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國綱
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之六·雜證 (12)
卷之六·雜證 (12)
1. 四、論鼻證
○鼻中生瘡,用黃柏、檳榔研末,豬脂調敷。○鼻中瘜肉,用冰片點之,或細辛末時時吹之。○鼻中生瘡,以桃葉搗爛塞之。無葉用枝。○鼻瘜、鼻痔,用狗頭骨燒灰,加硇砂,日吹之,化為水。又方:用雄黃一塊塞鼻,十日自落。○鼻中生毛,挺出數寸,痛不可忍,用硇砂、乳香為丸,服十粒自脫。
○鼻瘡,用杏仁、大黃研末吹之。又方:用陀僧、白芷研末點之。○鼻衄(即鼻血也。)不止,用白芨研末,水調服二錢,外塗山根(即鼻上起處。)上。又方:血三五日不止者,人中白新瓦焙乾,入麝香少許,溫酒調服。又方:服生葛根汁三次。又方:用山梔四錢,炒黑煎服。
又方:用蔥搗汁,入酒少許,滴鼻中,即覺血從腦上散下。又方:搗蒜貼足心。又方:以發燒灰塞鼻中。又方:以墨磨茶服。又方:以冷水濕後頸窩。○鼻竅閉,不聞香臭,用白薇、貝母、款冬花、百部等分研末,米湯調下。○鼻淵,用細辛四分,辛荑、白芷各錢半,水煎服。
○鼻塞不聞香臭,每日用桑白皮七八錢煎服,一七自通。○鼻皶赤皰,用陀僧為末,人乳調敷,日夜常洗。○鼻準赤色,用雄黃、硫黃各五錢,水粉二錢,以初生乳汁調敷,二三次愈。○衄血不止,以硼砂一錢水服,立止。○鼻生紅點,癢則搔爛出風水,用穿山甲(炒)一錢,全斑蝥二個,糯米十八粒,拌炒黃,去米,同甲研末,麻油調塗,神妙。
白話文:
四、關於鼻子疾病
- 鼻子裡長瘡,用黃柏、檳榔磨成粉,用豬油調和後敷在患處。
- 鼻腔內長息肉,用冰片點在息肉上,或者時常吹入細辛粉。
- 鼻孔內生瘡,將桃葉搗爛後塞入鼻孔。沒有桃葉就用桃枝代替。
- 鼻息肉或鼻痔,用狗頭骨燒成灰,加入硇砂,每天吹入鼻中,會化成水流出。另一個方法是用雄黃塞入鼻孔,十天後會自行脫落。
- 鼻孔內長出很長的毛,長到幾寸,疼痛難忍,用硇砂、乳香做成藥丸,服用十粒後,毛髮就會脫落。
- 鼻瘡,用杏仁、大黃磨成粉吹入鼻中。另一個方法是用陀僧、白芷磨成粉點在瘡上。
- 流鼻血不止,用白芨磨成粉,用水調服二錢,同時塗抹在山根(即鼻樑起始處)。另一個方法是,流鼻血三五天不止,將人中白(新瓦片焙乾)磨成粉,加入少許麝香,用溫酒調服。另一個方法是,服用生葛根汁三次。另一個方法是用山梔四錢,炒黑後煎服。
另一個方法是,將蔥搗爛取汁,加入少許酒,滴入鼻中,就會感覺血從頭腦往下降。另一個方法是,將大蒜搗爛敷在腳底。另一個方法是用頭髮燒成的灰塞入鼻中。另一個方法是用墨磨水泡茶喝。另一個方法是用冷水濕敷後頸窩。
- 鼻腔阻塞,聞不到氣味,用白薇、貝母、款冬花、百部等分磨成粉,用米湯調服。
- 鼻淵(鼻竇炎),用細辛四分,辛夷、白芷各一錢半,水煎服。
- 鼻塞聞不到氣味,每天用桑白皮七八錢煎服,連續七天就會通暢。
- 鼻子皮膚生紅斑、紅皰,用陀僧磨成粉,用人乳調和後敷在患處,早晚經常清洗。
- 鼻頭發紅,用雄黃、硫黃各五錢,水粉二錢,用初乳調和後敷在患處,敷兩三次就會痊癒。
- 流鼻血不止,用硼砂一錢用水送服,馬上止血。
- 鼻子長出紅點,癢的時候抓破會流出組織液,用穿山甲(炒過)一錢,全斑蝥二個,糯米十八粒,一起炒黃,去掉糯米,將穿山甲和斑蝥一起磨成粉,用麻油調和後塗抹患處,效果神奇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