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國綱

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十六·本草(上) (3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六·本草(上) (34)

1. 一四一、青黛

(味鹹寒,入肝經。)色青入肝,性寒散熱。治時疫頭痛,療傷寒赤斑,除小兒一切疳病、驚癇、煩熱、消瘦、鼻赤、唇焦、口舌生瘡等證。(皆屬肝經鬱火。)並治諸熱瘡毒。(同馬齒莧搗敷。)雖涼而不傷脾,若中寒泄瀉者勿用。

白話文:

【青黛】

(其味道鹹且性質寒冷,能作用於肝臟。)因其顏色為青色,對肝臟有影響,性質寒冷能散去熱氣。可用於治療季節性流行病所導致的頭痛,也能治療因傷風感冒而引起的紅斑,還能除去小兒所有因營養不良所引發的疾病,如驚厥、癲癇、煩躁熱症、體重下降、鼻子紅腫、嘴脣乾燥、口腔內長瘡等症狀。(這些都屬於肝臟功能過度亢奮的情況。)同時,它也能治療各種由熱毒引發的皮膚病。(可與馬齒莧一同搗碎後外敷。)雖然性質偏涼,但不會損傷脾胃,但若是因為身體受寒而引起腹瀉的人則不適合使用。

2. 一四二、王不留行

(味苦辛甘平,氣溫,入大腸經。水浸焙。)王不能留,喻其走而不守也。通血脈,療產難,下乳汁,(同穿山甲用。)利小便,行經滯,(行血之力。)消乳癰、外腫,(辛散。)治金瘡、鼻衄。(又能止血。)但失血崩漏,孕婦忌之。

白話文:

王不留行的味道有苦、辛和甘,性質平和,氣溫,主要作用於大腸經絡。使用時需先用水浸泡後烘焙。

「王不留」這個名字象徵了它行走於人體內而不停留的特性。它能疏通血脈,對產婦生產困難有治療效果,並能促進乳汁分泌(通常會與穿山甲一同使用)。此外,它還能利尿、幫助排除身體裡的廢物,(這是因為它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)消除乳房炎和其他外部腫脹(由於它的辛散性質),也能治療刀傷和鼻出血(同時也有止血功能)。然而,對於失血過多導致的崩漏,以及孕婦來說,應避免使用此藥材。

3. 一四三、蕤薟草

(味苦寒,入肝、腎二經。)能宣能補,善理風濕。治肢節不利、肌體麻痹、口眼歪斜、腰腳痿痛,並散惡毒瘡腫。(悉除風濕之功。)生者酒煎,療破傷風如神。(生寒、熟溫。以五月五日、六月六日採者尤佳,去粗莖,留枝葉花實,酒拌,蒸曬九次,蜜丸。)若痹痛屬腎虛血虧。不由風濕者忌服。

白話文:

(藥性為苦寒,主要影響肝臟和腎臟。)蕤薟草既能宣導氣血,也能補養身體,特別擅長於治療風濕病。它能用來治療關節不靈活、肌肉和皮膚麻痺、面部偏斜、腰部和腳部萎縮疼痛,同時也能消散惡性的毒瘤和腫塊。(這些都是祛除風濕的功效。)新鮮的藥材可以用酒煮煎,對於破傷風有神奇的療效。(生的藥材是寒性的,煮熟後則轉為溫性。在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採摘的尤其好,要去掉粗壯的莖部,保留枝葉、花朵和果實,用酒拌勻,蒸曬九次,最後加入蜂蜜製成藥丸。)但如果痹痛是由腎虛和血液虧損引起,而不是由風濕導致的,就不應該服用此藥。

4. 一四四、蒼耳子

(味甘苦,性溫,入肝、腎二經。去刺,酒拌蒸。)苦以燥濕,甘以和血,溫以通行,為驅風除濕之聖藥。治頭痛、(風寒。)周痹,(濕也。)明目,(養血。)瘰癧、瘡疥、遍血瘙癢。(風濕。)亦治鼻淵,(炒熟為末,白湯服二錢,久之乃效。忌豬肉。)暖腰膝,療諸痔。(煎湯熏洗。)按蒼耳性輕,善發汗,表虛者勿用。

白話文:

(內容標題: [144、蒼耳子])

( )

蒼耳子的味道是甘中帶苦,性質溫和,主要影響肝臟和腎臟的功能。使用前需去除其上的刺,再與酒混合後蒸煮。

它能藉由苦味來幫助身體排除過多的濕氣,甘味則有助於調節血液循環,而溫性的特性則能促進全身的血液流通,因此被譽為驅風除濕的最佳良藥。

它可用來治療頭痛,尤其是因風寒引起的那種;也能治療周身的關節疼痛,這是因為它能消除體內的濕氣;它還能明亮視力,這是因為它能滋養血液;此外,對於淋巴結核、皮膚病、全身瘙癢等風濕病也有很好的療效。

同時,蒼耳子還可以治療鼻竇炎,做法是先將其炒熟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兩錢,用白開水送服,但要長期堅持才會看到效果,而且在飲食上要避免吃豬肉。

蒼耳子還能溫暖腰部和膝蓋,對各種痔瘡有治療效果,通常的做法是煎煮後用蒸汽薰洗。

然而,值得注意的是蒼耳子的性質輕盈,容易使人發汗,因此對於那些體質虛弱、易出汗的人來說,最好不要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