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之一·脈法 (5)
卷之一·脈法 (5)
1. 四、二十七種脈證
洪脈似實,重按則無。陽盛陰虛,相火燔灼。浮洪表熱,沉洪裡熱。煩渴狂躁,咽乾便結。關洪胃虛,尺洪腎竭。心洪火炎,肺洪燥咳。升陽散火,滋陰亦合。若作實治,病源未得。
洪脈,來盛去衰,主陽旺陰虛之病。浮洪,身熱自汗。沉洪,自有煩渴諸熱症。右關洪,脾胃虛躁。左尺洪,腎虧水竭。心屬火,洪則上炎。脈屬金,洪則燥咳。治宜升陽散火,兼之滋陰乃妙;若作實火,以硝黃下之,則大謬矣。○洪而有力為實,大而無力為洪,此氣實血虛之候,治以滋陰清火為主。
若洪大至極,至四倍以上者,是即陰陽離絕,關格之脈也,不可治。
實屬邪實,舉按皆強。表邪實者,浮大有力,風寒暑濕,外感於經;里邪實者,沉按有力,飲食七情,內傷於臟。洪滑有力,火邪實熱。沉弦有力,寒邪諸痛。
凡實者,邪氣實也。如外因傷經,內因傷臟之類。表熱裡熱,亦在於是。火邪盛,脈洪滑,寒邪盛,脈沉弦。此處不明,害在反掌。○此三焦壅滯之候。表裡寒熱,皆有實邪。但實脈有真假,真實者易知,假實者易誤。故必問其所因,而兼察形症,必得其神,方可司命。芤脈中空,大虛之候,失血血脫,孤陽無根。寸芤積血,脾芤腸癰;尺芤下血,淋痢崩中。
芤脈屬陽。浮大中空,脫血之象,而陽實無根也。六脈中有一如是,定是此經之血。寸芤火犯陽經,胸有積血,或血上溢。脾芤有腸癰,或不能統血。尺芤則熱侵陰絡,故赤淋、血痢、崩中之病生焉。○榮行脈中,脈以血為形,今中空無血,則氣無所歸,陽無所附,而一切陰虛、發熱、驚悸、怔忡、喘急、盜汗等症形焉。長病得之,或可以生,急病得之,似為難治。
緊屬寒邪,諸痛之根。緊數在表,外感風寒。沉緊在裡,逆冷吐泄。關緊腹病,尺緊疝疼。婦人得之,氣逆經滯。小兒得之,抽搐驚風。
緊脈來往有力,熱為寒束,寒主諸痛。浮緊表寒,宜於發散。沉緊裡寒,宜以溫散。關緊心腹冷痛。尺緊陰冷,定有奔豚、疝疼之症。婦人小兒得之,皆有陰寒病症,不得誤用苦涼之劑。○緊脈有陰無陽,為陰邪搏激之候,主為寒為痛。在表、散之,在裡、溫之。凡喘咳、風癇、吐逆、痃癖、瀉痢、脅痛、胸脹等症皆是。至於人迎氣口緊甚之病,詳見上文。
革屬血虛,浮緊中空,如按鼓皮,其象為真。男子得之,亡血遺精;婦人得之,半產崩中。
仲景曰:「弦則為寒,芤則為虛。虛寒相搏,其名曰革。」此即芤弦二脈相合,故為失血之候。有謂革即牢也,不知革浮牢沉,革虛牢實,形症皆異,不得混看。
牢脈堅固,因寒凝形,肝實乘脾,心腹冷痛。尺牢陰冷,疝㿗多症。失血陰虛,見之必凶。
白話文:
洪脈摸起來像實脈,但用力按壓就感覺不到。這是因為陽氣過盛而陰液不足,導致相火過於旺盛。浮脈帶洪,代表體表有熱;沉脈帶洪,代表體內有熱。會出現煩躁口渴、咽喉乾燥、大便乾硬等症狀。如果洪脈出現在關脈,代表脾胃虛弱;如果出現在尺脈,代表腎精衰竭。心脈出現洪脈,代表心火上炎;肺脈出現洪脈,代表肺燥咳嗽。治療方法應該升發陽氣、疏散火氣,同時也要滋養陰液。如果當成實熱來治療,就找錯病因了。
洪脈的特點是來勢強盛,去勢衰弱,主要代表陽氣旺盛、陰液不足的病症。浮洪脈,表示身體發熱、容易出汗;沉洪脈,表示體內有煩躁口渴等熱症。右關脈出現洪脈,代表脾胃虛弱、容易煩躁;左尺脈出現洪脈,代表腎精虧虛、水液不足。心屬火,心脈出現洪脈代表火氣上炎;肺屬金,肺脈出現洪脈代表肺燥咳嗽。治療方法應該升發陽氣、疏散火氣,同時也要滋養陰液,這樣才是最好的治療方式。如果當成實火,用硝石、大黃等瀉下藥來治療,那就大錯特錯了。洪脈摸起來有力是實脈,洪脈摸起來大而無力是洪脈,這是氣實血虛的表現,治療上應該以滋養陰液、清除火氣為主。
如果洪脈大到極點,是正常脈象的四倍以上,這代表陰陽之氣已經分離,是關格脈,這種情況很難治癒。
實脈代表邪氣強盛,不管是輕按還是重按都感覺有力。如果實脈出現在浮脈,代表體表有邪氣,可能是感受風、寒、暑、濕等外來邪氣;如果實脈出現在沉脈,代表體內有邪氣,可能是飲食不當或情緒過於波動,導致內臟受損。洪脈且滑利有力,代表火邪實熱;沉脈且脈象像琴弦一樣有力,代表寒邪導致的各種疼痛。
總之,實脈代表邪氣強盛。例如外感導致經絡受損,或內傷導致臟腑受損,體表有熱或體內有熱都屬於實脈的範疇。火邪強盛,脈象會呈現洪滑;寒邪強盛,脈象會呈現沉弦。如果沒有理解這些,很容易誤診,造成危害。這也表示三焦壅塞,體表和體內都可能有實邪。但實脈有真假之分,真正的實脈容易辨別,假的實脈容易誤診。因此必須詢問病因,並觀察身體的表現,充分了解病情,才能決定如何治療。芤脈中間是空的,代表身體極度虛弱,是失血或血脫的表現,也是孤陽無根的現象。寸脈出現芤脈,代表體內有積血;脾脈出現芤脈,代表腸道有癰腫;尺脈出現芤脈,代表下部出血,可能是淋病、痢疾、或婦女崩漏。
芤脈屬於陽,摸起來浮大且中間空虛,是脫血的表現,代表陽氣浮越而沒有根基。六脈中只要有一條脈是這樣,就能判斷是哪條經脈的血出了問題。寸脈出現芤脈,代表火氣侵犯陽經,胸腔有積血或血溢出;脾脈出現芤脈,代表腸道有癰腫,或不能控制血液;尺脈出現芤脈,代表熱邪侵犯陰絡,會產生血尿、血痢、崩漏等疾病。血在脈管中運行,脈象是血的表現,如果中間空虛無血,則氣無所依歸,陽氣沒有附著,會出現各種陰虛、發熱、驚悸、心悸、氣喘、盜汗等症狀。如果是慢性病出現這種脈象,或許還可以治療;如果是急性病出現這種脈象,可能很難治癒。
緊脈代表寒邪,是各種疼痛的根源。緊脈且脈率偏快出現在浮脈,代表外感風寒;緊脈出現在沉脈,代表體內寒邪導致的嘔吐、腹瀉。緊脈出現在關脈,代表腹部有疾病;緊脈出現在尺脈,代表疝氣疼痛。婦女出現緊脈,代表氣血逆亂、經脈阻塞;兒童出現緊脈,代表抽搐、驚風。
緊脈來往有力,表示熱被寒邪束縛,寒邪會導致各種疼痛。浮緊脈代表體表受寒,應該用發散的方法治療;沉緊脈代表體內受寒,應該用溫散的方法治療。關脈出現緊脈,代表心腹冷痛;尺脈出現緊脈,代表陰寒,可能會有奔豚、疝氣疼痛等症狀。婦女和兒童出現緊脈,都屬於陰寒引起的疾病,不能誤用苦寒的藥物。緊脈屬於陰,沒有陽,表示陰邪搏擊,主要表現為寒證和痛症。在體表的,要用發散的方法治療;在體內的,要用溫熱的方法治療。凡是氣喘咳嗽、風癇、嘔吐、痞塊、腹瀉、脅痛、胸脹等症狀都屬於這種情況。至於人迎脈和氣口脈都出現緊脈的情況,詳見前文。
革脈代表血虛,摸起來浮而且緊,中間空虛,像按鼓皮一樣,這就是革脈的真象。男子出現革脈,代表失血或遺精;婦女出現革脈,代表流產或崩漏。
張仲景說:「弦脈代表寒邪,芤脈代表虛弱。虛寒相互作用,就叫做革脈。」這就是芤脈和弦脈的結合,所以代表失血。有人說革脈就是牢脈,但實際上革脈摸起來是浮的,牢脈摸起來是沉的,革脈是虛的,牢脈是實的,脈象和症狀都不一樣,不能混淆。
牢脈堅實有力,代表寒氣凝結,肝氣實盛而侵犯脾,會出現心腹冷痛。尺脈出現牢脈,代表陰寒,容易出現疝氣等症狀。如果失血陰虛的人出現牢脈,病情會很嚴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