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國綱

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之一·脈法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·脈法 (3)

1. 五、胃脈論

《玉機真藏說》曰:」脈弱以滑,是有胃氣,命曰易治。」○《終始篇》曰:」邪氣來也,緊而急;穀氣來也,徐而和。」

白話文:

「玉機真藏說」說道:脈搏微弱但流暢,表示有脾胃之氣,這叫做容易治療。「終始篇」說道:邪氣進來時會出現緊張且急促的情況,而食物營養進入時則是緩慢和平穩的。

2. 六、尺脈論

叔和曰:「寸關雖無,尺猶不絕,如此之流,何憂殞滅。」蓋以人之有尺,猶樹之有根也。水為天元之一,先天命之根也。(於尺脈按之,至於將止之間,指下猶有一線之滑而欲過者,雖危無傷。此余之心得也,有論在脈法神門條下。)若尺脈兩頭雖動,按之即伏,指下又不見滑而欲過者,必死之兆。但日之遠近,在人心會,不可以言傳也。

白話文:

叔和說道:「寸關脈雖然消失,尺脈卻依然存在,像這樣的脈象,有什麼好擔心會死亡呢?」這是因為人有尺脈,就如同樹木有根一般。水是天元之一,是先天生命之根本。

(在尺脈上按壓,直到快要停止的地方,指下仍然感覺有一條線滑動著想要通過,即使病情危重,也不必擔心。這是我的心得體會,在脈法神門條下有詳細論述。)

如果尺脈兩端雖然還在跳動,但按壓下去就消失不見,指下也感覺不到滑動想要通過的感覺,那一定是死亡的徵兆。只是死亡的日期遠近,要靠醫生的經驗來判斷,不能用言語來傳達。

3. 七、論脈陰陽真假

《至真要大論》:「帝曰:脈從而病反者,其診若何?岐伯曰:脈至而從,按之不鼓,諸陽皆然。帝曰:諸陰之反,其脈若何?曰:脈至而從,按之鼓甚而盛也。」曰脈至而從者,如陽症見陽脈,陰症見陰脈,是皆謂之從也。若陽症見陽脈,但按之不鼓,而指下無力,則脈雖浮大,便非真陽之候,不可誤認為陽症。

凡諸脈之似陽非陽者皆然也。或陰症雖見陰脈,但按之鼓甚而盛者,亦不得認為陰症。

白話文:

黃帝問道

脈象隨著病症而相反,该如何诊断?

岐伯答道

脈象到达指尖但随之消失,按之不鼓,诸阳皆是如此。

黃帝又問

诸阴之症的脉象如何?

岐伯答道

脉象到达指尖但随之消失,按之鼓甚而盛。

解释

脉象随着病症而出现,例如阳症见阳脉,阴症见阴脉,这都称为“从”。

然而

即使阳症出现阳脉,但按之不鼓,指下无力,虽然脉象浮大,却并非真正的阳症,不可误认为阳症。

同理

即使阴症出现阴脉,但按之鼓甚而盛,亦不可误认为阴症。

4. 八、論脈虛實

景岳曰:「脈者血氣之神,邪正之鑑也。有諸中必形諸外,故血氣盛者脈必盛,血氣衰者脈必衰。無病者脈必正,有病者脈必乖。矧人之疾病,無過表裡、寒熱、虛實,只此六字業已盡之,然六者之中又惟虛實二字為最要。」蓋以四症,無不皆有虛實,能以二字決之,則千病可以一貫矣。

且治病之法,無逾攻補。用攻用補,無逾虛實。欲察虛實,惟憑脈息。雖脈有二十七種,皆有虛實。能辨虛實,則陰陽、標本,萬無一失。其或脈有疑似,又必兼症兼理,以察其孰客孰主,孰緩孰急。能知本末先後,是即神之至也矣。

白話文:

景岳說:「脈象是血氣的表現,也是辨別邪氣和正氣的關鍵。內在的情況一定會表現在外,所以血氣旺盛的人脈象一定有力,血氣衰弱的人脈象一定微弱。沒有病的人脈象一定正常,有病的人脈象一定不正常。人體的疾病,無非是表裡、寒熱、虛實這六個方面,這六個字已經概括了所有疾病。但這六個方面中,最重要的是虛實兩個字。」

蓋以四症,無不皆有虛實,能以二字決之,則千病可以一貫矣。

因為所有疾病都包含虛實兩種情況,只要能用這兩個字來判斷,就能將千百種疾病都歸納在一起。

且治病之法,無逾攻補。用攻用補,無逾虛實。欲察虛實,惟憑脈息。雖脈有二十七種,皆有虛實。能辨虛實,則陰陽、標本,萬無一失。其或脈有疑似,又必兼症兼理,以察其孰客孰主,孰緩孰急。能知本末先後,是即神之至也矣。

治病的方法,不外乎攻伐和補益。而運用攻伐或補益的方法,也依據虛實的情況。想要了解虛實,就必須依靠脈象。雖然脈象有二十七種,但每一種都有虛實之分。只要能辨別虛實,就能準確地掌握陰陽、標本的關係,不會有任何差錯。如果脈象出現疑似的情況,就必須結合其他的症狀和病理,判斷哪個是主症,哪個是客症,哪個是緩急之症,並了解病情的本末先後。能做到這一點,就是醫術的最高境界了。

5. 九、胃脈關病吉凶

欲察病之進退吉凶者,當以胃氣為主。察之之法,如今日尚和緩,明日更弦急,知邪氣之愈進,則病愈甚矣。如今日甚弦急,明日稍和緩,知胃氣之漸至,則病漸輕矣。即如頃刻之間,初急後緩者,胃氣之來也。初緩後急者,胃氣之去也。胃氣來或不藥而愈,胃氣去大非佳兆。

白話文:

想要了解疾病的發展趨勢,預測吉凶,就要以胃氣為主要觀察指標。觀察方法如下:

如果今天病人的狀況還算平穩,明天卻變得急劇惡化,說明邪氣正在進一步侵犯,病情將會加重。

反之,如果今天病人的狀況非常危急,明天卻略微好轉,說明胃氣逐漸恢復,病情正在逐漸減輕。

甚至在短時間內,如果病人一開始狀況急迫,隨後趨於平緩,說明胃氣正在恢復。如果一開始狀況平緩,隨後變得急迫,說明胃氣正在衰退。

當胃氣恢復時,即使不藥而癒也是有可能的;而當胃氣衰退時,就不是一個好兆頭。

6. 十、脈須辨真

據脈法所言,凡浮為在表,沉為在裡;數為熱,遲為寒;弦強為實,微細為虛,是固然矣。然多疑似,必須辨真。如浮雖屬表,而凡陰虛氣虧者,必浮而無力,是浮不可以概言表;沉雖屬裡,而凡感邪之深者,寒束皮毛,脈不能達,其必沉緊,是沉不可以概言里;數為熱,而真熱者,脈只滑大而實,凡陰陽虧損,虛甚者數必甚,是數不可以概言熱;遲為寒,凡傷寒初退,餘熱未清,脈多遲滑,是遲不可以概言寒;弦強類實,而真陰胃氣大虧,及陰陽關格等症,脈必豁大而弦健:是強不可以概言實;微細類虛,而凡痛極氣閉,榮衛壅滯不通者,脈必伏而微,是細不可以概言虛。由此推之,則不止是也。

凡諸脈中皆有疑似,診能辨真及此,則為司命良工。

白話文:

根據脈法所說,凡是脈象浮在表面,就是表證,脈象沉在裡面,就是裡證;脈象跳得快,就是熱證,脈象跳得慢,就是寒證;脈象弦而有力,就是實證,脈象微弱細小,就是虛證。這些都是一定的道理。

然而,很多時候脈象會讓人感到疑惑,必須要辨別真偽。例如,浮脈雖然屬於表證,但是凡是陰虛氣虧的人,脈象也必定浮而無力,所以浮脈不能概括為表證;沉脈雖然屬於裡證,但是凡是感受邪氣深入的人,寒邪束縛皮毛,脈象無法傳導到手,其脈象必定沉緊,所以沉脈也不能概括為裡證;數脈雖然屬於熱證,但是真正的熱證,脈象應該滑大而有力,凡是陰陽虧損,虛弱嚴重的人,脈象也必定數而虛,所以數脈也不能概括為熱證;遲脈雖然屬於寒證,但是凡是傷寒初退,餘熱未清的人,脈象大多遲而滑,所以遲脈也不能概括為寒證;弦強脈雖然屬於實證,但是真正的陰虛胃氣大虧,以及陰陽關格等病症,脈象必定豁大而弦健,所以強脈也不能概括為實證;微細脈雖然屬於虛證,但是凡是疼痛極度,氣機閉塞,營衛阻塞不通的人,脈象必定伏而微,所以細脈也不能概括為虛證。

由此推論下去,脈象的變化遠不止這些。

7. 十一、脈證真假辨

脈有真假,症亦有真假。病而遇此,最難明析。症實脈虛者,必其症為假實也;脈實症虛者,必其脈為假實也。何以見之?如外雖煩熱,而脈見微弱者,必火虛也;(火即陽也。)腹雖脹滿,而脈見微弱者,必胃虛也。虛火虛脹,其堪攻乎!宜從脈之虛,不從症之實也。其有本無煩熱,而脈見洪數者,非火邪也;本無脹滿,而脈見弦強者,非內實也。

無熱無脹,其堪瀉乎!此宜從症之虛,不從脈之實也。凡此之類,但言假實,不言假虛,果何意也?蓋實有假實,虛無假虛。假實者,病多變幻,此其所以有假也;假虛者,虧損即露,此其所以無假也。大凡脈症不合者,中必有奸。必先察共虛以求根本,庶乎無誤。此不易之要法也。

白話文:

脈有真假,症亦有真假。病而遇此,最難明析。

脈象和症狀都有真假,當病人出現這種情況時,最難辨別真偽。

症實脈虛者,必其症為假實也;脈實症虛者,必其脈為假實也。

如果症狀表現得實,但脈象卻很虛弱,那麼症狀一定是假的實;如果脈象表現得很實,但症狀卻很虛弱,那麼脈象一定是假的實。

何以見之?如外雖煩熱,而脈見微弱者,必火虛也;(火即陽也。)腹雖脹滿,而脈見微弱者,必胃虛也。虛火虛脹,其堪攻乎!宜從脈之虛,不從症之實也。

為什麼會這樣呢?比如,病人表面上雖然發熱,但脈象卻很微弱,一定是陽氣虛弱;病人腹部雖然脹滿,但脈象卻很微弱,一定是胃氣虛弱。這種虛火虛脹,能用攻伐之法嗎?應該根據脈象的虛弱,而不應該根據症狀的實證來治療。

其有本無煩熱,而脈見洪數者,非火邪也;本無脹滿,而脈見弦強者,非內實也。

如果病人原本就沒有發熱,但脈象卻很洪數,那不是火邪;如果病人原本就沒有脹滿,但脈象卻很弦強,那不是內實。

無熱無脹,其堪瀉乎!此宜從症之虛,不從脈之實也。

沒有發熱和脹滿,能用瀉法嗎?應該根據症狀的虛弱,而不應該根據脈象的實證來治療。

凡此之類,但言假實,不言假虛,果何意也?蓋實有假實,虛無假虛。假實者,病多變幻,此其所以有假也;假虛者,虧損即露,此其所以無假也。

為什麼只說假實,不說假虛呢?因為實證有假實,虛證沒有假虛。假實的症狀,病邪變化多端,所以會出現假象;假虛的症狀,是本氣虧損導致的,所以不會有假象。

大凡脈症不合者,中必有奸。必先察共虛以求根本,庶乎無誤。此不易之要法也。

總之,脈象和症狀不一致的時候,其中一定有隱情。一定要先觀察他們共同的虛弱之處,才能找到病根,這樣才能避免誤診。這是治療疾病時不易改變的重要法則。

8. 十二、從證從脈辨

古有從證從脈之說,為病之輕重言也。如病本輕淺,別無危候者,但因見在以治其標,自無不可,此從症也。若病關臟氣,稍有疑難,則必詳辨虛實,憑脈下藥,方為切當。所以輕者從症,十惟一二;重者從脈,十當八九,此脈之關係非淺也。雖云脈有真假,而實由人見之不真耳,脈亦何從有假哉!

白話文:

古時候有「從證從脈」的說法,是用來判斷疾病輕重的。

如果疾病本身輕微,沒有其他危急的徵兆,只是因為一些表面症狀而治療,倒也無妨,這就是「從症」。

但如果疾病關係到臟腑氣血,稍有疑難之處,就必須仔細辨別虛實,依據脈象用藥,才是正確的做法。

所以,對於輕微的疾病,從症治療的成功率只有十分之一二;而對於嚴重的疾病,從脈治療的成功率卻能達到十分之八九。由此可見,脈象對疾病治療的重要性不可小覷。

雖然有人說脈象會有真假,但實際上是因為人自身的觀察不真確而已。脈象本身並不會偽造,何來假象之說呢?

9. 十三、脈有所忌

凡內出不足之症,脈宜和緩柔軟,忌見陽脈,如洪大浮數之類是也。外入有餘之病,脈宜有力有神,忌見陰脈,如微澀細弱之類是也。

白話文:

凡是身體內部出現缺乏或不足的病症,脈搏應該平穩柔和且柔軟,應避免看到強壯、快速等陽性脈象;而外部入侵導致過度疾病的病情,脈搏應該有力且充滿精神,應避免看到微弱、阻塞、細小等陰性脈象。

10. 十四、論脈順逆

凡暴病,脈以浮、洪、數、實者為順;久病,脈以微、緩、虛、弱者為順。反此者為逆。蓋脈症貴乎相合,若症有餘而脈不足,脈有餘而症不足,輕者亦必延綿,重者即至危亡。

白話文:

如果突然得病,脈象應該是浮、洪、數、實纔算是正常;如果是慢性疾病,脈象應該是微、緩、虛、弱纔算正常。相反的情況就是不正常的。因為診斷病情最重要的是要病症和脈搏相互吻合,如果病症表現出多但脈搏卻不足,或者脈搏表現出多但病症卻不足,那麼輕微的也一定會拖延下去,嚴重的話就會導致生命危險。

11. 十五、論一歲之中脈象不得再見

如春弦、夏洪、秋澀、冬石,脈隨時令,此為平也。如春宜弦,而得洪脈者,至夏必死;得澀脈者,至秋必死;得石脈者,至冬必死,為真臟之氣先泄也。其象先見於非時,當其時不能再見也。

白話文:

春天應該是輕盈的脈搏,夏天應該是強烈的脈搏,秋天應該是緩慢的脈搏,冬天應該是堅硬的脈搏。如果在不對應的季節出現了錯誤的脈搏,那麼到該季節的時候就會死亡。例如,在春天出現了強烈的脈搏,到了夏天就一定會死亡;在春天出現了緩慢的脈搏,到了秋天就一定會死亡;在春天出現了堅硬的脈搏,到了冬天就一定會死亡。這種情況表示真實的內臟能量已經提前洩漏出來了。這個現象首先出現在不合適的時間,而在合適的時間就不會再看到了。

12. 十六、論脫陰脫陽

六脈有表無里,如濡脈之類,此名脫陰。六脈有里無表,調之陷下,如弱脈之類,此名脫陽。六脈暴絕,此陰陽俱脫也。經曰:「脫陰者目盲,脫陽者見鬼,陰陽俱脫者危。」

白話文:

六脈出現只有表面沒有內部的情況,像是浮而細軟的濡脈等,這叫做脫陰;六脈出現只有內部沒有表面的情況,像是微弱虛軟的弱脈等,這叫做脫陽;如果六脈突然完全消失,這是陰陽都失去的表現。古籍上說:“脫陰的人會視力模糊,脫陽的人會看到鬼魂,陰陽都失去的人非常危險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