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之九·雜證 (1)
卷之九·雜證 (1)
1. 二十三、論咳嗽
(咳者,無痰有聲,肺病也;嗽者,有痰無聲,脾病也;咳嗽者,有痰有聲,肺脾俱病也。)
經曰:「肺令人咳」;又曰:「五臟六腑,皆令人咳,不獨肺也」;丹溪曰:「咳嗽有風、寒、火、痰、虛勞、鬱結、肺脹之異」。然總其綱領,不過外感內傷而已。風寒暑濕傷於外,則先中於皮毛;皮毛為肺之合,肺邪不解,他經亦病,故自肺而後傳於諸臟;此肺為本,而臟為標也。邪自表而入者,病在陽,宜辛溫以散之。
藥不宜靜,靜則留連不解,變生他病,故忌寒涼收斂,經所謂肺欲辛是也。若形病俱虛,又當補中氣而佐以和解;倘專於發散,恐肺氣益虛,腠理益疏,邪乘虛入,病反增劇矣。至於勞欲情志傷於內,則臟氣受傷,由陰分而生病及上焦,故自諸臟而後傳於肺。此臟為本,而肺為標也。
白話文:
咳嗽時,如果沒有痰但有聲音,是肺部疾病;如果是有痰但沒有聲音,則是脾臟疾病;如果是有痰又有聲音,就表示肺和脾都生病了。古籍記載,肺會讓人咳嗽,但五臟六腑都可能引起咳嗽,不只是肺而已。丹溪先生認為,咳嗽有風、寒、火、痰、虛勞、鬱結、肺脹等不同原因。然而,總體來說,咳嗽都是因為外感或內傷引起的。風寒暑濕等外邪侵犯人體,首先會影響皮毛,而皮毛與肺相通,肺邪無法消解,就會導致其他經絡也生病。所以,肺是病根,其他臟腑是病症。外邪從表層侵入的,屬於陽氣病變,應當用辛溫藥物散寒解表。
藥物不能只靜止不動,否則會停留在體內,無法排出,進而產生其他疾病,所以要避免使用寒涼收斂的藥物,就像古籍中說:「肺欲辛」一樣。如果患者體虛,還需要補益中氣,並輔以調和藥物。如果只注重發散,可能導致肺氣更加虛弱,毛孔更加疏鬆,外邪乘虛而入,病情反而會加重。至於勞累、情志失調等內傷,會導致臟腑氣虛,由陰分而影響上焦,從而引起肺部疾病。因此,臟腑是病根,肺是病症。
息自內而生者,病在陰,宜甘以壯水,潤以養金。藥不宜動,動則虛火不寧,燥癢愈甚,故忌辛香燥熱,經所謂辛走氣,氣病無多食辛是也。若命門火衰,不能歸元,則桂、附在所必用;否則氣不化水,絡無補於陰也。或有因於火者宜清,因於濕者宜利;因痰者消之,因氣者理之,隨其證而調治。
至於老人、虛人,宜以溫養脾肺為主,稍稍治標可也。若欲速愈,而亟攻其邪,則危矣。
凡風、寒、暑、濕,有不為嗽者,蓋因所感者重,不留皮毛,徑傷臟腑,而成傷寒、溫熱諸病也。七情亦有不為嗽者,蓋病尚淺,只在本臟,未傳於肺也。所以外感以有嗽為輕,而七情之嗽,必久而後發為重也。
白話文:
內源的疲勞產生在陰性部位,應使用甘味藥物來滋補水分,並以潤滑方式養護肺部。藥物選擇上不宜過於活潑,因為活潑會導致虛火不安定,乾燥和瘙癢的情況更加嚴重,因此要避免使用辛香燥熱的藥物,這是經典中提到的「辛味藥物會影響氣的循環,氣病時不應過量食用辛味藥物」的道理。若命門之火衰弱,無法回歸根本,則必須使用桂枝和附子等藥物;否則,氣體若無法轉化為水,就無法對陰性部位有所補充。有些情況可能是因火勢過旺而引發的問題,這時應以清熱的方式處理;若是因濕氣引起的,則應以利濕的方式進行;如果是痰液問題,則需要進行消除;若是氣體問題,則需要進行調理,應根據症狀來進行治療。
對於老年人和虛弱的人,主要應以溫暖調養脾肺為主,可以適度地進行標本兼治。但如果急於根除病邪,那就有危險了。
風、寒、暑、濕等外在因素不一定會引發咳嗽,這通常是因爲受到的刺激較強烈,沒有停留在皮膚表面,而是直接傷害到內臟,形成傷寒、溫熱等疾病。情緒的影響也不一定會引起咳嗽,這是因為病情還很輕微,只是影響到原本的內臟,尚未傳到肺部。所以,外在因素引發的咳嗽通常比較輕微,而情緒引起的咳嗽則往往會在一段時間後變得更嚴重。
凡咳嗽,其氣從臍下逆奔而上者,乃腎虛不能收氣歸元,切勿徒事於肺,當以骨脂安腎丸主之。
凡咳而無痰者,咳為重,主治在肺。因痰而致咳者,痰為重,主治在脾。治脾而痰自除,不必用肺藥以治咳也。但脾有虛實、濕熱、鬱結多證,宜詳察治之。
凡虛弱之人,感外邪而咳嗽,不察者,見發熱遂認為火,見咳嗽遂認為勞。不明表裡,率用滋陰降火等劑,使內外俱寒,邪留不解。俗云:「傷風不愈變成勞」,此治者之誤也。
凡乾咳嗽,暴得者乃火鬱於肺中,久病者系內傷虧損,肺腎不交,津液枯涸而然。但看有火無火,不得概視。無火者,止因肺虛,補氣自能生精;臟寒者,非辛不潤,補陽自可生陰。若兼內熱有火者,須保真陰,壯水自能制火。使徒知消痰開鬱,將見氣愈耗,水愈虧,未免為涸轍之鮒矣。
白話文:
對於咳嗽的症狀,如果咳嗽的氣息源自腹部下方,逆流上升,這是因為腎氣不足,不能回歸本源。治療時不要僅只對付肺部,應該使用骨脂安腎丸來主導治療。
如果咳嗽沒有痰,那麼咳嗽本身是主要問題,治療應集中在肺部。若是因為痰而引發咳嗽,那麼痰是主要問題,治療應集中在脾部。治療脾部後,痰自然會消除,不需要再用肺部的藥物來治療咳嗽。但脾部有虛實、濕熱、鬱結等多種症狀,需詳細觀察並進行對症治療。
對於體質虛弱的人,受到外邪侵襲而咳嗽,如果不加分辨,看到發熱就認為是火症,看到咳嗽就認為是勞損,不分表裏,隨便使用滋陰降火等藥劑,導致內外都變寒冷,邪氣無法消除。俗語說:「受風不癒轉成勞損」,這是治療者的錯誤。
對於乾咳,突然發生的可能是肺中積聚的火氣,長期病痛的則是內傷損失,肺與腎相交不通暢,津液枯竭所致。但要區分是否有火,不能一概而論。沒有火的,只是因為肺虛,補充氣血就能生精;身體寒涼的,非辛味不能潤燥,補充陽氣就能生陰。如果有內熱和火的情況,必須保護真陰,壯水可以自行制火。若只是盲目消痰開鬱,將會導致氣更耗損,水分更缺乏,這就像是涸轍中的鮒魚,情況更加糟糕。
凡咳嗽聲啞者,以肺屬金,金實則不鳴,金破亦不鳴。金實者,以肺中有邪,非寒邪即火邪也。寒者宜溫、宜辛,火者宜甘、宜清。金破者,以真陰受損;非氣虛即精虛也。氣虛者宜補陽,精虛者宜補陰,與乾咳證參酌用之。
凡專用寒涼以治咳嗽者,固不必齒;間有用參、耆者,不知先壯水以制火,而遽投參、耆以補陽,反使陽火愈旺,而金益受傷,此不識先後著者也。
白話文:
咳嗽聲音沙啞,這是因為肺屬金,金氣充實則發不出聲音,金氣受損也發不出聲音。金氣充實的情況,代表肺中有邪氣,不是寒邪就是火邪。寒邪宜溫補、辛溫,火邪宜甘潤、清熱。金氣受損則是因為真陰受損,不是氣虛就是精虛。氣虛者宜補陽,精虛者宜補陰,可以參考乾咳的治療方法。
專用寒涼治療咳嗽固然不必擔心,但有時會用人參、黃耆,卻不先滋陰降火,就急著補陽,反而會讓陽火更旺,進一步損傷肺金,這就是不懂先後順序的做法。
2. 脈候
浮風,緊寒,數熱,細濕,房勞澀難。右關濡者,飲食傷脾。左關弦短,疲極肝傷。浮短傷肺,病當咳嗽。洪滑多痰,弦澀少血。脈出魚際,氣逆喘急,浮直而濡者易治。上氣喘急,面浮腫,肩抬鼻扇,脈浮大者死。脈弱者可治,實大堅數者死。咳而脫形,身熱,脈小堅急者死,沉緊者死,小而伏者死。浮軟者生。咳而嘔,腹滿而泄,弦急欲絕者死。
加味二陳湯(新),治四時感冒,咳嗽、寒熱、身痛、鼻塞。即病愈而咳痰、久不止者並治。
陳皮(去白,錢半),半夏(二錢),茯苓(錢半),甘草(一錢),桔梗(二錢),枳殼(錢半),桂枝(一錢),杏仁(去皮,一錢),蒼朮(一錢),當歸(一錢),柴蘇葉(七分),北細辛(三分),
白話文:
脈象浮風,緊寒,數熱,細濕,房勞澀難,表示身體狀況不佳。右關脈濡濕,是飲食傷脾的徵兆;左關脈弦短,則是疲勞過度傷肝。浮短脈象傷肺,容易咳嗽。洪滑脈多痰,弦澀脈少血。脈出魚際,氣逆喘急,浮直而濡濕者容易治療。上氣喘急,面浮腫,肩抬鼻扇,脈浮大者死亡。脈弱者可以治療,實大堅數者死亡。咳嗽導致形體消瘦,發熱,脈小堅急者死亡,沉緊者死亡,小而伏者死亡。浮軟者存活。咳嗽伴隨嘔吐,腹脹瀉泄,弦急欲絕者死亡。
加味二陳湯,可以治療四季感冒、咳嗽、寒熱、身痛、鼻塞。即使病癒後仍有咳痰、久咳不止的情況,也能治療。
生薑八分,水煎,熱服。如肺寒而邪不散者,加麻黃(留節)六、七分。若肺有火者,加黃芩一錢;甚者,再加梔仁(炒黑)七、八分。如痰盛氣滯,胸脅不快者,加白芥子七、八分。如咳嗽遇秋冬即發者,此寒包熱也,但解其寒,其熱自散,宜用此方加麻黃(去節)七、八分。
益陰去邪湯(新),治陰虛脈弱,外感咳嗽,或腎氣不足,水泛為痰。
陳皮(錢半),半夏(二錢),茯苓(錢半),甘草(一錢),當歸(二錢),沙參(二錢),女貞子(二錢),熟地(三錢),山藥(錢半),
白話文:
生薑八分,加水煎煮,趁熱服用。如果肺寒導致邪氣無法散去,可以加入麻黃(保留莖節)六、七分。若肺部有火氣,可以加入黃芩一錢;症狀嚴重者,再加梔仁(炒黑)七、八分。如果痰多氣滯,胸部兩側感到不適,可以加入白芥子七、八分。如果咳嗽在秋冬季節就容易發作,這是寒包熱,只要去除寒氣,熱氣自然就會散去,可以用這個方子加麻黃(去除莖節)七、八分。
益陰去邪湯(新方),用於治療陰虛脈弱,外感咳嗽,或腎氣不足,水液泛溢成痰的症狀。
方劑包含陳皮(錢半),半夏(二錢),茯苓(錢半),甘草(一錢),當歸(二錢),沙參(二錢),女貞子(二錢),熟地(三錢),山藥(錢半)。
生薑錢半,水煎服。如便不實者,去當歸,加白朮錢半。如寒甚而嗽不止者,加細辛四分。如喘急者,加麻黃七分,但當加白芍一錢,以防麻黃之重表也。
左歸飲,治虛勞咳嗽,金被火刑,以壯水濟火為主,庶肺清嗽止。
熟地(三錢,或七、八錢),山藥(二錢),枸杞(錢半),甘草(炙,一錢),茯苓(錢半),棗皮(一錢),麥冬(一二錢),當歸(二錢),白芍(錢半),丹皮(一錢),
水煎服。或加生地一、二錢。如五心熱,加元參錢半。如腎熱骨蒸,加地骨皮錢半。即六味地黃丸亦妙。
白話文:
第一段
生薑用半錢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如果大便不暢通,就去除當歸,加入白朮半錢。如果寒氣很重,咳嗽不止,就加入細辛四分。如果呼吸急促,就加入麻黃七分,但一定要加白芍一錢,以防止麻黃過於傷表。
第二段
左歸飲,用於治療虛勞咳嗽,如同金被火灼傷一樣,以滋補腎陰,熄滅肺火為主要目的,希望能讓肺部清涼,咳嗽停止。
第三段
藥方組成:
- 熟地黃(三錢,或七、八錢)
- 山藥(二錢)
- 枸杞子(半錢)
- 甘草(炙,一錢)
- 茯苓(半錢)
- 棗皮(一錢)
- 麥冬(一、二錢)
- 當歸(二錢)
- 白芍(半錢)
- 丹皮(一錢)
用水煎煮後服用。也可以加入生地黃一、二錢。如果出現五心煩熱,就加入元參半錢。如果腎陰不足,骨蒸潮熱,就加入地骨皮半錢。也可以直接服用六味地黃丸,效果也很好。
第一段
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一個治療咳嗽的簡單方劑。生薑具有溫中散寒的作用,可以用於治療寒咳。如果患者大便不暢,則說明脾胃虛弱,可以加入白朮以健脾益氣。如果寒氣很重,咳嗽不止,則可以加入細辛溫肺散寒。如果呼吸急促,可以加入麻黃宣肺止咳,但麻黃會傷表,所以要加入白芍以保護脾胃。
第二段
左歸飲是一個滋陰補腎的經典方劑,主要用於治療腎陰不足引起的虛勞咳嗽。腎陰不足,就像金被火灼傷一樣,需要滋陰補腎,才能讓肺部清涼,咳嗽停止。
第三段
這段文字列舉了左歸飲的藥材及其用量,並介紹了一些加減變化。熟地黃滋陰補腎,山藥健脾益氣,枸杞子滋補肝腎,甘草調和藥性,茯苓健脾滲濕,棗皮養血安神,麥冬滋陰潤肺,當歸補血活血,白芍養血柔肝,丹皮清熱涼血。這些藥材共同作用,可以滋陰補腎,益氣養血,緩解虛勞咳嗽。如果患者出現五心煩熱,說明心陰不足,可以加入元參滋陰清熱。如果腎陰不足,骨蒸潮熱,可以加入地骨皮清熱涼血。如果患者想要更方便服用,也可以直接服用六味地黃丸,六味地黃丸也是一個滋陰補腎的經典方劑。
右歸飲,治陽虧於下,以致脾困於中,肺困於上,而為喘促、泄瀉,畏寒、脈弱,咳嗽不已者。但補其陽,而嗽自止。
熟地(三錢,或七、八錢),山藥(炒,二錢),棗皮(一錢),枸杞(二錢),甘草(炙,二錢),杜仲(薑製,二錢),肉桂(一、二錢),附子(制,二、三錢),
水煎服。如血少,腰膝軟痛者,加當歸二錢。即八味地黃丸亦妙。
清火寧肺湯(新),治水虧於下,火爍肺金,喉癢咳嗽,尺脈滑數。
白話文:
右歸飲適合治療陽氣虛弱導致脾胃虛弱、肺氣不足,進而出現喘促、腹瀉、怕冷、脈搏微弱、咳嗽不止的症狀。只要補益陽氣,咳嗽自然就會停止。藥方包括熟地、山藥、棗皮、枸杞、甘草、杜仲、肉桂、附子,水煎服用。如果患者血虛、腰膝酸軟疼痛,可以加當歸。八味地黃丸也能有效治療此類症狀。清火寧肺湯則適用於水虧火旺導致肺金受損,出現喉嚨癢、咳嗽、脈搏滑數等症狀的患者。
當歸(二錢,血虛有熱者用一錢),白芍(二錢),青蒿(一錢),生地(二錢),麥冬(二錢),梔子(炒,一錢),黃芩(一錢),甘草(一錢),
水煎服。如火盛煩躁,加真龜膠二錢,化服。如腎虛精涸,加熟地三五錢。此清熱以存其水也。
逍遙散,治暴得乾咳,火鬱痰滯。
當歸,白芍,白朮,茯苓,甘草,柴胡,桔梗(各錢半),薄荷葉(三分),
煨姜五分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當歸兩錢,血虛有熱的人用一錢,白芍兩錢,青蒿一錢,生地兩錢,麥冬兩錢,梔子炒過,一錢,黃芩一錢,甘草一錢,用水煎服。如果火盛煩躁,加真龜膠兩錢,化服。如果腎虛精涸,加熟地三到五錢。這是清熱以存其水的方子。
逍遙散,用來治療突然發生的乾咳,火鬱痰滯。當歸、白芍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柴胡、桔梗各一錢半,薄荷葉三分,煨姜五分,用水煎服。
貝母丸,治肺火乾咳,久不愈者。
川貝母為末二兩,蜜和丸,細嚼服之,用開水少許送下,仰臥一刻。如火甚者,用上清火寧肺湯亦可。
杏仁丸,治久嗽,及老人咳嗽喘急,不能睡臥,服此立愈。
杏仁(去皮尖,炒),胡桃肉(去皮),
等分,研為膏,加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每服一丸,細嚼,薑湯下。
九仙散,治一切咳嗽不已。
白話文:
貝母丸
治療肺火引起的乾咳,久治不愈者。
藥方
川貝母研成粉末二兩,用蜂蜜混合製成丸子,細嚼服用,用少量開水送服,仰臥休息一刻鐘。如果火氣很盛,也可以服用上清火寧肺湯。
杏仁丸
治療久咳,以及老人咳嗽喘急,不能睡覺的症状,服用此丸即可見效。
藥方
杏仁去皮尖,炒熟,胡桃肉去皮,二者等量,研磨成膏狀,加入煉蜜製成丸子,大小如彈珠。每次服用一丸,細嚼,用薑湯送服。
九仙散
治療各種咳嗽不止的症状。
人參(難辦者,用沙參),款冬花,桔梗,桑白皮,阿膠,貝母(各一錢),五味子,烏梅肉(各五分),粟殼(蜜炙,二錢)
姜一片,棗一枚,水煎服。若咳嗽未久者,忌服。
罌粟丸,治一切勞嗽如神。
粟殼(新者一半,去蒂,焙;陳者一半,泡去筋膜炒,各二兩)
為末,蜜丸。臨臥嚼服二錢,即睡。
四七湯,治七情氣鬱,上逆為咳。
白話文:
人參(對於困難的問題,使用沙參)、款冬花、桔梗、桑白皮、阿膠、貝母(每種各使用一分)、五味子、烏梅肉(每種各使用五分)、粟殼(用蜂蜜烤製,兩分)。
在煎煮藥材後,請服用。如果咳嗽時間不長,請避免使用此方。
罌粟丸,能治療所有勞累引起的咳嗽,如同神跡。
粟殼(新鮮的一半,去除蒂部,烘乾;陳舊的一半,浸泡去除筋膜後炒乾,每種各使用六錢)。
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粉末,然後用蜂蜜製成丸狀。在睡前嚼服兩分,然後就能進入睡眠。
四七湯,能治療因情緒壓力導致的上逆咳嗽。
半夏(二錢),茯苓(錢半),厚朴(姜炒,一錢),紫蘇葉(八分),
生薑一錢,紅棗二枚,水煎服。
安腎丸,治腎虛咳逆,煩冤。
肉桂,附子(制,各二錢),巴戟(去心),白蒺藜(炒,去刺),山藥,茯苓,肉蓯蓉(酒浸,去甲),石斛(去根),萆薢,白朮,補骨脂(各三兩),桃仁(八錢),
白話文:
半夏兩錢、茯苓一錢半、厚朴(薑炒)一錢、紫蘇葉八分,生薑一錢、紅棗兩枚,加水煎煮服用。此方名為安腎丸,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咳嗽上逆、心煩意亂等症狀。方中包含肉桂、附子(制)、巴戟(去心)、白蒺藜(炒去刺)、山藥、茯苓、肉蓯蓉(酒浸去甲)、石斛(去根)、萆薢、白朮、補骨脂(各三兩)、桃仁八錢。
上為末,蜜丸,鹽湯下。
越婢加半夏湯,治肺脹喘咳,鼻扇肩抬。
麻黃(八分),石膏(錢半),生薑(五分),甘草(五分),半夏(錢半),大棗(三枚)
水煎服。
紫金散,治久嗽,日夜不得眠。
南星(去皮臍),白礬,甘草(各一錢),烏梅肉(二兩),
上為細末,於新瓦上炒紫,再研。每用二錢,臥時以溫水加齏汁調服,便仰臥。藥入肺,即嗽止得睡。
白話文:
功效
治療肺脹喘咳,鼻子扇動,肩膀上抬等症狀。
組成
- 麻黃 八分
- 石膏 半錢
- 生薑 五分
- 甘草 五分
- 半夏 半錢
- 大棗 三枚
用法
水煎服。
功效
治療久咳,日夜無法入睡的症狀。
組成
- 南星 (去皮臍) 一錢
- 白礬 一錢
- 甘草 一錢
- 烏梅肉 二兩
用法
-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放在新的瓦片上炒至紫黑色,再研磨成粉末。
- 每次服用二錢,睡前用溫水和少量齏汁調和後服用,並仰臥。
- 藥物進入肺部,咳嗽就會停止,可以安然入睡。
備採古來治嗽至簡至穩諸方於後,以便取用。
痰咳嗽,用蛤粉於瓦上炒紅,入青黛少許,麻油數點,水調服。○氣實者痰嗽,用荊瀝加薑汁;氣虛者,用竹瀝加薑汁。○內傷咳嗽,用紫菀、款冬花各一兩,百部五錢為末。每用三錢,以姜三片,烏梅一個,煎湯調下。○痰嗽難臥,用胡桃三個,姜三片,臥時嚼服,少用開水吞下,即臥。
○濕痰嗽,以半夏為主,同南星、白朮,丸服。熱痰,同南星、黃芩丸服。肺熱,同栝蔞仁丸服。老痰,浮水石丸服。○痰火者,黃芩、桔梗、前胡、麥冬、兜鈴,俱清肺除痰。○咳痰氣臭,用射干以散熱。貝母、知母、枇杷葉,俱清肺消痰止嗽。○肺傷咳嗽,紫菀煎服。陰虛久咳,用款冬、百部,未服。
白話文:
備採古來治嗽至簡至穩諸方於後,以便取用。
以下列出古來治療咳嗽的簡單有效方子,以供參考使用。
痰咳嗽:
- 蛤粉於瓦上炒至紅色,加入少量青黛、幾滴麻油,用水調服。
氣實痰嗽:
- 荊瀝加薑汁服用。
氣虛痰嗽:
- 竹瀝加薑汁服用。
內傷咳嗽:
- 紫菀、款冬花各一兩,百部五錢,研磨成粉。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三片薑、一個烏梅,煎湯服用。
痰嗽難臥:
- 胡桃三個,薑三片,睡前嚼服,少許開水送下,即可入睡。
濕痰嗽:
- 以半夏為主藥,加入南星、白朮,製成丸劑服用。
熱痰:
- 加入南星、黃芩丸服用。
肺熱:
- 加入栝蔞仁丸服用。
老痰:
- 浮水石丸服用。
痰火:
- 黃芩、桔梗、前胡、麥冬、兜鈴,皆可清肺除痰。
咳痰氣臭:
- 射干可散熱。
貝母、知母、枇杷葉:
- 皆可清肺消痰止咳。
肺傷咳嗽:
- 紫菀煎服用。
陰虛久咳:
- 款冬、百部,未服。
注:
- 以上藥方僅供參考,請勿自行服用,需經中醫師診斷後再使用。
- 部分藥材名已標註現代中藥名稱,方便查找。
- "[ ]" 中的文字是現代中藥名稱,方便對照。
或用款冬、百合,蜜丸服,更妙。○咳甚,用款冬花燒煙,以筒吸之良。○痰咳,咽喉不利,用訶子含之,咽津,殊效。
白話文:
有時候也可以使用款冬和百合,製成蜜丸服用效果會更好。如果咳嗽很嚴重,可以用款冬花燃燒產生的煙霧,透過管狀物吸入來緩解。如果有痰且喉嚨不舒適,可以口含訶子,吞下其汁液,效果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