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自序
自序
1. 自序
昔範文正有云:「不為良相,願為良醫。」誠以良相輔翼聖君,燮變理陰陽,俾群生咸安化宇;良醫挽回造化,拯救困危,俾個疾悉登壽域。其權異,其濟世安民之心則一也。自軒岐而下,《靈樞》《素問》之書,傳於奕世,後醫如仲景、河間、東垣、丹溪輩,皆能深究其理,出所心得,成一家言。凡外感內傷,業醫者循而用之,每著功效。
然其得力處固多,而各持己見偏誤者,亦間有之。越人張景岳起而辨論,有以見此道中純粹以精者之難其人也。(綱)何人斯,敢著書立說以誤人哉?然有不容已於心者。憶自少治舉子業,即好讀醫書,朝夕研求,意欲於世稍效一得於病患者。又思古人座右語:「綿世澤莫如為善,振家聲還是讀書。
」余家世處湘邑,不失敦篤,而吾父孤立,昆季多人,佐家政以司課讀者,綱居長,厥任尤重。因督率群弟,奮志芸窗,不數年而皆入庠序。己卯科,四弟國俊得膺多薦。已醜科,幸捷南宮,叨館選。荷蒙皇上特恩,敕封三代。父母均享壽八旬余。生逢覃恩,邀錫封者十餘年。
乙巳歲,復晉贈為承德郎,而(綱)亦與焉。一門之內,恩榮四代,愧元以報,惟午夜抱慚而已。(綱)今者七旬有餘,優遊杖履,披覽醫書,隨境施方,其治痼疾以登壽域者,難以數記。恐後失傳,將平日所考脈法治法,得諸心而皮之手者,會約為一集。質諸高明,僉云明析簡確。
在深於醫者,不得視為陳言;即初學者,開卷亦可朗然。其於醫道,不無小補。綱是以付之梓,不數月而告成。
縉紳先生,俯賜弁言,褒榮華衰。倘摘其瑕而明教之,是尤(綱)之所厚望也夫!
時乾隆五十四年己酉歲孟冬月,敕封承德郎翰林院檢討加三級楚南上湘羅國綱振占氏自序
白話文:
[自序]
昔日范仲淹曾說:「若不能成爲優秀的宰相,願成爲一個良醫。」這確實是因爲優秀的宰相輔佐聖君,調節陰陽,使衆生都能安居樂業;而良醫則能挽回命運,拯救病危之人,使患病者得以延年益壽。他們的權力雖異,但救世濟民的心卻是一致的。
自從黃帝和岐伯開始,《靈樞》《素問》等醫書世代相傳,後世名醫如張仲景、劉完素、李東垣、朱丹溪等人,都能深入研究其中的道理,發表自己的見解,形成各自的學派。無論是外感還是內傷,醫生們遵循這些理論使用,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。
然而,雖然他們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,但也存在各自堅持己見,甚至出現偏差的情況。於是,張景嶽站出來進行辯論,這顯示出在醫學領域中,找到一個純粹且精通的人是多麼困難。
我爲何要著書立說呢?然而有些事情我無法置之不理。回想年輕時,我就喜歡讀醫書,日夜鑽研,希望能對世人有所幫助,尤其是對病患有所貢獻。又想起古人的話:「綿延家族榮耀最好的方法就是行善,振興家族名聲還是讀書。」
我家世代居住在湖南,保持着淳樸的家風,父親獨力支撐家庭,兄弟衆多,我作爲長子,負責家政和教育,責任重大。因此,我督促兄弟們努力學習,不出幾年,他們都進入了學校。在己卯科,四弟國俊得到推薦。在己丑科,我有幸通過考試,被選爲翰林院館員。承蒙皇上的特別恩惠,三代人都得到了封賞。父母都活到了八十歲以上。在皇恩浩蕩之下,我們家族被封賞了十多年。
乙巳年,我們又被晉贈爲承德郎,我也在其中。一門之內,四代人都受到了皇恩,我感到無比慚愧,只能在深夜裏抱愧不已。
如今我已經七十餘歲,閒暇之餘,閱讀醫書,隨地施方,治療頑疾,使病人得以延年益壽的例子數不勝數。擔心這些知識失傳,將我平時對脈法的研究和治療方法,整理成一本書。經過高人的審閱,都說這本書條理清晰,簡潔準確。
對於深入研究醫學的人來說,這本書並不是陳詞濫調;即使是初學者,打開書本也能一目瞭然。對於醫學領域,這本書應該會有一些幫助。因此,我決定將其付印出版,幾個月後就完成了。
各位紳士先生,你們給予了高度評價,使這本書增添光彩。如果你們能指出書中的不足,並給予明確的指導,那將是我最大的期望!
於乾隆五十四年己酉歲孟冬月,敕封承德郎翰林院檢討加三級楚南上湘羅國綱振佔氏自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