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之一·脈法 (4)
卷之一·脈法 (4)
1. 十七、脈有相似宜辨
洪與虛,皆浮也。浮而有力為洪;浮而無力為虛。○沉與伏,皆沉也。沉脈行於筋間,重按即見;伏脈行於骨間,必推筋至骨,乃可見也。○數與緊,皆急也數脈以六至得名,而緊則不必六至,惟弦緊而左右彈然,如切緊繩也。○遲與緩、皆慢也。遲則三至,極其遲慢;緩則四至,徐而不迫。
○實與牢,皆兼弦、大、實、長之四脈也。實則浮中沉,三按皆有力;牢則但於沉候取也。○洪與實,皆有力也。洪則重按小衰;實則按之亦強也。○革與牢,皆大而弦也。革則浮取而得;牢則沉取而見也。○濡與弱,皆細小也。濡在浮分,重按即不見也;弱主沉分,輕取不可見也。
白話文:
脈象中,洪與虛都是浮的,浮而有力為洪,浮而無力為虛。沉與伏都是沉的,沉脈行於筋間,重按就能感受到;伏脈行於骨間,必須推筋至骨才能察覺。數與緊都是急的,數脈以每分鐘六次得名,而緊則不必六次,但弦緊,左右彈動,如同切緊繩子一般。遲與緩都是慢的,遲脈每分鐘三至,極其遲緩;緩脈每分鐘四至,緩慢而不急促。實與牢都兼具弦、大、實、長四種脈象的特徵,實脈浮中沉,三按皆有力;牢脈則只在沉候才能感受到。洪與實都代表有力,洪脈重按則力量減弱;實脈按之仍然強勁。革與牢都大而弦,革脈浮取就能感受到;牢脈則需沉取才能察覺。濡與弱都細小,濡脈在浮分,重按就消失;弱脈主沉分,輕取就看不見。
○細與微,皆無力也。細則指下分明;微則似有若無,模糊難見也。○促、結、澀、代,皆有止者也。數時一止為促;緩時一止為結;往來遲滯,似止非止為澀;動而中止,不能自還,止有定數為代。
白話文:
以下是簡化的回答: 「細」和「微」都表示力量不足。「細」是指在手指下的脈搏清晰可辨;「微」是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,很模糊看不清楚。「促」、「結」、「澀」、「代」都是脈搏停頓的意思。「促」是在快速跳動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停止跳動;「結」是在慢速跳動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停止跳動;「澀」是來回的速度減慢,像是停止但實際上並沒有完全停止;「代」是跳動一段時間後突然停止,無法自行恢復正常節奏,且每次停止的次數固定。
2. 十八、論脈陰陽生死寒熱
凡脈浮、大、數、動、滑為陽,沉、澀、弱、弦、微為陰。陰病見陽脈者生;陽病見陰脈者死。○寸口脈微,為陽不足,陰氣上入陽中,則惡寒也;尺脈弱,為陰不足,陽氣下陷陰中,則發熱也。
白話文:
當脈搏浮、大、快、跳動有力且光滑時代表是陽性症狀;而深、細、弱、緊張和微小的脈搏則表示是陰性症狀。如果陰性疾病出現了陽性的脈搏,病人就有生存的可能性;相反地,如果陽性疾病出現了陰性的脈搏,病人就可能死亡。「在手腕處測量到的脈搏若微弱,這意味著陽氣不夠強壯,陰氣進入到了陽氣之中,因此會感到寒冷;而在手肘下方測量到的脈搏若是柔軟無力,這意味著陰氣不夠充足,陽氣下沈至陰氣之中,因而產生高燒的情況」。
3. 十九、論氣血衰微脈
其脈沉者,榮血之微也。其脈浮,而汗出如流珠者,衛氣之衰也。○陽脈浮,陰脈弱,為血虛,為病筋急。
白話文:
脈搏深沈是因為血液微弱,脈搏浮動且出汗像水滴般的是防禦力下降。陽性的脈搏浮動,陰性的脈搏薄弱,表示血液不足,疾病會使肌肉緊繃。
4. 二十、癰疽脈
諸脈浮數,當發熱,而反惡寒,若有痛處,飲食如常者,當發其癰。○脈數不時,則生惡瘡。
白話文:
如果所有經絡都出現浮躁和急促的情況,應該會感到發燒,但反而感覺寒冷,有疼痛的地方,但是吃喝正常的人,就該把膿包弄破。如果脈搏跳動的速度不定期發生,就會產生嚴重的潰瘍。
5. 二十一、論脈之有神無神
有病之脈,則當求其神之有無。如六數、七極,熱也,脈中有力,即有神矣,當泄其熱;三遲、二敗,寒也,脈中有力,即有神矣,當去其寒。若數、極、遲、敗中,不復有力,為無神也。苟不知此而泄之、去之,神將何依為主?故經曰:」脈者,血氣之充。血氣者,人之神也。」善夫!
白話文:
診斷疾病時,要觀察脈象是否有神。像脈搏跳動快速有力,表示體內有熱,需要瀉熱;而脈搏跳動緩慢无力,表示體內有寒,需要驅寒。但如果脈象無論快速或緩慢都无力,就代表沒有神氣了。如果不知道这一点,盲目瀉熱或驅寒,神气将无处安放,病症只会更严重。所以古人說:「脈者,血氣之充。血氣者,人之神也。」這句話很有道理。
6. 二十二、總論脈證四條
脾胃屬土,脈本和緩。土惟畏木,脈則弦強。凡脈見弦急者,此為土敗木賊。六脈皆然,俱無胃氣,(不僅論脾脈也。)大非佳兆,若弦急之微者,尚可救療;弦急之甚者,胃氣其窮矣。
脈微弱而惡寒者,此陰陽俱虛,不可發汗更吐下也。
陰症無脈,溫之用附子理中、四逆、回陽之類,而脈微續者生,暴出者死。
寸關尺三部,浮沉、大小、遲數同等,雖有寒熱不解者,然陰陽和平,雖劇必解。(又宜參診尺脈過指與否。)故經言:」獨小、獨大、獨疾、獨遲、獨熱、獨寒、獨陷下者,病。」診在何經,便知是此經之病。
白話文:
脾胃屬土,脈象平和。土被木所剋制時,脈象會變得緊繃或強烈。凡見到脈象緊繃的情況,這是脾胃功能失調的徵兆。無論是哪一脈出現這種情況,都表示沒有正常的脾胃功能,這並不是好徵兆。如果脈象緊繃的情況輕微,還有救療的機會;如果脈象緊繃得很嚴重,那麼脾胃的功能已經接近枯竭了。
脈象微弱且伴有畏寒的情況,這表示陰陽兩方面都有虛弱,不可以使用發汗或吐瀉的方法進行治療。
對於陰性病症來說,如果脈象微弱,可以用附子理中湯、四逆湯、回陽湯等溫補藥物來治療,脈象如果漸漸恢復,那麼患者有望存活;如果脈象突然強烈跳動,則表示病情危急,預後不佳。
寸、關、尺三個部位的脈象,不管浮、沈、大、小、遲、數是否相同,即使存在寒熱不退的情況,但只要脈象表現出陰陽和諧,病情即使嚴峻,也會有所緩解。因此,《內經》提到:「脈象獨小、獨大、獨快、獨緩、獨熱、獨冷、獨下陷的,都是病徵。」診斷脈象在哪一部位,就知道是哪一部位的病。
7. 二十三、虛實憑脈辨
治病須以虛實為主。虛實者,有餘不足也。有表裡之虛實,有氣血之虛實,有臟腑之虛實,有陰陽(先天水火)之虛實。凡外入之病多有餘,內出之病多不足。實,言邪氣實,則當瀉;虛,言正氣虛,則當補。夫疾病之實,固為可慮,而元氣之虛,慮尤甚焉。故凡診疾者,必先察其元氣,而後察疾病。
若實而誤補,隨可解救;虛而誤攻,不可生矣。欲辨虛實,莫逃乎脈。如脈之真有力有神者,方是真實症;脈之似有力有神者,便是假實症,矧脈之無力無神者哉!臨症者萬毋忽此。
白話文:
治療疾病應以虛實為本
治療疾病,應以判斷患者是虛證還是實證為首要原則。虛實,指的是身體機能的盈虧狀態。
虛實可分為表裡虛實、氣血虛實、臟腑虛實、陰陽(先天水火)虛實等。一般來說,外來的疾病多屬於實證,而內在的疾病多屬於虛證。
實證指的是邪氣入侵導致的疾病,需要使用瀉法來祛除邪氣。虛證指的是正氣不足導致的疾病,需要使用補法來增強正氣。
疾病的實證固然需要重視,但元氣的虛弱更需警惕。因此,診斷疾病時,應先觀察患者的元氣,再進一步診斷疾病。
若實證誤用補法,尚可及時糾正;但虛證誤用攻伐之法,就可能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。
欲辨別虛實,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觀察脈象。脈象真有力有神,才是真正的實證;脈象看似有力有神,實際上是假象,稱為假實證。至於脈象無力無神,則更需注意。
臨症者切勿忽視脈象的變化,以避免誤診。
8. 二十四、脈宜沉候
凡症既難憑,當參之脈理。脈若難憑,當取之沉候。彼假症之發見,皆在表也。故浮取脈,而脈亦假焉。真症之隱伏,皆在裡也。故沉候脈,而脈可辨耳。脈辨已真,猶未敢恃,更察稟之厚薄,症之新久,醫之誤否,夫然後濟以湯丸,可以十全。
白話文:
凡是疾病的症狀難以憑藉判斷,就應該參照脈象。如果脈象也難以憑藉判斷,就應該探查沉候。虛假的病症,大多表現在外。所以浮取脈象,得到的脈象也往往是假的。真切的病症,大多隱藏在內。所以探查沉候的脈象,才能辨別真偽。
脈象辨別清楚之後,仍然不可掉以輕心,還要進一步觀察體質的虛實厚薄,病症的久新,以及之前的醫治是否失誤,然後再根據這些情況,用湯藥丸劑治療,才能十全十美。
9. 二十五、脈以沉取為根
經曰:「脈浮無根者,死。」是謂有表無里,陰即絕矣,孤陽豈能獨存乎!又須參診兩尺絕否,(尺脈論見第六條。)生死昭然。
白話文:
古文中說:“脈搏浮動但沒有根基的人會死亡。”這是指只有表面而沒有內部的情況,陰氣已經消失了,單純的陽氣怎麼可能還能夠存在呢?此外,還必須檢查兩個尺部的脈象是否消失(尺部的脈象討論在第6條)。這樣一來,生與死就清楚明瞭了。
10. 二十六、老少脈異
老者,脈宜衰弱,若過旺者,病也;倘旺而不躁,此稟之厚,壽之徵也;如其躁疾,有表無里,此名孤陽,死期近矣。少者,脈宜充實,若衰弱者,病也,倘細而和緩,三部同等,此稟之靜,福之徵也;若細而弦數,木強乘土,死期至矣。
白話文:
年長者的脈象應該平和微弱,如果脈象過於旺盛,則是病象;如果脈象旺盛但不急躁,這表明先天的資質豐厚,是長壽的徵兆;如果脈象急躁,表面現象而內裡無病,這稱為孤立的陽氣,死亡的日子即將來臨。
年輕人的脈象應該充實,如果脈象衰弱,則是病象,如果脈象細小而和緩,上下三部相同,這表明先天的資質安靜,是吉祥的徵兆;如果脈象細小而緊繃頻速,這表示木氣過盛而克土,死亡的日子已經到來。
11. 二十七、胎脈歌括
(在婦科第二十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