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國綱

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十二·雜證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二·雜證 (3)

1. 附:論邪祟

《內經》十八卷,未嘗論及邪祟,其言邪氣盛則實者,指六淫之邪耳,非世俗所謂神鬼妖怪也。丹溪云:「虛病、痰病,有似邪祟。蓋氣血兩虧,痰客中焦,以致視聽言動,皆為虛妄,以邪治之,其人必死。」由是觀之,何邪之有!……然必因虛而入,蓋正氣虛,則陽明之氣不足以勝其幽潛,更必因心而客。

蓋邪心起,則淫亂之怪,適足以招其類聚,乃致面黃肌瘦,或奇夢驚心,或昏倦嗜臥,或飲食久絕而神色不變,或妄言禍福而明徵不謬,或脈乍疏乍數,乍大乍小。凡遇此證,以補虛安神為主。有痰者吐之、消之,有積者下之、攻之。用灸法以治其外,正言以醒其心,未有不愈者。

白話文:

《內經》十八卷,從未談及邪祟,其所言「邪氣盛則實者」,指的是六淫之邪,並非世俗所說的神鬼妖怪。丹溪先生說:「虛病、痰病,有似邪祟。因為氣血兩虧,痰停留在中焦,導致視聽言動,皆為虛妄,如果用邪術治療,病人必死。」由此可見,根本不存在所謂的邪祟!

然而,邪氣必須藉由虛弱的體質才能入侵,因為正氣不足,陽明之氣無法勝過隱藏的邪氣,而且邪氣必定因心而入。

當邪念產生,淫亂之怪便會趁虛而入,聚集於體內,導致面黃肌瘦,或做奇夢驚醒,或昏昏欲睡,或長時間不進食而神色如常,或胡言亂語,或脈象忽快忽慢,忽大忽小。凡遇此症狀,應以補虛安神為主。如果有痰者,就吐出或消除它;如果有積聚,就排泄或攻散它。可以用灸法治療外在,用正言警醒心智,沒有不治癒的。

若張皇無主,純用攻擊,不惟病不去,而命亦危矣。

備揀古來治癲狂邪祟至簡至穩神方於後,以便取用。

丹溪曰:「治癲狂大法,以行痰為主,如黃連、南星、栝蔞、半夏,尋火尋痰,分多少而治。若痰盛者,必用吐法,吐後用硃砂安神丸及平肝之藥青黛、柴胡、川芎之類。」○邪狂橫暴,用苦參為末,蜜丸,茶清下,上方也。

白話文:

遇到疾病,如果慌張失措,只一味猛烈攻擊,不僅病症無法去除,反而會危及性命。

為了方便使用,我將整理過去治療癲狂邪祟最簡便有效的方子列於下方。

丹溪先生說:「治療癲狂的大原則,是以驅除痰濕為主,比如黃連、南星、栝蔞、半夏等藥物,要根據痰火的輕重程度來選擇藥量。如果痰濕很嚴重,就必須用吐法,吐完之後再用硃砂安神丸以及平肝的藥物,例如青黛、柴胡、川芎等。」

對於邪氣狂躁、暴戾難治的患者,可以將苦參研磨成粉末,製成蜜丸,用茶水送服,也是有效的方子。

○又法:將兩手兩足大拇指,以二指並縛一處,用艾灸爪甲旁七壯,須於甲肉之半,令四處著火,此名鬼俞穴……○邪附而癲,燒蠶蛻紙灰,酒調服,或於手拇指甲下針之血出,即止。○心虛癲風,用鬱金七兩,(須四川蟬肚者為真。)生明礬三兩,共研末為丸,湯水任下六十丸,治痰裹心竅者最妙。

○陽狂橫暴,用大黃五錢,芒硝三錢,去胃中實熱;當歸五錢,補血和陰;甘草二錢,緩中瀉火;加薑棗者,引入胃也,以大利邪去為度。經謂:「微者逆之,甚者從之」,此之謂也。○癲風邪祟,用硃砂一兩,細研水飛,青靛淨花二錢,以豬心血糊為丸,每用茶下二十丸,甚者不過三服。○猝癇,用鉤藤、甘草煎服。

白話文:

○又法

將兩隻手和兩隻腳的大拇指,用兩根手指並排綁在一起,然後用艾灸在指甲旁灸七壯,注意灸到指甲與肉交界處的中心位置,讓四個部位都著火,這個穴位叫做鬼俞穴……

○邪附而癲,

燒蠶蛻紙灰,用酒調和後服用,或者在手拇指指甲下針放血,就能止住癲狂。

○心虛癲風,

使用鬱金七兩(必須是四川蟬肚的鬱金才是真品),生明礬三兩,一起研磨成粉末,做成丸劑,用湯水送服六十丸,治療因痰阻心竅導致的癲狂最有效。

○陽狂橫暴,

使用大黃五錢,芒硝三錢,清除胃中積熱;當歸五錢,補血滋陰;甘草二錢,緩和脾胃,瀉火解毒;加入薑棗,有助於藥物進入胃部,以達到順氣化痰,驅逐邪氣的目的。醫書上說:「病輕者逆著治療,病重者順著治療」,這就是這個道理。

○癲風邪祟,

使用硃砂一兩,研磨成細粉,用清水漂洗乾淨;青靛花二錢,用豬心血做成糊狀,混合硃砂粉末,做成丸劑,每次用茶送服二十丸,病情嚴重者最多服用三次即可。

○猝癇,

使用鉤藤和甘草煎湯服用。

○風癲,用南星九蒸九曬,薑汁糊丸服。○鬼附啼泣,或中惡腹痛,用升麻煎服。○中五屍鬼祟,用忍冬藤(即俗名金銀藤。)煮汁服,或煎膏酒化服。○邪祟,用大蒜搗溶,同香墨磨汁,醬汁合服。又方:同雄黃、杏仁研末服。又方:用安息香燒之,能去鬼祟,並治婦人夜夢鬼交。

如丹參、白鮮皮、白蒺藜,俱可治邪。

白話文:

○ 風癲病,使用南星九蒸九曬後,加上薑汁調製成丸狀,服用。○ 鬼魂附身引起的哭泣,或是中了邪導致腹部疼痛,可以使用升麻煎湯後服用。○ 中了五種屍鬼的邪氣,可以使用忍冬藤(俗稱金銀藤)煮出的汁液服用,或者煎成膏狀,加入酒後服用。○ 遭遇邪靈的侵擾,可以使用大蔥搗碎後溶化,與香墨混合研磨成汁,再與醬汁一同服用。另外一個方法是,將其與雄黃、杏仁一起研磨成粉末後服用。還有一個方法,使用安息香燒燻,能去除邪靈,並且治療婦女夜晚夢見鬼魅交合的現象。

丹參、白鮮皮、白蒺藜,都可以用來治療邪氣。

2. 四十三、論三消

(上消、中消、下消。)

上消者,渴證也,隨飲隨渴,上焦之津液枯涸,其病在肺,而心脾陽明之火,皆能熏蒸而然,故又謂之膈消。中消者,中焦脾胃病也,多食善飢,而身日瘦,又謂之消中。下消者,下焦腎經病也,小便黃赤,或為淋濁,或如膏脂,面黑體瘦,又謂之腎消。此三消者,屬火證也。

然有實火者,以邪熱之有餘也;有虛火者,以真陰之不足也。若不辨虛實治之,則未有不誤者矣。

白虎湯,治上焦、中焦實熱,脈證悉實,身熱舌黃,溺赤口渴。

生石膏(二兩),知母(三錢),甘草(錢半),糯米(一撮)

白話文:

上消

指的是口渴症,喝了水馬上就又渴,這是上焦津液枯竭的表現。病根在肺,但心脾陽明之火也可能熏蒸導致上焦津液枯竭,所以也稱為膈消。

中消

是指中焦脾胃的病症,患者經常感到飢餓,吃很多卻依然消瘦,也稱為消中。

下消

是指下焦腎經的病症,患者小便顏色黃赤,可能伴隨淋濁(排尿不順),或尿液如同膏脂,臉色發黑、身體消瘦,也稱為腎消。

這三種消症都屬於火證,但火證又分為實火和虛火。

實火

是由於邪熱過盛所致。 虛火

是由於真陰不足所致。

如果不能辨別虛實就用藥,必定會治錯病。

白虎湯

治療上焦、中焦實熱。脈象、症狀都顯示實證,病人發熱、舌頭發黃、小便顏色赤紅、口渴。

藥方

  • 生石膏(二兩)
  • 知母(三錢)
  • 甘草(錢半)
  • 糯米(一撮)

溫服。如渴多飢少,汗甚,右寸脈虛者,加人參一錢。中焦火證善飢者,亦用白虎湯。

玉女煎,治水虧火甚,六脈浮洪滑大,煩熱乾渴。若溏泄者忌用。

生石膏(三、五錢),熟地(五錢,或七、八錢),麥冬(二錢),知母,牛膝(各錢半),

溫服,或冷服。如火盛者,加梔子、地骨皮之屬。如多汗者,加北五味十四粒。如小水不利,或火不能降者,加澤瀉錢半,茯苓一錢。

白話文:

玉女煎 方劑說明:

溫服。 意思是服用時,藥液要溫熱。

如渴多飢少,汗甚,右寸脈虛者,加人參一錢。 如果患者感到口渴,食慾不振,出汗多,右寸脈虛弱,可以在方劑中加入人參一錢。

中焦火證善飢者,亦用白虎湯。 如果患者屬於中焦火盛導致食慾亢進,也可以用白虎湯來治療。

玉女煎,治水虧火甚,六脈浮洪滑大,煩熱乾渴。 玉女煎用於治療水液虧損,火氣旺盛,表現為六脈浮大、滑數,患者煩躁,口渴,乾燥的症狀。

若溏泄者忌用。 如果患者出現腹瀉的症狀,則不適合服用玉女煎。

生石膏(三、五錢),熟地(五錢,或七、八錢),麥冬(二錢),知母,牛膝(各錢半)。 方劑組成:生石膏三到五錢,熟地五錢或七到八錢,麥冬二錢,知母、牛膝各錢半。

溫服,或冷服。 服用方法:可以溫服,也可以冷服。

如火盛者,加梔子、地骨皮之屬。 如果患者火氣旺盛,可以加入梔子、地骨皮等清熱解毒的藥物。

如多汗者,加北五味十四粒。 如果患者出汗多,可以加入北五味十四粒,以收斂固澀止汗。

如小水不利,或火不能降者,加澤瀉錢半,茯苓一錢。 如果患者小便不利,或火氣無法下降,可以加入澤瀉錢半,茯苓一錢,以利水瀉火。

六一甘霹散,治陽明內熱,口渴班黃,及熱痰喘嗽,二便閉結。

石膏(六兩,生用),甘草(一兩),

研細末,用涼水或用溫水,每調服三錢。

凡中消善飢,古以調胃承氣湯下之。既已善飢,自無停積,何堪攻擊!如有閉結,或可暫用,否則用上三方清火可也。或各加升麻四、五分,引清氣上升,而渴自止。亦妙法也。

大補陰丸,治腎水虧敗,小便淋濁如膏,陰火上炎,左尺空虛。

黃柏,知母(各用鹽酒炒,俱四兩),熟地,龜板(酥炙,或酒炙。各六兩),

白話文:

「六一甘霹散」用於治療陽明經熱盛導致的口渴、舌苔發黃,以及熱痰喘咳、大小便不通暢等症狀。

藥方由生石膏六兩、甘草一兩研成細末,用涼水或溫水調服,每次三錢。

如果出現口渴卻食慾旺盛的情況,古時候通常會用「調胃承氣湯」來瀉下。既然已經食慾旺盛,就不會有積食,自然不需要再用攻邪之法。如果出現便秘,可以暫時使用此方,否則直接用「六一甘霹散」清熱即可。也可以在方中加入升麻四、五分,引導清氣上升,這樣口渴症狀就會自行緩解,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。

「大補陰丸」用於治療腎陰虛損導致的小便淋漓、濁如膏脂,以及陰虛火旺、左尺脈虛弱等症狀。

藥方由黃柏、知母(各用鹽酒炒,各四兩)、熟地、龜板(酥炙或酒炙,各六兩)組成。

上為細末,地黃搗膏,用豬脊髓同蒸熟,加煉蜜為丸,鹽湯遂下五、六錢。即滋腎丸亦可。六味地黃丸加黃柏、知母更妙。

滋腎丸,治證同前。

黃柏,知母(鹽炒。各二兩),肉桂(二錢),

蜜丸。方中用肉桂為引者,借辛熱引入腎中之虛熱處,俾知柏以成功也。

以上諸方,悉屬陰寒,中病即止。或於病減一半時,宜中時間服補脾之藥,如四君、歸脾之屬,或加麥冬、五味,補土生金,消金生水,庶無後患。

八味地黃丸,治火衰不能化氣,氣虛不能生液,而水涸消渴者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地黃搗成膏狀,再與豬脊髓一起蒸熟,加入煉蜜製成丸藥,用鹽湯送服,每次五、六錢。也可以使用滋腎丸。六味地黃丸加入黃柏、知母效果更佳。

滋腎丸,治療的證狀同前。

黃柏、知母(用鹽炒,各二兩),肉桂(二錢),製成蜜丸。方中使用肉桂引導藥力,利用其辛熱特性將藥力引導至腎臟虛熱之處,使黃柏、知母發揮功效。

以上這些方劑都屬性寒涼,治病後即應停止服用。若病症減輕一半時,應適當服用補脾藥物,例如四君湯、歸脾湯等,或加入麥冬、五味子,補土生金,消金生水,避免日後產生其他問題。

八味地黃丸,用於治療火衰不能化氣,氣虛不能生液,導致水液耗竭、口渴的病症。

真懷慶大地(八兩,用砂仁四錢微炒,研末,同米酒蒸曬),淮山藥(四兩),棗皮(四兩,酒蒸),白茯苓(四兩,人乳拌蒸更妙),粉丹皮(酒浸曬乾,二兩),建澤瀉(一兩五錢,淡鹽水浸,曬乾),樳桂面(揀肉厚甜多辣少者,三兩。忌火),附子(四兩,製法載本草)

除地黃、棗皮先搗成膏外,余藥研細末,加煉蜜為丸,每早用淡鹽水送七、八錢。

凡三焦之火,多有病本於腎,而無不由乎命門。夫命門為水火之腑,水虧者,固能為消為渴,此腎中之陰虛也,宜用六味。火甚加黃柏、知母,或再加麥冬、五味。壯水清金以制火,人固有知之者;謂陽虛無火,亦能為消、為渴,則人不信。不知水不得火,是無陽不化,有降無升,所以飲水直入膀胱,而飲一溲二,以致泉源不滋而枯涸為病者,是皆真陽不足,火虧於下之消證也。知用桂附於滋陰藥中,則水得火而溫,如釜底加薪,而氤氳上頂矣。

白話文:

真懷慶大地(八兩,用砂仁四錢微炒,研末,同米酒蒸曬),淮山藥(四兩),棗皮(四兩,酒蒸),白茯苓(四兩,人乳拌蒸更妙),粉丹皮(酒浸曬乾,二兩),建澤瀉(一兩五錢,淡鹽水浸,曬乾),樳桂面(揀肉厚甜多辣少者,三兩。忌火),附子(四兩,製法載本草)

除了地黃和棗皮需先搗成膏,其他藥物研磨成細末,加入煉蜜做成丸子,每天早晨使用淡鹽水送服七、八錢。

所有三焦的火熱症狀,大多源自腎臟,但最終都與命門有關。命門是一個藏有水火的器官,如果腎水缺乏,會導致消渴等陰虛症狀,適合使用六味地黃湯。如果火氣過盛,可以加上黃柏和知母,或者再加上麥冬和五味子,來壯水清金以制火。一般人知道要使用這種方法,但很少有人意識到,如果火氣缺乏,也會導致消渴等症狀,因為水沒有火的加熱,就不能被消化,導致飲水直入膀胱,飲水後尿量增加,導致水源乾涸的病症。這些都是由真正陽氣不足,火力缺乏所導致的消瘦症狀。在滋陰藥中加入桂枝和附子,就可以讓水得到火的加熱,如同釜底加柴,熱氣上升至頂部。

此生殺之微權,若不詳明,再用苦寒以伐生氣,則消者日甚,不能止矣。凡內傷勞病,有火虧不能歸源,泛遊於外,而為假熱證者,亦宜知此,而用之乃妙。閱者宜深思之,不得忽過。

保元湯(新),治腎虛無火而下焦滑遺者,以補陰固澀為主。

熟地(三五錢),棗皮(二錢),山藥(錢半),菟絲子(炒香搗碎,二、三錢),五味(三分),益智仁(酒炒,一錢),附子(錢半),肉桂(一、二錢),

水煎,空心服。如虛滑遺甚者,加金櫻子淨肉二錢,或加烏梅二個。如兼大便溏泄,加骨脂、吳茱萸之屬。

白話文:

在使用生與死之間的微妙權力時,如果不詳細瞭解,再次使用苦寒之藥來消滅生命之氣,那麼消耗的情況會逐漸加重,無法停止。對於內傷勞累引起的疾病,存在火氣不足不能回歸本源,浮動在外,形成假熱症狀的情形,也應當理解這種原則,並正確使用它才能發揮效果。讀者應該深入思考,不要忽略。

保元湯(新版),治療腎虛沒有火氣,下焦滑膩的遺精現象,以補充陰氣和固守精液為主要治療方法。

熟地(三至五錢),棗皮(二錢),山藥(一錢半),菟絲子(炒香後研磨碎,二到三錢),五味(三分),益智仁(用酒炒,一錢),附子(一錢半),肉桂(一到二錢)。

用水煎煮後,在空腹時服用。如果遺精情況非常嚴重,可以增加金櫻子淨肉(二錢),或者加入烏梅(兩個)。如果還伴有大便溏洩的情況,可以加入骨脂、吳茱萸等相類的藥物。

凡消渴能食,病久而小便數者,津液必竭,則經絡澀而榮衛不行,氣血凝滯,定成疽瘡。又有不能食而陰虛水泛,反來剋土,土虛不能滲濕而生熱,濕熱相搏,不能傳化,發於皮膚,身必腫脹。法載腫脹門,所當參用。○渴家不可發汗,雖有外邪,當從輕治,以津液之源竭也。

凡下消小便濁,而有脂液,治宜養陰以分清濁,切勿用滲濕之藥。腎消,小便甜者為重,是生氣泄,脾氣下陷於腎中,為土剋水也,治宜脾腎兩補,或中時用歸脾湯加升麻,早夜服六味、八味之類。

全真一氣湯,治脾腎兩虛,補土以生金,養金以滋陰。一氣相生,故中、下二消同治,凡脾腎兩經虛證,皆可用也。

白話文:

糖尿病患者若能進食,但久病後小便次數頻繁,代表津液已耗竭,導致經絡阻塞,氣血運行不暢,最終可能形成膿瘡。若患者無法進食,卻出現陰虛水泛,水氣反過來克制脾土,脾土虛弱無法滲濕,就會產生熱邪,濕熱交戰無法化解,最終會發於皮膚,導致全身浮腫。這類情況應參考腫脹的治療方法。糖尿病患者不可發汗,即使有外邪侵襲,也應輕輕治療,因為他們體內的津液已非常匱乏。

下消是指小便混濁且含有脂肪,應以滋陰分清濁的藥物治療,不可使用利濕的藥物。腎消是指小便帶甜味,病情較重,這是因為生氣外泄,脾氣下降至腎中,土氣克制水氣所致,應以補脾腎的藥物治療,可以服用歸脾湯加升麻,或早晚服用六味地黃丸、八味地黃丸等。

全真一氣湯可治脾腎兩虛,補土以生金,養金以滋陰。一氣相生,因此可同時治療中消和下消,凡是脾腎兩經虛弱的病症都可以用它來治療。

熟地(三五錢,陰虛甚者加重),麥冬(去心,拌米炒黃,二錢,肺虛者用半),白朮(炒黃,不用土,三錢),淮牛膝(酒炒,一錢),北五味(五分,或多用),附子(由一錢加至二錢)

水煎服。

備揀古來治三消至簡至穩神方於後,以便取用。

天花粉,治消渴神藥也。○消渴,宜養肺、降火、生血為主。○三消者,多屬津液枯涸,補後天,以四物湯為主。上消者加五味、人參、麥冬、花粉煎成,入生藕汁、生地黃汁。酒病加生葛汁。中消者,本方加知母、石膏、滑石,以降胃火。下消者,本方加黃柏、知母、熟地、五味之類,以滋腎水。

白話文:

熟地三錢半,陰虛嚴重者加量;麥冬去心,拌米炒黃,二錢,肺虛者用半;白朮炒黃,不用土,三錢;淮牛膝酒炒,一錢;北五味五分,可酌量增加;附子由一錢加至二錢。水煎服。

以下列出治療三消的簡單穩妥藥方,以備參考:

天花粉,治療消渴的特效藥。消渴應以養肺、降火、生血為主。三消多屬津液枯涸,需補後天,以四物湯為主。上消者加五味、人參、麥冬、花粉煎,並加入生藕汁、生地黃汁,酒病者加生葛汁。中消者,本方加知母、石膏、滑石,以降胃火。下消者,本方加黃柏、知母、熟地、五味之類,以滋腎水。

○三消忌半夏。○能食而渴者,白虎加人參湯。不能食而渴者,用四君子加花粉,或加乾葛。上中既平,不傳下消。○兼泄者,用白朮、白芍之類。○病後燥渴者,餘熱在肺也,用參、苓、甘草末少許,生薑汁調,冷服。○消渴亦有因蟲者,用苦楝根皮煎就,入麝少許,空心服,雖危亦救。

○止渴生津,用烏梅、豆豉煎服。又方:用五倍子研末,水調二錢,每日服三次。○消渴變水腫,用真蘇子、蘿蔔子等分,微炒,研末,桑白皮煎湯,調末三錢,每日服三次,水從小便出,渴止腫消。○消渴,用晚蠶砂焙研,冷水調二錢頻服。○傷寒變證,有百合病,欲臥不臥,欲食不食,口苦便赤,得藥則吐,病名百合,變成消渴。用牡蠣(煅)二兩,天花粉二兩,共研末,米湯調三錢,每日服三次。

白話文:

○ 三消症狀忌用半夏。○ 可以進食且口渴,使用白虎加人參湯。無法進食但口渴,則使用四君子加花粉,或者加入幹葛。上中焦平和後,不會傳到下消。○ 若同時有排便困難的情況,可以使用白朮、白芍等藥物。○ 病後口渴,可能為肺部餘熱所致,使用人參、茯苓、甘草少量,加生薑汁調和,冷服。○ 口渴和消瘦,可能是因蟲病引起,使用苦楝根皮煎煮,加入少量麝香,空腹服用,即使情況危急也能救急。

○ 使用烏梅、豆豉煎煮後飲用,可以止渴生津。另一種方法:使用五倍子研磨成粉末,與水調和成二錢,每日分三次服用。○ 消渴症轉為水腫,使用真蘇子、蘿蔔子等量,微炒後研磨成粉末,桑白皮煎湯,加入粉末三錢,每日分三次服用,水會從尿液排出,口渴和腫脹都得到改善。○ 消渴症,使用晚蠶砂烘焙後研磨,用冷水調和二錢,頻繁服用。○ 雙感寒熱的病症,有百合病的特徵,躺在牀上但又想起來,想要吃東西卻又不想,口中苦澀,服用藥物後反而嘔吐,這種病叫做百合病,後轉化為消渴。使用牡蠣(煅)兩兩,加上天花粉兩兩,共同研磨成粉末,用米湯調和三錢,每日分三次服用。

○消渴,單用黃連煎服。○消渴喜水,用泥鰍十尾,焙乾,去頭尾,燒灰,乾荷葉等分為末,每用二錢,水調下,日二服妙。又方:浮石、蛤粉、蟬脫等分為末,津液七個,調服三錢,神效。○大約此病系膏粱肥甘之變,酒色勞傷之過,富貴者多有之,而貧賤者鮮也。有此病者,宜減嗜欲,薄滋味,卻思慮,治或可瘳;若徒恃藥餌,則難愈矣。

白話文:

對於口渴症狀,可以單純使用黃連煎煮後服用。對於喜歡喝水的口渴情況,可以使用十條泥鰍,先烘乾,再去掉頭尾,然後燒成灰,與乾荷葉按照相同的量混合成粉末,每次服用兩錢,一天服用兩次效果極佳。另外一個配方是:將浮石、蛤粉、蟬蛻按照相同的比例混合成粉末,取唾液七份,調和三錢服用,效果奇佳。大致來說,這種病症是由於膏粱肥甘的飲食習慣改變,以及過度飲酒、色慾和勞累所導致,富有的人比較容易出現這種情況,而貧困的人則較少。有這種病症的人,應該減少對嗜好和慾望的追求,少吃口味重的食物,放鬆心態,這樣治療纔有可能成功。如果只依靠藥物,可能就難以痊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