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十一·雜證 (18)
卷十一·雜證 (18)
1. 四十、論瘰癧
備揀古來治瘰癧至簡至穩神方於後,以便取用。
牡蠣煅研粉,項下結核,以茶引之。胸脅堅結,以小柴胡湯引之。○瘰癧初起,用蓖麻子搗敷。又方:用海藻、昆布洗淨,浸酒服,滓敷。又方:以野菊花根擂酒服,滓敷。又方:用姜蠶為末,每日水調五分,服一月愈○立齋治瘰癧諸法:焮腫脈沉數者,泄之。腫痛、寒熱脈浮者,邪在表也,宜發散。
因怒者,疏肝行氣。腫痛,脈浮洪而數者,祛風清熱。脈澀者,補血為主。脈弱者,補氣為主。腫硬不潰者,補氣血為主。抑鬱所致者,解鬱結,調氣血。潰後不斂者,屬氣血俱虛,宜大補。虛勞所致者,補之。因有核而不斂者,腐而補之。脈實而不斂或不消者,下之。○凡瘰癧,用牡蠣粉四兩,元參末三兩,甘草一兩,麵糊丸,每用三十丸,酒下,日三服。
不拘已潰、未潰皆效,併除根。或用牡蠣四兩,甘草一兩,為末,茶調服一錢,神效。
凡瘰癧治法,先用燈火,次用隔蒜灸法,以連日多灸為貴,內服夏枯草方。不消,脈證實者,用必效散,毒下即止,服補養藥。不消,再下,隨服益氣養榮湯數十劑,自消。至於潰者,亦看虛實,虛者內服補藥,外用豆豉餅灸法,接引陽氣。或有瘀肉,用如神散搽之,或有膿管,用針頭散敷之,進益氣養榮湯,即年久不愈者,無不收功。若潰後屬實者,照前脈證俱實者治法可也。
白話文:
- 將煅燒過的牡蠣磨成粉,如果是頸部出現結核,用茶水送服。如果胸脅部位有硬塊,用小柴胡湯送服。
- 瘰癧剛開始發作時,用蓖麻子搗爛後敷在患處。
- 另一個方法:將海藻、昆布洗淨後,用酒浸泡後飲用,藥渣敷在患處。
- 另一個方法:用野菊花根搗爛後用酒送服,藥渣敷在患處。
- 另一個方法:用僵蠶磨成粉,每天用水調服五分,服用一個月可痊癒。
名醫李時珍(立齋)治療瘰癧的各種方法:
- 如果腫脹發熱,脈象沉而快,要用瀉法。如果腫痛、發冷發熱,脈象浮,表示病邪在表,應該用發散的方法。
- 如果是因為生氣導致的,要疏肝理氣。如果腫痛,脈象浮大而快,要祛風清熱。如果脈象澀,要以補血為主。如果脈象虛弱,要以補氣為主。如果腫塊堅硬不潰破,要以補氣血為主。如果是因為情緒抑鬱導致的,要疏解鬱結,調和氣血。如果潰破後傷口不易癒合,屬於氣血虛弱,應該大補。如果是因為虛勞導致的,要用補法。如果因為有硬核而不易癒合,要先用藥物腐蝕再用補法。如果脈象有力,傷口不癒合或腫塊不消退,要用攻下法。
- 一般治療瘰癧的藥方:用牡蠣粉四兩,元參末三兩,甘草一兩,用麵糊做成藥丸,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酒送服,每天三次。不論腫塊是否潰破都有療效,並且可以徹底根除。或者用牡蠣四兩,甘草一兩,磨成粉,用茶水調服一錢,效果神奇。
治療瘰癧的方法:先用燈火灸,再用隔蒜灸法,連續多灸效果好,同時內服夏枯草的藥方。如果還不消退,且脈象和症狀都屬實證,用必效散,毒素排出後就停止服用,改服補養藥。如果還是不消退,再用攻下法,接著服用益氣養榮湯數十劑,腫塊自然會消退。至於已經潰破的,也要根據虛實情況來治療。虛證的,內服補藥,外用豆豉餅灸法,引導陽氣。如果還有瘀肉,用如神散塗抹;如果有膿管,用針頭散敷在患處,同時服用益氣養榮湯,即使是多年不癒合的,也能見效。如果潰破後屬於實證,按照之前提到的脈象和症狀都屬於實證的方法來治療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