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國綱

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十七·本草(中)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七·本草(中) (11)

1. 二四七、蕪荑

(味辛苦溫,入肺胃經。)辛散滿,苦殺蟲,溫燥濕化食。(蟲因濕而生,食因寒而滯。)治心腹冷積、癥痛、鱉瘕。(嗜酒人,血入酒為酒鱉;多氣人,血入氣為氣鱉;虛勞人,敗血雜痰為血鱉。如蟲之行,或上侵人咽,下蝕人肛,或隱脅背胸腹,惟用蕪荑炒,兼暖胃理氣益血之藥乃可殺之。)殺三蟲,去寸白,除疳積,幼科取為要藥,寒痢收為上品。

(同訶子、肉蔻用。)療胃有蟲、食即作痛。(和麵炒黃為末,米飲下。)然多服損胃。陳久氣膻者良,經火煅過用。

白話文:

【對於蕪荑的介紹】

蕪荑的味道有點苦、有點辛,性質溫和,主要影響肺部和胃部的運作。它的辛味能幫助消除胃脹,苦味能有效消滅寄生蟲,溫性則有助於驅除濕氣,促進消化。

蕪荑能治療由寒涼導致的食滯和由濕氣產生的寄生蟲,例如,喜愛喝酒的人可能因血液混入酒精形成「酒鱉」;常感到氣悶的人可能因血液混入氣體形成「氣鱉」;虛弱勞累的人可能因血液混雜痰液形成「血鱉」。這些情況就像有蟲子在體內活動,可能向上侵犯喉嚨,向下腐蝕肛門,也可能隱匿在脅肋、背部、胸部、腹部等處。這時,可以使用炒過的蕪荑,同時搭配溫暖胃部、調理氣血的藥物,來消滅這些寄生蟲。

蕪荑還能殺死三種寄生蟲,清除白色線蟲,去除由寄生蟲引起的營養不良,是兒童科的重要藥物,對於寒冷性腹瀉尤其有效。

蕪荑通常會與訶子、肉豆蔻一起使用,來治療胃中有蟲、吃東西就胃痛的情況。做法是:將蕪荑和麵粉一起炒至金黃色,研磨成粉末,再用水送服。然而,過量服用可能會傷害胃部。

儲存時間長且帶有魚腥味的蕪荑品質較好,使用前最好經過火烤處理。

2. 二四八、木鱉子

(味苦甘大寒,有大毒。)散血熱,除瘡毒。治癰疽、乳腫、痔漏、一切無名腫痛,(用醋磨頻敷。)及喉痹毒腫。(磨醋噙漱,引痰吐出,不可嚥下。)但宜外用,不可內服。試看毒狗者,能使斃於頃刻,人之腸胃,安能受此毒乎!

番木鱉,大寒大毒,功用與木鱉同。形較小,而毒性更甚。

白話文:

[248、木鱉子]

(其味道苦中帶甘,性質極為寒涼,含有劇烈的毒素。)能散去血液中的熱氣,消除皮膚上的瘡毒。可用來治療各種癰疽、乳房腫脹、痔瘡出血以及所有不明原因的腫痛,(使用時,應將其在醋中研磨後頻繁地塗敷於患處。)對於咽喉堵塞、喉部腫脹也有療效。(應將其在醋中研磨後含在口中漱口,促使痰液吐出,切記不可吞下。)但僅適合外用,絕對不能內服。試想連毒狗都能在瞬間致死,人的腸胃怎能承受這樣的劇毒呢!

相較之下,番木鱉的性質同樣極為寒涼且含有劇烈的毒素,其功效與木鱉子相似。只是形狀較小,但其毒性更為強烈。

以上就是翻譯的內容。

3. 二四九、巴豆

(味辛熱,有大毒,入肺、脾、胃、大小腸五經。畏大黃、黃連、冷水。去心膜,火焙研細,去油用。)性剛氣烈,無處不到,能攻臟腑一切沉寒有形積聚。(與大黃同為攻下,但大黃性寒,走血分,腑病多熱者宜之;巴豆性熱,走氣分,臟病多寒者宜之。)破痰癖、血癥,通秘結,消宿食,下活胎,爛死胎,誠有盪滌殆盡之能。

然滯塞雖開,真陰隨損。以少許著肌膚,須臾起泡,況腸胃柔薄之質,能不潰爛乎!萬不得已,亦須炒熟,或醋煮,或燒用,研去油,(名巴豆霜。)入少許,不得多用。(有二種,緊小者為雌,有三稜及兩頭尖者又名剛子,為雄,性更峻耳。用之得宜,皆有功力。)若中毒而瀉不已者,服涼水即止。

白話文:

[二四九、巴豆]

(味道辛辣且性熱,含有劇毒,主要影響肺、脾、胃以及大小腸等五個部位。忌諱與大黃、黃連和冷水一同使用。使用前需去除心膜,經過火烤研磨至細粉狀,並且去除油脂後纔可使用。)

其藥性剛烈,無所不達,能夠有效清除體內的各種深層寒氣和有形的積聚物。(與大黃同樣具有強烈的排泄作用,但大黃屬寒性,主要影響血液循環系統,適合用於治療因熱引起的腑部疾病;巴豆則屬熱性,主要影響氣體循環系統,適合用於治療因寒引起的臟器疾病。)能夠破除痰塊、血塊,疏通便祕,消除宿食,促進胎兒出生,對於未發育完全的胎兒也有清除效果,確實具有強大的清潔能力。

然而,雖然可以打通阻塞,但也會損傷體內的真正陰氣。只需一點點接觸皮膚,就會迅速出現水泡,何況腸胃這類脆弱組織,怎麼可能不受到破壞呢!除非萬不得已,也必須炒熟,或者用醋煮過,或者燒制後使用,研磨去除油脂,(這種處理方式稱為巴豆霜。)加入的量不可太多,不能過度使用。(巴豆有兩種,緊小的是雌性,有三稜和兩頭尖的是雄性,又稱剛子,藥性更為強烈。只要恰當使用,都有很好的功效。)如果因服用巴豆中毒導致不停腹瀉,服用冷涼的水即可停止。

4. 二五○、五倍子

(味酸澀,微寒,入肺、胃二經。)酸能斂肺,寒能降火,止上下之血,收陰陽之汗。療肺虛久嗽、腸滑久瀉,(酸澀。)生津化痰,(火降。)痔漏脫肛、膿水濕瘡、子腸墜下、眼目赤腫。(俱煎水洗。)治齒宣疳䘌、面鼻疳瘡,(苦以殺蟲。)斂瘡口,解消渴。(寒以散熱。)按性主收斂,嗽由外感、瀉非虛脫者禁用。

白話文:

(其味道為酸澀,微帶寒性,主要影響肺與胃兩部位。) 酸性可以收斂肺氣,寒性可以降低身體的火氣,能止住上下的出血情況,也能控制因陰陽失調而出的汗水。可治療長期肺虛導致的咳嗽、長時間的腸胃滑瀉,(因為它的酸澀性質。) 促進口水分泌並化痰,(因能降低身體的火氣。) 治療痔瘡、脫肛、膿水濕疹、子宮脫垂、眼睛紅腫。(皆可用煎煮後的水來清洗。) 治療牙齦出血、面部及鼻子的瘧瘡,(苦性可以殺蟲。) 收斂傷口,緩解口渴。(寒性可以散去熱氣。) 根據其性質,主要作用是收斂,但如果是因外在因素引起的咳嗽或瀉痢並非虛弱導致的,則不適合使用。

5. 二五一、百藥煎

(即五倍子釀造者。味酸澀,微甘。)其功與五倍子同,但經釀造而成,其味稍純。能清痰解渴止嗽。凡耗散諸病,俱能收斂。作丸噙化尤佳。及治下焦滑泄,亦更優也。

白話文:

「百藥煎」其實就是用五倍子釀製而成的。它的味道帶有酸澀,微微有點甜。其功效與五倍子相同,但是經過釀造過程,使得其味道更為純淨。它能夠清理痰液,解渴,並且可以止咳。對於各種消耗性的疾病,都有很好的收斂效果。如果做成藥丸含化,效果更佳。此外,對於下焦部位的滑泄問題,治療效果也更為顯著。

6. 二五二、沉香

(味辛溫,入脾、胃、肝、腎四經。)諸木皆浮,而沉香獨沉,故能下氣,(亦能上升。)而諸氣悉調。(辛也。)抑陰助陽,補益相火。(溫火。)治轉筋霍亂、喘急脹滿、氣淋癥癖。(調氣之力。)療嘔逆、翻胃、噤口瀉痢、冷痰寒涎。(芳香氣溫,能補脾胃,諸症自痊。

)消水腫,除麻痹,(脾旺燥濕。)驅惡氣,(香以隔之,則脾胃安。)平怒氣。(怒則氣上,辛溫下降。)按沉香行氣而不傷氣,溫中而不助火,但非命門火衰,不宜多用,氣虛下陷者,一概禁止。(色黑沉水者佳,香甜者性純,辛辣者性熱。入湯劑磨汁用,入丸散咀片,紙包置懷中,待燥,碾之,忌火。

鷓舌斑者名黃沉,牛角黑者名角沉,咀之軟、削之卷者名黃蠟沉,難得。浮者名⿳⿱亠口⿸厂厶⿱一𧘇香,半沉者名煎香,雞骨香雖沉,心空,俱不堪用。)

白話文:

【二五二、沉香】

(味道辛溫,主要影響脾、胃、肝、腎四個臟腑。)在所有木材中,只有沉香能夠下沉於水,因此它有降氣的效果,(同時也能升氣。)可以調整身體內的所有氣流。(這是由其辛味所致。)它能抑制陰氣,幫助陽氣,補充和增強人體的相火。(溫暖的火性。)能治療轉筋霍亂、呼吸困難、脹氣、尿道疾病和各種氣滯病症。(主要靠其調氣能力。)能治療嘔吐、反胃、閉口不食、腹瀉等症狀,以及冷痰和寒涎等問題。(芳香且溫暖的特性,能補充脾胃功能,使上述症狀得到改善。

)有助於消除水腫,去除麻痺感,(脾臟功能強健,可去除濕氣。)能驅除惡氣,(香味能隔絕惡氣,使脾胃保持健康。)並能平息怒氣。(怒氣會使氣上衝,辛溫的特性能使其下降。)根據記載,沉香能調節氣機,不會損耗氣力,溫暖中焦,但不會助長火氣,但如果不是因為腎火衰弱,就不宜過量使用,對於氣虛下陷的人,應該完全避免使用。(黑色且能沉入水中的品質較好,香甜的沉香性質純正,辛辣的沉香性質偏熱。在煮湯時,應先磨碎使用,做為藥丸或散劑時,應先咀嚼或切成片狀,然後用紙包裹放在懷中,待其乾燥後再研磨,避免火烤。

舌頭上有斑點的沉香被稱為黃沉,像牛角般黑色的沉香被稱為角沉,咀嚼後變軟,削割後能捲起的沉香被稱為黃蠟沉,這種品質非常罕見。能漂浮在水面上的沉香被稱為水沉香,半沉半浮的沉香被稱為煎香,雞骨香雖然能沉入水中,但中心是空的,這兩種都不適合使用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