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國綱

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十一·雜證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·雜證 (4)

1. 三十六、論小便不通

(有氣秘、氣虛、血虛、痰壅、熱結五種。口渴而小便閉者,屬實熱,宜清利;口不渴而小便閉者,屬虛寒,宜調補。)

經曰:「膀胱者,州都之官,氣化則能出。」夫氣何以不化也?肺主上焦氣分,肺熱則清化之源絕,金不生水,必口渴而溺竭矣。須用清金之藥,如生脈散之類為當。或外感風寒,肺受外邪,宜用辛散之劑,如麻黃湯之類為宜。又有脾虛不能生金者,則清氣不能上升,濁氣何由下降?經謂脾胃一虛,令人丸竅不通,用補中益氣湯,以參耆溫脾,以升柴提氣,滋後天之化原,虛則補母之妙用也。如不渴而小便不利,此屬下焦血分。

腎與膀胱,為陰中之陰,陰有熱,閉塞其下流。經曰:「無陰則陽無以化。」若用淡滲利水之藥,乃陽中之陰,非純陰之品,陽何以化?須用滋腎丸,以純陰濟陽,則化之速矣。至於真陰虛者,膀胱乾涸,無水可利,惟用六味地黃,以補腎水。若滋腎丸,又所當禁,恐知柏苦寒,以傷腎元。

又忌淡味滲泄之藥,以益涸其津液。如真陽虛而不得小便者,是即經曰:「無陽,則陰無以生也」。急用八味地黃,或用金匱腎氣湯。如水寒冰凍,得太陽一照,而陰凝自流通矣。更有痰壅,則用二陳湯。熱結則用八正散。氣秘則用陳皮、香附之屬。

又必探喉而吐之。譬如注水之器上竅開,則下竅通,是探吐一法,為切要之妙方也。(吐法載霍亂)

孕婦小便不通,因胞被胎壓也。內服補中益氣湯,甚則探吐。外令婦睡於榻上,將榻漸次倒豎,則胎上而溺通,隨服升補之藥。凡膀胱無水,除陰虛之外,尤有所因者,當細辨之。有因泄瀉,水歸大腸,而小水不通,但治泄瀉,泄止而水自利。或用分利,不過十之三耳。有因大汗、多汗,氣從汗泄,而小水不利者,此當調治榮衛,表氣收,而小水自利。

有虛勞失血傷精,水隨液去,五內枯燥,而小水不利者,此當調補真陰,血氣漸充,而小水漸利。凡此數者,水泉既涸,不可再加分利。

凡小水閉塞,危急之甚,諸藥不效者,速尋家種菊花根白者為高,即雜色者亦可,將根搗爛,用生白酒沖和,取酒汁溫而欲之,神效。又法……

凡有氣陰,小永不通,危困之極者,用皂角、蔥頭、王不留行各六、七兩,煎湯一盆,令病者坐浸其中,熏洗小腹,熱氣內達,便即通矣。若婦人,搗蔥數莖,納陰戶,外加熏洗,其通尤速。

凡大小便俱不通,必先通其大便,而後小便自通,八正散之類主之。

黃芩清肺飲,治肺熱小便不利。

梔子(三錢),黃芩(錢半),

水煎服。

五苓散,治膀胱濕熱口渴,小便不利,並治淋澀作痛。

白朮,豬苓,茯苓(各錢半),肉桂(一錢),澤瀉(二錢),

水煎服。

大分清飲,治熱閉不通,莖中澀痛,必有火脈火證。

茯苓,澤瀉,木通(各二錢),豬苓,梔子(或倍之),枳殼,車前(各一錢),

水煎服。如內熱,加黃芩、黃柏之屬。

益元散(即六一散),治證同上。

滑石(六兩),甘草(一兩),

研細末,水調服。

八正散,治臟腑蘊熱,大便結秘。若二便俱秘,先用此以通大便,則小便自通。

車前,木通,滑石,山梔,甘草,大黃(煨),瞿麥,扁蓄(各二錢),燈心(五分),

水煎服。

滋腎丸,治腎虛熱結,小便不通。

黃柏,知母(各二兩,酒拌陰乾),肉桂(二錢),

為末,水和丸,空心開水送二百丸。若病急,亦可煎服。此治腎中屬虛,陽而無陰以化也。若腎中無火,而陰無以生者,惟滋陰藥中用桂附,庶可直達命門。設作火治,則說矣。凡病此者,最難刻緩,隨證服藥後,必用探吐一法。急則治標,與病喉痹之用針刺等也。病在實者,清之利之,似易見效。

若氣虛而陰者,必其體弱年衰,方有此證。然病此必有其漸,方其小便短少,便時費力,便宜速治。若待其劇,恐無及也。○又有濕熱之邢,不在大腸膀胱,而在精道,壅塞隧路,故二便秘,宜用芡實、茴香、穿山甲,倍用牽牛為末,水調服。

備揀古來治小便不通至簡至穩神方於後,以便取用。

小便不通,用大蒜一枚,梔子十二枚,鹽二錢,共搗貼濟,並塗陰囊。○又方:用蔥三斤,切細,炒熱,熨臍下。○又方:用苧麻根搗,攤小腹及陰囊。○小便虛秘,兩尺脈微弱,用利水藥不效者,乃腎中無陽,虛寒證也,用附子炮去皮一兩,鹽水浸一刻,澤瀉三錢,煎服神效。或加燈心三分更妙。

○又方:用桃枝、柳枝、木通、川椒各一兩,枯白礬三錢,蔥白七個,燈心一握,水三十碗,煎至十五碗,用瓷罐盛之,乘熱熏外腎、小腹,以被圍之,不令風入,若冷即易之,再燒再熏,良久便通,如赤豆汁下,其效大奇,即垂危者亦救。○老人氣虛,小便不通者,用黃耆(蜜炒)二錢,陳皮(去白)一錢,甘草八分,煎服。

○小便閉,小腹痛,用木通、滑石各五錢,牽牛取頭末二錢,燈心十莖,蔥一莖,煎服。○又方:用甘遂、大蒜,搗貼臍,以艾於藥上灸七壯,大效。○又方:用田螺少加鹽生搗,敷臍下一寸三分,即通。此異人所授仙方。○又方:用發灰二錢,淡米醋湯調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