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之一·脈法 (2)
卷之一·脈法 (2)
1. 四、二十七種脈證
浮脈主表,腑病所居。有力為風,無力血虛。浮遲表冷,浮數風熱。浮緊風寒,浮緩風濕。
六腑屬陽,其應在表。浮而有力,風邪盛也;無力,陰血虧也。浮主表,遲主冷;浮而遲,為表冷也。浮主風,數主熱;浮而數,為風熱也。緊為寒,浮而緊,為風寒也。緩主濕,浮而緩,為風濕也。
浮虛傷暑,浮芤失血,浮洪虛火,浮微勞極,浮濡陰虛,浮散虛劇,浮弦痰飲,浮滑痰熱。
暑傷氣,氣虛則脈虛。芤屬失血,如吐血、下血之類。洪主火,洪而浮,為虛火。微為氣血俱虛,故主勞極。血屬陰,浮而濡為陰虛。虛極,故如散亡。弦為風木之象,浮而弦,乃風痰也。滑主痰,滑而浮為熱痰也。○雖曰浮為在表,然亦有風寒外感者,脈見緊數,而略兼乎浮,便是表邪。
白話文:
暑邪傷氣,氣虛則脈象虛弱。細小脈代表失血,比如吐血、下血等。洪脈主火,洪大而浮,就是虛火。微弱脈代表氣血俱虛,因此主勞損過度。血屬陰,浮而濡弱代表陰虛。虛弱極度,故脈象如散亂。弦緊脈代表風木之象,浮而弦緊,就是風痰。滑利脈主痰證,滑利而浮代表熱痰。雖然說浮脈主要反映表證,但是風寒外感也會出現浮脈,並且脈象緊數,稍微帶點浮,這就是表邪。
上文中亦有非是表症,若一概因浮而表之,則大害矣。其有浮大弦硬之極至四倍以上者,《內經》謂之關格,此非有神之謂,乃真陰虛極,而陽亢無根,大凶之兆也,不可不知。
沉脈主裡,為寒為積。有力痰食,無力氣鬱。沉遲虛寒,沉數伏熱,沉緊冷痛,沉緩水蓄。
五臟屬陰,其應在裡。沉者陰象也,積者臟病也,故為寒積。沉而有力,有形之物凝滯於內;沉而無力,無形之氣鬱結干中。沉遲皆屬陰,所以虛寒,凡身冷、厥逆、洞泄、精寒等症見焉。沉而數,自熱伏也。緊主諸癰,亦主冷,得之沉分,非冷痛乎!濕脈緩,今沉而緩,當水蓄矣。
白話文:
第一段
上文中所述的症狀,有些並非表面的症狀,如果一概以浮脈判定為表證,就會造成很大的危害。
如果脈象浮大弦硬,超過正常四倍以上, 《內經》稱之為「關格」,這並不是有神氣的表現,而是真陰虛極,陽氣亢盛無根,是大凶之兆,不可不察。
第二段
沉脈主裡,代表著寒邪和積滯。有力者為痰食積聚,無力者為氣鬱不通。沉脈遲緩代表虛寒,沉脈數則代表伏熱,沉脈緊則代表冷痛,沉脈緩則代表水濕蓄積。
第三段
五臟屬陰,其反應在裡。沉脈是陰象,積滯代表臟腑病變,所以沉脈主寒積。沉而有力,代表有形的物質凝滯於內;沉而無力,代表無形的氣鬱結於內。沉脈遲緩皆屬陰,所以表現為虛寒,常見症狀包括身體冰冷、厥逆、腹瀉、精寒等。沉而數,代表自熱伏藏。緊脈主癰腫,也主冷痛,沉脈緊則冷痛。濕脈緩慢,今沉而緩,當屬水濕蓄積。
沉牢痼冷,沉實極熱,沉弱陰虧,沉細虛濕,沉弦飲痛,沉滑食滯,沉伏吐利,陰毒積聚。
寒脈牢固。實脈三部皆強,故為極熱。沉弱無力,陰虧也。細為不足,亦主濕浸。弦主飲,亦主諸痛。滑雖主痰,若在脾部沉分,為食滯也。寸伏則吐,尺伏則利。在陰症傷寒則為陰毒積聚。○沉脈屬裡,然必察其有力無力,以辨虛實。沉而實者,多氣停積滯,宜消宜攻。沉而虛者,因陽不達,因氣不舒,陽虛氣陷者,宜溫宜補。
其有寒邪外感,陽為陰蔽,脈見沉緊而數,骯髒頭痛身熱等症者,正屬外邪,亦不可表;以沉為里,或用溫散可也。(遲脈兼症以下新補)遲脈主臟,陰盛陽虧。沉遲裡虛,浮遲表寒。氣寒不行,血寒凝滯。遲兼滑大,風痰頑痹。遲而細小,泄痛拘攣。遲脈主臟,有陰而少陽也。
白話文:
脈象沉而牢固,代表寒邪入侵;脈象沉而有力,三部皆強,表示身體極熱;脈象沉而無力,代表陰虛不足;脈象沉而細小,代表氣血不足,也可能伴隨濕氣浸淫;脈象沉而弦緊,代表有飲邪積聚,也可能伴隨各種疼痛;脈象沉而滑利,雖主痰濕,但如果在脾部沉分,則表示食滯;寸關脈沉伏,則易吐;尺脈沉伏,則易瀉;在陰症傷寒,沉脈則代表陰毒積聚。
沉脈屬於裡證,但需觀察脈象是否有力,才能判斷虛實。沉而實者,多因氣停積滯,宜消散攻邪;沉而虛者,因陽氣不達,氣機不舒,屬於陽虛氣陷,宜溫補。
若有寒邪外感,陽氣被陰邪所蔽,脈象沉緊而數,伴隨頭痛身熱等症,屬於外邪入侵,不宜表散;但由於沉脈屬於裡證,可以用溫散的方法治療。
遲脈主臟腑,代表陰盛陽虧;沉遲則屬於裡虛,浮遲則屬於表寒;氣寒不流通,血寒凝滯;遲脈兼滑大,代表風痰頑痹;遲而細小,則易泄瀉、疼痛、拘攣。遲脈主臟,表示陰氣較盛,陽氣不足。
遲見於表裡,可見內外虛寒。陽分遲,則氣滯則痛;陰分(統論遲脈治法)遲,則血凝而閉。滑大而遲,風痰流於身體。遲而細小,虛寒見於泄瀉。○脈來遲慢者,總由元氣不充,只可補養,不可妄旋攻擊。
(數脈兼症)數脈屬腑,或吐或狂。緊數外感,細數內傷,弦數瘧疾,空數虛瘡,滑數多熱,澀數多寒,動數胎孕,浮數胃亡。
六腑屬陽,數亦屬陽。數而有力,陽氣亢逆主吐;熱邪傅里主狂。緊屬寒,數屬熱;外感者憎寒壯熱。陰虛內熱,火不歸元,脈自細數。瘧脈多弦,弦數多熱;脈數無熱而反惡寒,必發癰也。脈數而滑,屬實熱;脈數而澀,屬虛寒。胎孕脈,數而活動,多在兩寸。胃(統論數脈原有虛實)脈和緩,若數而浮,胃氣絕矣。
白話文:
六腑屬陽,脈象數也屬陽。脈象數而有力,說明陽氣亢盛,容易出現嘔吐;熱邪入侵,容易導致神志不清。脈象緊屬寒,脈象數屬熱,外感患者通常表現為畏寒發熱。陰虛內熱,導致火氣上炎,脈象通常表現為細數。瘧疾的脈象多為弦數,弦數也往往是熱證的表現。如果脈象數而無熱,反而畏寒,說明身體將要發癰。脈象數而滑,說明實熱;脈象數而澀,說明虛寒。孕婦的脈象通常表現為數而活動,位置多在寸關尺的兩寸。胃脈通常和緩,如果脈象數而浮,說明胃氣已絕。
,○數脈有陰有陽,何人皆以數為熱?及詳考《內經》則曰:諸急者多寒,緩者多熱,滑者陽氣盛,微有熱;曰:粗大者陰不足,陽有餘,為熱中也;曰:緩而滑者曰熱。並未有以數言熱者。而遲冷、數熱之說,始自《內經》;若遵此說,不分虛實,而概用寒涼,其害多矣。
蓋人之內熱實火,脈反不數,而惟洪滑有力,如經文所言者是也。凡於數脈,止在有力無力分寒熱也。數而洪滑有力者,當以熱治;數而空虛細微者,或補陰、或兼補陽。此際顧本之不暇,何得復用苦寒以傷脾胃!
滑司痰飲,右關主食。尺為蓄血,寸必吐逆。滑數滑大,上下皆熱。婦人滑數,經斷有孕。平人滑緩,氣血充足。若滑而弦,虛損瀉痢。
白話文:
脈象有陰有陽,但不能一概而論以脈數來判斷體內是寒還是熱。仔細研究《內經》就會發現,脈象急促的多半是寒症,脈象緩慢的多半是熱症,脈象滑利的是陽氣旺盛,略帶熱意;脈象粗大則陰氣不足,陽氣有餘,屬於熱症;脈象緩慢又滑利也屬於熱症。但《內經》中並未提到以脈數來判斷熱症。而脈象遲緩為寒,脈象數快為熱的說法,最早來自《內經》;如果依照這個說法,不分虛實,一概使用寒涼藥物,其害處很多。
因為人體內部有實熱,脈象反而不數,而是洪大滑利有力,如經文中所說的那樣。所以判斷脈象寒熱,重點在於是否有力,而不是僅憑脈數。脈象數快且洪大滑利有力,應該用熱藥治療;脈象數快但虛弱細微,則要麼補陰,要麼兼補陽氣。在這種情況下,應該先顧慮根本,哪有時間使用苦寒藥物損傷脾胃!
滑脈主痰飲,右關脈主食積。尺脈主瘀血,寸脈主吐逆。滑數且脈象大,上下皆熱。婦女滑數,可能是經停或懷孕。普通人滑緩,氣血充足。如果滑脈伴隨弦脈,則代表虛損瀉痢。
滑為痰飲。右關沉滑,知有停食。兩尺見之,必有蓄血。兩寸見之,吐逆難免。若滑而大,滑而數,上熱見於心肺、頭目、咽喉之間;下熱見於膀胱、小腸、大腸之間。婦人脈滑數而經斷者為有孕。若平人脈滑而和緩,為氣血充實之佳兆。至於滑而浮弦,屬陰血虧損;而瀉痢亦多弦滑之脈,此脾胃受傷也,不得通以火論。
澀為陰脈,氣血兩虧。左寸脈澀,心虛而痛。右寸復然,自汗可商。關澀脾敗,反胃結腸。兩尺見之,精血大傷。
氣血兩虛,故脈來艱澀。左寸見澀,心虛而痛,必對胸口。右寸復澀,則為自汗。蓋汗乃心之液,而肺主皮毛也。右關見澀,脾虛濕勝,而血液枯竭,所以上為反胃,下為結腸。兩尺脈澀,精血傷矣。○凡脈見澀滯,多是七情所傷,血無以養,氣無以充,上下內外,皆隨所在而見不足之症。
白話文:
滑為痰飲。
- 滑脈代表著體內有痰飲。
右關沉滑,知有停食。
- 右關脈沉而滑,表示可能有食物積滯。
兩尺見之,必有蓄血。
- 兩尺脈處出現滑脈,必然有瘀血積聚。
兩寸見之,吐逆難免。
- 兩寸脈處出現滑脈,很容易出現嘔吐逆氣。
若滑而大,滑而數,上熱見於心肺、頭目、咽喉之間;下熱見於膀胱、小腸、大腸之間。
- 如果滑脈有力度且脈搏頻繁,上焦熱症狀會表現在心肺、頭目、咽喉等部位;下焦熱症狀則會表現在膀胱、小腸、大腸等部位。
婦人脈滑數而經斷者為有孕。
- 女性脈搏滑數且月經停止,則懷孕的可能性很高。
若平人脈滑而和緩,為氣血充實之佳兆。
- 一般人脈搏滑且和緩,代表氣血充盈,身體健康。
至於滑而浮弦,屬陰血虧損;而瀉痢亦多弦滑之脈,此脾胃受傷也,不得通以火論。
- 滑脈且伴隨浮弦,代表陰血虧損;而瀉痢患者也常出現弦滑脈,這是脾胃受損所致,不能單純用火論治。
澀為陰脈,氣血兩虧。
- 澀脈屬於陰脈,代表氣血兩虛。
左寸脈澀,心虛而痛。右寸復然,自汗可商。
- 左寸脈澀,代表心虛疼痛;右寸也出現澀脈,則可能伴隨自汗,需要進一步觀察。
關澀脾敗,反胃結腸。兩尺見之,精血大傷。
- 關脈澀,代表脾氣虛弱,容易出現反胃、結腸等症狀。兩尺脈澀,代表精血受損。
氣血兩虛,故脈來艱澀。左寸見澀,心虛而痛,必對胸口。右寸復澀,則為自汗。蓋汗乃心之液,而肺主皮毛也。
- 氣血兩虛導致脈搏澀滯。左寸脈澀,代表心虛疼痛,且疼痛部位位於胸口。右寸也出現澀脈,則可能伴隨自汗。因為汗液是心臟的津液,肺臟主宰皮毛,所以心虛才會造成自汗。
右關見澀,脾虛濕勝,而血液枯竭,所以上為反胃,下為結腸。兩尺脈澀,精血傷矣。
- 右關脈澀,代表脾虛濕盛,血液不足,所以容易出現反胃、結腸等症狀。兩尺脈澀,代表精血受損。
凡脈見澀滯,多是七情所傷,血無以養,氣無以充,上下內外,皆隨所在而見不足之症。
- 凡是出現澀滯脈,大多是七情所傷導致,氣血不足,身體各部位都會出現相應的不足症狀。
男子為傷精,女子為失血,為不孕,為經脈不調。諸家言氣多血少,豈以脈之不利,猶有氣多者乎?
弦為木旺,脾傷泄瀉。肺弦而浮,支飲外溢。弦而沉下,懸飲內痛。弦數多熱,弦遲虛寒,弦大主弱,弦細拘急。寸弦頭病,尺弦腹疼;肝弦癥瘕。瘧脈定弦。
木旺者脈必弦。木旺傷土,土虛不能制濕,或痰欲,或泄瀉之症生焉。此際宜平肝以補土,惟肉桂為妙。支飲者咳逆外腫,以土虛不能保肺也。懸飲者水留脅下,咳唾引痛,以土虛不能燥濕也。數熱遲寒,內外皆然。弦大者脾虧少食,所以主虛;弦細者陽虧無氣,所以拘急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主要討論了脈象弦緊的各種症狀和病因,並分析了與脾臟、肺臟、肝臟等臟腑的關係。
- 首先,它指出男性傷精和女性失血都會導致不孕,這些都是經脈不調造成的。
- 接着,它詳細解释了弦緊脈象的不同表現,包括與木氣旺盛、脾臟虛弱、肺臟虛弱、肝臟虛弱、陽氣不足等的關係。
- 最后,它还介绍了一些針對弦緊脈象的治療方法,例如平肝補土,以及使用肉桂等藥物。
總而言之,這段文字体现了中医诊断疾病時,會觀察患者的脈象,並結合其他症狀進行分析,從而找到病因並進行治疗。
寸主上焦,故頭痛;尺主下焦,故腹痛。肝氣鬱結,而血癥、食癥、氣瘕難免。至於瘧疾之脈,本自弦也。○弦從木化,氣通乎肝。人有和緩之胃脈,則五臟俱安;肝邪所侵,則五臟俱病,何也?蓋木之滋生在水,培養在土;若木氣過強,則水因食耗,土為克傷。水耗則腎虧,土傷則胃損。
腎為精血之本,胃為水穀之本,根本受傷,生氣敗矣,所以木不宜強也。矧人無胃氣曰死;若肝邪與胃氣不和,宜緩者與弦強相反,此脈總非佳兆。
洪脈似實,重按則無。陽盛陰虛,相火燔灼。浮洪表熱,沉洪裡熱。煩渴狂躁,咽乾便結。關洪胃虛,尺洪腎竭。心洪火炎,肺洪燥咳。升陽散火,滋陰亦合。若作實治,病源未得。
白話文:
寸脈主管上焦,所以頭痛;尺脈主管下焦,因此腹痛。肝氣鬱結,導致血癥、食癥、氣瘕等疾病不可避免。至於瘧疾的脈象,原本就是弦脈。弦脈從肝木轉化,氣息通暢與肝有關。人如果胃脈和緩,那麼五臟皆安;但若肝邪入侵,五臟都會患病,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木類植物的生長依賴於水,養育來自於土。如果木氣過強,則水會因為食物的消耗而減少,土也會因被剋制而受到傷害。水減少導致腎虧,土受傷導致胃損。
腎是精血的本源,胃是飲食的本源,基礎受到傷害,生命力就衰敗了,所以木類不宜過強。更不用說,人如果沒有胃氣就會死亡;如果肝邪與胃氣不和,應該和緩的脈象卻與強硬的弦脈相悖,這種脈象總不是好兆頭。
洪脈看似實脈,但是重按下去就沒有脈動。這是陽氣過盛、陰氣虛弱、相火熾烈的表現。浮洪脈表示表層熱邪,沈洪脈表示內部熱邪。病人會感到煩渴、狂躁、咽喉乾燥、大便幹結。關脈洪大表示胃虛弱,尺脈洪大表示腎功能衰竭。心脈洪大表示火熱,肺脈洪大表示燥咳。應當升陽散火,滋養陰液,而不是誤作實症來治療,這樣病源可能無法得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。
洪脈,來盛去衰,主陽旺陰虛之病。浮洪,身熱自汗。沉洪,自有煩渴諸熱症。右關洪,脾胃虛躁。左尺洪,腎虧水竭。心屬火,洪則上炎。脈屬金,洪則燥咳。治宜升陽散火,兼之滋陰乃妙;若作實火,以硝黃下之,則大謬矣。○洪而有力為實,大而無力為洪,此氣實血虛之候,治以滋陰清火為主。
若洪大至極,至四倍以上者,是即陰陽離絕,關格之脈也,不可治。
實屬邪實,舉按皆強。表邪實者,浮大有力,風寒暑濕,外感於經;里邪實者,沉按有力,飲食七情,內傷於臟。洪滑有力,火邪實熱。沉弦有力,寒邪諸痛。
凡實者,邪氣實也。如外因傷經,內因傷臟之類。表熱裡熱,亦在於是。火邪盛,脈洪滑,寒邪盛,脈沉弦。此處不明,害在反掌。○此三焦壅滯之候。表裡寒熱,皆有實邪。但實脈有真假,真實者易知,假實者易誤。故必問其所因,而兼察形症,必得其神,方可司命。芤脈中空,大虛之候,失血血脫,孤陽無根。寸芤積血,脾芤腸癰;尺芤下血,淋痢崩中。
白話文:
洪脈,來勢強盛而往後逐漸減弱,主示體內陽氣過旺、陰液不足的病症。浮現洪脈時,往往伴隨身熱和自汗現象;沈現洪脈則可能出現口渴及各種熱症。在右關現洪脈,代表脾胃虛弱且焦躁不安;在左尺現洪脈,表示腎氣不足,水分缺乏。心屬火,當出現洪脈時,表示火氣上炎;脈屬金,當現洪脈時,表示肺部乾燥,咳嗽頻繁。治療時應注重提升陽氣並疏散火氣,同時滋養陰液纔是上策;若誤判為實火,使用硝黃等藥物進行下瀉,則會大錯特錯。
洪脈如果有力,為實證;洪脈如果無力,為虛證,這代表氣實血虛的狀態,應以滋養陰液、清熱解毒作為主要治療方法。
當洪脈大到極點,超過正常四倍以上時,這表示陰陽已完全分離,形成關格之脈,無法治療。
實證指的是邪氣過盛,無論是浮大有力(表邪實)還是沈按有力(裏邪實),通常都是外感風寒暑濕或是內傷飲食七情等所導致。洪滑有力代表火邪實熱,沈弦有力則表示寒邪引發的各種疼痛。
所有實證的情況,都代表了邪氣的侵入。例如外傷對經絡的影響,或是內傷對臟器的影響。表熱裡熱,也在實證的範疇之內。火邪旺盛時,脈搏會顯現洪滑;寒邪旺盛時,脈搏會呈現沈弦。若不理解這些概念,其危害僅在一舉一動間。這表明三焦的壅塞和阻滯,表裡寒熱都有實邪存在。然而,實脈有真假之分,真正的實脈容易辨認,偽造的實脈容易誤判。因此,必須詢問病因,同時觀察形態和症狀,確定病情的神態,才能正確地診斷和治療。芤脈中空,是大虛的表現,失血或血脫後,孤獨的陽氣失去了依附。寸芤表示積血,脾脈芤表示腸道癢痛;尺芤表示下血,淋灕、痢疾、崩漏等症狀。
芤脈屬陽。浮大中空,脫血之象,而陽實無根也。六脈中有一如是,定是此經之血。寸芤火犯陽經,胸有積血,或血上溢。脾芤有腸癰,或不能統血。尺芤則熱侵陰絡,故赤淋、血痢、崩中之病生焉。○榮行脈中,脈以血為形,今中空無血,則氣無所歸,陽無所附,而一切陰虛、發熱、驚悸、怔忡、喘急、盜汗等症形焉。長病得之,或可以生,急病得之,似為難治。
緊屬寒邪,諸痛之根。緊數在表,外感風寒。沉緊在裡,逆冷吐泄。關緊腹病,尺緊疝疼。婦人得之,氣逆經滯。小兒得之,抽搐驚風。
緊脈來往有力,熱為寒束,寒主諸痛。浮緊表寒,宜於發散。沉緊裡寒,宜以溫散。關緊心腹冷痛。尺緊陰冷,定有奔豚、疝疼之症。婦人小兒得之,皆有陰寒病症,不得誤用苦涼之劑。○緊脈有陰無陽,為陰邪搏激之候,主為寒為痛。在表、散之,在裡、溫之。凡喘咳、風癇、吐逆、痃癖、瀉痢、脅痛、胸脹等症皆是。至於人迎氣口緊甚之病,詳見上文。
白話文:
芤脈屬於陽性脈象,脈搏浮大中間中空,這表示可能有失血的情況,且這種情況下的陽氣缺乏根基。如果在六脈中出現這樣的脈象,那一定代表某條經絡的血液出了問題。寸脈芤表示火邪侵犯了陽性經絡,胸中有積血,或血液上溢。脾脈芤則可能是腸道有積滯,或者不能統管血液。尺脈芤則是熱邪侵入陰性經絡,因此會產生赤色尿液、血便、出血過多等病症。榮脈運行在脈中,脈象以血液為基礎,現在中間空虛沒有血液,則氣無所依附,陽氣無所附著,會引發一系列的陰虛、發熱、驚悸、心神不寧、呼吸急促、盜汗等症狀。長期患病出現芤脈,或許有救;急病出現芤脈,似乎難以治療。
緊脈屬於寒邪,是各種疼痛的根本原因。緊脈在表現出緊和數,這是外感風寒的表現。緊脈在裡表現出緊和沈,這是內部冷氣逆流、導致嘔吐、腹瀉的表現。關脈緊表示腹部疾病,尺脈緊表示疝氣疼痛。女性出現緊脈時,可能出現氣逆經絡阻塞的問題。小孩出現緊脈時,可能會出現抽搐、驚風的症狀。
緊脈來回有力,是熱邪束縛寒邪,寒邪主導各種疼痛。浮緊的脈象表示外部的寒邪,應當發散;沈緊的脈象表示內部的寒邪,應當使用溫熱的藥物進行散寒。關脈緊表示心腹部位的冷痛,尺脈緊表示陰部的寒冷,一定伴有奔豚、疝氣疼痛的病症。女性和小孩出現緊脈,都有可能伴有陰寒的病症,不可誤用苦寒的藥物。緊脈有陰無陽,表示陰邪強烈攻擊的情況,主導著寒性和疼痛。在表時,應當散開;在裡時,應當用溫熱的方法。所有的喘息、風癇、反胃、腹痛、下痢、脅痛、胸脹等症狀都與之相關。至於人迎氣口緊脈非常嚴重的病症,請詳細參考上面的說明。
革屬血虛,浮緊中空,如按鼓皮,其象為真。男子得之,亡血遺精;婦人得之,半產崩中。
仲景曰:「弦則為寒,芤則為虛。虛寒相搏,其名曰革。」此即芤弦二脈相合,故為失血之候。有謂革即牢也,不知革浮牢沉,革虛牢實,形症皆異,不得混看。
牢脈堅固,因寒凝形,肝實乘脾,心腹冷痛。尺牢陰冷,疝㿗多症。失血陰虛,見之必凶。
牢為寒痼之病。木實則為痛,臂冷則為疝。失血者脈宜沉細,反浮大而牢者死,以虛病見實脈也。沈氏曰:「似沉似伏,牢之位也,實大弦長,牢之體也。」軟為虛,牢為實。實者,寒邪實也。
虛脈所屬,正氣不足,無力無神,陰陽各別。浮而無力,是為血虛。沉而無力,是為氣怯。洪大無神,陰虛之症。細小無神,陽虛之象。陰虛救陰,壯水為主。陽虛救陽,益火之源。漸長則生,漸消則亡。
白話文:
革脈
革脈屬於血虛,觸摸時感覺浮而緊,中間空虛,就像按鼓皮一樣,這是革脈的典型表現。男性患革脈,容易出現失血、遺精等症狀;女性患革脈,容易出現流產、月經量過多等症狀。
仲景解釋
仲景說:「脈象弦則為寒,脈象芤則為虛。虛寒相互搏擊,便稱為革脈。」革脈就是芤脈和弦脈兩種脈象合在一起,所以是失血的徵兆。有些人認為革脈就是牢脈,但其實革脈和牢脈的浮沉、虛實、症狀都不同,不能混淆。
牢脈
牢脈堅硬而強勁,是因為寒邪凝滯,肝臟實滿而壓迫脾臟,導致心腹冷痛。尺脈牢而冰冷,容易出現疝氣、腹痛等症狀。如果失血導致陰虛,出現牢脈,預後往往凶險。
牢脈與寒邪
牢脈屬於寒邪積聚的病症。木氣實滿則會導致疼痛,手臂冰冷則容易出現疝氣。失血的人脈象應該沉細,但如果出現浮大而牢的脈象,預後很差,這是因為虛病出現了實脈。沈氏說:「脈象似沉似伏,這就是牢脈的位置;脈象實大而弦長,這就是牢脈的形態。」軟脈代表虛,牢脈代表實。實指的是寒邪實證。
虛脈
虛脈代表正氣不足,缺乏力量和神氣,陰陽虛實各不相同。浮而無力,代表血虛;沉而無力,代表氣虛。脈象洪大而無力,是陰虛的症狀;脈象細小而無力,是陽虛的症狀。陰虛要滋陰,以補益腎水為主;陽虛要補陽,以益火之源為主。脈象漸漸長大代表病情好轉,脈象漸漸消失代表病情惡化。
虛者陰虧陽衰之候。經曰:「按之不鼓」,即此之謂也。○凡微、濡、遲之脈,皆為虛類。然而脈亦不一,不論浮沉大小,但見指下無力,總是虛症。此醫之一大關鍵也。血虛、氣虛,分於浮沉之無力。洪大無神屬陰虛,金水傷殘,則龍雷之火自熾,或咳喘、勞熱,或遺精、失血等症生焉。
細小無神屬陽虛,火土受傷則元陽之氣日損,或頭目昏眩,或膈寒脹滿,或嘔惡亡陽,或泄痢疼痛等症生焉。壯水益火,救虛之道,此生死之大關也。醫不識此,尚何望其他焉!
緩脈四至,疾徐調勻,為有胃氣,謂之平人。緩滑有力,多屬實熱,遲緩脈小,定是虛寒。浮緩為風,沉緩為濕。緩大風虛,緩細濕痹,緩弱氣衰,緩滑濕痰。
白話文:
"虛者"指的是陰液不足或者陽氣衰弱的狀態。經典中提到"按之不鼓",就是描述這種情況。所有微弱、濡滑、遲緩的脈象,都可以歸納為虛證的範疇。不過,脈象的表現並非一成不變,不管脈象浮現還是沈降,只要在指尖感覺到力量不足,就可確定是虛證。這是醫學中一個重要的關鍵點。
血虛和氣虛分別表現為脈象的浮現或沈降無力。洪大無神的脈象是陰虛的表現,若金水受損,龍雷之火就會熾盛,可能導致咳嗽、喘息、勞累後發熱,或者遺精、失血等症狀出現。
細小無神的脈象是陽虛的表現,火土受損會使得元陽之氣日益耗損,可能出現頭暈眼花、胸膈寒涼脹滿、嘔吐失去陽氣、腹瀉疼痛等症狀。
壯水益火是救治虛證的一種方法,這是生死存亡的重要關鍵。如果醫生不瞭解這個原則,又怎麼期待他們能處理其他的問題呢?
緩脈四次心跳,節奏調和,表示有胃氣,這稱為平和的人體狀態。緩脈伴隨滑膩有力,多半是實熱的表現;緩脈伴隨遲緩且脈象細小,則是虛寒的特徵。浮現的緩脈通常與風有關,沈降的緩脈則與濕有關。緩脈大而空虛,表示風的影響;緩脈細小,則是濕邪困阻;緩脈弱小,代表氣血衰弱;緩脈滑膩,則是濕邪加痰的表現。
平人之脈,從容和緩,不浮不沉,不疾不徐,一息四至,為有胃氣,此無患也。若緩而滑大者,多實熱,宜下宜清,因其微甚而治之。遲緩而小為虛寒,多有不足之症,內外昭然。至於為風為濕,為痹為虛,脈與症自必相應。細心詳察,不可孟浪。大凡病者脈得和緩,皆為易愈,不必虞也。
結脈忽止,止而復來。精力不繼,氣血失培,久病虛勞、不足之害。緩結陽虛,數結陰衰,元氣消長,於此可剖。若有滯郁,形強氣倍,舉按有力,可以外揣。
結脈多由氣血漸衰,精力不繼,所以斷而復續,續而復斷。常見久病者、虛勞者多有之。緩結為陽虛,數結為陰虛,陰虛甚於陽虛;於此察元氣之消長,最顯最切者也。至於留滯、鬱結等病,本亦此脈之症,然必形強氣實,而舉按有力,方是此病。若首尾不繼,速宜培本,不得妄認為留滯。
白話文:
第一段
一般人的脈象,應該是從容和緩,不浮不沉,不疾不徐,一息跳動四次,這表示有胃氣,身體無恙。如果脈象緩慢但滑大,多半是實熱,應該瀉下清熱,趁著症狀還輕微就治療。如果脈象遲緩而微小,則是虛寒,多半有身體虛弱的症狀,內外都表現得很明顯。至於因風、濕、痹、虛引起的病症,脈象和症狀一定會互相呼應。要仔細觀察,不可輕率判斷。總之,病人的脈象如果和緩,就很容易痊癒,不必擔心。
第二段
脈象忽而停止,又重新跳動,說明精力不足,氣血虧損,久病虛勞、身體虛弱的後遺症。緩慢的結脈屬於陽虛,快速跳動的結脈屬於陰虛,元氣的盛衰,可以從脈象中推斷出來。如果脈象滯郁,身體強健,氣力充沛,按壓有力量,就可以推測是外邪入侵。
第三段
結脈大多是因氣血逐漸衰弱,精力不足所致,所以脈象會斷斷續續,出現停止又重新跳動的現象。常見於久病者、虛勞者。緩慢的結脈屬於陽虛,快速跳動的結脈屬於陰虛,陰虛比陽虛更嚴重。觀察元氣的盛衰,從脈象中可以最清楚、最直接地得知。至於留滯、鬱結等病,也屬於結脈的範疇,但必須身體強壯,氣力充沛,按壓有力量,才是這種病症。如果脈象首尾不連貫,就應該及時滋補元氣,不可誤認為留滯。
伏脈本有,一時蔽塞,寒閉氣閉,不得發越,推筋著骨,其脈乃得。寸伏食滯,關伏老痰,尺伏疝病,大便或結。
伏脈為陰陽潛伏,阻塞閉隔之候。有火閉、寒閉、氣閉而伏者。或為霍亂、疝瘕,或為氣逆、食滯,或為疝氣、痰蓄。因脈合症,細揣自得。此必暴病暴逆者或有之,隨症調治,而脈自復矣。若有積困延綿,脈本細微,而漸至隱伏者,此是殘燼將絕之兆。而人謂之脈伏,猶復破氣導痰,其欲生也得乎!
微脈浮見,按之欲絕。氣血兩虛,淋汗寒熱。寸微心驚,關微脹滿,尺微精弱,消癉常疼。男為勞極,女為帶崩。○(濡脈似微,病症相同,不必過分。)
白話文:
這段文字描述了中醫脈診中「伏脈」和「微脈」兩種脈象,並分析了它們所代表的病症。
伏脈
指的是脈象微弱,幾乎摸不到,像是被隐藏起來一樣。其原因可能是寒氣、氣機閉阻,或其他病理因素導致經絡不通,阻礙了氣血運行。
微脈
指的是脈象細弱,按之欲絕,像是快要消失一样。其原因可能是氣血虛弱,導致氣血不足,流動緩慢。
文中也提到了不同部位的伏脈所代表的不同病症,例如寸脈伏則可能食積,關脈伏則可能老痰,尺脈伏則可能疝氣。
最後,文章還強調了針對不同病症的治療方法,以及對伏脈和微脈的理解,需要結合症狀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。
微脈似濡,其小而軟則更甚焉。輕診可見,重按若無。氣血微,故脈亦微,主久虛、血弱之病。淋為腎虛,汗為氣虛。陽微惡寒,陰微發熱。寸關尺脈微,各部自有各部之病。男女脈微,亦各有分。
散脈渙漫,有表無里,至數不齊,去來不一。氣血兩虛,根本脫離。心散怔忡,肺散汗洗,肝散溢飲,脾散胻腫。散見兩尺,生息無幾。
散脈浮大而散,氣血俱虛,根本脫離之脈。心、肺、肝、脾雖各有病,猶可調治;至於兩尺見之,恐難補益。產婦得之,當生之兆;孕婦見之,墮胎無疑。至於久病脈散,不必醫也。
弱脈沉細,按之乃得。氣虛之病,陰血亦衰。寸弱陽虛,尺弱陰竭,關弱脾虧,少年莫得。
白話文:
微脈像潤滑,脈搏又小又軟,更加明顯。輕微的診斷就可以看出,用力按壓卻好像沒有脈動。氣血微弱,所以脈搏也微弱,主因是長期虛弱、血弱的病症。尿頻是腎虛,出汗是氣虛。陽氣微弱會畏寒,陰氣微弱會發熱。寸關尺脈微弱,每個部位都有各自可能的疾病。男女脈微弱,各自也有不同的情況。
散脈散漫,表面有症狀而內裡無病,脈率不均勻,來去不一致。氣血兩虛,根本失去平衡。心臟散亂引起心悸,肺部散亂導致出汗,肝臟散亂引發飲食過量,脾臟散亂導致腳腫。散現於二尺,生命跡象很少。
散脈浮大而散,氣血都虛弱,根本失去聯繫的脈象。心、肺、肝、脾雖然各自有病,還可以調理;但若見於二尺,恐怕難以補益。產婦出現這種脈象,可能是將要生產的徵兆;懷孕的婦女見到,流產的可能性很大。至於長期患病而脈象散亂,不一定需要治療。
弱脈沈細,用力按壓才能感受到。氣虛的病症,陰血也會衰弱。寸脈弱表示陽氣虛弱,尺脈弱表示陰液枯竭,關脈弱表示脾氣不足,年輕人不易有此脈象。
弱乃濡之沉者。陰虛陰衰,故惡寒發熱。仲景曰:「弱主筋,沉主骨。」陽浮陰弱,血虛筋急。寸關尺弱,自有各部病症。
細脈沉小,應指如線。濕侵腰腎,氣衰血虧。寸細嘔吐,胃細脹逆,尺細陰脫,遺精瀉痢。
細為血少氣衰之脈,有此症則順,否則逆。故吐衄脈得沉細者生。憂勞過度者脈亦細,春夏少年俱不利,秋冬老弱卻相宜。○浮細如綿曰濡,沉細如綿曰弱,浮而極細欲絕曰微,沉而極細不斷曰細。
促屬鬱火,數來一止,止而復來,不無留滯源有五因,宜詳察之。病為陽極,陰將亡矣。
促為疾走一蹶之狀。經言數而一止為促,三焦鬱火也;緩而一止為結,氣血衰弱也。
白話文:
['弱'和'濡'是描述脈象的詞語,'弱'表示脈搏細弱,'濡'則表示脈象沈而細軟。在中醫理論中,'陰虛'和'陰衰'通常會導致患者感到既畏寒又發熱。張仲景認為,'弱'主筋,'沈'主骨,表示陽氣浮動,陰血不足,筋脈緊繃。寸、關、尺三部脈象不同,各自代表著不同的身體部位和健康狀態。
細脈沈小,觸感如同細線,常見於濕邪侵犯腰腎、氣血衰弱的情況。如果寸部脈細,可能伴有噁心、嘔吐、胃部脹滿和反饋的現象;如果尺部脈細,則可能出現陰血不足、遺精、洩痢等症狀。
細脈通常是血少氣衰的表現,其出現與否能反映病情的進展方向。例如,吐血或鼻出血,如果脈象細弱,則表示病情較輕;反之,如果脈象細弱,且伴有精神疲憊、憂慮勞累過度,則可能預示病情加重。春夏時節,少年兒童若脈象細弱,多不理想;而秋冬時節,老年人和體弱者脈象細弱,則可能表示身體的自然衰退。
'浮細如綿'稱為'濡','沈細如綿'稱為'弱','浮而極細,似乎即將消失'稱為'微','沈而極細,但仍然可以感覺到'稱為'細'。'促'表示脈搏急促,可能是由鬱火所致,脈搏快速跳動後停止,然後再次開始,這種情況下有五種可能的原因,需要詳細觀察。如果脈搏頻率極高,可能是陽氣過盛,陰氣將要耗盡的徵兆。
'促'被比喻為急促跑步後摔倒的狀態。經典中提到,脈搏頻率高並間歇性停止的現象稱為'促',這通常是由三焦內鬱積的火氣引起;脈搏緩慢且間歇性停止的現象稱為'結',這通常是氣血衰弱的表現。']
此為陽極,陰將消亡之候。或因氣、血、飲、食與痰五者,一有留滯,脈必見止。其病或喘咳,或發狂、發斑,或毒疽,宜作火醫。火退則生,進則死。
動乃數脈,見關上下,無頭無尾,形如豆搖。陽動則汗,陰動則熱,司痛司驚,拘攣痢泄。男子亡精,女人崩血。兩寸滑動,婦人胎結。
關前三分為陽,關後三分為陰,關位半陽半陰,故動隨虛見。陽虛則汗,陰虛則熱。凡痛驚、拘攣、痢泄,皆屬虛症。至於亡精,尺虛也;崩血,陰虛陽搏也。婦人兩寸脈獨活而滑動,為有孕矣。此言的確。
長如本位,氣治最良。見於心脈,身壯神強。見於尺部,蒂固根藏。若兼滑實,反常多恙。陽明深熱,火毒癲狂。
白話文:
"這代表了陽性極度,陰性將要消失的情況。可能是因為氣、血、飲、食和痰等五種因素中有一項積聚,脈象必定會出現停止的現象。病症可能包括喘息咳嗽、精神錯亂、皮膚出現斑點、化膿性病變,應當使用火療法。火療法後如果病情得到緩解,那麼患者就有生的希望;如果病情加重,則可能危及生命。
動脈脈象快速跳動,脈象在關部上下無始無終,形狀像豆子搖晃一樣。陽動會引發出汗,陰動會引發高熱,控制著疼痛和驚悸,以及肌肉緊繃、腹瀉等症狀。男性會出現精液流失,女性會出現崩漏(月經過多)。兩寸處脈象滑動,女性可能懷孕。
關部前三分是陽,關部後三分是陰,關部是半陽半陰,因此脈動與虛弱有關。陽虛會導致出汗,陰虛會導致高熱。所有疼痛、驚悸、肌肉緊繃、腹瀉等症狀都屬於虛弱的表現。至於精液流失,是尺脈虛弱的表現;崩漏是陰虛陽亢的表現。女性兩寸處脈象獨活且滑動,表示她可能懷孕了。這段話的解釋是正確的。
脈象長度符合正常範圍,表明氣血調和最為良好。如果脈象出現於心脈,表明身體壯實,精神強健。如果脈象出現於尺脈,表明根基穩固,生命力旺盛。如果脈象同時出現滑動和實質,則通常意味著身體狀態異常。陽明脈深熱,火毒導致癲狂。"
長脈,不大不小,迢迢自若。經曰:「長為氣治」,原屬平脈。有一部之長,有三部之長,俱為有餘之脈。若兼滑、實、弦、緊,反為有病,所以有胃熱、火毒等症。短歉本位,兩頭不長。浮為血澀,沉患痞傷。寸見頭痛,尺主腹疼。左關忌見,秋季不妨。
短脈,不滿本位,只見尺寸。若關中見之,上不通寸,為陽絕;下不通尺,為陰絕,為死脈也,故關不診短。長脈屬肝,宜於春;短脈屬肺,宜於秋。短則氣病,屬不及也。
代脈中止,不能復來,良久方還,元氣大哀。中代吐瀉,下代痢泄。病者可療,平人難回。孕婦見之,胎懷三月。
數脈一止為促,緩脈一止為結。止無定數,或二動,三動,一止即來。代脈之止有常數,依數而上,良久方來,死脈也;兩動一止三四日,三四動止應六七,五六一止七八朝,次弟推之自無失。此有可信,再參之以余之前論兩尺脈,更無疑矣。
白話文:
長脈,指脈搏既非過大也非過小,舒緩有度。經典說:「長脈代表氣息的調和」,是正常的脈象。這包括一部位的長脈,以及三部位的長脈,都是脈象過盛的表現。如果加上滑脈、實脈、弦脈、緊脈等特徵,反而可能是有疾病的徵兆,例如胃熱、火毒等症狀。短脈,不足於完全覆蓋原本的位置,兩端都不長。浮脈可能表示血流不暢,沈脈可能涉及腹部的疾病。在寸脈中見到可能表示頭痛,在尺脈中見到可能表示腹部疼痛。左關部位出現脈象時,需注意秋季的影響。
短脈,未達到完整的位置,僅見於尺寸部分。如果在關位出現,上部不通至寸位,表示陽氣斷絕;下部不通至尺位,表示陰氣斷絕,這是死脈的表現,所以不進行關位診斷。長脈屬肝,適合春季;短脈屬肺,適合秋季。短脈表示氣息的問題,是氣力不足的表現。
代脈中間會暫停,不能立刻恢復,需要過一段時間才會回來,表示元氣嚴重衰竭。中間的代脈可能與嘔吐、瀉洩、痢疾等病症有關。對於病人來說,這可以治療,但對普通人來說,情況較為困難。孕婦出現代脈,可能懷孕三個月。
數脈中間有一段暫停,稱為促脈;緩脈中間有一段暫停,稱為結脈。暫停的頻率不定,可能是二動、三動後暫停,然後再次來臨。代脈的暫停有固定的頻率,根據其數量上升,需要過一段時間才來,這是死脈的表現;兩動一暫停持續三四天,三四動一暫停持續六七天,五六動一暫停持續七八天,按照此模式推算,不會有錯誤。這些都有可信度,再參照之前的討論,特別是二尺脈的情況,就沒有疑慮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