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國綱

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之九·雜證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九·雜證 (2)

1. 死證

脾虛兼痰者,六君子湯。腎虛而火不足,金匱腎氣湯。設以虛證而妄行消伐,百不活一矣。

以下治水腫方:

金匱腎氣丸,此治水腫之聖方。水虧則浮泛,六味以補腎。土虛不能治水,桂附補火以益脾土。金虛自氣不化,脾旺足以養肺。水足則火息,可以保肺。水腫原系脾、肺、腎三經之病,此方兼治最妙。

大懷慶地黃(八兩。用元砂仁四錢微炒,研末,同酒九蒸九曬,忌鐵),白茯苓(六兩,留皮),山茱萸(四兩,去核酒蒸),淮山藥(四兩),牛膝(二兩五錢,酒炒),車前子(二兩,去殼微炒),粉丹皮(二兩,酒浸曬),建澤瀉(二兩,淡鹽水浸曬),上肉桂(三兩,去粗皮),附子(制,三兩)

上為末。先將地黃、棗皮杵化,後加藥末,煉蜜搗勻為丸,梧桐子大。每服七、八十丸,空心白開水下。忌鐵與三白。若病急,改丸為湯,須重劑方可。

利水滲濕湯(新),治水腫從腳而上,六脈細而遲,小便短少,腳膝疼痛。

蒼朮(二錢),黃柏(錢半),川牛膝(二錢),赤茯苓,淮木通,建澤瀉,漢防己(各一錢二分),車前子(去殼,一錢),豬苓(錢半),

水煎服。余友水腫皮破,用此一服,夜間小便遂多,以宿水從小便出也,來日腫消一半,再服四劑全愈。如服此而小便不清不長,是濕滯膀胱入水之路,加萆薢五錢自效。

有素稟陽旺,三焦多火而水腫者,必脈實便燥、煩渴喜冷、目赤喘嗽等證,宜六味地黃湯。不宜熟地者,改用生地,加麥冬、牛膝、車前之類,大劑與之。氣滯者,佐以陳皮、白芥子之類。必須多服,方可有效。

凡水腫宜補脾腎,有不能受補者,大危之候,必百計以救根本。或溫補於前,分消於後;或以補為主,而佐以分消。且溫補所以化氣,病愈而不反也。

大補陰湯(新),治腎中水火大虧,服腎氣丸不效者。以藥味雜,有非補者,不如用此純補之劑,可以挽回,而腫自消也。

熟地(一兩,或五錢),附子(三錢),肉桂(三錢),白朮(二錢半),當歸(三錢),茯苓(一錢),人參(二錢),乾薑(炒,一錢),甘草(炙,一錢),

大劑與之,必須多服,方得有效。若難辦參者,亦照方服,但力輕效緩。

五皮散,治身腫煩渴,小便赤,大便結。此屬陽水,脈必沉數。

大腹皮,陳皮,生薑皮,桑白皮,赤茯苓皮(等分),

水煎服。

實脾散,治身腫不渴,大便溏,小便少,不赤。此屬陰水,脈必沉遲。大凡水腫之脈多沉,在數與遲分陽水、陰水也。

附子(制,錢半),乾薑(炮,一錢),厚朴(姜炒,一錢),木香(七分),大腹皮(二錢),草蔻仁,木瓜(各錢半),甘草(八分),

白話文:

死證

脾胃虛弱又兼有痰濕的人,要用六君子湯來治療。如果是腎虛而且體內火力不足的人,要用金匱腎氣湯來治療。如果把虛證當成實證,隨意使用消伐的藥物,那幾乎沒有活命的機會。

以下是治療水腫的藥方:

金匱腎氣丸:這是治療水腫的良方。如果體內水分不足,水氣就會到處浮腫,要用六味地黃丸來補腎。如果脾土虛弱不能控制水液,要用桂附來補火,幫助脾土恢復功能。如果腎精不足,氣化功能就會失常,要增強脾胃功能才能養肺。體內水分充足了,虛火自然平息,這樣才能保護肺。水腫原本就是脾、肺、腎三條經脈的問題,這個方子可以同時治療,效果最好。

配方組成: 大懷慶地黃(八兩,用元砂仁四錢稍微炒過,磨成粉,和酒一起蒸九次曬九次,忌用鐵器),白茯苓(六兩,保留外皮),山茱萸(四兩,去掉核,用酒蒸),淮山藥(四兩),牛膝(二兩五錢,用酒炒),車前子(二兩,去掉外殼,稍微炒過),粉丹皮(二兩,用酒浸泡後曬乾),建澤瀉(二兩,用淡鹽水浸泡後曬乾),上肉桂(三兩,去掉粗糙的外皮),附子(炮製過的,三兩)。

製法及用法: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。先將地黃和棗皮搗成泥狀,再加入藥粉,用煉製過的蜂蜜一起搗勻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七八十丸,用白開水在空腹時送服。服用期間忌用鐵器和三白(白糖、白米、白麵)。如果病情緊急,可以將藥丸改為湯劑,但藥量要加重才能有效。

利水滲濕湯(新方):這個方子是治療水腫從腳開始往上蔓延,脈搏細弱且跳動緩慢,小便量少,腳和膝蓋疼痛的症狀。

配方組成: 蒼朮(二錢),黃柏(一錢半),川牛膝(二錢),赤茯苓、淮木通、建澤瀉、漢防己(各一錢二分),車前子(去掉外殼,一錢),豬苓(一錢半)。

用法: 用水煎服。一位朋友水腫到皮膚破裂,服用此方一劑後,夜間小便明顯增多,把積存在體內的水分都從小便排出來了。第二天水腫就消了一半,再服用四劑就完全痊癒了。如果服用後小便不清澈或量不多,說明是濕氣阻滯了膀胱的排水通道,可以加用萆薢五錢,效果就會顯著。

如果體質原本陽氣旺盛,三焦火熱過多而導致水腫的人,一定會出現脈搏有力、大便乾燥、口渴喜冷、眼睛發紅、喘息咳嗽等症狀,應該使用六味地黃湯來治療。不宜使用熟地黃,要改用生地黃,並加入麥冬、牛膝、車前子等藥材,加大劑量服用。如果出現氣機不暢,可以輔助使用陳皮、白芥子等藥材。必須多服,才能有效。

凡是治療水腫,都應該補益脾腎。如果出現不能接受補益的情況,這是很危險的徵兆,必須想盡一切辦法來挽救根本。可以先用溫補的方法,再用利水的方法;或者以補為主,輔助利水。而且溫補是用來化氣的,這樣病癒後才不容易復發。

大補陰湯(新方):這是治療腎中水火都嚴重虧虛,服用腎氣丸沒有效果的患者。因為腎氣丸藥味繁雜,有些並非補益之品,不如使用這個純補之劑,可以挽回病情,水腫自然就會消退。

配方組成: 熟地(一兩,或五錢),附子(三錢),肉桂(三錢),白朮(二錢半),當歸(三錢),茯苓(一錢),人參(二錢),乾薑(炒過,一錢),甘草(炙過,一錢)。

用法: 加大劑量服用,必須多服才能有效。如果難以取得人參,也可以按照此方服用,只是效果會比較慢。

五皮散:這個方子是治療全身水腫,口渴煩躁,小便發紅,大便乾燥的症狀。這是屬於陽水,脈搏一定是沉而數。

配方組成: 大腹皮、陳皮、生薑皮、桑白皮、赤茯苓皮(等份)。

用法: 用水煎服。

實脾散:這個方子是治療全身水腫,不口渴,大便溏稀,小便量少,顏色不紅的症狀。這是屬於陰水,脈搏一定是沉而遲。一般來說,水腫的脈象多為沉,根據脈搏是數還是遲來判斷是陽水還是陰水。

配方組成: 附子(炮製過的,一錢半),乾薑(炮製過的,一錢),厚朴(用姜炒過,一錢),木香(七分),大腹皮(二錢),草蔻仁、木瓜(各一錢半),甘草(八分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