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國綱

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十七·本草(中)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七·本草(中) (1)

1. 一九七、淡竹葉

(味甘淡,微寒,無毒,入心、脾二經。)氣味輕清。除上焦煩熱,(葉生竹上,故治上焦。)療咳逆喘促,消痰止渴,(涼心經,清肺胃。)解熱狂喉痹、虛煩不眠,止吐血,利小水,(寒涼之效。心熱退,故小水亦清。)中風失音,小兒驚癇。(痰熱。)竹能損人,中病即止,多服壞胃。

白話文:

性味甘淡微寒,無毒,入心、脾二經,氣味清淡。能清熱解暑,治療上焦煩熱,咳嗽逆氣、喘促,消痰止渴,解熱狂、喉痹、虛煩不眠,止吐血,利尿,治中風失音、小兒驚癇。但竹性偏寒,服用需適度,過量會傷胃。

2. 一九八、竹茹

(味甘微寒,入胃經。)雖與竹葉同本,然得土氣居多。治噎膈嘔逆、胎前惡阻,(因胃熱者宜用。)療吐衄崩中、(血熱。)肺痿唾膿、小兒癲癇、(清火。)胎動不安。(涼胎氣。)按皮入肺,主治上焦。(刮去青皮,用第二層。)

白話文:

這種藥材味甘微寒,進入胃經。雖然跟竹葉同根,但更偏向土氣。可以用來治療噎膈嘔逆、孕婦懷孕初期噁心嘔吐(因胃熱者適用)、吐血衄血、崩漏、肺痿咳出膿痰、小兒癲癇(清熱)、胎動不安(降胎氣)。藥材需要刮去青皮,使用第二層,能入肺,主治上焦。

3. 一九九、竹瀝

(味甘,性寒而滑。)養血補陰,消風降火。(竹之有瀝,猶人之有血也,故補陰清火。)治中風口噤、小兒驚癇、(由陰虛火旺,煎熬津液成痰,壅塞氣道經絡,以致拘攣。仗此流利清涼,則熱痰去,而諸證自痊。為中風要藥。)胸中煩悶口渴、孕婦不安。(妊娠苦煩名子煩,服竹瀝或加茯苓。)若胃虛腸滑、寒痰、濕痰,不可用;即用,加薑汁佐之。

白話文:

竹瀝味甘,性寒而滑。它具有養血補陰、消風降火的作用。

竹子有汁液,就如同人有血液一般,所以竹瀝能補陰清火。

竹瀝可用於治療中風口噤、小兒驚癇等症狀。

中風口噤、小兒驚癇是由於陰虛火旺,煎熬津液成痰,阻塞氣道經絡,導致肢體拘攣。竹瀝性涼流利,能清熱化痰,使熱痰消除,諸症自然痊癒。竹瀝是治療中風的重要藥物。

竹瀝也能治療胸中煩悶口渴、孕婦不安等症狀。

孕婦煩躁不安稱為子煩,服用竹瀝或加入茯苓一起服用,可以緩解症狀。

但需要注意的是,胃虛腸滑、寒痰、濕痰的患者不宜使用竹瀝。若要使用,需加入薑汁佐之。

4. 二○○、天竹黃

(味甘微寒,入心肝經。)涼心經,去風熱。治中風不語、客忤驚癇,(化風痰熱痰。)養心明目。(寒除虛火。)功與用竹瀝相仿,但性稍緩,無寒滑之患。出海南,大竹之津氣結成。(即竹內黃粉,片片如竹節者真。

白話文:

味甘微寒,入心肝經。

意思是說,這種藥材的味道甘甜,性寒,主要作用於心經和肝經。

涼心經,去風熱。

它可以清熱降火,去除體內的風熱之邪。

治中風不語、客忤驚癇,(化風痰熱痰。)

可治療中風導致的失語,以及小兒驚風、癲癇等症狀。它還能化解風痰和熱痰。

養心明目。(寒除虛火。)

可以滋養心神,改善視力,並用寒性去除體內的虛火。

功與用竹瀝相仿,但性稍緩,無寒滑之患。

藥效與竹瀝相似,但性情較為緩和,沒有竹瀝那樣容易滑腸的缺點。

出海南,大竹之津氣結成。(即竹內黃粉,片片如竹節者真。

產於海南地區,是大竹子內部的津液凝聚而成。真正的竹黃呈片狀,形狀像竹節。

5. 二○一、雷丸

(味苦寒,有小毒,入胃大腸經。)惟治男子,不治女人。消積殺蟲,(小兒宿食生蟲,作膏與食。)並療胃中實熱、痰火癲狂、百邪惡氣。(稟竹之餘氣,得霹靂而成,故名雷丸。)擇肉之白者可用,赤者殺人。甘草水浸一夜,去皮,酒拌蒸。

白話文:

雷丸的味道苦寒,帶有微毒,進入胃和大腸經。它只適合治療男性,不適用於女性。

雷丸能夠消積化食,殺滅蟲患,例如小兒積食生蟲,可以將雷丸製成膏狀,讓孩子食用。同時,雷丸也能治療胃實熱、痰火癲狂、百邪惡氣等病症。

雷丸是竹子餘氣受到雷擊而生成的,因此得名「雷丸」。

選擇雷丸時,要選用肉質呈白色的,紅色者有毒,會致人死亡。食用前,需將雷丸浸泡於甘草水中一夜,去除外皮,再用酒拌勻後蒸熟食用。

6. 二○二、荊藶

(味甘平,入胃經。)除風熱,化實痰,(虛痰用竹瀝。)開經絡,行氣血。治中風失音、痰迷(寒痰。)驚癇、眩運煩悶,為去風化痰妙藥。(熱多用竹瀝,寒多用荊瀝,並宜薑汁助送,則不凝滯。牡荊俗名黃荊,截取一尺,用火炙,取汁用。)

白話文:

【性味甘平,歸屬胃經。】這藥能清除風熱,化解實質性的痰液,對於虛性的痰則使用竹瀝。它能開通經絡,調和氣血。用於治療中風後失音、痰液阻塞導致的頭腦混沌、驚癇、頭暈、心情煩躁等症狀,是祛風化痰的神妙藥物。在熱性多的時候使用竹瀝,寒性多的時候使用荊瀝,都應當配合薑汁一同服用,這樣可以避免藥效凝滯。牡荊俗稱黃荊,取長約一尺的枝條,用火烤炙,提取汁液使用。】

7. 二○三、肉桂

(味辛甘,性大熱,有小毒,入肝、腎、命門三經。)益陽消陰,補相火。(兩腎中間乃真火也,人有此火,則糟粕化而脾腎旺矣。)治沉寒痼冷、臍腹腰足冷痛,通血脈,導百藥,(辛能散,熱能行。)抑肝扶脾,(木盛剋土,辛散肝風,甘益脾土。)脾虛惡食,(命火不足,不能生土。

)濕盛泄瀉。(土為木克,不能防水。)降虛火,補下焦元陽,(同參附、地黃用。)化產後瘀血腹痛,及痘疹虛寒不起。(同當歸、川芎用。)利關節,托癰疽,(能引血成膿。)截瘧疾,(將發時用錢余噙口中。)通經墮胎。(辛熱能動血也。)出交趾者為上,次出嶺南桂州。

以肉厚氣香、色紫、甘多辛少者佳。去粗皮用。(其毒在皮。)忌生蔥。臨用方銼,見火無功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中醫的一種草藥,其特性如下:

  • 味道:辛甘,性質:大熱,具有微小毒性。
  • 入經:肝、腎、命門三經。
  • 功能:增強陽氣、消減陰氣,補充相火。相火指的是兩腎中間的真正火源,擁有這種火源的人,糟粕會被轉化,脾和腎也會變得強壯。
  • 治療:沈寒痼冷、臍腹腰腳冷痛、打通血脈、引導百藥。辛可以疏散,熱可以行氣。
  • 醫理作用:抑制肝臟,扶持脾臟。脾虛不欲飲食,因為命火不足,無法生養脾土。濕氣過重導致的洩瀉,因為土被木剋制,無法防護水分。
  • 其他用途:降低虛火,補充下焦的元陽,治療產後瘀血腹痛及痘疹虛寒不起。對於關節問題,可以引血成膿,治療瘧疾,將發作時可用錢餘含在口中。也可以通經引發墮胎。辛熱性質可以活血。
  • 最好來源:來自交趾的品質最好,其次是嶺南桂州產的。
  • 要點:選擇肉厚、氣香、色紫、甘甜多於苦澀的草藥,去除粗糙外皮後使用。草藥的毒性在皮上。忌諱與生蔥一起食用。在使用前要先磨碎,否則遇火無效。

8. 二○四、桂心

(入心、脾二經,用桂重去外皮,取肉用。)苦入心,辛走血。治腹內冷痛、(辛熱。)九種心疼。(邪正相激,故令心疼。)托癰疽痘瘡,(灰塌凶證同丁香用。)補旁傷,健腰膝,(胃肝兩足。)療風痹,(養肝。)化噎膈。(補火。)功用與桂相同,惟入心脾為多。

白話文:

桂枝入心、脾兩經,要用去皮的桂枝,取其肉使用。它性苦入心,辛味走血,可以治療腹內寒冷疼痛、九種心痛,以及托出癰疽痘瘡,補益外傷、強健腰膝,治療風痺,化解噎膈。功效與桂枝相同,但更偏於入心脾經。

9. 二○五、桂枝

(味辛甘,氣溫,入膀胱、肺二經。)味薄體輕,升浮樹巔,故上行頭目,橫行手臂。治傷寒寒熱無汗、(調和榮衛,邪無所容,遂自汗而解,亦惟有汗者宜之。若無汗,當以發汗為主。故曰,無汗不得服桂枝,有汗不得服麻黃也。)中風自汗。(此屬陽虛,用之為君,佐以白芍甘草,加薑棗為桂枝,能和榮實表,非桂枝能閉汗孔也。

)療手足痛風、(痛風有風痰、風濕、濕痰、濕熱、瘀血、氣虛、血虛之異,隨證立方,加桂枝作引經。)胸脅疼痛。(脅屬肝,桂能平肝。)按桂性偏陽,不可誤投。如陰虛及一切血證無表寒者,均當忌之。

白話文:

桂枝味道辛甘,性溫,進入膀胱和肺經。它質地輕薄,氣往上浮,所以能上行頭面,橫行手臂。可以用來治療傷寒寒熱無汗、中風自汗、手足痛風、胸脅疼痛等症狀。但桂枝偏陽,不可誤用,陰虛或一切血證無表寒者均需忌用。

10. 二○六、茯苓

(味甘淡平,無毒,入心、腎、脾、胃、小腸五經。)假松脂之餘氣,得坤厚之精英,為脾家要藥。益脾(甘溫。)除濕,(淡滲。)入肺瀉熱,(氣白入肺。)而下通膀胱以利水。(上行入肺,以清化源,而後下降利水,使熱從小便出也。)調榮(血)理衛(氣)定魄(清肺以藏魄。

)安魂。(養肝以藏魂。)除咳嗽、(保肺。)驚悸、(心肝不足。)心下結痛、膈中痰水、(脾虛。)嘔吐(胃經濕熱。)口燥。(胃火。)療水腫、淋瀝、泄瀉、(滲濕。)遺精。(益心腎之功、若腎水虧寒者,又所忌用。)小便結者能通,多者能止。(濕除自止。)生津止渴,(濕熱去則津生。

白話文:

松脂味甘淡,性平,無毒,入心、腎、脾、胃、小腸五經。它是由松脂的餘氣所化,凝聚了大地之精華,是脾胃的重要藥物。

功效

  • 益脾: 味甘性溫,可以滋補脾胃。
  • 除濕: 味淡性滲,能利水滲濕。
  • 入肺瀉熱: 氣質白,能入肺經,清熱瀉火。
  • 利水: 上行入肺,清熱化痰,然後下降利水,使熱從小便排出。
  • 調和氣血: 調理血液,使氣血運行順暢。
  • 定魄安魂: 清理肺氣,以安神定魄;滋養肝氣,以安定魂魄。
  • 治咳嗽: 保護肺氣,止咳化痰。
  • 治驚悸: 心肝不足,導致心慌氣短,可以用此藥調理。
  • 治心下結痛: 脾虛寒,導致腹部疼痛,可以用此藥溫補脾胃。
  • 治膈中痰水: 脾虛不能運化水濕,導致痰多,可以用此藥健脾利濕。
  • 治嘔吐: 胃經濕熱,導致嘔吐,可以用此藥清熱利濕。
  • 治口燥: 胃火上炎,導致口乾舌燥,可以用此藥清熱降火。
  • 治水腫: 利水滲濕,消除水腫。
  • 治淋瀝: 利水通淋,治療小便淋漓不暢。
  • 治泄瀉: 健脾利濕,止瀉。
  • 治遺精: 益心腎,治療腎虛遺精。但若腎水虧寒者,不宜使用。
  • 治小便不通: 利水通淋,使小便通暢。
  • 治小便過多: 利水滲濕,使小便減少。
  • 生津止渴: 清除濕熱,使津液生津,止渴。

  • 此文描述的是松脂的藥性,並非現代醫學的觀點。
  • 藥物使用需遵醫囑,不可自行服用。
  • 中醫藥學博大精深,需要長期學習和實踐才能掌握。

)補陽安胎。(胎繫於脾,脾健則胎安。)按茯苓補少利多,多服損目。陰虛者,久弱者,不宜服。若多用人乳拌曬,以減痰滲之勢,亦能補陰。

茯苓皮,功專行水。治腰以下水腫膚脹。(五皮散用之。)

赤茯苓,專利濕熱,全無補益。痘瘡灌漿時,赤白二種俱忌服。

白話文:

補陽安胎,因為胎兒繫於脾,脾臟健壯,胎兒才能安穩。茯苓能補益少陰、利多餘之物,但服用過多會損傷眼睛。陰虛體弱者或長期虛弱者,不宜服用茯苓。如果用人乳拌曬,可以減少茯苓的痰滲之勢,也能補益陰氣。茯苓皮專門利水,治療腰部以下水腫和皮膚腫脹,五皮散中就用它。赤茯苓專門利濕熱,沒有補益功效。痘瘡灌漿時,赤茯苓和白茯苓都忌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