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之七·雜證 (8)
卷之七·雜證 (8)
1. 十、論脅痛
木通散,治男婦肝腎氣滯,自下而上,痛連兩脅。
木通,青皮,蘿蔔子(炒),茴香(各五錢),滑石(二錢半),莪朮(二錢五分),木香(二錢半),川楝子(取肉,用巴豆,三錢同炒黑,去巴豆。五錢)
共研末,蔥白湯調服三錢。
消導湯(新),治飲食留滯,胸膈上有一條槓起痛者是也。
厚朴(姜炒),茯苓,砂仁,山楂,麥芽,神麯(各錢半),陳皮(一錢五分),枳實(八分),白芥子(七分),
生薑引。如胃寒嘔逆,加炮乾薑一錢。如氣滯而痛,加木香、香附。如食積堅硬難化,加檳榔、莪朮。
補肝散,治肝腎精虛,不能化氣,氣虛不能生血;氣血少,不能流暢,以致胸脅作痛。但宜培補,不得再用香燥以自伐也。
熟地,白朮(各一兩),棗仁(炒),獨活(各二兩),當歸,川芎,山藥,黃耆(蜜炒),棗皮(各七錢),五味(炒),木瓜(各四錢),
上咀片,每服七、八錢,棗二枚,水煎服。
逍遙散,治肝脾血虛,或鬱怒傷肝而脅痛者。
當歸,白芍,白朮,茯苓(各一錢半),甘草(一錢),柴胡(酒炒,一錢),生薑(七分煨)
煎服。或加薄荷葉三分更效。
柴胡疏肝散,治外邪未解而兼氣逆脅痛,或寒熱往來。
陳皮(醋炒),柴胡(各二錢),川芎,枳殼,白芍(各一錢五分),甘草(五分),香附(一錢),
食前服。
備採古來治脅痛至簡至穩神方於後,以便取用。
驚傷脅痛,用枳殼一兩,桂枝五錢,為末,薑棗湯調下。○脅痛,用白芥子研末,水調敷之。又方:吳茱萸研末,醋調敷之。又方:韭菜炒,熨之。又方:柑子葉搗爛炒,燒酒淬,熨之。又方:青皮研末炒、酒淬,揉之。○寒痛,用艾葉搗爛,燒酒和炒,熨之。○肝膽火痛,如柴胡、膽草、青黛、青皮、木香、香附之類,皆可揀用。
○脅痛,用鳳仙花曬研,酒調服三錢,活血消積。○痛屬痰而走易者,用真白芥子、紫大戟(去皮)、甘遂(麵裹煨)等分,為末,米湯糊丸,淡薑湯下七八丸,名控涎丹。
白話文:
[十、論脅痛]
木通散,治療男女因肝腎氣滯,氣機從下往上逆行,導致疼痛連及兩脅。
藥材包含:木通、青皮、炒過的蘿蔔子、茴香(各五錢)、滑石(二錢半)、莪朮(二錢五分)、木香(二錢半)、川楝子(去核,用巴豆三錢一同炒至黑色,再去除巴豆,使用五錢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蔥白湯調服三錢。
消導湯(新方),治療因飲食積滯,導致胸膈上方出現一條隆起的疼痛。
藥材包含:厚朴(用薑炒過)、茯苓、砂仁、山楂、麥芽、神麴(各一錢半)、陳皮(一錢五分)、枳實(八分)、白芥子(七分)。
用生薑作為藥引。如果胃寒想嘔吐,可以加入炮製過的乾薑一錢。如果氣滯而痛,可以加入木香、香附。如果食物積滯堅硬難以消化,可以加入檳榔、莪朮。
補肝散,治療因肝腎精氣虛弱,不能化生氣機,氣虛不能產生血液;氣血不足,無法順暢運行,導致胸脅疼痛。此時應以補養為主,不可再使用辛香燥熱的藥物來耗損自身。
藥材包含:熟地、白朮(各一兩)、炒過的棗仁、獨活(各二兩)、當歸、川芎、山藥、蜜炙過的黃耆、棗皮(各七錢)、炒過的五味子、木瓜(各四錢)。
將以上藥材切成片,每次服用七到八錢,配上兩枚棗子,用水煎服。
逍遙散,治療因肝脾血虛,或是因情緒鬱悶、憤怒而傷肝所導致的脅痛。
藥材包含:當歸、白芍、白朮、茯苓(各一錢半)、甘草(一錢)、用酒炒過的柴胡(一錢)、煨過的生薑(七分)。
用水煎服。可以加入薄荷葉三分,效果更好。
柴胡疏肝散,治療外感病邪未解,又兼有氣機上逆導致脅痛,或是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。
藥材包含:醋炒過的陳皮、柴胡(各二錢)、川芎、枳殼、白芍(各一錢五分)、甘草(五分)、香附(一錢)。
在飯前服用。
以下列出古籍中治療脅痛的簡便且效果穩定的神效方子,方便選用。
因驚嚇而導致的脅痛,使用枳殼一兩,桂枝五錢,磨成粉末,用薑棗湯調服。脅痛,可以使用白芥子磨成粉,用水調勻後敷在患處。另一個方子:將吳茱萸磨成粉末,用醋調勻後敷在患處。又一個方子:將韭菜炒熱後,用來熱敷。又一個方子:將柑子葉搗爛炒熱,再淋上燒酒,用來熱敷。又一個方子:將青皮磨成粉後炒熱,淋上酒,用來揉搓患處。寒痛,可以使用搗爛的艾葉,加上燒酒拌炒,用來熱敷。肝膽火熱引起的疼痛,可以使用如柴胡、龍膽草、青黛、青皮、木香、香附等藥材,可選擇適合的藥材使用。
脅痛,可以使用曬乾磨粉的鳳仙花,用酒調服三錢,有活血消積的作用。因痰而導致的疼痛且會游走不定,可以使用真正的白芥子、紫大戟(去皮)、甘遂(用麵包裹煨過),等份磨成粉末,用米湯做成丸藥,以淡薑湯送服七八丸,此方名為控涎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