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十四·婦科(上) (8)
卷十四·婦科(上) (8)
1. 治帶單方
白帶神方:用青色無沙眼之牡蠣,火煅紅,冷定,又煅七次,研細,用腐漿調下二錢,一、二服立愈。○又方:用艾葉煮雞子食。○又方:沙參研末,酒調服。○又方:白朮四兩,補骨脂二兩,共炒研末,入麥面(炒)一斤,空心,加白糖開水調服。○赤白帶下:石菖蒲、補骨脂(俱炒)等分研末,開水調服。
○白帶,下部痛:苦楝(炒)、大茴香、當歸等分,酒和丸,酒下。○又方:石灰一兩,白茯苓二兩,為末,水丸,白水下三十丸,神效。○虛寒白濁:鹿角霜(炒)為末,每服二錢,酒調下。
白話文:
治療白帶的秘方:取青色無沙眼的牡蠣,用火煅燒至紅色,冷卻後再煅燒七次,研磨成粉末,用腐漿調服兩錢,一到兩次即可痊癒。另外,可以用艾葉煮雞蛋食用。也可以將沙參研磨成粉末,用酒調服。白朮四兩,補骨脂兩兩,共炒研磨成粉末,加入炒熟的麥麵一斤,空腹用白糖開水調服。赤白帶下可用石菖蒲和補骨脂(皆炒熟)等量研磨成粉末,用開水調服。
下部疼痛伴隨白帶可用苦楝(炒)、大茴香、當歸等量,用酒混合製成丸劑,用酒送服。也可以用石灰一兩,白茯苓兩兩,研磨成粉末,製成水丸,用白水送服三十粒,效果神奇。虛寒白濁可用鹿角霜(炒)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兩錢,用酒調服。
2. 十四、論五色帶下
凡婦人此證,當壯脾胃升陽氣為主,佐以各經見證之藥。色青者屬肝,用小柴胡加山梔;或濕熱壅滯,小便赤澀,用龍膽瀉肝湯。○色赤者屬心,用小柴胡加山梔、黃連、當歸。思慮過傷,用妙香散等藥。○色白者屬肺,補中益氣湯加山梔。○色黃者屬膽,用六君子加山梔、柴胡;不應,用歸脾湯。
○色黑者屬腎,用六味地黃丸。○氣血俱虛,八珍湯。陽氣下陷,補中益氣。若有濕痰,加半夏、蒼朮、茯苓、黃柏。○不可拘肥人多痰,瘦人多火,而以燥濕瀉火之藥輕治之也。
白話文:
凡是婦女出現這種症狀,應以健脾胃、升陽氣為主,輔以針對不同經絡表現的藥物。
- **面色青白者,屬肝經失調,**可使用小柴胡加山梔子;若伴隨濕熱壅滯,小便赤澀,則可用龍膽瀉肝湯。
- **面色紅赤者,屬心經有熱,**可使用小柴胡加山梔子、黃連、當歸;若因思慮過度,則可用妙香散等藥物。
- **面色蒼白者,屬肺經虛弱,**可使用補中益氣湯加山梔子。
- **面色黃疸者,屬膽經不和,**可使用六君子湯加山梔子、柴胡;若療效不佳,則可用歸脾湯。
- **面色黧黑者,屬腎虛虧損,**可使用六味地黃丸。
- **氣血雙虛者,**可使用八珍湯。
- **陽氣下陷者,**可使用補中益氣湯。若伴隨濕痰,則可加用半夏、蒼朮、茯苓、黃柏等藥物。
不可一概而論,認為肥人多痰,瘦人多火,就輕易使用燥濕瀉火藥物治療。
小柴胡湯
柴胡(一、二錢),半夏(二錢),黃芩(二錢),人參(一錢),甘草(七分),生薑(一錢),大棗(三枚),
辰砂妙香散
黃耆(蜜炒),山藥(薑汁炒),茯苓(各一兩),木香(二錢),茯神,遠志(各一兩),人參,炙草,桔梗(各五錢),砂仁(三錢,另研)
白話文:
小柴胡湯由柴胡、半夏、黃芩、人參、甘草、生薑和大棗組成。辰砂妙香散則由蜜炒黃耆、薑汁炒山藥、茯苓、木香、茯神、遠志、人參、炙草、桔梗和研磨的砂仁組成。
共為末,每服二錢,酒調下,或用麥麵湯下。
龍膽瀉肝湯
膽草(酒炒,一錢),柴胡,木通,當歸(各錢五分),山梔(一錢二分),車前,澤瀉,黃芩,生地(各錢五分),甘草(八分),
補中益氣湯(方見上第七內。)
八珍湯
人參,白朮,茯苓,當歸,熟地(各錢五分),川芎,白芍(酒炒),甘草(炙。各一錢)
白話文:
共服用完畢,每次服用二錢,用酒調和服下,或者用麥麵湯調和服下。膽草用酒炒,用量一錢,柴胡、木通、當歸(各用量五分),山梔用量一錢二分,車前、澤瀉、黃芩、生地(各用量五分),甘草用量八分。補中益氣湯的藥方見上第七內。八珍湯的藥方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當歸、熟地(各用量五分),川芎、白芍(酒炒),甘草(炙,各用量一錢)。
3. 十五、論癥瘕
癥者,成形而堅硬不移者也。因血動之時,或內傷生命,或外受風寒,或暴怒傷肝,氣逆而血留;或憂思傷脾,氣虛而血滯;或積勞積弱,氣虛而不行;余血未淨,則留滯而漸成癥。然血必由氣,氣行則血行,故治血病,則或攻或補,皆當以調氣為先。蓋養正則邪自除。若調養久而血足,再不消散,方可議下。
但須除之以漸,不可峻攻,方無顛覆之患。瘕者,無形而可聚可散者也,氣滯則聚,氣行則散。治宜或調或補,當分虛實,詳脈察證,庶無遺誤。然又有痛與不痛之異:痛者聯於血氣,有所凝滯,氣血行則愈,故痛者易治;不痛者不通氣血,另結窠囊,藥餌難及,故不痛者難治。總之,非在氣分,則在血分,知斯二者,則「癥瘕」二字已盡之矣。
白話文:
所謂癥,指的是形狀固定、堅硬且不易移動的病症。它往往是由於血液流通不暢,或是內傷損害生命,或是外受風寒,或是暴怒傷肝導致氣逆血瘀,或是憂思傷脾導致氣虛血滯,或是勞累過度導致氣虛血行不暢,以及殘留的瘀血未淨而逐漸形成的。然而,血液的運行離不開氣的推動,氣行則血行,因此治療血症,無論是攻伐還是補益,都應以調節氣機為先,因為養護正氣就能夠驅除邪氣。如果經過長時間的調養,血液充足,癥狀仍然沒有消散,才可考慮使用藥物使之消散。
但必須循序漸進,不可猛烈攻伐,以免造成身體虛弱。瘕則是一種沒有固定形狀、可以聚合也可以散開的病症。氣滯則聚,氣行則散。治療瘕應該根據病人的虛實情況,或是調理氣血,或是補益氣血,並結合脈象和症狀,才能避免誤診。
瘕又分為疼痛和不痛兩種:疼痛的瘕與血氣相關,存在凝滯的部位,氣血流通則病癒,因此疼痛的瘕較易治療;不痛的瘕則不通氣血,形成獨立的囊腫,藥物難以到達,因此不痛的瘕較難治療。總之,癥瘕的病因,要么在氣分,要么在血分。只要理解這兩個方面,就能夠徹底理解「癥瘕」兩個字的涵義了。
若《內經》止有積聚疝瘕之名,「癥」字為後世增設。又有痃癖痞塊之屬,亦不過以形見之處不同,故名亦因之而異耳。但血癥、氣瘕各有虛實,宜細辨之。諸經義另詳積聚門,所當參閱。
以下治血癥:
化瘀湯(新),治血瘀成形,在臍腹之下,作痛喜按而虛者。
當歸(三、五錢),熟地(二、三錢),白芍(酒炒,二錢),川芎(一錢),肉桂(二錢),桃仁(一錢,去皮),紅花(酒炒,八分),
白話文:
如果《內經》只提到了積聚、疝和癥這幾個名稱,"癥"這個詞是後人添加的。還有如「痃」、「癖」、「痞塊」等類型,只是因為它們在身體上的表現不同,所以命名也就有所區別。但是,血癥和氣瘕各有虛實之分,需要仔細分辨。各個經典的理論在「積聚」部分另有詳細說明,讀者應該參照閱讀。
以下是治療血癥的方法:
化瘀湯(新),用於治療血液瘀滯形成的固態物質,在肚臍下方,疼痛時喜歡按壓且呈虛弱狀態的病症。
當歸(三到五錢),熟地(二到三錢),白芍(酒炒後,二錢),川芎(一錢),肉桂(二錢),桃仁(一錢,去皮),紅花(酒炒後,八分)。
水煎,加酒服。如氣滯,加香附、木香、砂仁、烏藥之屬,血化而痛自愈。或決津煎(方見上第五內)亦可,加漆滓(炒令煙盡)二錢,血化為水,神效。
元胡索散,治血積小腹疼痛,或因氣逆,月經不行,肚腹作痛者。
當歸,赤芍,劉寄奴,沒藥,枳殼(麩炒),元胡索(炒,各等分),
白話文:
將藥材用水煎煮,加酒服用。如果氣血流通不暢,可以加入香附、木香、砂仁、烏藥等藥材,促進血液循環,疼痛自然會痊癒。也可以使用決津煎,加炒至煙盡的漆滓兩錢,使瘀血化為水,效果顯著。
元胡索散可以治療因血瘀導致的小腹疼痛,或是因氣逆導致的月經不調、腹部疼痛。
方劑中包含當歸、赤芍、劉寄奴、沒藥、麩炒枳殼、炒元胡索,各等分。
共為末,酒調服。即失笑散亦可。(方見上第十內。)
良方加味四物湯,治血積堅硬而痛,或不痛者。
當歸,川芎,白芍,熟地,蓬朮,三稜,乾漆(炒,令煙盡),肉桂(各錢半),
水煎服。或加淮牛膝二錢,更效。
良方桃仁承氣湯,治形氣強壯而瘀血不行,或大便閉結,或腹脹痛甚,有非下不可者。然須詳慎,非實證勿用。
桃仁(去皮尖,五錢),大黃(一兩,炒或酒炒),甘草(二錢),肉桂(一錢),
白話文:
一起服用到最後,用酒調和服用。也可以服用失笑散(方劑見上第十內)。
加味四物湯是良方,用於治療血積堅硬疼痛,或不痛的症狀。
藥材包括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、蓬朮、三稜、乾漆(炒至煙盡)、肉桂(各錢半)。
水煎服用。也可以加入淮牛膝二錢,效果更佳。
桃仁承氣湯是良方,用於治療形氣強壯,瘀血不流通,或大便秘結,或腹脹疼痛嚴重,必須服用瀉藥的情況。但是必須慎重,如果不是實證就不要服用。
藥材包括桃仁(去皮尖,五錢)、大黃(一兩,炒或酒炒)、甘草(二錢)、肉桂(一錢)。
姜引。
凡養正之法,宜診脈察證,知何經之虛,專固根本。或虛中帶滯者,可少加行氣導滯之品可也。如再攻之,禍如反掌。
逍遙飲,治婦人思郁過度,致傷心脾,經脈不調,留成血積。
當歸(二、三錢),白芍(一錢五分),熟地(三、五錢),棗仁(炒研,二錢),茯神(一錢五分),遠志(五分),陳皮(八分),甘草(炙,一錢),
如經行而滯痛者,加酒炒香附錢半。如氣虛者,加人參。其肝腎脾胃,有一經之虛寒者,有兼二經之虛寒者,宜因人調補,待元氣足,自漸磨漸愈,乃為良策。
白話文:
姜引
所有保養正氣的方法,都應該先診脈察證,了解哪條經脈虛弱,專注於固本培元。如果虛弱中帶有停滯的,可以少加一些行氣導滯的藥物。但如果一味地攻伐,後果不堪設想,就像翻掌之間就能造成禍害。
逍遙飲,用於治療婦女思慮過度,導致心脾受損,經脈失調,留成血瘀的症狀。
藥方:當歸(二至三錢)、白芍(一錢五分)、熟地(三至五錢)、棗仁(炒研,二錢)、茯神(一錢五分)、遠志(五分)、陳皮(八分)、甘草(炙,一錢)
如果經期行經受阻而疼痛,可以加入酒炒香附錢半。如果氣虛,可以加入人參。
對於肝、腎、脾、胃等經脈,如果有一條經脈虛寒,或者兼有兩條經脈虛寒,都應該根據個人情況調補,待元氣充足,慢慢調養,逐漸痊癒,才是上策。
以下治瘕證:(附:氣痛在內。)
瘕屬氣,流行無定,左右大小,忽聚忽散。或近脅肋,而如臂如指,則謂之痃癖。或下臍腹,而為脹為急,則謂之疝瘕。《難經》曰:「病有積聚。積者,陰氣也,陰沉而伏。聚者,陽氣也,陽浮而動。」癥由於積,積在陰分,而有淵藪,故攻之非易。瘕由於聚,聚在陽分,而猶烏合,故散之非難。
若氣因形滯者,去其積,則氣亦順。止在氣分無形者,總不可下,即下亦不去,適足以敗正氣也,宜切識之。
散氣之法,止在行氣。而行氣之法,大有權宜。如氣實則壅滯,宜破而行之。氣閉則留蓄,宜利而行之。氣熱則乾涸,宜涼而行之。氣寒則凝結,宜溫而行之。然病此者,必正氣虛而後邪氣得以乘之而不散。使果氣強力健,則流行不息,又何瘕聚之有!故治此者,又宜知所以補也。但實者有據,顯而易見:虛每似實,隱而難知,此際須當辨真。
白話文:
以下治療瘕證:(附:氣痛在內。)
瘕證屬於氣虛,流動不定,左右大小,時而聚集時而散開。如果靠近脅肋,形狀像手臂或手指,就稱為痃癖。如果在臍腹下方,造成脹痛或緊縮,就稱為疝瘕。《難經》記載:「疾病有積聚,積者為陰氣,陰沉而潛伏;聚者為陽氣,陽浮而動。」癥瘕由於積聚,積聚在陰分,如同深淵一樣難以攻破。瘕證由於聚集,聚集在陽分,猶如烏合之眾,容易散開。
如果氣虛因為形體阻塞而停滯,去除積聚,氣就能順暢。如果只是氣分停滯而沒有形體,切忌使用攻下方法,即使攻下也無法去除,反而會損傷正氣,必須牢記。
散氣的方法,只在於行氣。而行氣的方法,需要根據情況靈活運用。如果氣虛實證,氣機壅滯,就要破除壅滯,使氣機通暢。如果氣機閉塞,氣血停滯,就要利氣行氣,使氣血流通。如果氣熱而乾燥,就要用涼性藥物行氣。如果氣寒而凝結,就要用溫性藥物行氣。
然而患此病的人,都是因為正氣虛弱,才讓邪氣乘虛而入,無法散開。如果氣血充沛有力,氣機就能流通不息,又何來瘕聚之症呢?所以治療此病,還要知道如何補益正氣。但實證有迹可循,明顯易見;虛證則常假象實證,隱而不顯,難以辨別,治療時必須辨明真偽。
排壅湯(新),治邪氣壅滯,刺痛之甚者,此破以行之。
烏藥(二錢),藿香,香附,枳殼,陳皮(去白,各一錢五分),檳榔,木香(各七分),厚朴(一錢),
熱服。如氣逆之甚者,加白芥子、沉香、青皮之類。如痛在小腹,加小茴。如兼疝者,加荔枝核(煨熟,搗碎)二、三錢。
廓清飲,治三焦氣閉,胸膈脹痛,或肚腹單脹,小水不利等證,此利以行之。
白話文:
排壅湯適用於邪氣阻塞,疼痛劇烈的情況,透過藥物破除阻塞,使氣血運行順暢。廓清飲則用於三焦氣閉,胸膈脹痛,或單獨腹部脹痛,小便不利等症狀,藉由藥物通利,使氣機流通。
枳殼(二錢),厚朴(錢半),大腹皮(洗淨,一二錢),蘿蔔子(生搗,一錢),茯苓(連皮,二三錢),澤瀉(一、二錢),陳皮(去白,一錢),白芥子(五、七分,或多用)
水煎,溫服。如大便閉結,加生大黃三、四錢。如肝滯脅痛,加青皮。如氣滯脹痛,加烏藥、香附。
清涼散(新),治一切氣逆暴痛,口渴便燥,喜涼惡熱,不可按者,此涼以行之。
黃芩,梔子,黃連,陳皮,牛膝,澤瀉(各錢五分),
白話文:
枳殼兩錢、厚朴一錢半、大腹皮洗淨一到兩錢、蘿蔔子生搗一錢、茯苓連皮二到三錢、澤瀉一到兩錢、陳皮去白一錢、白芥子五到七分或多用,水煎溫服。如果大便閉結,可以加生大黃三到四錢。如果肝臟鬱滯引起脅痛,可以加青皮。如果氣滯導致脹痛,可以加烏藥、香附。
清涼散是新方,用於治療各種氣逆暴痛、口渴便燥、喜涼惡熱、不可按壓的症状,以清涼之性來緩解病情。
黃芩、梔子、黃連、陳皮、牛膝、澤瀉各取五分。
溫服。如口渴,加生石膏。如大便燥結,加生大黃三錢。如煩躁,加淡竹葉、麥冬。如熱在腸胃不得下者,加芒硝以通之。
以上諸方,惟氣實瘕聚者可以暫用,若元氣不足者總之。
溫中湯(新),治氣寒凝結,脹痛喜按,脈息弦緊者,此溫以行之。
陳皮,砂仁,藿香,草豆蔻(煨。各一錢),香附,肉桂,乾薑(各錢五分),
水煎。如假熱拒膈者,冰冷服。如小腹寒痛,加吳茱萸五、七分。如寒甚而慄者,加附子一、二錢。如嘔逆者,加生薑、半夏,或理中湯加附子亦妙。
白話文:
溫中湯,用於治療氣寒凝結,腹部脹痛但喜歡按壓,脈象弦緊的人。此方溫熱藥物,能驅散寒氣,使之流通。如口渴,可加生石膏;如大便燥結,可加生大黃;如煩躁不安,可加淡竹葉和麥冬;如熱氣滯留在腸胃無法下降,可加芒硝通泄。以上諸方,僅適用於氣盛積聚之人,元氣不足者則不適合。
藥方包括:陳皮、砂仁、藿香、草豆蔻(煨)、香附、肉桂、乾薑。用清水煎服。若出現虛假熱症,表現為拒食、口渴,可將藥物冷服。若小腹寒痛,可加吳茱萸;若寒氣很重,伴有發冷,可加附子;若出現嘔逆,可加生薑、半夏,或用理中湯加附子效果也很好。
凡常人之於氣滯者,惟知破之散之,而云補以行之,必不然也。經曰:「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。」虛而不補,治與病違,而欲以藥濟人,蓋亦罕矣。如心脾氣虛不行,宜五味異功散。如脾胃氣虛而滯,宜六君子湯、歸脾湯。如脾胃虛寒而滯者,宜溫胃飲、理中湯。如脾腎虛寒而氣不行,脹滿腹痛者,宜理陰煎。
如元氣下陷,滯而不升者,宜補中益氣湯。如元氣大虛,氣化不行而痛者,宜十全大補湯。以上皆補以行氣之法,亦不過為之筌蹄耳,而此中之用,惟在人之圓活耳。
白話文:
一般人遇到氣滯的情況,只知道要破除它、散開它,卻說要補氣來使其運行,這是不正確的。經書上說:「邪氣所聚集的地方,氣機必定虛弱。」虛弱而不補,治療與疾病相違背,想要用藥物來幫助人,實在是很少見。
例如,心脾氣虛無法運行的,適合用五味異功散。脾胃氣虛而有阻滯的,適合用六君子湯、歸脾湯。脾胃虛寒而有阻滯的,適合用溫胃飲、理中湯。脾腎虛寒而氣機不暢,腹部脹滿疼痛的,適合用理陰煎。
假如元氣下陷,停滯不升的,適合用補中益氣湯。假如元氣大虛,氣化功能失調而疼痛的,適合用十全大補湯。以上這些都是補氣來促進氣機運行的藥方,不過只是治標的方法而已,關鍵在於運用時要靈活,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。
五味異功散
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,陳皮
六君子湯
即前方加半夏。
歸脾湯
人參(一錢),蜜耆,白朮,當歸(各一錢五分),甘草(一錢),棗仁(一錢),遠志(五、七分),茯神(一錢三分),廣木香(三分),元肉(三枚),白蓮(五粒,去心微炒,研)
溫服。
溫胃飲
人參,白朮(二、三錢),扁豆(二錢),陳皮(一錢),甘草(炙,一錢),乾薑(炒焦,一、二錢),當歸(二錢),
白話文:
- 五味異功散:
- 人參:補益氣血。
- 白朮:健脾燥濕。
- 茯苓:利水滲溼,調和藥性。
- 甘草:調和諸藥,補益中氣。
- 陳皮:理氣化痰,和胃。
- 六君子湯:
- 在五味異功散的基礎上加上半夏:降逆止嘔,和胃。
- 歸脾湯:
- 人參:補益心脾之氣。
- 蜜耆:補中益氣,調和脾胃。
- 白朮:健脾燥濕。
- 當歸:養血活血,調經。
- 甘草:調和諸藥。
- 檳仁:安神助眠。
- 遠志:安神定志。
- 茯神:健脾安神。
- 廣木香:行氣解鬱。
- 龍眼肉:補血養心。
- 白蓮子:補心安神,養血。
- 溫胃飲:
- 人參:補益中氣。
- 白朮:健脾燥溼。
- 扁豆:健脾化溼。
- 陳皮:理氣和胃。
- 甘草:調和諸藥,補中益氣。
- 乾薑:溫中散寒。
- 當歸:養血活血。
如下寒帶濁者,加補骨脂一錢。如氣滯者,加藿香、丁香、木香、白豆蔻、砂仁、白芥子之類。如痰甚,加茯苓二、三錢。如脾胃虛極,大嘔大吐者,加生薑或胡椒二分,徐徐服之。
理中湯(方見上第七內。)
補中益氣湯(方見上第七內。)
理陰煎(方見上第七內。)
十全大補湯(方見上第二內。)
白話文:
如果患者體寒帶濁,可以加補骨脂一錢。如果氣滯,可以加藿香、丁香、木香、白豆蔻、砂仁、白芥子等。如果痰多,可以加茯苓二、三錢。如果脾胃虛弱,經常嘔吐,可以加生薑或胡椒二分,慢慢服用。
理中湯、補中益氣湯、理陰煎、十全大補湯的配方,請參考第七內或第二內的記載。
《脈經》曰:婦人疝瘕積聚,脈弦急者生,虛弱者死。少陰脈浮而緊,緊則疝瘕,腹中痛,半產而墮傷。浮則亡血,惡寒絕產。尺脈澀而浮牢,為血實氣虛,其發腹痛,逆氣上行。此為胞中有惡血,久則結成血瘕也。(子和云:遺溺、陰痿、精滑、白淫,皆男子之疝也。若血涸月事不行,行後小腹有塊,或時動移,前陰突出,後陰痔核,皆女子之疝也。
但女子不謂之疝,而謂之瘕。)
備揀古來治癥瘕至簡至穩神方於後,以便取用。
胸脅刺痛,用五靈脂(有溏心者真)、元胡索、草蔻仁(飯包,加濕紙裹之煨)、沒藥(去油)各三錢,共研細末,酒調二錢服,立止。○治諸逆氣痛,用沉香、烏藥、枳實、檳榔、木香共磨酒服。○治一切冷氣痛(喜熱喜按者是),發即昏死,用莪朮一兩(醋煮),廣木香五錢(煨)為末,淡醋湯下一錢,此可斷根。
白話文:
《脈經》記載,婦女患疝氣、積聚,脈象弦急者能活,虛弱者則會死亡。少陰脈浮而緊,緊則疝氣積聚,腹部疼痛,半產而墮傷。浮則失血,怕冷且不孕。尺脈澀而浮牢,表示血實氣虛,會發作腹部疼痛,逆氣上行。這是因為子宮內有惡血,時間久了就會結成血塊。
男子患遺溺、陰痿、精滑、白淫,都屬於疝氣。女子則不稱為疝氣,而稱為瘕,表現為血涸月經停止,行經後小腹有腫塊,有時會移動,陰道突出,肛門長痔核。
為了方便使用,我整理了一些古方,治療癥瘕效果簡便有效。
胸脅刺痛,可以使用五靈脂(有溏心者為真)、元胡索、草蔻仁(用飯包裹,加濕紙裹著煨)、沒藥(去除油脂)各三錢,共研細末,用酒調服二錢,即可止痛。治療諸逆氣痛,可以使用沉香、烏藥、枳實、檳榔、木香共磨酒服用。治療一切寒氣痛(喜熱喜按者),發病時昏迷,可以使用莪朮一兩(用醋煮),廣木香五錢(煨)研末,用淡醋湯送服一錢,可以根治。
○心氣痛甚,用胡桃肉一個,大棗一枚(去核)夾桃內煨熟,以淡薑湯細嚼送下,永不再發。○男女氣痛,用威靈仙(能去心腹冷滯)、韭菜(或用根)、雞子煮酒服。○冷氣胸痛,用艾搗汁服。又方:用附子煮汁,入沉香末服。又方:用火酒磨廣木香服。
以下治血癥:
血癥痛,用蒲黃五錢,五靈脂一兩,俱炒,酒煎服。或為末,酒調服。○治癥瘕不散,三稜、白朮各二兩,蓬朮、當歸各五錢,木香、檳榔各三錢,共為末,每服三錢,沸湯調下。○治血癥,如干漆(研炒令煙盡)、牛膝、桃仁、紅花(酒炒)、元胡、肉桂、當歸尾、生蒲黃、三七之類,可以擇用。癥之堅者,如三稜、莪朮、枳實、檳榔、薑黃、劉寄奴之屬,可以擇用。
○如胃腕痛劇,諸藥不效者,用牙皂燒存性,以煙將盡為度,研末,以燒酒調服錢許,即效。
白話文:
心臟氣痛難忍,可以用胡桃肉一個,大棗一枚(去核)夾在胡桃內,煨熟,用淡薑湯細嚼送下,就能永遠不再犯。男女氣痛,可以用威靈仙(能去心腹冷滯)、韭菜(或用根)、雞蛋煮酒服用。冷氣胸痛,可以用艾草搗汁服用。另外,可以用附子煮汁,加入沉香末服用。還有,可以用火酒磨廣木香服用。
以下治療血癥:
血癥疼痛,可以用蒲黃五錢,五靈脂一兩,都炒過後,用酒煎服。也可以研成粉末,用酒調服。治療癥瘕不散,可以用三稜、白朮各二兩,蓬朮、當歸各五錢,木香、檳榔各三錢,一起研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沸水調服。治療血癥,可以用干漆(研磨炒至煙盡)、牛膝、桃仁、紅花(酒炒)、元胡、肉桂、當歸尾、生蒲黃、三七等藥材,可以根據情況選擇使用。癥塊堅硬的,可以用三稜、莪朮、枳實、檳榔、薑黃、劉寄奴等藥材,可以根據情況選擇使用。
如果胃腕疼痛劇烈,各種藥物都不管用,可以用牙皂燒成灰,等到煙快要滅的時候,研成粉末,用燒酒調服一小匙,就會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