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國綱

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之一·脈法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·脈法 (6)

1. 四、二十七種脈證

牢為寒痼之病。木實則為痛,臂冷則為疝。失血者脈宜沉細,反浮大而牢者死,以虛病見實脈也。沈氏曰:「似沉似伏,牢之位也,實大弦長,牢之體也。」軟為虛,牢為實。實者,寒邪實也。

虛脈所屬,正氣不足,無力無神,陰陽各別。浮而無力,是為血虛。沉而無力,是為氣怯。洪大無神,陰虛之症。細小無神,陽虛之象。陰虛救陰,壯水為主。陽虛救陽,益火之源。漸長則生,漸消則亡。

虛者陰虧陽衰之候。經曰:「按之不鼓」,即此之謂也。○凡微、濡、遲之脈,皆為虛類。然而脈亦不一,不論浮沉大小,但見指下無力,總是虛症。此醫之一大關鍵也。血虛、氣虛,分於浮沉之無力。洪大無神屬陰虛,金水傷殘,則龍雷之火自熾,或咳喘、勞熱,或遺精、失血等症生焉。

細小無神屬陽虛,火土受傷則元陽之氣日損,或頭目昏眩,或膈寒脹滿,或嘔惡亡陽,或泄痢疼痛等症生焉。壯水益火,救虛之道,此生死之大關也。醫不識此,尚何望其他焉!

緩脈四至,疾徐調勻,為有胃氣,謂之平人。緩滑有力,多屬實熱,遲緩脈小,定是虛寒。浮緩為風,沉緩為濕。緩大風虛,緩細濕痹,緩弱氣衰,緩滑濕痰。

平人之脈,從容和緩,不浮不沉,不疾不徐,一息四至,為有胃氣,此無患也。若緩而滑大者,多實熱,宜下宜清,因其微甚而治之。遲緩而小為虛寒,多有不足之症,內外昭然。至於為風為濕,為痹為虛,脈與症自必相應。細心詳察,不可孟浪。大凡病者脈得和緩,皆為易愈,不必虞也。

結脈忽止,止而復來。精力不繼,氣血失培,久病虛勞、不足之害。緩結陽虛,數結陰衰,元氣消長,於此可剖。若有滯郁,形強氣倍,舉按有力,可以外揣。

結脈多由氣血漸衰,精力不繼,所以斷而復續,續而復斷。常見久病者、虛勞者多有之。緩結為陽虛,數結為陰虛,陰虛甚於陽虛;於此察元氣之消長,最顯最切者也。至於留滯、鬱結等病,本亦此脈之症,然必形強氣實,而舉按有力,方是此病。若首尾不繼,速宜培本,不得妄認為留滯。

伏脈本有,一時蔽塞,寒閉氣閉,不得發越,推筋著骨,其脈乃得。寸伏食滯,關伏老痰,尺伏疝病,大便或結。

伏脈為陰陽潛伏,阻塞閉隔之候。有火閉、寒閉、氣閉而伏者。或為霍亂、疝瘕,或為氣逆、食滯,或為疝氣、痰蓄。因脈合症,細揣自得。此必暴病暴逆者或有之,隨症調治,而脈自復矣。若有積困延綿,脈本細微,而漸至隱伏者,此是殘燼將絕之兆。而人謂之脈伏,猶復破氣導痰,其欲生也得乎!

微脈浮見,按之欲絕。氣血兩虛,淋汗寒熱。寸微心驚,關微脹滿,尺微精弱,消癉常疼。男為勞極,女為帶崩。○(濡脈似微,病症相同,不必過分。)

白話文:

四、二十七種脈象

牢脈代表病情是寒邪固結的慢性病。如果肝木功能過強,就會引起疼痛;如果手臂冰冷,則可能是疝氣。失血的人脈象應該是沉細的,如果反而出現浮大而牢的脈象,代表病情危險,因為是虛弱的病症卻出現實證的脈象。沈氏說:「像沉脈又像伏脈,這是牢脈的位置;脈搏有力、弦長而大,這是牢脈的體象。」脈象柔軟代表虛弱,牢脈代表實證。所謂實證,是指寒邪積聚的實證。

虛弱脈象,代表身體正氣不足,脈搏無力且無神,陰陽失衡。脈浮而無力,代表血虛。脈沉而無力,代表氣虛。脈洪大而無神,是陰虛的症狀。脈細小而無神,是陽虛的表現。陰虛需要滋養陰液,以滋補腎水為主。陽虛需要溫補陽氣,以溫壯腎陽為本。脈象逐漸增強,表示病情好轉;脈象逐漸減弱,表示病情惡化。

虛脈代表陰液虧損、陽氣衰弱的狀況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按壓時感覺不到脈搏跳動」,就是指這種情況。凡是微脈、濡脈、遲脈,都屬於虛脈的範疇。然而脈象並非一成不變,不論脈搏浮沉大小,只要按下去感覺無力,都屬於虛症。這是中醫診斷的關鍵。血虛和氣虛,可以從脈象的浮沉無力來區分。脈搏洪大無神屬於陰虛,因為腎陰虧虛,導致虛火上炎,可能出現咳嗽、氣喘、身體勞累發熱,或遺精、失血等症狀。

脈搏細小無神屬於陽虛,因為腎陽虧虛,導致身體元氣耗損,可能出現頭暈目眩、胸腹脹滿、嘔吐惡心、腹瀉疼痛等症狀。滋陰補陽是治療虛症的方法,這關係到生命的存亡。如果醫生不了解這一點,還能指望他治療其他疾病嗎?

緩脈一分鐘跳動四次,脈搏跳動快慢均勻,代表胃氣充足,屬於正常人的脈象。脈象緩而滑且有力,多屬於實熱證。脈象遲緩而細小,一定是虛寒證。脈浮而緩,代表風邪;脈沉而緩,代表濕邪。脈緩大代表風虛,脈緩細代表濕痹,脈緩弱代表氣虛,脈緩滑代表濕痰。

正常人的脈象,從容和緩,不浮不沉,不快不慢,一分鐘跳動四次,代表胃氣充足,沒有疾病。如果脈象緩慢但滑大,多為實熱證,應該採用瀉法或清法來治療,並根據病情輕重來調整治療方法。脈象遲緩而細小,是虛寒證,多有身體不足的症狀,內外都非常明顯。至於屬於風邪、濕邪、痹證還是虛證,脈象和症狀一定會相互對應。需要仔細觀察,不可草率判斷。一般來說,病人的脈象如果平和和緩,都比較容易治癒,不必擔心。

結脈是脈搏跳動時突然停止一下,然後又恢復跳動的脈象。代表身體精力不足,氣血虧虛,常見於久病、虛勞、身體不足的情況。緩結脈象代表陽虛,數結脈象代表陰虛,從這裡可以判斷身體元氣的消長變化。如果出現氣滯血瘀,身體強壯且氣力充足,按脈時感覺有力,可以推斷是實證。

結脈多是因為氣血逐漸衰退,精力不足,所以脈搏才會斷斷續續。常見於久病和身體虛勞的人。緩結脈象代表陽虛,數結脈象代表陰虛,陰虛比陽虛更嚴重;從這裡可以觀察元氣的消長變化,這是最明顯且最切合實際的。至於氣滯、鬱結等疾病,本來也是這種脈象的症狀,但必須身體強壯、氣力充沛,按脈時感覺有力,才是這種疾病。如果脈象前後不連貫,應該趕快滋補身體根本,不能隨便認為是氣滯。

伏脈,本來是有的,只是暫時被遮蔽住了,因為寒邪或氣機閉塞,無法顯現出來,必須深按到筋骨,才能摸到脈搏。寸脈伏,可能是因為食物停滯;關脈伏,可能是因為痰液積聚;尺脈伏,可能是疝氣或便秘。

伏脈代表陰陽潛伏、閉塞不通的狀況。有因為火邪、寒邪或氣滯而導致脈象潛伏的。或者因為霍亂、疝氣,或者因為氣逆、食積,或者因為疝氣、痰液積聚。根據脈象結合症狀,仔細推敲自然可以得出結論。這種情況大多是急病或病情突然逆轉時才會出現,隨著疾病的治療,脈象也會恢復正常。如果病情長期積累,脈象本來就細微,逐漸變得隱伏,這就是生命將要終結的徵兆。如果有人認為這是伏脈,還去破氣導痰,那還能期望他活下去嗎?

微脈是脈搏浮淺而弱,按壓時幾乎感覺不到。代表氣血兩虛,可能伴隨淋漓汗出、發冷發熱等症狀。寸脈微弱,可能是心悸;關脈微弱,可能是腹脹;尺脈微弱,可能是精氣不足,容易出現消渴病或疼痛。男性可能是因為過度勞累,女性可能是因為帶下或崩漏。 (濡脈類似於微脈,症狀也相同,不必過於區分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