經散最治產後腫滿,喘急、煩渴,小便不利。(方見二十一卷第三論中)
白話文:
大調經散最適合治療產後浮腫,呼吸急促、口乾舌燥,小便不暢(具體藥方請參考第二十一卷第三論中)。
又論曰:夫產後勞傷血氣,腠理虛,則為風邪所乘。邪搏於氣,不得宣越,故令虛腫輕浮。是邪搏於氣,氣腫也。若皮膚如熟李狀,則變為水腫。氣腫者,發汗即愈;水腫者,利小便瘥也。
白話文:
又有一種說法是:產後勞累會造成氣血損傷,腠理虛弱,這時很容易被風邪侵襲。邪氣與氣相搏,導致氣無法正常運行,因而引起虛胖浮腫。這種因邪氣與氣相搏而引起的腫脹,稱之為「氣腫」。如果皮膚像熟透的李子一樣,則會發展成水腫。氣腫只要發汗就可以痊癒;水腫則需要利尿才能治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