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
1. 卷十六·本草(上)
2. 凡列
一、古今本草不一,多者太繁,少者太簡,求其藥性與病情指示適中,而令閱者朗然無疑,未之有也。即如痰症,有燥痰、濕痰之異,而諸書第以除痰概之;熱症,有內傷外感之殊,而諸書第以退熱括之,此皆病證相反,未可混施。舉此二端,其餘可以類推。縱其中間有論及,而亦未必在在明析也。
且有一味藥,言能治二三十種病者,雖古人著書,以是藥有一毫之長,不忍遺漏,而豈無輕重之用?亦不明其何以能治某病之理,使用者無所適從,不惟無益,而且有害。余於是道,閱歷已五十餘年矣,合覽群書,稍有所得,詳明是藥所以能治某病,以味之或酸或辛,氣之或升或降,性之或補或瀉之類,各言其由,庶令人明其主治之理,取用之宜,使用者無誤,而病者易痊,亦衛生之一助云耳。
一、古人著本草,原以濟人為心,如參、耆、歸、術之類,即治世之賢臣,用以輔理元氣者也;如麻、桂、硝,黃之類,即亂世之良將,用以剿除蔻賊者也。至於有之不以為益,用之反以為害者,如天靈蓋、紫河車,……;如水蛭、礬石,用之不得其法,反致遺害於無窮也;如蛤蚧、膃肭臍,性之不正,適以引人損精耗神者也。如此類者,難以盡舉。
余著是集,或刪之而不錄,或錄之而辨其不必用,亦以應用藥物,和平而神良者不少,何必舍其萬全,而用此傷心害身之物邪!後之人,倘謂古人已用之於前,今人何妨用之於後,又豈知因病用藥,固有不能如古人之神聖者哉!
一、醫之為道,因病立方,固貴精明,而用藥亦須詳審,如地道不真,市肆多偽,收取非時,存貯過久,頭尾誤用,制治無法,不能隨手奏效,或歸咎於藥之無功,譬之兵不精練,思以藹蔻克敵,適以覆眾輿尸也。治療之家,可不留心歟!
一、凡藥製造,貴在適中。不及,則我之所欲不遂;太過,則彼之氣味反失。酒製,上升,去寒性。薑製,發散,除寒滯。入鹽,走腎臟,仍仗軟堅。用醋,注肝經,且資收斂。童便制,除劣性,降下。米泔制,去燥性,和中。乳制,潤枯生血。蜜制,甘緩益元。陳壁土炒,借土氣以補中州。
麥麩皮炒,抑酷性,免傷上膈。烏豆甘草湯漬,解毒,致令中和。羊酥豬脂塗炙,滲骨容易脆斷。(黃連、香附,製法不一,各注本草。)去穰者免脹,去心者除煩。制治各有所宜,不可不如其法也。
一、每味藥,先辨其氣味形色,次於有毒者標之,後著所入經絡,乃為發明其功用,而以主治之症具列於後,其所以主治之理,字箋句釋,明體辨用,俾閱者朗然。
一、藥品產於異域遐僻者,必詳其地道形色;如習見習知之藥,則不加詳註。
一、生藥先增分量,候製造成,而後秤用之,恐生多而熟少也。若君臣輕重不合,未必有效。
一、藥有五味,並各有所用也。酸屬木,入肝,用之能澀、能收。苦屬火,入心,用之能瀉、能燥、能堅。甘屬土,入脾,用之能補、能和、能緩。辛屬金,入肺,用之能散、能潤、能橫行。咸屬水,入腎,用之能下、能耎堅。淡者,能利竅、能滲泄。又有藥之頭入頭,於入身,枝入肢,皮行皮,亦須知之,以便取用。
白話文:
[凡列]
一、自古至今的草藥典籍,其記載的藥物數量與詳細程度不一,有的過於繁複,有的又太簡略,難以找到一部既能詳盡描述藥物特性,又能恰當指出疾病治療方法,使讀者一目瞭然,毫無疑惑的著作。例如痰疾,就有燥痰和濕痰的區別,但許多書籍僅以「除痰」一詞概括;熱疾,也有內傷和外感的不同,但同樣地,書籍只以「退熱」一詞囊括,這種模糊不清的分類,實在無法適用於所有的情況。以此兩例為首,其他的病症也可依此類推。即便有些書籍有提及這些差異,但也未必能清晰明確地解釋。
再者,有些藥材被宣稱能治療二三十種疾病的例子,儘管古人寫書時,只要這藥物有丁點的好處,就不忍遺漏,但實際上,它們在不同病症中的使用份量和方式是否應有所差別呢?書中往往未能解釋清楚藥物是如何能治療特定疾病的原因,使得使用者無從下手,不僅無益,甚至可能有害。我研究醫學已超過五十年,遍覽羣書,稍有心得,試圖詳細說明藥物之所以能治療某種疾病的原因,包括藥物的味道是酸還是辛辣,其氣質是上升還是下降,其性質是補還是瀉等,逐一解析,希望能讓人明白藥物的主要功效,以及如何正確使用,讓使用者不會誤用,病人也能更快康復,也算是對健康的一點貢獻。
一、古人撰寫草藥典籍,原本就是以救人為出發點,如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等,就像是太平盛世的賢臣,用以輔佐調理元氣;而麻黃、肉桂、芒硝、大黃等,就像是亂世的良將,用以消滅病魔。然而,有些藥物,即使存在卻未必有益,甚至可能有害,如天靈蓋、紫河車等;像是水蛭、礬石,如果使用方法不當,反而會帶來無窮的後果;像是蛤蚧、膃肭臍等,其性質不正,反而會使人損精耗神。類似這樣的藥物,實在難以一一舉例。
我在編輯本書時,對於這些藥物,有的選擇刪去不錄,有的雖然錄入,但也辨明其使用上的限制,因為其實有很多藥物既平和又神效,何必捨棄萬全之策,而去使用這些可能傷害身心的東西呢!後人或許認為古人已經在前人使用過,現在的人又何必顧忌,但他們可能不知道,根據病情使用藥物,並非人人都能像古人那樣精通。
一、醫學之道,根據病情開方,固然重要,但在使用藥物上也必須細心審慎,如藥材來源不明,市場上充斥假貨,採集時間不當,儲存太久,使用部位錯誤,製作過程不當,這些都可能導致治療效果不佳,甚至將責任歸咎於藥物無效,就像軍隊未經訓練,卻期望能擊敗敵人,結果只是徒增傷亡。從事醫療工作的人,怎能不加以留心?
一、藥物的製造,最重要的是適度。不足,則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;過度,則可能喪失藥物原有的特性。酒製,能使藥物上升,去除寒性。薑製,能促進發散,消除寒滯。加入鹽,能進入腎臟,同時具有軟化堅硬組織的作用。使用醋,能進入肝經,有助於收斂。童便製,能去除藥物的劣性,使其向下。米泔製,能去除燥性,調和中焦。乳製,能滋潤乾燥,生血。蜜製,能增加甘甜,補益元氣。用陳舊的壁土炒製,能借用土氣,補充中焦。麥麩皮炒,能抑制強烈的性質,避免傷害上膈。烏豆甘草湯浸泡,能解毒,使藥性變得中和。羊酥豬脂塗炙,能滲入骨髓,使其容易脆斷。(黃連、香附的製法各有不同,詳情請參考本草。)去穰者能避免脹滿,去心者能消除煩躁。製造方法各有不同,不可不遵守。
一、對於每種藥物,首先辨識其氣味、形狀、顏色,然後標明是否有毒,最後指出其進入的經絡,進一步解釋其功能,並在後面列出主要治療的病症,以及其治療原理,讓讀者一目瞭然。
一、對於產自遙遠地區的藥材,必須詳細描述其產地和形狀顏色;而對於常見的藥材,則不必過多描述。
一、生藥應先增加分量,待製造完成後再稱量使用,以防製造後份量減少。如果主藥和輔藥的比例不當,可能影響療效。
一、藥物有五種味道,各自有不同的用途。酸屬木,進入肝臟,能收斂和固縮。苦屬火,進入心臟,能瀉下、燥濕、堅固。甘屬土,進入脾臟,能補益、和中、緩急。辛屬金,進入肺部,能散發、潤澤、橫向擴散。鹹屬水,進入腎臟,能下行、軟化堅硬組織。淡味,能通利小便、滲透排泄。另外,藥物的根部作用於頭部,中部作用於身體,枝葉作用於四肢,皮部作用於皮膚,這些也需要了解,以便正確使用。
3. 草部
4. 一、人參
(味甘溫微苦,入脾肺二經。茯苓為使,畏五靈脂,以藜蘆。其色黃,大而潤者,佳。),大補虛勞氣弱。止自汗、(陽虛。)喘咳,(屬肺虛者可用。)瀉火,退熱。(虛勞者,內虛寒而外假熱,合黃耆、甘草之甘溫而退大熱,故亦謂之瀉。)健脾保肺,添精神,除煩渴,(瀉火,故除煩;生津,故止渴。
)定眩運,(元氣足也。)通血脈,(氣行則血行。)破積,消痰、(以氣旺也。)瘧痢、滑瀉、(初痢宜下,久痢宜補,治瘧亦然。)血脫、(凡大吐大衄,須重補氣而血自止,氣旺則能生血也。)脹滿、(正氣不足。)中暑、中風、痘瘡下陷。(皆元氣虛也。)按人參補氣性陽,若真陰虧竭,邪火熾於表裡,內外枯燥,以及肺脈洪實,血熱妄行,痧疹初發,而斑點未形,傷寒始作而邪熱方盛,不得誤投。
白話文:
【人參】
(人參味道甘甜且略帶溫熱與微苦,主要影響脾臟和肺部的運作。茯苓是它的輔助藥材,但需避免與五靈脂及藜蘆一同使用。優質的人參色澤黃亮,體型碩大且滋潤。)
它能大力補充身體因虛弱或勞累所造成的氣力衰弱,防止自汗現象,特別適用於陽氣不足的情況。對於因肺部虛弱導致的喘息咳嗽也有療效。
此外,人參還具有降火及退燒的功效,特別適用於那些內裡虛弱寒冷,表面卻有假熱的虛勞者。與黃耆、甘草等甘溫藥材搭配使用,可以達到強大的退燒效果,因此也有人稱其為「瀉火」。
人參能強健脾胃,保護肺部,提升精神,消除煩躁口渴,因為它能清除體內的火氣,並生成津液來止渴。
人參還能穩定頭暈現象,因為充足的元氣可使其得到改善;同時促進血液循環,因為氣血同行的道理;破除體內積聚,化痰,治療瘧疾、痢疾和滑瀉,原則上,初期的痢疾應以排泄為主,長期的痢疾則應以補充為主,同樣的原則也適用於瘧疾的治療。
此外,對於大量出血的情況,如大嘔血、大鼻血等,應大力補充氣力,讓血液自行停止,因為旺盛的氣力能幫助生成新的血液;對於腹部脹滿、中暑、中風、痘瘡下陷等症狀,這些都是元氣虛弱的表現。
總結來說,人參是一種補氣的藥材,其本質屬陽性。但如果體內真陰枯竭,邪火在體內外肆虐,內外都處於乾燥狀態,或者肺部脈搏洪大實厚,血熱妄行,痧疹剛剛發病但斑點尚未形成,或者傷寒剛開始發生但邪熱正盛,這種情況下就不宜隨意服用人參。
5. 二、黃耆
(味甘微溫,入脾肺二經,茯苓為使,惡龜甲、皂莢,反防風,須知黃耆得防風,其功益大,蜜炙用。)補元陽,實腠理,治勞傷,(以陽氣虛也。)長肌肉。(氣生血,故肉長。)無汗能發,(表虛邪閉,生用發汗。)自汗能止。(補氣固表。)排膿內托,(膿成,則毒化。
)氣虛痘陷,(宜黃耆、人參、甘草、糯米。)止血崩血淋,(氣固而血自止。)除瀉痢帶濁,(氣升而陷自除。)解渴,(瀉陰火也。)定喘。(補氣虛也。)按性味俱浮,彼氣滯中滿,表邪未散,怒氣傷肝者,俱禁用。
白話文:
【二、黃耆】
(味道甘甜且性質微溫,主要作用於脾臟和肺部,與茯苓配合使用效果更佳,但與龜甲、皁莢相沖,與防風相剋,然而黃耆搭配防風,功效會更加顯著,通常會以蜂蜜炙烤後使用。)
它能補充身體的根本陽氣,強化肌膚的防禦能力,治療勞累傷害,(這是因為陽氣虛弱所導致的。)促進肌肉生長。(氣血充足,肌肉自然生長。)
在沒有汗水時能幫助發汗,(當表皮虛弱,邪氣封閉,生用可以促進出汗。)在自汗情況下能阻止汗流。(通過補氣來鞏固表皮。)
有助於排出膿液並由內而外調理,(當膿瘍形成,毒素就被化解。)
對於氣虛導致的痘瘡凹陷,(適合使用黃耆、人參、甘草和糯米。)能止住崩漏和血淋的出血症狀,(氣血穩固,出血自然停止。)消除瀉痢和帶濁的情況,(氣血上升,病態自然消失。)緩解口渴,(這是因為消除了陰火。)穩定呼吸急促的情況。(這是因為補充了氣血。)
根據它的性質和味道,如果存在氣滯、中氣過盛、表層邪氣未消散或怒氣損傷肝臟的情況,都應避免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