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國綱

羅氏會約醫鏡

中醫古代典籍:羅氏會約醫鏡

作者:羅國綱

朝代:清朝

基本介紹:西元1789年,重新編輯及補充內容

內容

羅氏會約醫鏡是清朝醫學家羅國綱所著的醫學著作。該書成書於西元1789年,是羅國綱根據其父羅元杲所著的《會約醫鏡》重新編輯及補充內容而成。

羅氏會約醫鏡共分為三卷,第一卷主要講述中醫基礎理論,第二卷主要講述中醫診斷方法,第三卷主要講述中醫治療方法。該書內容豐富,系統全面,是研究中醫學的重要文獻。

以下是羅氏會約醫鏡中的一些內容:

  • 中醫基礎理論

中醫基礎理論包括陰陽五行、四診八綱、六經辨證等內容。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,用陰陽二氣來說明宇宙萬物的相互關係,用五行來說明事物的生長、發展、變化。四診八綱是中醫診斷方法,包括望、聞、問、切四診和八綱辨證。六經辨證是根據六經辨證原理來診斷疾病。

  • 中醫診斷方法

中醫診斷方法包括望、聞、問、切四診。望診是通過觀察患者的面色、舌苔、脈象等來診斷疾病。聞診是通過聽患者的聲音、呼吸等來診斷疾病。問診是通過詢問患者的病史、症狀等來診斷疾病。切診是通過按壓患者的脈象來診斷疾病。

  • 中醫治療方法

中醫治療方法包括內服、外治、針灸、拔罐等。內服是指將中藥製成湯劑、丸劑、散劑等服用。外治是指將中藥製成膏藥、洗劑、熏洗劑等外用。針灸是指用針刺穴位來治療疾病。拔罐是指用罐子在患者的皮膚上吸拔,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。

羅氏會約醫鏡是一部重要的中醫學著作,對後世中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。

參考資料


自序

凡例

卷之一·脈法

卷之二·治法精要

卷之三·傷寒(上)

卷之四·傷寒(下)

卷之五·瘟疫

卷之六·雜證

卷之七·雜證

卷之八·雜證

卷之九·雜證

卷之十·雜證

卷十一·雜證

卷十二·雜證

卷十三·雜證

卷十四·婦科(上)

卷十五·婦科(下)

卷十六·本草(上)

卷十七·本草(中)

卷十八·本草(下)

卷十九·兒科、瘡科

卷二十·痘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