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國綱

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十四·婦科(上)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四·婦科(上) (8)

1. 治帶單方

白帶神方:用青色無沙眼之牡蠣,火煅紅,冷定,又煅七次,研細,用腐漿調下二錢,一、二服立愈。○又方:用艾葉煮雞子食。○又方:沙參研末,酒調服。○又方:白朮四兩,補骨脂二兩,共炒研末,入麥面(炒)一斤,空心,加白糖開水調服。○赤白帶下:石菖蒲、補骨脂(俱炒)等分研末,開水調服。

○白帶,下部痛:苦楝(炒)、大茴香、當歸等分,酒和丸,酒下。○又方:石灰一兩,白茯苓二兩,為末,水丸,白水下三十丸,神效。○虛寒白濁:鹿角霜(炒)為末,每服二錢,酒調下。

白話文:

[治療白帶單方]

  • 白帶神效方法:選用表面光滑無瑕疵的青色牡蠣,經過火燒至通紅後冷卻,再重複此過程七次,之後磨成粉末,用豆漿調和兩錢服用,通常一到二次即見效。

  • 另一方法:使用艾葉烹煮雞蛋食用。

  • 另一方法:將沙參研磨成粉,用酒調和後服用。

  • 另一方法:取四兩的白朮和二兩的補骨脂一起炒過並研磨成粉,再加入一斤炒過的小麥麵粉,空腹時,加些白糖和開水調和服用。

  • 對於赤白帶下問題:石菖蒲與補骨脂(均需先炒過)等量混合後研磨成粉,用開水調和服用。

  • 若白帶伴隨下部疼痛:苦楝(需先炒過)、大茴香、當歸等量,用酒和成丸狀,服用時以酒送下。

  • 另一方法:取一兩的石灰和二兩的白茯苓研磨成粉,用水做成丸狀,每次以清水吞服三十丸,效果非常顯著。

  • 對於虛寒導致的白濁問題:將鹿角霜炒過後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兩錢,用酒調和後服用。

2. 十四、論五色帶下

凡婦人此證,當壯脾胃升陽氣為主,佐以各經見證之藥。色青者屬肝,用小柴胡加山梔;或濕熱壅滯,小便赤澀,用龍膽瀉肝湯。○色赤者屬心,用小柴胡加山梔、黃連、當歸。思慮過傷,用妙香散等藥。○色白者屬肺,補中益氣湯加山梔。○色黃者屬膽,用六君子加山梔、柴胡;不應,用歸脾湯。

○色黑者屬腎,用六味地黃丸。○氣血俱虛,八珍湯。陽氣下陷,補中益氣。若有濕痰,加半夏、蒼朮、茯苓、黃柏。○不可拘肥人多痰,瘦人多火,而以燥濕瀉火之藥輕治之也。

小柴胡湯

柴胡(一、二錢),半夏(二錢),黃芩(二錢),人參(一錢),甘草(七分),生薑(一錢),大棗(三枚),

辰砂妙香散

黃耆(蜜炒),山藥(薑汁炒),茯苓(各一兩),木香(二錢),茯神,遠志(各一兩),人參,炙草,桔梗(各五錢),砂仁(三錢,另研)

共為末,每服二錢,酒調下,或用麥麵湯下。

龍膽瀉肝湯

膽草(酒炒,一錢),柴胡,木通,當歸(各錢五分),山梔(一錢二分),車前,澤瀉,黃芩,生地(各錢五分),甘草(八分),

補中益氣湯(方見上第七內。)

八珍湯

人參,白朮,茯苓,當歸,熟地(各錢五分),川芎,白芍(酒炒),甘草(炙。各一錢)

白話文:

【對於婦女各種分泌物顏色的處理方式】

凡是婦女遇到這類問題,主要的治療原則是強化脾胃功能和提升身體的陽氣,同時根據不同臟腑的症狀輔以相對應的藥物。

若分泌物呈現青色,這通常與肝臟相關,可用小柴胡湯加山梔子來治療;或者若是因濕熱阻滯,導致小便赤痛,則使用龍膽瀉肝湯。

若是紅色分泌物,代表與心臟有關,可使用小柴胡湯加上山梔子、黃連和當歸。若是由於過度思慮造成傷害,可以考慮使用妙香散等藥物。

白色分泌物通常與肺部相關,可使用補中益氣湯加山梔子。

黃色分泌物與膽囊相關,可使用六君子湯加山梔子、柴胡;若無效,則改用歸脾湯。

黑色分泌物則與腎臟有關,使用六味地黃丸。

若氣血兩虛,則使用八珍湯。若陽氣下陷,則使用補中益氣湯。如果伴有濕痰,則在原有藥方中加入半夏、蒼朮、茯苓和黃柏。

不能單純認為體型肥胖的人多有痰濕,瘦弱的人易上火,而輕易地使用燥濕瀉火的藥物進行治療。

【小柴胡湯】

藥材:柴胡(1-2錢),半夏(2錢),黃芩(2錢),人參(1錢),甘草(7分),生薑(1錢),大棗(3枚)。

【辰砂妙香散】

藥材:黃耆(蜜炒),山藥(薑汁炒),茯苓,木香,茯神,遠志,人參,炙草,桔梗,砂仁(另研)。

服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2錢,用酒調服,或用麥粉湯送服。

【龍膽瀉肝湯】

藥材:膽草(酒炒),柴胡,木通,當歸,山梔,車前,澤瀉,黃芩,生地,甘草。

【補中益氣湯】(詳見上方第七段內文)

【八珍湯】

藥材:人參,白朮,茯苓,當歸,熟地,川芎,白芍(酒炒),甘草(炙)。

3. 十五、論癥瘕

癥者,成形而堅硬不移者也。因血動之時,或內傷生命,或外受風寒,或暴怒傷肝,氣逆而血留;或憂思傷脾,氣虛而血滯;或積勞積弱,氣虛而不行;余血未淨,則留滯而漸成癥。然血必由氣,氣行則血行,故治血病,則或攻或補,皆當以調氣為先。蓋養正則邪自除。若調養久而血足,再不消散,方可議下。

但須除之以漸,不可峻攻,方無顛覆之患。瘕者,無形而可聚可散者也,氣滯則聚,氣行則散。治宜或調或補,當分虛實,詳脈察證,庶無遺誤。然又有痛與不痛之異:痛者聯於血氣,有所凝滯,氣血行則愈,故痛者易治;不痛者不通氣血,另結窠囊,藥餌難及,故不痛者難治。總之,非在氣分,則在血分,知斯二者,則「癥瘕」二字已盡之矣。

若《內經》止有積聚疝瘕之名,「癥」字為後世增設。又有痃癖痞塊之屬,亦不過以形見之處不同,故名亦因之而異耳。但血癥、氣瘕各有虛實,宜細辨之。諸經義另詳積聚門,所當參閱。

以下治血癥:

化瘀湯(新),治血瘀成形,在臍腹之下,作痛喜按而虛者。

當歸(三、五錢),熟地(二、三錢),白芍(酒炒,二錢),川芎(一錢),肉桂(二錢),桃仁(一錢,去皮),紅花(酒炒,八分),

水煎,加酒服。如氣滯,加香附、木香、砂仁、烏藥之屬,血化而痛自愈。或決津煎(方見上第五內)亦可,加漆滓(炒令煙盡)二錢,血化為水,神效。

元胡索散,治血積小腹疼痛,或因氣逆,月經不行,肚腹作痛者。

當歸,赤芍,劉寄奴,沒藥,枳殼(麩炒),元胡索(炒,各等分),

共為末,酒調服。即失笑散亦可。(方見上第十內。)

良方加味四物湯,治血積堅硬而痛,或不痛者。

當歸,川芎,白芍,熟地,蓬朮,三稜,乾漆(炒,令煙盡),肉桂(各錢半),

水煎服。或加淮牛膝二錢,更效。

良方桃仁承氣湯,治形氣強壯而瘀血不行,或大便閉結,或腹脹痛甚,有非下不可者。然須詳慎,非實證勿用。

桃仁(去皮尖,五錢),大黃(一兩,炒或酒炒),甘草(二錢),肉桂(一錢),

姜引。

凡養正之法,宜診脈察證,知何經之虛,專固根本。或虛中帶滯者,可少加行氣導滯之品可也。如再攻之,禍如反掌。

逍遙飲,治婦人思郁過度,致傷心脾,經脈不調,留成血積。

當歸(二、三錢),白芍(一錢五分),熟地(三、五錢),棗仁(炒研,二錢),茯神(一錢五分),遠志(五分),陳皮(八分),甘草(炙,一錢),

如經行而滯痛者,加酒炒香附錢半。如氣虛者,加人參。其肝腎脾胃,有一經之虛寒者,有兼二經之虛寒者,宜因人調補,待元氣足,自漸磨漸愈,乃為良策。

以下治瘕證:(附:氣痛在內。)

瘕屬氣,流行無定,左右大小,忽聚忽散。或近脅肋,而如臂如指,則謂之痃癖。或下臍腹,而為脹為急,則謂之疝瘕。《難經》曰:「病有積聚。積者,陰氣也,陰沉而伏。聚者,陽氣也,陽浮而動。」癥由於積,積在陰分,而有淵藪,故攻之非易。瘕由於聚,聚在陽分,而猶烏合,故散之非難。

若氣因形滯者,去其積,則氣亦順。止在氣分無形者,總不可下,即下亦不去,適足以敗正氣也,宜切識之。

散氣之法,止在行氣。而行氣之法,大有權宜。如氣實則壅滯,宜破而行之。氣閉則留蓄,宜利而行之。氣熱則乾涸,宜涼而行之。氣寒則凝結,宜溫而行之。然病此者,必正氣虛而後邪氣得以乘之而不散。使果氣強力健,則流行不息,又何瘕聚之有!故治此者,又宜知所以補也。但實者有據,顯而易見:虛每似實,隱而難知,此際須當辨真。

排壅湯(新),治邪氣壅滯,刺痛之甚者,此破以行之。

烏藥(二錢),藿香,香附,枳殼,陳皮(去白,各一錢五分),檳榔,木香(各七分),厚朴(一錢),

熱服。如氣逆之甚者,加白芥子、沉香、青皮之類。如痛在小腹,加小茴。如兼疝者,加荔枝核(煨熟,搗碎)二、三錢。

廓清飲,治三焦氣閉,胸膈脹痛,或肚腹單脹,小水不利等證,此利以行之。

枳殼(二錢),厚朴(錢半),大腹皮(洗淨,一二錢),蘿蔔子(生搗,一錢),茯苓(連皮,二三錢),澤瀉(一、二錢),陳皮(去白,一錢),白芥子(五、七分,或多用)

水煎,溫服。如大便閉結,加生大黃三、四錢。如肝滯脅痛,加青皮。如氣滯脹痛,加烏藥、香附。

清涼散(新),治一切氣逆暴痛,口渴便燥,喜涼惡熱,不可按者,此涼以行之。

黃芩,梔子,黃連,陳皮,牛膝,澤瀉(各錢五分),

溫服。如口渴,加生石膏。如大便燥結,加生大黃三錢。如煩躁,加淡竹葉、麥冬。如熱在腸胃不得下者,加芒硝以通之。

以上諸方,惟氣實瘕聚者可以暫用,若元氣不足者總之。

溫中湯(新),治氣寒凝結,脹痛喜按,脈息弦緊者,此溫以行之。

陳皮,砂仁,藿香,草豆蔻(煨。各一錢),香附,肉桂,乾薑(各錢五分),

水煎。如假熱拒膈者,冰冷服。如小腹寒痛,加吳茱萸五、七分。如寒甚而慄者,加附子一、二錢。如嘔逆者,加生薑、半夏,或理中湯加附子亦妙。

凡常人之於氣滯者,惟知破之散之,而云補以行之,必不然也。經曰:「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。」虛而不補,治與病違,而欲以藥濟人,蓋亦罕矣。如心脾氣虛不行,宜五味異功散。如脾胃氣虛而滯,宜六君子湯、歸脾湯。如脾胃虛寒而滯者,宜溫胃飲、理中湯。如脾腎虛寒而氣不行,脹滿腹痛者,宜理陰煎。

如元氣下陷,滯而不升者,宜補中益氣湯。如元氣大虛,氣化不行而痛者,宜十全大補湯。以上皆補以行氣之法,亦不過為之筌蹄耳,而此中之用,惟在人之圓活耳。

五味異功散

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,陳皮

六君子湯

即前方加半夏。

歸脾湯

人參(一錢),蜜耆,白朮,當歸(各一錢五分),甘草(一錢),棗仁(一錢),遠志(五、七分),茯神(一錢三分),廣木香(三分),元肉(三枚),白蓮(五粒,去心微炒,研)

溫服。

溫胃飲

人參,白朮(二、三錢),扁豆(二錢),陳皮(一錢),甘草(炙,一錢),乾薑(炒焦,一、二錢),當歸(二錢),

如下寒帶濁者,加補骨脂一錢。如氣滯者,加藿香、丁香、木香、白豆蔻、砂仁、白芥子之類。如痰甚,加茯苓二、三錢。如脾胃虛極,大嘔大吐者,加生薑或胡椒二分,徐徐服之。

理中湯(方見上第七內。)

補中益氣湯(方見上第七內。)

理陰煎(方見上第七內。)

十全大補湯(方見上第二內。)

《脈經》曰:婦人疝瘕積聚,脈弦急者生,虛弱者死。少陰脈浮而緊,緊則疝瘕,腹中痛,半產而墮傷。浮則亡血,惡寒絕產。尺脈澀而浮牢,為血實氣虛,其發腹痛,逆氣上行。此為胞中有惡血,久則結成血瘕也。(子和云:遺溺、陰痿、精滑、白淫,皆男子之疝也。若血涸月事不行,行後小腹有塊,或時動移,前陰突出,後陰痔核,皆女子之疝也。

但女子不謂之疝,而謂之瘕。)

備揀古來治癥瘕至簡至穩神方於後,以便取用。

胸脅刺痛,用五靈脂(有溏心者真)、元胡索、草蔻仁(飯包,加濕紙裹之煨)、沒藥(去油)各三錢,共研細末,酒調二錢服,立止。○治諸逆氣痛,用沉香、烏藥、枳實、檳榔、木香共磨酒服。○治一切冷氣痛(喜熱喜按者是),發即昏死,用莪朮一兩(醋煮),廣木香五錢(煨)為末,淡醋湯下一錢,此可斷根。

○心氣痛甚,用胡桃肉一個,大棗一枚(去核)夾桃內煨熟,以淡薑湯細嚼送下,永不再發。○男女氣痛,用威靈仙(能去心腹冷滯)、韭菜(或用根)、雞子煮酒服。○冷氣胸痛,用艾搗汁服。又方:用附子煮汁,入沉香末服。又方:用火酒磨廣木香服。

以下治血癥:

血癥痛,用蒲黃五錢,五靈脂一兩,俱炒,酒煎服。或為末,酒調服。○治癥瘕不散,三稜、白朮各二兩,蓬朮、當歸各五錢,木香、檳榔各三錢,共為末,每服三錢,沸湯調下。○治血癥,如干漆(研炒令煙盡)、牛膝、桃仁、紅花(酒炒)、元胡、肉桂、當歸尾、生蒲黃、三七之類,可以擇用。癥之堅者,如三稜、莪朮、枳實、檳榔、薑黃、劉寄奴之屬,可以擇用。

○如胃腕痛劇,諸藥不效者,用牙皂燒存性,以煙將盡為度,研末,以燒酒調服錢許,即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