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國綱

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十四·婦科(上)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四·婦科(上) (5)

1. 脈候

尺脈滑,血氣實,經脈不利。尺脈來而斷續者,月水不利。寸關如故,尺脈絕而不至者,月水不利,當患小腹痛。肝脈沉,月水不利,主腰腹痛。

經曰:「二陽之病發心脾,有不得隱曲,故女子不月,其傳為風消,為息賁者,死不治。」二陽者,足陽明胃也。女子有不得隱曲之事,郁之於心,故心不能生血,血不能養脾,始焉胃有所受,脾不能運化,繼則不能納受,故胃病發於心脾也。由是水穀衰少,不能化精微之氣,而血脈遂枯,月事不能時下矣。

陽明主肌肉,血不足,則肌肉不榮,有不風熱而消瘦乎!息賁者,風熱傳於肺,喘息而上賁也。此脾胃虛,而經脈不行也。有因勞心過度,心火上行,不得下通胞脈而不行者。有因中消胃熱,善飢漸瘦,津液不上,血海枯竭而不來者。有因冷客胞門,血寒凝泣而不下者。有因軀肥,脂滿痰多,佔住血海地位,閉塞而不行者。

白話文:

【脈象】

  1. 尺脈滑動,表示體內血氣充盈,但經脈流通不順暢。
  2. 尺脈忽斷忽續,說明月經排出不順暢。
  3. 寸和關部位脈象正常,但尺脈消失且不再出現,代表月經不順,可能伴有小腹疼痛。
  4. 肝脈沈降,表示月經不順,常伴腰腹疼痛。

【經文解釋】 《黃帝內經》提到:

  1. 「二陽之病發心脾」:指的是足陽明胃經的問題會影響心和脾。如果女性無法隱藏性行為,可能會導致月經不調。
  2. 「有不得隱曲,故女子不月」:女性若受到精神壓力或性行為的影響,可能會引起月經失調。
  3. 「其傳為風消,為息賁者,死不治」:月經失調可能演變為風濕症或喘息病,情況嚴重,難以治癒。
  4. 「二陽者,足陽明胃也」:足陽明胃經是與消化系統和月經週期相關的重要經絡。
  5. 「女子有不得隱曲之事,鬱之於心,故心不能生血,血不能養脾」:心理壓力或精神負擔會影響心臟產生血液的能力,進而影響脾臟的養分供應。
  6. 「由是水穀衰少,不能化精微之氣,而血脈遂枯,月事不能時下矣」:長期的壓力和營養不良會導致血液循環不暢,月經週期不規律。
  7. 「陽明主肌肉,血不足,則肌肉不榮」:胃經主管肌肉,血氣不足會使肌肉得不到滋潤,可能導致消瘦而非風熱。
  8. 「息賁者,風熱傳於肺,喘息而上賁也」:風熱可能影響肺部,造成喘息和上腎部位的不適。
  9. 「此脾胃虛,而經脈不行也」:脾胃功能虛弱,經脈不通暢,是導致月經不調的原因之一。
  10. 「有因勞心過度,心火上行,不得下通胞脈而不行者」:長期思慮過度,心火上炎,影響月經通道,導致月經不調。
  11. 「有因中消胃熱,善飢漸瘦,津液不上,血海枯竭而不來者」:胃熱和飲食過量,導致體重下降,津液缺乏,月經來潮減少或停止。
  12. 「有因冷客胞門,血寒凝泣而不下者」:寒冷侵入下腹部,造成血流凝滯,月經不順。
  13. 「有因軀肥,脂滿痰多,佔住血海地位,閉塞而不行者」:身體肥胖,脂肪堆積,阻塞月經通道,導致月經不調。

有因或挾寒,或挾熱,汙血凝滯而不行者。有因食與濕痰填塞太陰,經閉作痛者。寒、熱、虛、實之不同者,總不能遁乎脈之遲數,有力無力間也。經行腹痛,寒熱交作,下如黑豆汁,兩尺沉澀,余皆弦急,此由下焦寒熱之邪,搏於衝任,痛極則熱,熱則流通,因寒濕生濁,故下如豆汁也。宜以辛散苦溫之藥治之。

氣行則血行,氣止則血止。故治血病,以行氣為先,如香附(此味亦須善用,以性燥也。)之類是也。熱則流通,寒則凝結。故治血病,以熱藥為佐,如肉桂之類是也。至於病後產後,經血不行者,純屬氣血兩虛,惟宜補脾養血,元氣充復,自然流通,此不治之治也。

白話文:

經期不順的原因很多,可能是因為寒邪、熱邪、瘀血阻滯,或是飲食不當導致濕痰積聚,阻礙經血運行而造成疼痛。無論是寒、熱、虛、實,都可以在脈象的遲數、有力無力中反映出來。例如,經期腹痛、寒熱交替,經血像黑豆汁一樣,兩尺脈沉澀,其他脈弦急,這是因為下焦寒熱之邪侵犯衝任二脈,疼痛極度時則熱氣上涌,熱則流通,但因寒濕生濁,所以經血像豆汁一樣。這種情況可以用辛散苦溫的藥物治療。

氣血運行互為因果,氣行則血行,氣止則血止。所以治療血病,要先調氣,例如香附之類的藥物,但需注意它性燥,要慎用。熱則流通,寒則凝結,因此治療血病,可以用熱藥輔助,例如肉桂之類的藥物。至於產後或病後經血不通,主要是氣血兩虛,只要補脾養血,元氣充盈,自然就會恢復正常,這是無需刻意治療的自然恢復。

女子十四歲時,經已下矣。或四季一行,或一、二年一行,此為避年,因稟受衰弱耳。但宜順氣養血,切勿攻之。

有年長未配之女,……孀居之婦,庵脘之尼,思結而不得伸,多有經閉之病,致成勞瘵。或用四制香附丸、參朮大補丸,間服六味以枚水。滋水可兼補血,補血兼不得滋水。本末交治,庶幾可瘳。此七情之變,輕者可治,重者恐難治也。且芎歸辛竄,難到腎家,又須恃一點命門之火為之主宰,以陽和庶能生物也。

備揀古來治無病而經陰者,多由氣血之凝滯而然,亦有方法治之。○用當歸、沒藥(去油)、紅花等分為末,酒調服。○又方:用絲瓜焙研為末,酒調服。○又方:用蠶砂(炒)煮酒,服一盞即通。○又方:用茜草(亦名過山龍)一兩,酒煎服之,一日即通。

白話文:

女子十四歲時,經血已經來了。有可能每個季度來一次,也可能每隔一、二年才來一次,這是因為身體正在適應成長的緣故,體質可能比較虛弱。在此期間,應該順其自然地調節體內的氣血,避免進行激烈的治療。

對於那些年紀較大還未婚配的女性,或者寡居的婦女,或是庵院中的尼姑,如果因為想要結婚而未能如願,經常會導致月經停止,進而引起癆病。可以使用四制香附丸、參朮大補丸等藥物間歇服用,並配合六味丸加水調製,滋潤體內的水分同時也能補充血液。滋潤體內的水分和補充血液兩者是相輔相成的,不能偏廢。在調理身體時,要從根本上進行治療,這樣纔有可能痊癒。這是因為情緒波動的影響,輕度的情緒問題可以治療,但重度的則可能難以治癒。

川芎和當歸雖然性味辛烈,不容易進入腎臟,但需要藉助命門之火來調節,才能讓陽氣生發,使身體得到養護。

對於古籍中提到的月經不順的情形,大多是由於氣血凝滯所致,也有治療的方法。第一個方法是將當歸、沒藥(去油)、紅花等分量磨成粉末,用酒調服。第二個方法是將絲瓜烘焙後磨成粉末,用酒調服。第三個方法是將蠶砂(炒)與酒一起煮沸,喝一杯就能通暢。第四個方法是使用茜草(又名過山龍)一兩,用水煎煮後服用,一天後就能通暢。

凡婦人經停二、三月不行者,或結胎,或經閉,不可孟浪。必用試法,方有的見。

探胎飲

用川芎不見火為末,空心,煎艾湯調下二、三錢。覺腹中動,則有胎也。臍下動者,乃血瘕也。不動者,血凝也,病也。

白話文:

對於所有停經兩個月至三個月的婦女,可能懷孕或者經血阻塞,不可以輕率處理。必須先使用試驗方法,才能看到確切結果。

試驗方法:

  1. 探胎飲

使用川芎(不去火)研磨成粉末,空腹時,用艾草煎好的湯調和服用兩到三錢。當感到腹部有動感時,就表示有胎兒存在。如果肚臍下方有動感,這是因為有血塊。若無動感,則表示血液凝固,這是疾病現象。

2. 九、論崩

經曰:「陰虛陽搏謂之崩。」以血虛則熱迫而妄行,故令暴下而為崩。崩久血少遂成漏,不時而下,卻無止期,屬腎水枯也。治此者有三法:初止血,次清熱,(須知止血兼之清熱。)後補其虛。重在補氣。補氣乃能生血,庶能收效。所以古用獨參湯補氣,後用四君子湯收功。補土以保肺氣,職是故耳。

安榮湯(新),治血有熱,崩漏日久,六脈虛弱,體虧無神等證。

當歸(去尾,三五錢),熟地(五、三錢),丹參(二錢),淮藥(三錢),白芍(酒炒,一錢五分),丹皮(一錢二分),阿膠(蛤粉炒,二錢),川續斷(二錢),甘草(炙,一錢),

白話文:

經書上說:「陰虛陽搏稱為崩。」 這是因為血虛,所以熱氣迫使血液妄行,導致大量出血,這就是崩漏。崩漏持續時間長,血量減少,就會發展成漏,不定期出血,沒有停歇,這是腎水枯竭的表現。

治療崩漏有三個步驟:

  1. 首先止血: 同時要兼顧清熱,因為熱氣也是導致崩漏的原因之一。
  2. 其次清熱: 去除體內的熱氣,防止熱氣繼續損傷身體。
  3. 最後補虛: 補氣是關鍵,因為氣能生血,才能有效治療崩漏。

補氣的方法: 古人用「獨參湯」補氣,之後用「四君子湯」鞏固療效。補土可以保肺氣,這是治療崩漏的根本。

「安榮湯」 適用於血熱、崩漏日久、六脈虛弱、體虛無神等症狀。

藥方如下:

  • 當歸(去尾,三五錢)
  • 熟地(五、三錢)
  • 丹參(二錢)
  • 淮藥(三錢)
  • 白芍(酒炒,一錢五分)
  • 丹皮(一錢二分)
  • 阿膠(蛤粉炒,二錢)
  • 川續斷(二錢)
  • 甘草(炙,一錢)

煎就,加發灰、百草霜、敗棕灰、蒲黃炒黑,俱存性,等分,再研,用一錢調服。如實火盛,迫血妄行,口渴,舌黃,便燥,血熱,六脈洪滑,加黃柏、黃芩、梔仁之類,或加生地、赤芍、青蒿各二、三錢;不應,加黃連。但要見真方用,恐實熱者少;假熱者多。若誤用寒涼,必傷脾胃生氣,自日殆矣。挽回莫及,可不慎哉!

增捐四物湯,治脾虛不能攝血,以致崩漏不止者。

白話文:

將以下的藥方煎煮後,加入發灰、百草霜、敗棕灰、蒲黃炒至黑色,保持藥性不變,然後均勻混合,再次研磨,使用一錢(約3克)調服。

如果病徵是實火過盛,導致血液妄動,表現為口渴、舌頭泛黃、大便乾燥、血液熱烈,以及脈象洪滑的情況下,可以增加黃柏、黃芩、梔仁等清熱解毒的藥物,或者加入生地、赤芍、青蒿等藥物,每次用量約2-3錢(約6-9克)。如果不見好轉,則需添加黃連進行治療。

但要注意,使用藥方時必須遵循真正有效的方劑,因為實際有熱症狀的人比較少,而虛假的熱症狀比較多。如果錯誤地使用寒涼的藥物,會傷害脾胃的功能,導致病情逐漸加重,到那時就無可輓回了,所以我們在使用時一定要謹慎。

另外,這是一個「增捐四物湯」,用於治療脾虛不能固攝血液,導致出血不止的情況。

人參(少者,以山藥炒黃四錢、六錢代之,或用時下生條參三、五錢),當歸(三錢),川芎(一錢),白芍(炒,一錢五分),乾薑(炒,一錢),甘草(炙,一錢),

水煎服。加茜草三錢更妙。

當歸補血湯,治凡血大吐大下等證,用此補氣以生血。

黃耆(蜜炙,一兩),當歸(去尾,三錢),

水煎,溫服。稍可以代獨參湯。

白話文:

人參可以用山藥炒黃代替,或用條參代替。搭配當歸、川芎、炒白芍、炒乾薑、炙甘草,水煎服。加茜草效果更佳。此方名為當歸補血湯,用於治療血虛症,如大吐大瀉等,以補氣生血。另可將蜜炙黃耆和去尾當歸水煎服,可作為獨參湯的替代方。

奇效四物湯,治肝經虛熱,崩血不止。

熟地(五、七錢),當歸(去尾,三、五錢),白芍(酒炒,二錢),川芎(一錢),阿膠(蛤粉炒,二錢),艾葉(炒,一錢二分),黃芩(二、三錢,炒黑),

水煎服。如血熱,當歸止用錢半。或加生地二錢,及上安榮湯四灰之引。

備揀古來治血崩神方,以便取用。

風熱血崩,用荊芥穗炒微黑,為末,每服一、二錢,童便調服。○又方:以陳槐花一兩,百草霜五錢為末,每服二錢,燒紅秤錘,淬酒調服。○又方:敗棕燒灰存性,為末,水調服。血熱用童便。○又方:條黃芩為末,酒調服三、四錢。或加乾薑、白芷。○又方:用黃芩、木耳為丸服,治熱血。

白話文:

奇效四物湯主治肝經虛熱、崩血不止。藥方包含熟地、當歸、白芍、川芎、阿膠、艾葉、黃芩,水煎服。如果血熱,可以減少當歸用量,或加入生地及安榮湯的四灰引。另外,古方中也記載了其他治療血崩的藥方,例如使用荊芥穗、槐花、敗棕灰、黃芩、木耳等,可依症狀選擇使用。

○下虛血崩:白芷一兩,海螵蛸二枚略燒,亂髮煅灰三錢,酒調二錢服。○血崩赤帶,用赤芍、香附等分為末,每服二錢,加鹽少許,日三服,十日愈,名如神散。○又方:香附炒黑,煎服。○又方:用艾葉、乾薑(炒黑)、阿膠等分煎服。○又方:蓮房、荊芥炒黑,研末服。

○又方:棉花子炒黑研末,酒調三錢服。又方:木賊五錢,水煎服。

立齋曰:「前證治法,因脾胃虧損,不能攝血歸源者,用六君子加芎、歸、柴胡。若因肝經之火,血熱下行,用四物加柴、梔、苓、術。若肝經風熱而血妄行,及怒動肝火者,用加味道遙散。(方見下。)若脾經鬱結而血不歸經,用歸脾加柴、梔、丹皮。若悲傷胞絡而血下崩,用四君子加柴、梔、升麻。」

白話文:

下半身虛弱、血崩不止:白芷一錢,海螵蛸兩枚略微燒烤,頭髮燒成灰三錢,用酒調和服用兩錢。血崩、赤帶:赤芍、香附等量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兩錢,加少許鹽,一天三次,連服十天即可痊癒,稱為如神散。另外,香附炒黑煎服也能治癒。還有其他方法:艾葉、乾薑(炒黑)、阿膠等量煎服;蓮房、荊芥炒黑研末服用;棉花子炒黑研末,用酒調和服用三錢;木賊五錢,水煎服。

立齋說:「上述證狀的治療方法,如果是因為脾胃虛弱,不能將血收納歸回原位,就用六君子湯加上芎、歸、柴胡。如果是因為肝經火熱,血熱向下流,就用四物湯加上柴胡、梔子、茯苓、蒼朮。如果是肝經風熱導致血妄行,或因生氣而肝火旺盛,就用加味道遙散。(方劑見下。)如果脾經鬱結導致血不歸經,就用歸脾湯加上柴胡、梔子、丹皮。如果是因為憂傷影響血脈,導致血下崩,就用四君子湯加上柴胡、梔子、升麻。」

逍遙散

當歸(二錢),甘草(一錢),白芍,白朮,茯神(各一錢五分),柴胡(酒炒,八分),

姜引。加丹皮、梔子各七分。

白話文:

逍遙散

藥材:

  • 當歸:兩錢
  • 甘草:一錢
  • 白芍:一錢五分
  • 白朮:一錢五分
  • 茯神:一錢五分
  • 柴胡:八分(酒炒)

引藥: 生薑

加味藥材:

  • 丹皮:七分
  • 梔子:七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