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國綱

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之九·雜證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九·雜證 (3)

1. 死證

姜三片,棗二枚,水煎服。

大凡水腫邪氣有餘,證實脈實,或者下之;若證虛脈虛,只宜補土為主,看所挾加之。若用去水之藥,大下之劑,則脾氣愈虛,去死不遠。病者、醫者宜知之。

備揀古來治腫脹至簡至穩神方於後,以便取用。

水腫,用鯉魚煮汁,或用烏魚亦妙,和冬瓜、蔥白作羹食之。○陰囊腫痛,用連根蔥白頭二十一根,不必水洗,川椒一兩,麥芽炒一兩,地膚子一兩,共煎湯淋洗,日三度。○氣虛水腫,用大蒜煮半熟,入蛤粉搗為丸,食前白湯下二十丸,小便下數桶而愈,隨服補脾藥。○水氣腫滿,用大蒜、田螺、車前子等分,熬膏,攤貼臍上,水從小便而下。

二便不利,下焦濕腫,用漢防己五錢,茯苓二錢煎服。○身腫尿短,用葶藶為末,棗肉丸服。○鼓脹喘急,用沙參、白朮、甘草、牽牛為末,水調服。○肺濕腫喘:馬兜鈴煎服。○水腫,用烏魚同白朮、茯苓、橘皮、姜皮煮食,大效。○蠱脹在上,升麻吐之;在腹,鬱金下之,合二物服之,不吐則下。

○氣脹、氣蠱,用蘿蔔子以水研汁,浸砂仁一兩,炒乾,如是者七次,為末,每米湯下一錢。○水蠱脹滿,用黑、白牽牛末各二錢,麥面四兩,炒熟,作餅食。○水腫,用甘遂末二錢,以雄豬腰子一枚切作七片,入末,濕紙包煨令熟,每日食二片至五片,當覺腹鳴,小便利,是其效也。○水腫,以甘遂末一兩,水調,塗腹繞臍,內服甘草湯,其腫便消。

二物相反,而感應如神。○水腫腹脹,用赤商陸二兩、入麝三分,搗貼臍,水便利,則腫消。○又方:蒼朮一斤,黃酒面曲三兩,青礬八兩,醋拌,入缶,火煅為末,醋糊丸,酒下,名伐木丸。○陽水暴腫,面赤煩躁,喘急,尿短而澀,用甜葶藶炒二兩熬膏,漢防己末二兩,以綠頭鴨血同頭搗為丸,木通煎湯,下七十丸,日三服。或加豬苓一兩,其效如神。

凡腫屬脾,脹屬肝。腫則陽氣猶行;如單脹而不腫者,名蠱脹,為木橫剋土,難治。○腫脹由心腹而散四肢者吉,四肢而入心腹者凶。男自下而上,女自上而下,皆難治。

白話文:

生病快要死了的情況:

用三片薑和兩顆紅棗,加水煎煮後服用。

一般來說,水腫這種病,如果是因為邪氣過盛,身體強壯脈象有力,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療;但如果是身體虛弱,脈象也虛弱,就應該以補養脾胃為主,再根據夾雜的其他症狀來加藥。如果用利水或大瀉的藥物,只會讓脾氣更加虛弱,離死亡不遠了。生病的人和醫生都應該知道這個道理。

以下是精心挑選的古代治療水腫的簡單而穩妥的有效方子,方便大家選用:

水腫,可以用鯉魚煮湯,或者用烏魚也不錯,和冬瓜、蔥白一起煮成羹來吃。陰囊腫痛,用帶根的蔥白頭二十一根,不用水洗,加上川椒一兩、炒過的麥芽一兩、地膚子一兩,一起煎湯來淋洗,一天洗三次。氣虛引起的水腫,用半熟的大蒜,加上蛤粉搗成丸子,吃飯前用白開水送服二十丸,小便會排很多,水腫就好轉,之後再服用補脾的藥。水氣腫脹,用大蒜、田螺、車前子等量,熬成膏狀,貼在肚臍上,水就會從小便排出。

大小便不順暢,下焦濕腫,用漢防己五錢、茯苓二錢煎服。全身腫脹、小便量少,用葶藶研成粉末,用紅棗肉做成丸子服用。腹脹、呼吸急促,用沙參、白朮、甘草、牽牛磨成粉,用水調服。肺部有濕、腫脹、喘息,可以用馬兜鈴煎服。水腫,可以用烏魚和白朮、茯苓、橘皮、姜皮一起煮食,效果很好。腹部上方的鼓脹,用升麻催吐;腹部下方的鼓脹,用鬱金瀉下,將這兩味藥一起服用,如果沒有吐就改為瀉下。

氣脹、氣蠱,用蘿蔔子磨成汁,浸泡砂仁一兩,炒乾,這樣重複七次,然後磨成粉,每次用米湯送服一錢。水蠱腹脹,用黑牽牛和白牽牛的粉末各二錢,加上麥面四兩,炒熟,做成餅來吃。水腫,用甘遂粉二錢,把雄豬的腎臟切成七片,放入甘遂粉,用濕紙包起來煨熟,每天吃二到五片,當感覺肚子裡有聲音響動、小便也通暢,就表示有效了。水腫,用甘遂粉一兩,用水調成糊狀,塗在肚臍周圍,內服甘草湯,腫脹就會消退。

這兩味藥相反,但效果卻很神奇。水腫腹脹,用赤商陸二兩,加入麝香三分,搗爛後貼在肚臍上,小便通暢,腫脹就會消退。另一個方子:蒼朮一斤,黃酒酒麴三兩,青礬八兩,用醋拌勻,放入罐子裡,用火煅燒後磨成粉末,再用醋調成糊做成丸子,用酒送服,這個藥丸叫做伐木丸。陽水引起的急性腫脹,臉色發紅、煩躁不安、呼吸急促、小便量少而且不通暢,用炒過的甜葶藶二兩熬成膏,加上漢防己末二兩,用綠頭鴨血和頭一起搗成丸子,用木通煎的湯送服七十丸,一天服三次。或者可以加入豬苓一兩,效果更好。

總之,腫脹多屬於脾臟的問題,而腹脹多屬於肝臟的問題。腫的情況,陽氣還在運行;如果只有腹脹而沒有腫,叫做蠱脹,這是因為肝木剋制了脾土,很難治療。腫脹從心腹向四肢擴散是好現象,從四肢向心腹擴散則不好。男子水腫從下往上發展,女子從上往下發展,都難以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