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國綱

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十三·雜證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·雜證 (4)

1. 五十三、論諸蟲

(附:小兒疳蟲、諸瘡。蟲病有蛔蟲、白蟯蟲、屍蟲、勞蟲、瘕蟲。)

凡蟲之為病,其類不一。而其為害,則為腹痛,作止往來無定,或不時嘔蟲,或嘔青黃綠水,坐臥不安,或面色青白,而唇則紅,但痛定則能食,便是蟲也。而其所以生者,由濕熱,由飲食停積,固有之矣。此必臟氣之虛弱,不能隨食隨化,以致淹留而生,非獨濕熱已也。

治之者,雖當去蟲,而尤宜以溫養脾胃為主,但使臟氣陽強,非惟蟲不能留,亦自不能生也,乃無後虞。

凡下蟲之法,按丹溪云:上旬蟲頭向上易治,若證急,又安能待乎!凡欲下者,先日勿食,次早五更,用香油煎肉嚼之,良久勿吞,蟲聞肉香,頭皆向上,乃以雞蛋煎餅,和藥嚼而食之,須臾,服蔥腸或白水,少少以助藥勢下行,不一時,蟲盡下。然後以白粥補之,隨服補劑,調理脾胃,而病可愈。若蟲下未盡者,再照前法治之。

白話文:

小兒疳蟲、諸瘡都是蟲病,常見的蟲有蛔蟲、白蟯蟲、屍蟲、勞蟲、瘕蟲等等。這些蟲會引起各種症狀,例如腹痛、嘔吐、坐立不安、面色蒼白等等。蟲病的產生是由於濕熱、飲食積滯,以及臟氣虛弱導致食物消化不良所致。治療蟲病除了要驅蟲之外,更重要的是溫養脾胃,增強臟氣,讓蟲無處可生。

治療蟲病時,可以參考丹溪先生的建議,在早晨五更服用香油煎肉,引誘蟲子向上移動,然後再食用雞蛋煎餅,搭配藥物,再喝些蔥腸或白水,幫助藥物下行,就能將蟲驅除。驅蟲後要食用白粥補充營養,並服用補劑調理脾胃,才能徹底治癒。如果蟲下不盡,可以再次使用同樣的方法。

凡上唇有瘡,曰惑,蟲食其臟。下唇有瘡,曰狐,蟲食其肛。仲景曰:「狐惑之證,似傷寒,而非傷寒也。」後世何得以傷寒治乎!

凡小兒蟲積攻心,啼哭悶亂,噁心吐沫,狀似癇病,但目不斜,腹有青筋耳,甚有蛔蟲團聚,痛極而厥,多似慢驚,惟唇口獨紫為異。

凡蟲有丸種:心蟲曰蛔,又曰蛔,長一尺,生髮最多,小兒多有之。肝蟲曰肉蟲,狀如爛杏。腎蟲曰蟯蟲,至細微,如刀截絲縷。肺蟲如蠶,居肺葉內,蝕肺系,令人聲啞,故成勞瘵,殺人惟甚,藥所不到,治之為難。脾蟲曰寸白,子孫相接,長至數尺。胃蟲狀如蝦蟆。有曰弱蟲,又曰膈蟲,狀如瓜瓣。

白話文:

嘴唇上長瘡叫惑,是蟲子在吃內臟;嘴唇下長瘡叫狐,是蟲子在吃肛門。張仲景說:「狐惑的症狀看似傷寒,但其實不是傷寒。」後世的人為何要用治療傷寒的方法來治呢?

小兒蟲積攻心,會啼哭煩躁、噁心吐口水,看起來像癇病,但眼睛不斜,肚子上會有青筋,甚至能看到蛔蟲聚在一起,痛到昏厥,很像慢驚,只是嘴唇和嘴巴獨獨發紫,這是與眾不同的地方。

蟲子有許多種類:心蟲叫做蛔蟲,又叫蛔,長一尺,生髮最多,小孩身上很多。肝蟲叫做肉蟲,形狀像爛杏。腎蟲叫做蟯蟲,非常細小,像刀切的絲線一樣。肺蟲像蠶,住在肺葉裡,會侵蝕肺部,讓人聲音沙啞,因此會變成勞瘵,非常致命,藥物很難到達,治療起來很困難。脾蟲叫做寸白,子孫相連,可以長到幾尺長。胃蟲形狀像蛤蟆。還有叫做弱蟲,又叫膈蟲,形狀像瓜瓣。

有曰赤蟲,狀如生肉。凡人偏嗜一物,必能生蟲,即以所好之物,加入下蟲殺蟲藥,如化蟲散之類,無不應手取效。

凡腹中痛,其脈當沉弦,若反洪大,必有蟲積,蓋熱則生蟲,故洪大也。

凡小兒疳蟲,名曰疳䘌,由食過傷而成,身熱腹大,面黃、昏睡,鼻爛、齒齦生瘡,或下黑血,皆蟲候也。治宜去蟲,後補氣血。

(治應聲蟲法,略)

化蟲丸,治一切蟲病,大者即下,小者即化,為治蟲之總司也。

鶴蝨,胡粉(炒),苦楝根皮(東引不出土者佳),檳榔(各五錢),蕪荑,使君子肉(各二錢半),枯白礬(一錢),

白話文:

古人說,赤蟲形狀像生肉。人如果偏好某種食物,就容易生蟲,這時可以將這種食物加入殺蟲藥,例如化蟲散,效果顯著。

腹部疼痛,脈象沉弦,如果脈象反而是洪大,就一定是蟲積,因為熱氣會生蟲,所以脈象才會洪大。

小兒疳蟲,又稱疳䘌,是由於飲食過度而導致,症狀包括發熱、腹脹、面黃、昏睡、鼻爛、牙齦生瘡,甚至排出黑血,這些都是蟲症的表現。治療應以驅蟲為主,之後再補氣血。

治應聲蟲的方法,這裡略去不談。

化蟲丸可以治療各種蟲病,蟲體大的就排出,小的就化掉,是治療蟲病的總藥方。

鶴蝨、胡粉(炒)、苦楝根皮(東引產的未出土的最好)、檳榔(各五錢)、蕪荑、使君子肉(各二錢半)、枯白礬(一錢),這些都是驅蟲藥。

研末,或用肉汁調服,或水糊丸。上旬五更時,須照上下蟲大法服之,即效。

化蟲散(新),治大小蛔厥腹痛,多似慢驚,但唇口紫者是也。

使君子(去殼,十個),雷丸,鶴蝨,甘草(炙),大黃(體虛者不用),花椒,檳榔(各二錢),

共研細末,人大二錢,人小一錢,用豬肉煮湯調,照上下蟲大法服之。

甘草瀉心湯,治蟲證不食,面目乍赤乍白,此蝕上部曰惑者。

白話文:

  • 將藥物研磨成粉末,或者使用肉汁調和服用,也可以用水調和後做成丸狀。在上旬的五更時分,依照上下蟲大法的方式服用,即可見效。

  • 「化蟲散」(新配方),用於治療大小腸的蛔蟲引起的腹痛,其症狀類似於慢性的驚厥,但特徵是嘴脣和口脣呈現紫色。

  • 使用去除殼的使君子十顆、雷丸、鶴蝨、炙製的甘草、大黃(若體質虛弱者則不使用)、花椒、檳榔各二錢。所有藥物共同研磨成細末,成人每次服用二錢,兒童每次服用一錢,使用煮熟的豬肉湯調和後服用,並依照上下蟲大法的方式服用。

  • 「甘草瀉心湯」,用於治療因蟲害導致的食慾不振,症狀表現為臉色忽紅忽白,這稱為「上部受蝕,表現迷惑」。

半夏(三錢),黃連(錢半),乾薑,黃芩,甘草(炙),人參(隨便),大棗(五枚)

水煎服,此仲景方也。不應,用化蟲丸,照上下蟲大法服之。蝕下部者曰狐,用苦參湯洗之,用雄黃煙燻之。

妙應丸,治諸蟲巢穴堅固難下者,用此悉除。

大黃,牽牛(頭末),檳榔(各一兩),雷丸(去殼),錫灰(炒不見星),鶴蝨(各錢半),大戟(一錢),使君子肉(煨,二錢),茴香(八分),貫眾(二錢),輕粉(三分),苦楝根皮(五錢),

白話文:

半夏三錢,黃連一錢半,乾薑、黃芩適量,甘草炙後使用,人參隨意,大棗五枚,水煎服。這是仲景的方子。如果效果不好,就用化蟲丸,按照治療上下蟲的方法服用。如果蟲子侵蝕下部,叫做狐,可以用苦參湯洗,用雄黃煙燻。妙應丸可以治療各種蟲子巢穴堅固難以清除的病症,用它可以全部清除。大黃、牽牛頭末、檳榔各一兩,雷丸去殼,錫灰炒至不見星,鶴蝨、大戟各一錢半,使君子肉煨後用二錢,茴香八分,貫眾二錢,輕粉三分,苦楝根皮五錢。

上研細末,用皂角五皮煎膏為丸,強者五十丸,弱者減之,五更初,茶請下。少頃,再吃溫茶助之,即效。

溫臟丸,治諸蟲積,用藥下之,既下復生,由臟氣虛寒,宜溫補脾胃,以杜其源。此方攻補兼用。

人參(隨便),白朮,當歸(各四兩。大便泄者不用),白芍(酒炒),使君子(煨取肉),茯苓,川椒(去合口者,炒出汗),細榧肉,檳榔(各二兩),乾薑(炮),吳茱萸(湯泡一宿,炒。各一兩),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皂角五皮煎煮成膏狀,做成丸藥,體質強壯者一次服用五十丸,體質虛弱者減量,凌晨五點左右,用茶水送服。服用後過一會兒,再喝溫茶幫助藥力發揮,就會有效。

溫臟丸用來治療各種蟲積,用藥物驅蟲後,蟲子又會復生,是因為臟腑氣虛寒,需要溫補脾胃,才能從根本上杜絕蟲患。此方既能攻蟲又能補益。

藥方如下:人參(根據情況加減)、白朮、當歸(各四兩,大便溏瀉者不用)、白芍(酒炒)、使君子(煨取肉)、茯苓、川椒(去合口者,炒出汗)、細榧肉、檳榔(各二兩)、乾薑(炮製)、吳茱萸(湯泡一宿後炒,各一兩)。

上為末,神麯糊為丸,白湯下七、八十丸。如臟寒,加附子一、二兩。如臟熱,加黃連一、二兩。

調補中州散(新),治一切脾胃虛寒,飲食少思,腹脹倦怠,泄瀉噯氣,及蟲積下後,宜此調補。多服久服,功效最大。

人參(無者,以時下生北條參二、三兩代之),腿白朮(制,三兩),茯苓(二兩),苡仁(炒),山藥(炒),白扁豆(炒),芡實(炒。各二兩半),陳皮(八錢),桔梗(一兩),元砂仁(去殼炒,七錢),乾薑(炮,六錢),甘草(炙,八錢),神麯(炒,七錢),白蓮肉(炒,一兩),陳米(炒黃,少淬水再炒,兩半),

白話文:

上等的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神麯調和成藥丸,服用時以白開水送下,每次約七十至八十顆。如果病情屬於臟腑寒冷,則在方中加入附子一到兩兩(約15-30公克)。若病情屬於臟腑熱盛,則加入黃連一到兩兩(約15-30公克)。

此藥方名為「調補中州散」(新),適用於治療所有因脾胃虛寒所引發的症狀,如食慾不振、腹部脹滿、疲倦、腹瀉以及噯氣等,對於消化系統中有寄生蟲後所引起的病症也適用。長期服用此藥方,其療效最佳。

所需藥材包括:無人參可用當季生長的北條參代替,用量為二到三兩(約60-90公克);腿白朮需先經過處理,用量為三兩(約90公克);茯苓用量為二兩(約60公克);苡仁需先炒過;山藥和白扁豆均需先炒過,用量皆為二兩半(約75公克);陳皮用量為八錢(約24公克);桔梗用量為一兩(約30公克);元砂仁需去殼後再炒,用量為七錢(約21公克);乾薑需先炮製,用量為六錢(約18公克);甘草需炙製,用量為八錢(約24公克);神麯需先炒過,用量為七錢(約21公克);白蓮肉需先炒過,用量為一兩(約30公克);陳米需先炒黃,再用少量的水浸泡後再次炒過,用量為二兩半(約75公克)。

共研細末,開水調服五、六錢,大小悉宜。如猶有蟲者,用川椒皮、苦楝根皮煎水調服,五更時再細嚼使君子肉四枚。如腹大而脹,是有積者,加谷蟲七錢,共研末服。如口無味者,薑棗煎湯調服。如大便泄者,加肉豆蔻(麵包煨)一兩,同研末服。如胃寒氣滯作痛者,用真藿香煎水調服。○如歸脾、四君、參苓白朮散之類,可揀而用之。

備揀古來治諸蟲病至簡至穩神方於後,以便取用。

下蟲,用苦楝根皮、檳榔、鶴蝨,煎服三、五次。○蛔蟲,用火煨使君子肉,五更食,以殼煎湯送下。○寸白蟲,用細榧子四十九枚,去殼,每月上旬,以砂糖水,砂鍋煮熟,空心食七枚,七日服盡,蟲化為水。並治三蟲(長蟲、赤蟲、蟯蟲也。)神效。○寸白蟲,用檳榔五錢,南木香二錢,研末,米湯調下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開水調和服用五到六錢,劑量依個人情況調整。如果還有蟲子,可以用川椒皮、苦楝根皮煎水服用,凌晨五點再細嚼使君子肉四枚。如果肚子很大而且脹,說明有積聚,可以加入谷蟲七錢,一起研磨成粉服用。如果沒有味覺,可以用薑棗煎湯服用。如果拉肚子,可以加入肉豆蔻(用麵包烤過)一兩,一起研磨成粉服用。如果胃寒氣滯疼痛,可以用藿香煎水服用。其他方劑,例如歸脾湯、四君湯、參苓白朮散等,可以根據情況選擇使用。

另外,整理了一些古代治療各種蟲病的簡易有效方子,方便日後參考。

治療下蟲,可以用苦楝根皮、檳榔、鶴蝨煎水服用三到五次。治療蛔蟲,可以用火烤過的使君子肉,凌晨五點吃,用殼煎湯送服。治療寸白蟲,可以用細榧子四十九枚,去殼,每月上旬用砂糖水在砂鍋煮熟,空腹吃七枚,連續吃七天,蟲會化為水。這個方法也能有效治療長蟲、赤蟲、蟯蟲等三種蟲子。此外,治療寸白蟲,還可以將檳榔五錢、南木香二錢研磨成粉,用米湯送服。

○下諸蟲,錫灰、蕪荑、檳榔為末,用石榴根皮煎湯,五更送下三錢。○治小兒蟲痛,用皂礬細末六、七分,以酒調服。即苦楝根皮煎濃湯,服二、三次效。○小兒蛔蟲,用新石灰一撮下水,以上清水蒸雞蛋,天曉食之。○腹中蟲病,用馬齒莧,水煮一碗,加鹽醋,空腹食之。

○腹有蟲,用酢石榴東引根一握,洗銼濃煎,五更服盡,蟲即下,斷根。

四味肥兒丸,治小兒瘡積,目翳、口瘡、發熱、落髮、肚大、瘡疥。

白話文:

  1. 將各類寄生蟲清除,取錫灰、蕪荑、檳榔研磨成粉,使用石榴根皮煎煮的湯水,於五更時服用三錢。

  2. 治療小孩蟲痛,使用皁礬細末六、七分,加入酒調和後服用。立馬使用苦楝根皮煎煮濃湯,兩到三次後便能見效。

  3. 小孩有蛔蟲,取一撮新石灰放入水中,使用清水蒸煮雞蛋,於天亮時食用。

  4. 腹部有寄生蟲,使用酢石榴東引根一握,清洗切碎後濃烈煎煮,於五更時將藥汁全部服下,蟲子即可排出,並能斷根。

  5. 四味肥兒丸,用於治療小孩積食、眼翳、口腔潰瘍、發燒、脫髮、腹部膨大、皮膚疹癢等症狀。

  6. 若腹中有蟲,使用酢石榴東引根一握,清洗切碎後濃烈煎煮,於五更時將藥汁全部服下,蟲子即可排出,並能斷根。

蕪荑(炒),神麯(炒),麥芽(炒),黃連(各一兩),

豬膽汁為丸,黍米大,每服二、三十丸,木通煎湯送下。或者人小,不知服丸,化服。

大蘆薈丸,治小兒肝脾疳積,發熱體瘦,口渴,大便不調,或瘰癧結核,耳瘡目翳,牙腮蝕爛。

胡黃連,黃連,蘆薈,白蕪荑(炒),白雷丸(破開,赤者不用),膽草,鶴蝨(各一兩),廣木香(四錢),

白話文:

將蕪荑、神麴、麥芽、黃連(各一兩)與豬膽汁混合製成丸劑,以黍米大小,每次服用二、三十丸,用木通煎湯送服。若孩童年幼不懂服丸,可將藥丸化開服用。此藥方名為大蘆薈丸,用於治療小兒肝脾積食、發熱體瘦、口渴、大便不調,或瘰癧結核、耳瘡目翳、牙腮潰爛等症狀。另外,胡黃連、黃連、蘆薈、白蕪荑(炒)、白雷丸(破開,赤者不用)、膽草、鶴蝨(各一兩)和廣木香(四錢)也是常用的藥材。

為末,蒸餅為丸,白湯下一錢。

凡疳之為患,乃肝脾虛熱,津液乾涸之患。前方乃專於清熱治疳之劑,若脾胃虛弱者,當佐以六君子湯,每日間服,調補脾胃,使邪氣退,庶可收全功也。

神授散,治傳屍勞瘵。此藥早服則蟲自除,不能為患。

川椒(二升,揀去合口者,略炒出汗)

為細末,米湯調服二錢。或以酒煮米粉糊為丸,每服三十丸,以漸增至五、六十丸,或用米酒送下。

白話文:

最後將蒸餅研磨成丸,用白湯送服一錢。

凡是疳疾,都是肝脾虛熱,津液乾涸所致。上述藥方專門用於清熱治療疳疾,如果脾胃虛弱者,應該配合六君子湯一起服用,每天服用,調補脾胃,使邪氣退散,才能達到完全治癒的效果。

神授散用於治療傳屍勞瘵。這藥早服就能去除蟲害,免除後患。

川椒二升,揀去合口的,略微炒至出汗,研磨成細末,用米湯調服二錢。也可以用酒煮米粉糊做成丸,每次服用三十丸,逐漸增加到五六十丸,或者用米酒送服。

雄黃兌散,治䘌蟲內蝕,肛門生瘡。

雄黃,桃仁(去皮。各一錢),青葙子,黃連,苦參(各二錢),

為細末,綿裹如棗核大,納肛內一宿,少留綿在外,以便取換。

又方:用棗肉入水銀,搗不見星,捻長二寸,綿裹納大孔中一夜,次日蟲出癢止。

凡項同及身上生瘤,而癢不可忍者,內有蟲,宜剖之,蟲淨而愈。

凡陰中生蝨,癢不可忍,肉內挑出,八足而匾,紅白不一,以銀杏擦之。或用銀硃鋪於厚紙上,轉筒燒煙燻之,皆妙。上瘤病亦熏之。○又方:以檳榔煎水洗之。

白話文:

治療蛔蟲侵蝕,導致肛門生瘡的方法:

將雄黃、桃仁(去掉外皮,每種材料各重十兩),青葙子、黃連和苦參(每種材料各重二十兩),磨成細粉末,然後用棉布包裹成像棗核一樣大小的塊狀物,放入肛門裡一個晚上,稍微留下一些棉布在外面,方便第二天取出更換。

另一個方法是把棗肉加入水銀一起攪拌,直到看不到星星為止,然後搓成長約二寸的條狀物,再用棉布包裹好後放在大孔洞中放置一個晚上,第二天天亮時會看到蛔蟲被排出,瘙癢感也消失了。

如果頸部或者身體其他部位出現腫瘤並且非常癢,可能是因為內部寄生了蛔蟲,應該切開腫瘤,等蛔蟲全部清除乾淨之後才能痊癒。

如果私處產生跳蚤,引起嚴重的瘙癢,可以在肉裡面找到它們,這些跳蚤通常有八隻腳而且扁平,顏色有的呈紅褐色,有的則呈現白色,可以用銀杏擦拭患處來緩解癢痛;也可以在厚厚的紙張上面撒上銀朱粉,然後捲起來燃燒產生的煙霧薰蒸患處,效果都很好。對於上述提到的腫瘤疾病也能使用這個方法進行薰蒸治療。另外還有一個方法就是用檳榔煮水清洗患處。

凡古方殺蟲,如雷丸、貫眾、乾漆、百部、錫灰、苦楝根皮、蕪荑之類,皆所常用者也。有加附子、乾薑者,壯正氣也。加苦參、黃連者,蟲得苦而伏也。加烏梅、訶子者,蟲得酸而軟也。加藜蘆、瓜蒂者,以蟲在胸膈,欲其吐出也。加芫花、黑醜者,欲其帶蟲瀉下也。用雄黃、硫黃、花椒,治瘡疥之蟲也。

用川槿皮、海桐皮,治風癬之蟲也。用敗鼓心、桃符板、故屍枕,驅勞瘵之蟲也。備載之,俾人取用。

白話文:

古時候,凡是治療蟲病的藥方,常用的藥材有雷丸、貫眾、乾漆、百部、錫灰、苦楝根皮、蕪荑等等。

有些藥方會添加附子、乾薑,目的是增強正氣;加入苦參、黃連,則是利用其苦味使蟲子伏藏;添加烏梅、訶子,則利用其酸味讓蟲子軟化;加入藜蘆、瓜蒂,則是因為蟲子在胸膈,希望藥物能夠將其吐出;添加芫花、黑醜,則是希望藥物能夠將蟲子帶出體外,從糞便排出。

使用雄黃、硫黃、花椒,可以治療瘡疥等皮膚上的蟲病。

使用川槿皮、海桐皮,可以治療風癬等皮膚上的蟲病。

使用敗鼓心、桃符板、故屍枕,可以驅除勞瘵等疾病的病蟲。

以上這些常用的藥材和方法,都詳細記錄下來,方便大家參考使用。

凡服治蟲藥,總以每月初旬為妙,以蟲頭向上故也。此緩則待之;若急,用上下蟲大法。○濕熱生蟲,腹脹而痛,以石榴椿樹東引根皮、檳榔各五錢空心服。腹或痛,蟲自下。○誤食馬蟥蜞,腹內生子為患,飲地漿下之。

白話文:

服用驅蟲藥最好選擇每月初旬,因為此時蟲頭向上,藥效更容易發揮。如果情况不急,可以慢慢調理;若情况緊急,就需要使用上下蟲大法。濕熱導致蟲生,腹部脹痛,可以用石榴椿樹東引根皮和檳榔各五錢,空腹服用,腹痛消退,蟲就會從下排出。如果誤食馬蟥或蜞,導致腹內生子,可以用地漿飲服下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