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國綱

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十一·雜證 (1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·雜證 (17)

1. 四十、論瘰癧

姜引。如口渴,加五味子、麥冬。如往來寒熱,重加柴胡、地骨皮。膿清,加人參、蜜炒黃耆。膜多,重加當歸、川芎。膿不止,重加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。肌肉遲生,加白蘞、肉桂。

必效散,治瘰癧頑核,內服此藥,外以針頭散腐之。若氣血虛者,先服益氣養榮湯數劑,後服此方,癧毒盡下,再服前湯。

硼砂(二錢半),輕粉(一錢),麝香(五分),巴豆(五粒,去膜),白檳榔(一個),斑蝥(四十個,去頭翅,同糯米炒),

共為細末,取雞子二個,去黃,用清調藥,仍入殼內,以濕紙數層餬口,入飯甑蒸熟,取出曬乾,研末。虛者每服五分,實者一錢,用炒生薑煎酒,或滾湯於五更調服。如覺小腹痛,用益元散六錢,溫水調服,其毒俱從小便出。胎婦勿服。○此方斑蝥、巴豆似為峻利,然巴豆能解斑蠻之毒,用者勿畏;況癧毒之深,非此莫解。

虛者,宜補先而攻後,或間服之,無虞。○又方:用雞子,每個入斑蝥一枚,飯上蒸熟,去斑蝥,每日空心食一枚,一七便愈。若氣虛者,佐以益氣養榮湯。

如神散,治瘰癧已潰,瘀肉不去,瘡口不斂。

松香(一兩),白礬(三錢),

共為末,麻油調搽,濕則干滲。

針頭散,治一切頑瘡,內有膿管瘀肉,或瘰癧結核不化,及潰後不斂,宜此藥追觸。

赤石脂(二錢半),輕粉,麝香(各二分半),白丁香(錢半),生砒,黃丹(各五分),蜈蚣(一條,炙乾,研末,用一半),

共為末,搽瘀肉上,其肉自化。若瘡口小,或痔瘡,用糯米粥和作細條,陰乾,紝入內,外以膏藥貼之,內服托裡補藥,不久合口。

替針丸,治膿成不得潰者。

白丁香,硇砂,真沒藥,乳香(各一匙),糯米(四十粒)

先以石灰一塊置碗內,量入水,待熱,將米排於灰中,良久,候米如水晶狀,取出用之。如米未就,再用灰制,後將各藥末與米再研,收貯。用時,以飯丸麥粒大,每用一粒,黏瘡頭上,其膿自出。若附骨等疽及緊要之地,宜及時針砭,出之為善。

昆布丸,治項下結囊,欲成癭者。

昆布,海藻(俱酒洗,等分,焙)

上為末,蜜丸,含化咽之,或水化服之。如肝經病,瘰癧、癭瘤,服調治藥未應者,宜此方加膽草(酒炒)、小麥(醋炒),照上加半。

生肌散,治瘡不合。

木香,輕粉(各二錢),黃丹(五錢),枯礬(三錢),

共為細末,用豬膽汁拌勻曬乾,再研細,摻患處。此方乃解毒去腐搜膿之劑,以毒盡則肉自生,大異用龍骨、血竭之類,以求生肌,反增腐爛也。

凡患瘰癧者,或補或攻,藥已配就,用全穿山甲,於項上或左或右,取患處之甲二三十片,削淨切碎,土拌微火炒成珠,每劑藥用五六片為引。凡手足有病,藥力一時難到者,亦用此法。手病取前腳之甲,足病取後腳之甲。必要取真在患處者方效,此予屢試屢驗者也。

白話文:

瘰癧的治療

如果出現口渴,可以加入五味子、麥冬來治療。如果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,要多加柴胡、地骨皮。如果膿液清稀,可以加入人參和蜜炒過的黃耆。如果皮膜增多,要多加當歸、川芎。如果膿液不止,要多加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。如果肌肉生長緩慢,可以加入白蘞、肉桂。

必效散,用來治療瘰癧堅硬的結核。內服此藥,外用針頭散來腐蝕病灶。如果體內氣血虛弱,要先服用益氣養榮湯數劑,然後再服用此方,等瘰癧的毒素都排出來後,再服用之前的益氣養榮湯。

藥方組成:硼砂(二錢半)、輕粉(一錢)、麝香(五分)、巴豆(五粒,去膜)、白檳榔(一個)、斑蝥(四十個,去掉頭翅,和糯米一起炒)。

將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。取兩個雞蛋,去掉蛋黃,用蛋清調和藥粉,再放回蛋殼內,用濕紙貼住蛋殼口,放入飯鍋蒸熟,取出曬乾後研磨成末。體虛的人每次服用五分,體實的人服用一錢,用炒過的生薑煎酒或滾水在清晨服用。如果感覺小腹疼痛,可以用益元散六錢,用溫水調服,這樣毒素就會從小便排出。孕婦不可服用此藥。雖然此方中的斑蝥、巴豆藥性峻猛,但是巴豆可以解斑蝥的毒,所以用藥時不必害怕。而且瘰癧的毒很深,不用這些藥無法化解。

體虛的人,應該先補養身體再攻邪,或者間隔服用,就沒有問題。

另一個方法:用雞蛋,每個雞蛋放入一枚斑蝥,在飯上蒸熟,去掉斑蝥,每天空腹吃一個雞蛋,大約七天就能痊癒。如果氣虛,可以配合服用益氣養榮湯。

如神散,用來治療瘰癧已經潰破,但是瘀肉不退,瘡口無法癒合的情況。

藥方組成:松香(一兩)、白礬(三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末,用麻油調和後塗抹患處,濕潤時就塗,乾燥時就滲透。

針頭散,用來治療各種頑固的瘡,例如內部有膿管和瘀肉,或者瘰癧結核不消,以及潰爛後不癒合的情況,此藥可以發揮追逐毒素的作用。

藥方組成:赤石脂(二錢半)、輕粉、麝香(各二分半)、白丁香(一錢半)、生砒、黃丹(各五分)、蜈蚣(一條,烤乾研末,用一半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末,塗抹在瘀肉上,瘀肉就會自己消散。如果瘡口小,或是痔瘡,可以用糯米粥和藥做成細條,陰乾後塞入瘡口,外面用膏藥貼住,內部服用托裡補藥,不久就能癒合。

替針丸,用來治療膿液形成但是無法潰破的情況。

藥方組成:白丁香、硇砂、真沒藥、乳香(各一匙)、糯米(四十粒)。

先將一塊石灰放在碗中,加入適量的水,等水熱後,將糯米放入灰水中,過一會兒,等米變成水晶狀,就取出使用。如果米沒有變成水晶狀,就再次用灰水製作。然後將藥粉和米一起研磨,保存起來。使用時,取像麥粒大小的飯丸,每次用一粒黏在瘡頭上,膿液就會自然流出。如果遇到長在骨頭附近的腫瘡或重要部位的腫瘡,應該及時用針刺破,讓膿液排出才是好的。

昆布丸,用來治療頸下結囊,想要形成癭瘤的情況。

藥方組成:昆布、海藻(都用酒洗過,等份,烘乾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末,用蜂蜜製成丸藥,含化後吞下,或者用水化開服用。如果是肝經疾病引起的瘰癧、癭瘤,服用其他藥物沒有效果的,可以用此方,並加入膽草(用酒炒)、小麥(用醋炒),用量加一半,按照上述方法服用。

生肌散,用來治療瘡口不癒合的情況。

藥方組成:木香、輕粉(各二錢)、黃丹(五錢)、枯礬(三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豬膽汁拌勻曬乾,再研磨成細末,塗抹在患處。此方是解毒、去腐、排膿的藥劑。毒素清除後,肌肉就會自然生長,與使用龍骨、血竭等來促進肌肉生長的藥物不同,使用那些藥物反而會增加腐爛。

凡是患有瘰癧的人,不管是補還是攻,藥物都已經配好。要用整隻穿山甲,在頸部或左或右,取出患處的甲片二三十片,削乾淨後切碎,和泥土一起用微火炒成珠狀,每劑藥用五六片作為藥引。凡是手腳有疾病,藥力一時難以到達的,也可以用此方法。手有病就取前腳的甲片,腳有病就取後腳的甲片。一定要取真正患處的甲片才有效,這是我多次試驗都靈驗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