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之七·雜證 (9)
卷之七·雜證 (9)
1. 十一、論腰痛
(有腎中之陰虛、腎中之陽虛,有風寒濕熱,有挫折瘀血。附膝痛兼治。)
腰者,腎之外候,一身所恃以屈伸者也。蓋諸脈皆貫於腎而絡於腰脊,腎中或陰不足。或陽不足,或先天稟賦不厚,或後天培養不周,以致顏色刮白,脈息細微,疲倦無力,勞動而腰痛益甚者,雖因積漸而致,然實真陰之虛症也。至於外感風寒濕熱,其痛必暴,症屬有餘,為易治也。但須知邪必乘虛而犯,驅邪之中,宜顧元氣,庶本末朗然,而日後無虞矣。
白話文:
[十一、討論腰痛]
腰部是反映腎臟狀況的外部表現,是身體能彎曲和伸展的依賴。因為所有經脈都連接腎臟並貫穿腰部和脊椎,如果腎臟的陰氣或陽氣不足,或是先天體質較弱,或是後天保養不夠,導致面色蒼白,脈搏微弱,感到疲憊無力,工作後腰痛加劇,這雖然是長期累積所致,但實際上是屬於腎陰虛的症狀。至於外感風寒濕熱導致的腰痛,疼痛通常突然發生,這種情況屬於實證,比較容易治療。但是必須瞭解,病邪往往在身體虛弱時入侵,所以在驅除病邪的同時,應當保護好元氣,這樣才能使身體內外都健康,未來就不會再有後顧之憂。
附帶一提,膝部疼痛也可一起調理。
2. 脈息
脈大無力為虛。弦細而數為陰虛。尺弱無神為命門火衰。澀為死血。沉滑為痰。沉細而遲為氣虛。沉弦為氣滯。弱緩為濕。緊數為寒。浮緩為風。洪數為熱。
滋陰大補丸,治腎中之陰不足,腰膝無力而痛。久服輕身延壽。
熟地(八兩),山藥(炒),棗皮(酒蒸),茯苓,肉蓯蓉(酒洗去甲),杜仲(鹽炒。各四兩),淮牛膝(酒蒸),巴戟,枸杞(酒蒸。各三兩),小茴(淡鹽水炒,二兩),遠志(去心,二兩),石菖蒲(炒),五味子(炒。各一兩五錢)
先將熟地、棗皮、蓯蓉、牛膝、枸杞搗化,後入藥末,加煉蜜為丸,空心用淡鹽水送七、八錢。即六味地黃丸、左歸丸各加杜仲鹽炒四兩亦佳。
前方加肉桂三兩,附子三四五兩,治右尺無力,命門火衰,水火兩虧,腰膝冷痛。即八味地黃丸加杜仲四兩。右歸丸亦佳。
煨腎丸,治肝腎虛損,腰冷腰痛。
川萆薢,杜仲(姜水炒),淮牛膝(酒蒸),補骨脂(炒),胡蘆巴(炒),菟絲子(酒蒸,曬乾),肉蓯蓉(酒洗去甲,搗化為丸),沙苑蒺藜(炒去刺。各四兩),肉桂(二兩),
酒煮豬腰子四個,搗和為丸,干則加煉蜜鹽水送下。
加減五積散(方見傷寒表症),治風寒在經,其症必寒熱,腰痛連背。
如寒甚無汗,加麻黃七分,即夏季亦用,以內有白芍斂陰也。如熱甚口渴,加黃芩、花粉、石膏之屬。如大便結燥,加酒炒大黃。如汗甚者,去羌活。如春夏秋,加蒼朮。當知杜仲宜用,以引入腰也。
桂附杜仲湯(新),治真寒腰痛,六脈弦緊,口舌青,陰囊縮,身戰慄。
肉桂(三錢),附子(三四錢。急則用生附子),杜仲(二錢),
熱服。如上焦假熱拒格,冷服。如膝冷而痛,加川牛膝二三錢。如兼濕者,加蒼朮二錢。
六味清涼湯(新),治體旺,脈洪而滑,二便閉澀,口渴喜冷,熱甚腰痛者。
黃芩,黃柏,大黃(酒炒),梔子(炒),膽草,澤瀉(各等分),
水煎,熱服。
當歸拈痛湯,治濕熱為病,身重腰痛,及肢節紅腫。
羌活,黃芩,甘草,茵陳(各錢半),苦參,防風,當歸,白朮,蒼朮,豬苓(各一錢),人參(隨便),升麻(三四分),乾葛,知母,澤瀉(各八分),
空心服,臨睡再服。
三妙散,治腰膝濕痛仙方。或汗後過水,或汗衣冰身,或坐臥濕地,或宅地陰濕,春夏濕熱之氣上蒸,受病者立愈。
蒼朮(三四錢),黃柏(炒焦,二錢),川牛膝(二三錢),
水煎,夜服。並參閱濕症門。
活血四物湯(新),治跌僕筋骨,血氣凝滯腰痛,凡傷各處者俱效。
當歸(身尾,四五錢),川芎(二錢),白芍,生地,桃仁(去上),牛膝,元胡(酒炒。各錢二分),紅花(酒炒),肉桂(各一錢二分),
白話文:
脈息
脈搏有力不足是虛症;脈弦細而數是陰虛;尺脈弱無力是命門火衰;脈澀是死血;脈沉滑是痰;脈沉細而遲是氣虛;脈沉弦是氣滯;脈弱緩是濕;脈緊數是寒;脈浮緩是風;脈洪數是熱。
滋陰大補丸,主治腎陰不足,腰膝無力疼痛。長期服用可輕身延年益壽。
配方:熟地(八兩)、山藥(炒)、棗皮(酒蒸)、茯苓、肉蓯蓉(酒洗去皮)、杜仲(鹽炒,各四兩)、淮牛膝(酒蒸)、巴戟、枸杞(酒蒸,各三兩)、小茴香(淡鹽水炒,二兩)、遠志(去心,二兩)、石菖蒲(炒)、五味子(炒,各一兩五錢)
製作方法:先將熟地、棗皮、肉蓯蓉、牛膝、枸杞搗碎成泥,再加入其他藥材粉末,用煉蜜做成藥丸,空腹用淡鹽水送服七、八錢。也可以在六味地黃丸或左歸丸的基礎上,各加鹽炒杜仲四兩。
前方加肉桂三兩,附子三四五兩,主治右尺脈無力,命門火衰,陰陽兩虛,腰膝冷痛。相當於八味地黃丸加杜仲四兩,或左歸丸加杜仲四兩。
煨腎丸,主治肝腎虛損,腰冷腰痛。
配方:川萆薢、杜仲(薑水炒)、淮牛膝(酒蒸)、補骨脂(炒)、胡蘆巴(炒)、菟絲子(酒蒸曬乾)、肉蓯蓉(酒洗去皮,搗碎成泥)、沙苑蒺藜(炒去刺,各四兩)、肉桂(二兩)
製作方法:將酒煮豬腰子四個搗碎,與藥材混合做成藥丸,乾燥後用煉蜜鹽水送服。
加減五積散(方劑見傷寒表症),主治風寒侵犯經絡,症狀為寒熱交替,腰痛連及背部。
加減方法:寒重無汗者,加麻黃七分(即使夏季也可用,因方中白芍能斂陰);熱重口渴者,加黃芩、花粉、石膏等;大便乾燥者,加酒炒大黃;汗出過多者,去羌活;春夏秋三季服用,加蒼朮。需注意杜仲宜用,因其能引藥入腰。
桂附杜仲湯(新方),主治真寒腰痛,六脈弦緊,口舌青紫,陰囊縮小,身體戰慄。
配方:肉桂(三錢)、附子(三四錢,急症可用生附子)、杜仲(二錢)
服用方法:熱服。若上焦有虛假熱症而拒絕熱藥,則冷服。膝蓋冰冷疼痛者,加川牛膝二三錢;兼有濕症者,加蒼朮二錢。
六味清涼湯(新方),主治體質強壯,脈洪而滑,大小便不通暢,口渴喜冷飲,熱甚則腰痛。
配方:黃芩、黃柏、大黃(酒炒)、梔子(炒)、膽草、澤瀉(各等分)
服用方法:水煎服,熱服。
當歸拈痛湯,主治濕熱導致的身重腰痛及肢節紅腫。
配方:羌活、黃芩、甘草、茵陳(各一錢半)、苦參、防風、當歸、白朮、蒼朮、豬苓(各一錢)、人參(酌情添加)、升麻(三四分)、葛根、知母、澤瀉(各八分)
服用方法:空腹服用,睡前再服一次。
三妙散,治療腰膝濕痛的特效方。汗後受涼、汗濕衣衫、久坐濕地、居住環境潮濕、或春夏濕熱之氣侵襲而致病者,服用此方均可迅速痊癒。
配方:蒼朮(三四錢)、黃柏(炒焦,二錢)、川牛膝(二三錢)
服用方法:水煎,晚上服用。詳見濕症篇。
活血四物湯(新方),主治跌打損傷,筋骨損傷,血氣凝滯導致的腰痛,凡各類外傷均有效。
配方:當歸(帶尾,四五錢)、川芎(二錢)、白芍、生地黃、桃仁(去皮尖)、牛膝、元胡(酒炒,各一錢二分)、紅花(酒炒)、肉桂(各一錢二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