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之八·雜證 (2)
卷之八·雜證 (2)
1. 論脈
脈弦者為中虛,浮大者為陰虛,屬腎水大虧,有陽無陰也。數而無力,或澀小,為血虛。沉緩無力,或大而弱,為氣虛。緊而滑者吐逆,弱小而澀者反胃。弦滑為痰,寸緊尺澀,胸滿而吐,革則吐逆。
白話文:
在脈象學上,脈搏呈現弦狀是因為體內中氣不足,如果脈象浮大,這表示體內陰氣虛弱,這通常屬於腎臟功能嚴重損失的情況,代表體內陽氣過剩,陰氣不足。脈搏跳動快但力度不強,或者脈象細澀,這顯示血液不足。脈象深沉且緩慢無力,或是脈象雖大但力量微弱,這表示氣力不足。脈象緊繃且滑動的可能是嘔吐現象,若脈象微弱細小且澀滯,可能是反胃的症狀。脈象弦狀且滑動的可能有痰多的問題。如果關脈緊繃且尺脈澀滯,可能會有胸悶及嘔吐的現象,若是革脈,則也可能出現嘔吐的狀況。
2. 死症
年五旬難治。(能調治保養亦有生者。)糞如羊屎者不治。(食少滓盡,腸已干矣。)吐白沫者不治。(飲水上騰,脾敗不化也。)胸腹嘈痛者死。(營虛血枯也。)
潤燥湯(新),治噎塞而食不下者,火燥而津液枯也,宜養血以潤之。
當歸(二錢),熟地(再用薑汁入瓷器內炒乾,二錢),麥冬(去心炒,一錢),陳皮(去白,八分),威參(四錢),白豆蔻(去殼,炒研,八分),肉蓯蓉(錢半),
水煎,加牛乳、白蜜、竹瀝、薑汁各四五匙,合服。每用半杯,頻頻服之,不得間斷。或食稀粥,或豬肉湯、羊肉湯。至於飯食、雞鴨炙爆之類忌之。如是者,調養幾月,待津液一足,方可無虞。服藥而有氣不足者,加人參最妙;否則或加沙參、黃耆之類。但由輕而重,不得頓加。
桂附散(新),治飲食一下,痰水同吐,多而且冷,藥下亦吐,火將熄矣。
上肉桂(去粗三錢),製附子(或用生者焙乾,三錢),乾薑(炒黃,一錢),白豆蔻肉(炒,一錢),
共研極細末,時常挑於口中,以火酒運下。
潤腸化瘀湯,治死血在膈,大便燥,脈吼症實。
當歸(三錢),生地(錢半),乾漆(炒煙盡,二錢),大黃(酒煨,錢半),陳皮(一錢),枳殼(炒,一錢),威參(四錢),紅花(酒炒,七分),桃仁(去皮尖,一錢),
水煎,入酒,韭汁服。
香砂寬中湯,治氣滯胸痞,胃寒嘔吐。
木香(生磨,三分),白朮(錢半),茯苓,厚朴(姜炒。各一錢),陳皮(去白),檳榔,白豆蔻肉(炒研),半夏(各八分),青皮(六分),甘草(三分),香附,砂仁(各七分),
生薑一錢,水煎,入蜜五六匙合服。
四逆湯,治裡寒外熱,面赤煩躁,口渴乾嘔,脈微欲絕。
附子(一枚,生用),乾薑(炒,一兩),甘草(炙,二錢),
水煎,冰冷服。
代赭旋覆湯,治胃氣弱而上逆,心下痞硬,並反胃噎食,俱妙。
代赭石(煅,醋淬,二錢半),旋覆花(即金沸草,七錢半),甘草(炙,四錢),半夏(一兩),生薑(一兩),紅棗(三枚)
水煎,溫服,加人參更妙。
生薑汁煎,治噎食不下,咽喉閉塞,胸膈煩悶。
生薑,自然汁(六兩),牛乳(五兩),百合(二兩),
加人參更妙,共入銅銚內,慢火熬成膏,常用二匙嚥下。
香砂六君子湯,治脾胃虛寒,飲食一下,即帶冷痰水退出。
人參(少者,以沙參或條參三五錢代之),白朮(錢半),茯苓(二錢),甘草(炙,一錢),陳皮(去白),藿香(各一錢),法半夏(薑汁炒,錢半),砂仁(去殼,微炒,搗碎,八分),煨姜(一錢),
水煎服。如下喉即吐者,加桔梗一錢。胃寒者,加乾薑一錢。氣滯者,加香附(童便炒)六分。兼血燥者,加當歸錢半、白蜜三錢。若中焦胃不納者,加石菖蒲(微炒)、白豆蔻仁(微炒搗碎)八分,但要順取流水煎服。凡上焦之噎膈,其責在脾;下焦之閉結,其責在腎。治脾者宜從溫養,治腎者宜從滋潤,二法盡之矣。
白話文:
死症
五十歲以上的人,病症較難治療(但若能好好調理保養,還是有痊癒的可能)。大便像羊屎一樣的人,則難以治療(因為食慾不振,大便乾燥,表示腸道已經很乾了)。吐白色泡沫的人,難以治療(因為體內水分上湧,脾胃功能衰敗,無法消化)。胸腹劇烈疼痛的人,將會死亡(因為氣血虛弱枯竭)。
潤燥湯(新方)
此方用於治療吞嚥困難、無法進食的症狀,因火燥而津液枯竭,需養血滋潤。
藥材:當歸二錢,熟地黃(用薑汁炒乾,二錢),麥冬(去心炒,一錢),陳皮(去白,八分),西洋參四錢,白豆蔻(去殼炒研,八分),肉蓯蓉一錢半。
煎服方法:水煎後,加入牛乳、蜂蜜、竹瀝、薑汁各四五匙,混合服用。每次服用半杯,頻頻服用,不可間斷。可以吃稀粥,或豬肉湯、羊肉湯。但要忌食米飯、雞鴨等油膩炙烤的食物。如此調理數月,待津液充足後,便可無虞。服用藥物後若感覺氣虛,加人參效果最佳;否則可加沙參、黃耆等,但需由輕到重,不可突然增加藥量。
桂附散(新方)
此方用於治療飲食後立即嘔吐痰水,量多且冰冷,服用藥物後也嘔吐,屬於陽氣將熄的症狀。
藥材:肉桂(去粗,三錢),製附子(或用生附子焙乾,三錢),乾薑(炒黃,一錢),白豆蔻仁(炒,一錢)。
服用方法: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隨時取少量含入口中,用酒送服。
潤腸化瘀湯
此方用於治療瘀血阻滯膈部,大便乾燥,脈象有力且呈現實證的症狀。
藥材:當歸三錢,生地黃一錢半,乾漆(炒至煙盡,二錢),大黃(酒煨,一錢半),陳皮一錢,枳殼(炒,一錢),西洋參四錢,紅花(酒炒,七分),桃仁(去皮尖,一錢)。
服用方法:水煎後加入酒,再加入韭汁服用。
香砂寬中湯
此方用於治療氣滯胸悶,胃寒嘔吐。
藥材:木香(生磨,三分),白朮一錢半,茯苓一錢,厚朴(薑炒,一錢),陳皮(去白,八分),檳榔八分,白豆蔻仁(炒研,八分),半夏(八分),青皮六分,甘草三分,香附七分,砂仁七分,生薑一錢。
服用方法:水煎後,加入蜂蜜五六匙服用。
四逆湯
此方用於治療裡寒外熱,面色潮紅煩躁,口渴乾嘔,脈象微弱將死的症狀。
藥材:附子一枚(生用),乾薑(炒,一兩),炙甘草二錢。
服用方法:水煎,趁溫熱服用。
代赭旋覆湯
此方用於治療胃氣虛弱而向上逆衝,心下痞硬,以及反胃、吞嚥困難等症狀。
藥材:代赭石(煅,醋淬,二錢半),旋覆花(即金沸草,七錢半),炙甘草四錢,半夏一兩,生薑一兩,紅棗三枚。
服用方法:水煎,溫服,加人參效果更佳。
生薑汁煎
此方用於治療吞嚥困難、無法進食,咽喉阻塞,胸膈煩悶。
藥材:生薑汁六兩,牛乳五兩,百合二兩。
服用方法:加入人參效果更佳,將所有藥材放入銅鍋中,小火熬成膏狀,每次服用二匙。
香砂六君子湯
此方用於治療脾胃虛寒,飲食後立即嘔吐出冰冷痰水。
藥材:人參(若不足,可用沙參或黨參三五錢代替),白朮一錢半,茯苓二錢,炙甘草一錢,陳皮(去白,一錢),藿香一錢,法半夏(薑汁炒,一錢半),砂仁(去殼微炒搗碎,八分),煨薑一錢。
服用方法:水煎服。若服藥後立即嘔吐,加桔梗一錢;若胃寒,加乾薑一錢;若氣滯,加童便炒香附六分;若兼有血燥,加當歸一錢半、蜂蜜三錢;若中焦胃不納,加石菖蒲(微炒)、白豆蔻仁(微炒搗碎)各八分,需用流水煎服。凡上焦噎膈,責在脾;下焦閉結,責在腎。治療脾胃需溫養,治療腎臟需滋潤,兩種方法都要兼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