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國綱

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之五·瘟疫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·瘟疫 (6)

1. 十三、論瘟疫盜汗

里症下後,續得盜汗者,表有微邪也,亦用柴胡湯以佐之。瘟疫愈後數日,脈靜身涼,及得盜汗與自汗者,俱屬表虛,宜黃耆湯。

柴胡湯,治表有微邪,自汗、盜汗二症。

柴胡(錢半),黃芩,陳皮,甘草,生薑(各一錢),大棗(二枚),

黃耆湯,治瘟疫愈後數日自汗盜汗,屬表虛者。

黃耆(蜜炙,三錢),五味子(一錢),當歸(錢半),白朮(錢半),甘草(炙,五分),

照前煎服。如汗未止,加麻黃淨根一錢五分,無不止者。但屬實者多,邪氣盛也:屬虛者少,正氣奪也。虛實之分,在乎有熱無熱。有熱為實,無熱為虛。再參脈息,庶幾無誤。

白話文:

在治療內臟病症後,如果接續出現晚上不自主流汗的情況,這表示體表仍有些許病邪未清,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柴胡湯來輔助治療。在瘟疫康復後的幾天,即使脈搏平穩、身體涼爽,但如果還是會出現晚上或白天自發性流汗,這都屬於表層防禦力下降,應使用黃耆湯來調理。

柴胡湯,適用於治療體表有輕微病邪導致的自汗和盜汗兩種症狀。

其成分包括:柴胡(1.5錢),黃芩,陳皮,甘草,生薑(各1錢),大棗(2顆)。

黃耆湯,適用於瘟疫康復後數日,因表層防禦力下降導致自汗和盜汗的情況。

其成分包括:黃耆(3錢,需用蜂蜜炒過),五味子(1錢),當歸(1.5錢),白朮(1.5錢),甘草(0.5錢,需炒過)。

以上藥材均按照上述份量煎煮服用。若汗還未停止,可再加入麻黃的淨根1.5錢,通常都會有效。然而,通常多數情況是因為病邪旺盛,導致實證;少數情況是因為正氣衰弱,導致虛證。區分虛實的關鍵在於有無發熱現象。若有發熱,則屬於實證;若無發熱,則屬於虛證。再次確認脈搏狀況,這樣才能減少診斷錯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