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十六·本草(上) (16)
卷十六·本草(上) (16)
1. 一二二、青葙子
(一名草決明,野雞冠子也。味苦寒,入肝經。)治目青盲障翳、赤腫昏花,(去肝風熱。)去風熱,鎮肝明目。但瞳子散大者,忌服。(能助陽火。)
白話文:
這是一種中藥材,名為「草決明」,又稱作「野雞冠子」。它具有苦寒性質,可以進入肝經。
這種藥材可以用於治療眼睛疾病,如青盲障翳、紅腫和模糊不清的眼睛症狀,能夠去除肝部的風邪和熱氣。
此外,它還有助於消除身體中的風熱,並有鎮定肝臟的作用,同時也能夠改善視力問題。但是,如果眼球擴大的情況下,則不應服用此藥物。
總之,這種藥材對於幫助清除肝部風熱以及提高視覺能力非常有效果,但是如果出現眼球擴大的情況,就應該避免使用。
2. 一二三、牛蒡子
(味辛苦,入肺、胃二經。酒炒研。)辛能散結,苦能泄熱,潤肺金而退風熱。解咽痛瘡腫,治斑疹、諸瘻,(風熱)。疔痘紅紫、熱盛便結。(若出不快而泄瀉者,癰疽已潰者均忌用。)按牛蒡子性寒而滑,虛寒者勿服。
白話文:
牛蒡子味辛苦,歸肺、胃二經。可先用酒炒後研磨成粉。
辛味能散結,苦味能泄熱,潤肺金而退風熱。能解咽喉疼痛、瘡腫,治療斑疹、各種瘻管(因風熱引起)。適用於疔瘡痘疹紅腫發紫、熱盛便祕。
但若患者體虛寒、腹瀉不止或癰疽已潰者,則忌用牛蒡子。
牛蒡子性寒而滑,虛寒體質者慎用。
3. 一二四、葶藶子
(味辛苦,大寒,入肺經。酒炒。)善逐水氣,不減大黃。大黃能泄血閉,葶藶能泄氣閉。治肺氣喘急難臥,(同大棗用,補土所以制水。)除痰嗽腫脹,(水濕泛溢之害。)通經利水。(性能下行。)凡氣虛者不可輕用。第此有甜苦二種,甜者性稍緩耳。
白話文:
這種藥物味道苦辛,性質寒冷,進入肺經,需要用酒炒製。它能夠有效排除體內積聚的水氣,並且與大黃的功效相當。大黃能夠排解血液凝滯,葶藶則能夠排解氣體凝滯。
對於肺部氣喘、呼吸困難的情況,可以與大棗一同使用,通過補強脾土來抑制水氣的影響。它還能夠消除痰多咳嗽、腫脹等症狀,主要是針對因水濕過多所導致的問題。此外,這藥物具有通暢經絡、利於排水的功能,性質偏於向下作用。
需要注意的是,對於氣虛的人來說,不宜輕易使用此藥物。不過,這類藥物有甜味和苦味兩種,甜味的藥物性質稍微緩和一些。
4. 一二五、射干
(味苦性寒,有毒,入肺經。泔浸,煮乾用。)散血消腫,解痰結。治喉痹咽痛,(皆瀉實火之功。)消瘀血,除瘧母。(散結泄熱之效。)但有瀉無補,不可久服。
白話文:
這是一段關於中藥材的描述:它味道苦、性質寒冷,且具有毒性,進入人體後主要作用於肺部。這種草藥需要用泔水浸泡並加熱至乾燥狀態才能使用。它的功效包括分散血液中的淤積物和消除腫脹,可以治療咽喉部位的疼痛和癥狀(這是因為它可以減弱身體內過盛的實火)。此外,它還能消除瘀血和治療瘧疾引起的病竈(這些都是通過其分散凝固物質和排出體內熱氣的效果實現的)。然而,由於它只有排泄的作用而沒有滋養的功效,因此不應長期服用。
5. 一二六、山豆根
(味苦寒,入心、肺二經。)解毒清熱。治咽喉腫痛,消瘡疽,化痘毒,(凡毒必熱,得涼即化。)退內熱喘滿、(研末服。)齦腫齒痛,(含之咽汁。)療人馬急黃(血熱極所致。)及諸蟲熱毒所傷。若虛火上炎,食少泄瀉,而咽喉腫痛者忌服。
白話文:
味苦寒,入心、肺二經。
性狀: 味道苦,性寒,進入心經和肺經。
解毒清熱。
功效: 解毒清熱。
治咽喉腫痛,消瘡疽,化痘毒,(凡毒必熱,得涼即化。)
主治: 治咽喉腫痛、消除瘡疽、化解痘毒。(因為一切毒性都源於熱,遇涼則可化解。)
退內熱喘滿、(研末服。)
主治: 退除內熱,緩解喘滿。(研磨成粉服用。)
齦腫齒痛,(含之咽汁。)
主治: 治牙齦腫痛。(含在口中,咽下其汁液。)
療人馬急黃(血熱極所致。)及諸蟲熱毒所傷。
主治: 治療人畜急黃症(由血熱極盛引起)及各種蟲毒所致的熱毒。
若虛火上炎,食少泄瀉,而咽喉腫痛者忌服。
禁忌: 若體內虛火上炎,食慾不振、腹瀉,同時伴有咽喉腫痛,則忌服此藥。
6. 一二七、冬葵子
(味甘寒,入膀胱經。)氣味俱淡薄。利水、通淋、催生、落胎,下乳汁,潤大腸,(寒潤滑利之功。)消水腫。(利水之效、同榆皮等分煎服。)蜀葵花,赤者治赤帶赤痢,亦治血燥;白者治白帶白痢,亦治氣燥;黃者並治惡瘡、膿水水瘥。為末敷之。為瘡家要藥。浸油,可塗湯火瘡。按性寒野,無故服之,必有損真之害。
白話文:
蜀葵花味甘寒,入膀胱經,氣味清淡。它具有利水通淋、催生落胎、下乳汁、潤大腸、消水腫的功效。其中,紅色蜀葵花可治赤帶赤痢和血燥,白色蜀葵花可治白帶白痢和氣燥,黃色蜀葵花則能治療惡瘡、膿水和水瘥。將蜀葵花研磨成粉敷於患處,是治療瘡瘍的常用藥。將蜀葵花浸泡在油中,可塗抹於燙傷和火傷處。但蜀葵花性寒,若無病症,切勿服用,以免損害身體。
7. 一二八、貫眾
(又名管仲。味苦寒,有小毒,入肝、腎二經。去毛焙。)寒泄熱,苦殺蟲。治邪熱腹痛、(寒也。)濕熱所生諸毒、(以毒攻毒。)諸蟲,(苦也。)解時行疫氣,(以此置水缸中,令人飲之,則不傳染。)破癥化硬,(能軟堅。)產後血氣脹痛。(去痰生新。)根似狗脊而大者。
白話文:
地榆
,又名管仲。味道苦寒,帶有輕微毒性,歸入肝、腎二經。需去毛後再焙乾。
其性寒能泄熱,苦味能殺蟲。可用於治療邪熱腹痛(因寒氣所致)、濕熱引起的各種毒症(以毒攻毒)、驅除各種蟲症(苦味能殺蟲),以及解救流行性疫病(將地榆置於水缸中,讓人飲用,可防止傳染)。此外,地榆还能破除癥結,化解硬塊(能軟化堅硬之物),以及治療產後血氣脹痛(能化痰生新)。
地榆的根部與狗脊相似,但比狗脊更大。
8. 一二九、狗脊
(味苦甘,性溫,入肝、腎二經。去毛酒蒸。)苦堅骨,甘益血,(能補肝。)溫養氣。強筋壯骨。治腰腳軟痛、失溺不節,(腎虛。)強機關,利俯仰,(滋腎益肝。)療寒濕周痹,(經曰:內不在臟腑,而外未發於皮,獨居分肉之間,真氣不能周,命曰周痹。)是補而能走之藥也。若腎有虛熱,小便不利、口苦舌乾者,忌之。
白話文:
此藥味苦甘,性溫,進入肝經和腎經。需以酒蒸去毛才能使用。
藥性:
- 苦味堅固骨骼,甘味滋養血液,能補益肝臟。
- 性溫可以溫養氣血。
- 強筋壯骨,治療腰腿軟痛、遺精、腎虛等症狀。
- 能增強器官功能,使身體靈活自如,滋補腎臟和肝臟。
- 療效寒濕引起的周痹(經書上說:周痹病症不在臟腑內,也不在皮膚外,獨自在肌肉之間,真氣不能流通,所以稱為周痹)。
此藥屬於補益性質,且能促進藥效在身體內運行。
禁忌
若腎臟有虛熱,小便不暢、口苦舌乾者,忌服此藥。
9. 一三○、蓽茇
(味辛性烈,入脾、肺二經。去挺,酒浸一宿,焙,刮淨皮粟。)溫中下氣。除嘔逆、吐酸,消宿食,祛冷痰。治水瀉氣痢、(用牛乳煎服。)虛寒腸鳴霍亂。(皆脾胃寒冷之害。)又散陽明之浮熱,(辛也。)療頭痛齒痛。(方載頭齒門。)按蓽茇大辛,須同參、朮、歸、地諸甘溫補藥用之,大效。多用能動脾肺之火,損目,宜加酌量。
白話文:
辛辣性烈,走脾肺二經。先將它浸泡在酒中一夜,然後烘乾,刮去皮屑。它能溫暖中焦,降逆氣,止嘔逆、吐酸,消食積,化痰濁。用於治療水瀉、氣痢、虛寒腸鳴、霍亂(皆脾胃寒冷所致)。又能散發陽明經的浮熱(辛味能發散),治療頭痛、牙痛。蓽茇性辛烈,需搭配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生地等甘溫補藥使用,效果更佳。過量使用會動脾肺之火,傷目,需酌量服用。
10. 一三一、良薑
(味辛性溫,入脾、胃、肝三經。土炒。)暖胃散寒。治心脾疼痛,(寒者用至二錢,熱者亦用四、五分於清火劑中,取其從治,清火止痛,最神。)治冷逆翻胃、陰寒霍亂、嘔吐宿食、胃脘冷痛,療噎膈、瘴瘧。(皆胃寒病。)虛者宜於參朮同用,庶不犯沖和之氣。子名紅豆蔻,醒脾消食,散寒燥濕,又解酒毒,余治同前。然動火傷目,不可常用。
白話文:
紅豆蔻性溫,入脾、胃、肝經,土炒後可暖胃散寒。用於治療心脾疼痛、冷逆翻胃、陰寒霍亂、嘔吐宿食、胃脘冷痛、噎膈、瘴瘧等因胃寒引起的疾病。虛寒者宜與參朮同用。紅豆蔻亦有醒脾消食、散寒燥濕、解酒毒的功效,但因其性燥,易傷目,不宜久服。
11. 一三二、紫草
(味苦鹹,氣寒,入心、胞絡、肝三經。去根取茸。血熱生用,脾虛酒焙。)性寒而利。能涼血、活血、滑血,通二便,(鹹寒能滑。)托痘疹,(凡痘疹血熱毒盛,或黑或紫,大便燥結者用之;否則忌用,恐脾氣虛者,反能作泄。同黏米用,能制寒性。)並解黃疸,消腫療脹,一切惡瘡。(取其利水去濕涼血而然也。)瀉者忌之。
白話文:
【性質寒冷,有清利效果。能清涼血液、活化血液、使血液滑順,通暢二便。鹹寒性質能潤滑。能託痘疹,對於痘疹因血熱毒盛,導致皮膚出現黑色或紫色,大便乾結的情況可以使用;但若非此情況則應避免使用,以免脾虛的人反而會引起腹瀉。與黏米一起使用,可以緩和其寒性。】 【此外,它還能解黃疸,消腫療脹,對所有惡性傷口都有療效。這是因為它具有利尿去濕、清涼血液的作用。對於有腹瀉症狀的人應避免使用。】
12. 一三三、防己
(味苦辛,性寒,入膀胱經。有木、漢二種,木者有黑點,色黃而腥,專治風;漢者通心有花紋,根大而虛,專治水。酒洗焙用。)能行諸經。通腠理,利九竅,瀉下焦血分濕熱實證之聖藥。治腳氣腫痛,(濕熱。)利大小便,退膀胱、肝、腎濕熱;(漢防己之功。)療肺氣喘嗽、中風攣急、膈間支滿、風寒濕瘧、(木防己之效。
)及熱毒諸瘡蟲蛆等證。(皆濕熱之病。)按防己苦寒,若虛證及熱在上焦氣分,胎前產後,俱忌用。
白話文:
防己味苦辛,性寒,入膀胱經。有木、漢兩種,木者有黑點,色黃而腥,專治風;漢者通心有花紋,根大而虛,專治水。酒洗焙用,能行諸經,通腠理,利九竅,瀉下焦血分濕熱實證之聖藥。治腳氣腫痛,利大小便,退膀胱、肝、腎濕熱;療肺氣喘嗽、中風攣急、膈間支滿、風寒濕瘧,及熱毒諸瘡蟲蛆等證。防己苦寒,若虛證及熱在上焦氣分,胎前產後,俱忌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