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十四·婦科(上) (6)
卷十四·婦科(上) (6)
1. 十、論崩血心痛
凡婦人大崩及生產後去血過多,心無所養,宜用甘溫以補榮氣,如十全大補湯之類。又有氣滯血逆而痛者,宜行之散之。亦有陰血耗散而痛者,宜收斂之。須當憑氣象脈息以治之。
溫補榮氣湯(新),治心脾血虛,脈息細數,體虧氣弱,心痛潮熱等證。
當歸(三五錢,若血虛有熱者宜少用),熟地(五七錢),甘草(炙,錢五分),白芍(酒炒,一錢五分),枸杞(二錢),山藥(二錢),棗仁(炒,一錢),
溫服。如心虛有火不可按者,加丹皮錢半,或加生地一、二錢。如血寒凝滯,加肉桂錢半。如氣脹而滯者,加陳皮、香附之類。如氣虛而不能生血者,加蜜炒黃耆錢半,或加人參更妙。如血散而不收斂者,加五味二、三分,或用十全大補湯亦妙。(方見上經後期。)有謂痛無補法,不知虛實也。
失笑散,治氣滯血逆,心氣刺痛,用此行之散之,非治血虛也。
五靈脂(有溏心者真),蒲黃(等分,俱炒)
先用醋熬成膏,再入水煎,熱服。或為末,用酒煎服。按此方用以止痛,蒲黃宜減半。若用以止血,則宜等分。蒲黃炒黑,或五靈脂減半亦可。
白話文:
[十、討論崩血與心痛]
對於女性大量出血,無論是月經過量或是產後失血過多,導致心臟缺乏養份的情況,我們應該使用甘甜溫和的藥物來補充血液中的營養,例如「十全大補湯」這類藥方。但也有因為氣血運行不順,血逆而產生疼痛的情況,這種情況下,我們應使用藥物幫助氣血運行,分散阻塞。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陰血大量流失導致的疼痛,這種情況下,我們應使用收斂的藥物。
溫補榮氣湯(新方),適用於心脾兩虛,脈搏細微且頻率快,體質虛弱,氣力不足,以及心痛伴隨潮熱的症狀。
藥方成分包括:當歸(三至五錢,如果病人血虛且有熱感,應減少用量),熟地(五至七錢),甘草(炙製,五分錢),白芍(酒炒,一錢五分),枸杞(二錢),山藥(二錢),酸棗仁(炒製,一錢)。
溫熱服用。如果心臟虛弱且有火熱不能按壓的,可以加入牡丹皮一錢半,或者加入生地一至二錢。如果血液因寒冷而凝固,可以加入肉桂一錢半。如果氣血脹滿且運行不暢,可以加入陳皮、香附等藥物。如果氣血虛弱無法生成新血,可以加入炒製的黃耆一錢半,或者加入人參效果更好。如果血液散失且無法收斂,可以加入五味子二至三分,或者使用「十全大補湯」也很有效。(此方見於上經後期。)有人認為疼痛不能使用補法,這是因為他們不明白虛實的道理。
失笑散,適用於氣血運行不暢,心氣刺痛的情況,此方可以幫助氣血運行,並非用於治療血虛。
藥方成分包括:五靈脂(有溏心的纔是真品),蒲黃(兩者等量,均需炒製)
先用醋熬成膏狀,再加入水煎煮,熱服。或者研磨成粉,用酒煎煮後服用。根據此方,如果用於止痛,蒲黃應減半。如果用於止血,則應等量使用。蒲黃炒至黑色,或者五靈脂減半也可以。
2. 十一、論漏
或崩久成漏者,或未崩而亦漏者,連年不休,此中氣下陷,元氣不固也,宜補衛氣,兼固下元。若作血熱妄行治,是大誤也。
加味補中益氣湯(新),治元氣虛損,不時漏血,歷年不止者。
人參(淮山藥炒黃三、五錢代之亦可),黃耆(蜜炒,二錢),白朮,當歸,熟地(各一錢五分),白芍(酒炒),陳皮(各一錢),甘草(炙,八分),升麻(蜜炒),柴胡(酒炒。各三分),
薑棗引。中時夜間服,早服下丸:
固下丸(新),治血道虛滑,不時下漏,須兼服此丸。
當歸(二兩),鹿角霜(四兩),茯神,龍骨(煅),阿膠(蛤粉炒。各一兩五錢),川芎(七錢),杜仲(鹽水炒,二兩),香附(醋炒八錢),甘草(炙,一兩),補骨脂(鹽水炒,六錢),
共研末,山藥五兩研末,開水泡糊為丸。每早酒下七八錢。
《脈訣》曰:「崩漏下血,脈遲小虛滑者生;疾急實大緊數者死;尺寸虛者漏血;脈浮者死,不治。」
白話文:
[十一、討論漏症]
有的人長時間月經失調,形成持續出血的情況,或者尚未達到月經期卻出現漏血,這種狀況連年不停,這是因為中氣下陷,元氣無法固守所導致的。應當補充身體的防禦能力,同時加固下部的元氣。如果把這種情況誤認為是血液過熱,無緣無故地流血來治療,這會是個很大的錯誤。
使用"加味補中益氣湯"(新方),用於治療元氣虛弱損耗,不定時出血,多年來無法停止的情況。
藥物包括:人參(可用炒黃的淮山藥三至五錢代替),黃耆(蜜炒,二錢),白朮,當歸,熟地(各一錢五分),白芍(酒炒),陳皮(各一錢),甘草(炙,八分),升麻(蜜炒),柴胡(酒炒,各三分)。用薑和棗作為引子。在中午和晚上服用,早上則服用下丸。
"固下丸"(新方),用於治療血液通道虛弱滑脫,不定時出血,需與此丸一起服用。
藥物包括:當歸(二兩),鹿角霜(四兩),茯神,龍骨(煅),阿膠(蛤粉炒,各一兩五錢),川芎(七錢),杜仲(鹽水炒,二兩),香附(醋炒八錢),甘草(炙,一兩),補骨脂(鹽水炒,六錢)。
將這些藥材一同研磨成粉末,再加入五兩山藥研磨成的粉末,用開水沖泡成糊狀,做成丸狀。每天早上用酒送服七八錢。
根據《脈訣》所述:「崩漏下血,如果脈象遲緩、微小、虛弱、滑動,代表病情有希望恢復;反之,如果脈象快速、急促、強實、緊繃、頻數,代表病情嚴重,可能致命;脈象在寸口和尺部虛弱,代表漏血;如果脈象浮動,代表病情危急,可能無法救治。」
3. 十二、論熱入血室
凡婦人傷寒,或勞郁,或暴怒,適遇經行,以致邪熱入於血室,或血不行,或血不止,令人晝則明淨,夜則譫語狂妄者,何也?蓋沖為血海,即是血室。血屬陰,主夜,故晝則平安;暮入陰分,邪與血搏,挾陰氣而如見鬼狀,此為熱入血室。治法亦惟和表邪兼清血室之熱足矣。
若誤以為客邪入內,攻之,則伐及無辜,導邪入內矣。故經曰:「治之無犯胃氣及上二焦,必自愈矣。」
靜鎮湯(新),治經行時,因冒風寒,以致熱入血室而夜不寧者。
白芍,黃芩,生地,陳皮,柴胡(各一錢),甘草,防風,桂枝,紫蘇(各八分),當歸(錢半),
熱服三、四劑。如內熱,加連翹。如口渴,加葛根。如熱甚,加石膏、知母。如寒甚,加生薑。
清化飲,治或勞或怒,火由內生,夜躁多汗而無表證者。
白芍,麥冬,石斛(各二錢),丹皮,茯苓,黃芩,生地(各三錢),
水煎,溫服。如骨蒸,加地骨皮。如熱甚而渴,加石膏。如下熱尿赤,加木通、黃柏、梔子之屬。
補陰益氣煎,治病愈,而元氣素弱,熱不退、血不止者。
人參(少者,或以黃耆蜜炒三錢代之),當歸(二錢),山藥(二、三錢),熟地(五、七錢),甘草(炙),陳皮(各一錢),升麻(四分。火浮於上者不用),柴胡(一錢五分。如無外邪者不用)
生薑引。即用補中益氣湯亦妙。如脾氣素弱,宜歸脾湯。如氣血俱虛,宜十全大補湯。如血熱多滯者,宜小柴胡湯加丹皮、紅花、當歸。
棗麥甘草湯,治婦人臟燥,悲哭如祟。
大棗(十二枚,去核),小麥(炒,二合),甘草(三錢),
水煎,多服。此方最妙。
白話文:
[十二、討論熱邪進入血室的情況]
任何女性遭受感冒,或因過度勞累抑鬱,或突然生氣,在月經期間,導致邪熱進入血室(即子宮),可能造成月經不順,或是出血不止,使得白天看似正常,但到了夜晚卻會出現說胡話和行為狂亂的現象,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衝脈是血海,也就是血室。血液屬於陰性,主掌夜晚,所以白天患者看起來還算平靜;但到了夜晚,邪氣進入陰分,邪氣與血液交纏,攜帶陰氣讓患者呈現類似見到鬼魂的狀態,這就是所謂的熱邪進入血室。治療方法主要是調和體表的邪氣,同時清除血室中的熱氣就夠了。
如果錯誤地認為是外來病邪進入體內,採取攻擊性的治療方式,就會傷害到無辜的身體組織,甚至讓邪氣更深入體內。因此古籍記載:「治療時不可傷害到胃氣以及上焦和中焦,如此自然就能痊癒。」
靜鎮湯:針對月經期間,不慎受風寒影響,導致熱邪進入血室,夜晚無法安眠的狀況。
清化飲:針對過度勞累或憤怒,導致內火旺盛,夜晚焦躁不安且大量出汗,但沒有外感症狀的情況。
補陰益氣煎:適用於疾病康復後,原本的體質就較為虛弱,熱氣未消退,出血也未停止的狀況。
棗麥甘草湯:針對女性因臟腑功能失調,情緒起伏大,常有悲傷哭泣的現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