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國綱

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十二·雜證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二·雜證 (2)

1. 四十二、論癲狂

(附:論邪祟。)

經曰:「重陽者狂,重陰者癲。」又曰:「陽虛陰實則癲,陰虛陽實則狂。」而其證亦異。癲病之來,忽然僵仆,或歌或泣,如醉如癡,常昏多倦,多屬不足,此心血之虧也。狂病之來,一發猖暴,或詈罵,或憤怒,登高逾垣,不知畏忌,多屬有餘,此痰火之盛也。由此觀之,其陰陽寒熱,迥然不同,不得概謂癲狂悉屬熱也。

至於癇病,即癲病也。觀《內經》所言癲證甚詳,而癇則無言,即此可知。而後世有風癇、牛癇、豬癇之多種者,此不過因其聲之相似,遂立此名,徒滋惑亂,無足憑也。

痰氣俱安湯(新),治癲因氣逆痰滯,塞心竅,壅經絡,僵仆搐搦,強直香迷。至於火之有無,宜察其脈證而加減之。

白話文:

論邪祟

經書上說:「陽氣過盛則狂,陰氣過盛則癲。」又說:「陽氣虛弱,陰氣實盛則癲,陰氣虛弱,陽氣實盛則狂。」而這兩種病症的表現也大不相同。

癲病發作時,患者會突然倒地昏迷,或唱歌或哭泣,行為如同醉酒或癡呆,常感昏沉疲倦,多半屬於氣血不足,這是由於心血虧損所致。狂病發作時,患者會變得極為暴躁,或辱罵或發怒,甚至爬高越牆,毫無畏懼,多半屬於氣血過盛,這是由於痰火盛旺所致。

由此可見,癲病和狂病的陰陽寒熱屬性截然不同,不能一概而論皆屬熱症。

至於癇病,其實就是癲病。觀察《內經》對於癲病的描述十分詳盡,而對於癇病卻隻字未提,由此可見兩者並無區別。而後世出現了風癇、牛癇、豬癇等多種名稱,不過是因為這些疾病發病時聲音相似,才以此命名,徒增混淆,並無實際依據。

痰氣俱安湯(新),專治癲病,因氣逆痰滯,阻塞心竅,壅塞經絡,導致患者僵直抽搐、神志昏迷。至於是否有火症,應根據脈象和症狀來判斷,並適當加減藥物。

陳皮(去白,二三錢),半夏(二錢),膽星(一、二錢),海石(二錢),白芥子(炒研,七分),澤瀉,木通(各一錢三分),

水煎,溫服。如大便閉結,而火不下者加大黃;不應,加芒硝。如痰盛火不降者,加童便。如舌黃,小水不利者,加梔子。如口渴喜冷者,加生石膏。如胸脹痛者,加青皮。如痰因風鼓,加鉤藤鉤、姜蠶。如經絡痰滯不活,加竹油薑汁。但所加者分量宜重。○凡昏迷,或一時,或半日乃蘇者,由氣之倏逆修順,不必驚惶也。

白話文:

將陳皮(去白)二三錢、半夏二錢、膽星一、二錢、海石二錢、白芥子(炒研)七分、澤瀉和木通各一錢三分,用水煎服,溫溫的喝下。如果大便不通,而且熱氣下不去,就加些大黃;如果藥效不顯著,就加芒硝。如果痰多熱氣不下降,就加些童子尿。如果舌頭發黃,小便不順暢,就加些梔子。如果口渴愛喝冷飲,就加生石膏。如果胸部脹痛,就加青皮。如果痰是風邪引起的,就加鉤藤、鉤蟲和姜蠶。如果經絡有痰滯不通,就加竹油和薑汁。但這些藥物加量時要注意分寸。至於昏迷的情況,有的是突然昏迷,有的是昏迷半天才醒,這是因為氣逆造成的,不必太過驚慌。

滾痰丸,治痰迷心竅,昏不知事,癲風百出。

礞石(煅,金色,一兩),大黃(酒蒸),黃芩(各半斤),沉香(五錢),

共研細末,滴水為丸。臨臥時,用熱水一口許送三、五十丸,過喉即仰臥,令藥徐徐而下,大半日勿飲食起坐,必使藥氣逐上焦滯痰,過膈入腹,然後動作,方能中病。或病甚者,須連進二、三次,或多至百丸,亦覺無妨。

吐痰方,治胸膈痰滯,時發癲病。

用白礬一兩,水煮一時,入蜜一合,更煮一刻,溫服即吐。如未吐,再飲熱水一盞,吐痰為效。

白話文:

功效:

治療痰迷心竅,昏迷不醒,癲癇發作等症狀。

組成:

  • 礞石(煅燒至金黃色,一兩)
  • 大黃(用酒蒸熟)
  • 黃芩(各半斤)
  • 沉香(五錢)

製法:

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,加水製成丸劑。

用法:

睡前用熱水送服三、五十粒,服藥後立即仰臥,讓藥物慢慢到達胃部。服藥後半天內不要吃飯、起身走動,讓藥力充分發揮,將上焦的痰濁逐出,到達腹部。等到藥效發揮後,才可活動。

注意事項:

病情嚴重者,可以連續服用兩三次,甚至服用百粒,也無妨。

功效:

治療胸膈痰滯,偶爾出現癲癇發作。

組成:

  • 白礬(一兩)

製法:

將白礬用水煮一小時,加入蜂蜜一合,繼續煮一刻鐘。

用法:

熱服藥液,即可催吐。如果未吐,可以再喝一杯熱水,促進吐痰。

註:

  • 文中「一兩」「半斤」「五錢」等單位,為古代藥方常用單位,現代醫學已不再使用。

服蠻煎,治水不制火,心腎微虛而癲者。

生地,麥冬,白芍,菖蒲,石斛,丹皮,茯神(各二錢),陳皮(一錢),木通,知母(各錢半),

水煎服。如痰盛多郁者,加貝母二錢。如痰盛兼火者,加膽星錢半。如陽明火盛狂躁者,加生石膏二、三錢,或加大黃二錢。

硃砂安神丸,治心虛有火,癲癇香迷。

白話文:

蠻煎

,用來治療水不制火,心腎微虛而出現癲癇的患者。

藥方如下:

生地、麥冬、白芍、菖蒲、石斛、丹皮、茯神(各二錢),陳皮(一錢),木通、知母(各錢半),

水煎服用。

如果患者痰盛且郁結,可加貝母二錢。

如果患者痰盛並伴有火症,可加膽星錢半。

如果患者陽明火盛,表現為狂躁,可加生石膏二至三錢,或加大黃二錢。

硃砂安神丸

,用來治療心虛有火,癲癇並伴有香迷的患者。

硃砂(三錢,細研,水飛,為衣),生地(二兩),當歸(兩半),甘草(五錢),黃連(一、二兩),

共研細末,湯浸蒸餅為丸,硃砂為衣,用溫水送下二、三十丸。

抱膽丸,治男婦一切癲癇風狂,或因驚恐所致,悉效。

水銀(二兩),黑鉛(兩半),硃砂(細研),乳香(細研。各一兩),

上將黑鉛入銚子內溶化,下水銀結成砂子,次下硃砂、乳香,乘熱研勻,為丸雞豆大。每服一丸,空心井花水吞下。病者得睡,切莫驚動,覺來即安。再一丸,可除根。

白話文:

將硃砂研磨成細粉,再用水淘洗,包覆在藥丸外,與生地、當歸、甘草、黃連等藥材一起研磨成細粉,再用溫水浸泡蒸餅製成丸狀,外層再用硃砂包裹。每次服用二、三十顆,用溫水送服,可治男婦一切癲癇風狂,尤其是因驚恐所致者,效果顯著。另外,將黑鉛溶化後加入水銀,使其凝結成砂子,再加入硃砂和乳香,趁熱研磨成雞豆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一顆,空腹以井水吞服,病者服藥後會昏睡,切勿驚擾,醒來後就會好轉。再服用一顆,即可根治。

靈苑辰砂散,治風痰諸癇,狂言妄走,一發仆地,吐沫戴眼等證。

辰砂(佳者,一兩),棗仁(微炒),乳香(明者。各五錢),

上研細末。先令病人飲醉,但勿令吐,居靜室中,將前藥作一服,用溫酒一鐘調勻,令頓飲之,便令安臥。或一、二日,或三四日,切勿驚覺,待自醒即愈。若驚寤,則難治矣。

龍腦安神丸,治男婦小兒癲癇,不論遠近,服之悉愈。

龍腦,麝香,牛黃(各三分,細研),犀角屑,人參,茯神,麥冬,硃砂(水飛。各二錢),桑白皮,地骨皮,甘草(炙。各一錢),馬牙硝(二分),金箔(十片)

白話文:

辰砂散主要用於治療風痰引起的多種癲癇症狀,例如胡言亂語、無意識地到處跑、突然倒地、口吐白沫、眼睛翻白等。藥方包含辰砂、棗仁、乳香等,需研磨成細粉。服用方法是先讓病人喝醉,但不讓他們吐,然後將藥粉用溫酒調勻,一次服下,並讓病人安靜地休息。療程可能需要一到兩天,或三到四天,切忌驚嚇病人,待病人自然醒來即可痊癒。如果病人醒來後受到驚嚇,則難以治療。

龍腦安神丸則可以治療男女老少各種類型的癲癇,無論病症輕重,服用後都能痊癒。藥方包含龍腦、麝香、牛黃、犀角屑、人參、茯神、麥冬、硃砂、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甘草、馬牙硝、金箔等,需細研磨後服用。

共研細末,煉蜜丸,彈子大,金箔為衣。寒用熱水,熱用涼水,不拘時,化下一丸;小兒半丸。病久者,日進三服。但牛黃必須真者,方得奏效。

凡癲癇無火者多,若無火證、火脈,不可妄用涼藥,損傷脾胃,致有氣血暴脫凶證。宜用八珍、十全大補等湯,或乾薑、桂、附之類,皆所必用,不得謂概屬實邪而禁用補劑也。

三補丸,治三焦火熱,邪乘心胃二經,狂暴不寧,宜治火為主。而或痰或氣,察其甚者而兼治之。

黃連,黃柏,黃芩(等分),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製成彈珠大小的丸藥,再用金箔包裹。服用時,寒症用熱水,熱症用冷水,不拘時間,每次服用一丸;小兒服用半丸。病症久者,一天服用三次。但牛黃必須是真品,才能有效。

癲癇患者多為虛寒體質,如果沒有火症和火脈,不可亂用涼藥,以免損傷脾胃,導致氣血暴脫的危險。應該使用八珍湯、十全大補湯等補益藥物,或是乾薑、桂枝、附子等溫熱藥物,這些藥物都是必須的,不可因為認為是實邪而禁用補劑。

三補丸用來治療三焦火熱,邪氣入侵心胃二經,導致狂暴不安的症狀,以清熱為主。如果同時伴有痰或氣,則要根據嚴重程度兼治。

黃連、黃柏、黃芩(各等分)

為丸,淡鹽湯送下。如痰甚者,加膽星。如氣滯者,加香附、白芥子、陳皮之屬。如大便燥結,屬陽明胃火者,加大黃;不應,加芒硝。如口渴,加生石膏。如小便短澀,加澤瀉。如舌燥而黃,加山梔子。

清心湯,治心受熱邪,狂言叫罵,動履失常,脈實便結者。

黃連,黃芩,梔子,連翹,薄荷,甘草,芒硝,大黃,竹葉(二十片)

溫服。如系陽明火盛者,宜白虎湯亦可。(方載下三消。)

白話文:

製作成藥丸,使用淡鹽水吞服。如果痰多,可以添加膽星。如果氣機阻滯,可以加入香附、白芥子、陳皮等物。如果大便乾硬,屬於陽明胃火,可以加入大黃;若無效,可以加入芒硝。如果口渴,可以加入生石膏。如果小便短少,可以加入澤瀉。如果舌頭乾燥且色黃,可以加入山梔子。

「清心湯」,用於治療心臟受到熱邪影響,導致狂言叫罵、行為失常,脈象實而大便結硬的情況。

成分:黃連、黃芩、梔子、連翹、薄荷、甘草、芒硝、大黃、竹葉(二十片)。

溫和服用。如果屬於陽明火盛的情況,也可以考慮使用白虎湯。這段文獻中記載了「三消」的療法。

生鐵落飲,治因火致痰甚者,狂怒橫暴,病出於肝,屬木。鐵落,金也,以金制木之意,能墜痰鎮心。

鐵落(系鐵砧下錘鐵落下者,收十餘斤,煮水以煎藥),石膏(五錢),元參,秦艽(各四錢半),龍齒,茯苓,防風(各七錢),

上研末,每用一兩,入鐵汁中煎好,加竹瀝半杯合服,每日三次。甚者宜滾痰丸。如水不制火而兼心腎微虛者,用上服蠻煎,或硃砂安神丸亦可。

白話文:

生鐵落飲

此方用於治療因火氣旺盛導致痰多、狂躁暴怒的患者。此病源於肝臟,屬木。鐵落屬金,以金克木,能使痰液下降,鎮定心神。

方劑組成:

  • 鐵落(系鐵砧下錘鐵落下者,收十餘斤,煮水以煎藥)
  • 石膏(五錢)
  • 元參(四錢半)
  • 秦艽(四錢半)
  • 龍齒(七錢)
  • 茯苓(七錢)
  • 防風(七錢)

用法用量: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取一兩,加入鐵落煮出的汁水中煎煮至沸,再加入竹瀝半杯,混合服用,每日三次。病情嚴重者,可服用滾痰丸。

若痰多因水不能克火,且伴隨心腎虛弱者,可改用上方藥材煎煮服用,或服用硃砂安神丸。

大承氣湯,治三焦熱甚,狂暴非常。因據《內經》奪食即已之義,(食入於陰,長氣於陽,故陽旺而狂也。)故用此湯下之。或者火極似水,六脈隱伏,身表如冰,而發則叫呼聲高,詈罵逾垣者,亦用此湯數下之。身溫脈生,方得愈也。然亦有心血不足,神無所依,而變亂不常者,此屬癲證,宜補不宜瀉。二者誤認,頃刻凶危。(方見傷寒下證。)

白話文:

大承氣湯

,用於治療三焦熱盛,狂躁異常的情況。

其理論依據《內經》中的“奪食即已”之說,也就是說,食物進入陰中,滋長陽氣,因此陽氣旺盛就會導致狂躁。所以,用此湯劑將積聚的食物排泄出去。

另外,也適用於火熱極盛卻表現出類似寒症的情況,如六脈沉伏,身體表面像冰一樣冷,但發病時卻會發出高亢的叫喊聲,甚至胡言亂語、翻牆越戶,這時也要用此湯劑多次服用。等到身體溫暖、脈象恢復,才算痊癒。

然而,也有一些情況是心血不足,精神無所依託,導致行為異常,此為癲證,應以補益為主,不宜使用瀉藥。如果誤將癲證當作熱證,使用大承氣湯,則會危及生命,需慎用。

註解:

  • 三焦:中醫理論中的三焦,分別為上焦、中焦、下焦,負責調節人體的氣血運行和水液代謝。
  • 奪食:指將積聚的食物排泄出去。
  • 食入於陰,長氣於陽:指食物進入脾胃(陰),滋長心肺(陽)的氣血。
  • 六脈:中醫脈診中的六個部位,分別為寸關尺。
  • 心血不足:指心臟血液不足,導致精神萎靡、神志不清。
  • 癲證:指精神異常,行為失控,如癲癇等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