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之八·雜證 (6)
卷之八·雜證 (6)
1. 二十二、論癥、瘕、痃、痞、癖等症
癥者,得之傷食,脅痛吐逆,飲食不下。其治以補脾為主,佐以消磨。
瘕者,得之傷血,脅間有塊如石,按之痛引少腹,去來無常,肚硬而脹,食減餐泥,假物成形,如血鱉之類,成為疳積。總因氣血俱虛,風寒襲於外,飲食滯於中,久而不化,邪並於陰而為癥,邪並於陽而為瘕。治宜調養脾胃。磨積消疳,奏效遲緩。
痃者,因氣滯為積,其皮厚,在肌肉之間,有可見者也。治宜理氣補氣,待正氣旺,用艾炷之。(凡灸法,用艾揉熟,其軟如綿,為黃豆大一炷,安上灸之。灸至將痛難忍,去之,又用一炷灸之。總以二三十炷為定。如是者連灸幾日,不必傷肉起泡,最妙。)
痞者,得之傷氣,胸腹膨脹,刺痛往來,是熱氣蘊於胸膈之間,停飲聚於腹脅之內,於是榮衛不得流行,臟腑不得宣通,而乃成結也。惟宜安胃養脾,佐以順氣化滯之品。蓋胸為受氣之所,非有物也,不可作有形攻治。
癖者,是因積得之。其症如腸癖之疾,似痢非痢,肚腹干痛,心胸滿悶,久則頑結不散,有類痞狀,多在隱僻之處。又有食癖、乳癖、痰癖、虛癖、驚癖之分,其傷氣血一也。治宜調氣養血。血氣一旺,然後因其症而治之,庶得全愈。
白話文:
[二十二、討論癥、瘕、痃、痞、癖等疾病]
癥這種病,主要是因為飲食過量或不當導致,會有肋側疼痛、嘔吐及吞嚥困難的症狀。治療上應以補充脾胃功能為主,輔以消化和消除積食。
瘕這種病,由血液循環受阻引起,肋側會出現像石頭一樣的硬塊,按壓時會感到疼痛,並牽連到下腹部,且位置會不定時移動。腹部會變得堅硬且腫脹,食慾減退,食物不易消化,有時會形成像血吸蟲的寄生蟲,導致營養不良。總的來說,這是因為氣血兩虛,外受風寒,飲食消化不良,長期下來,邪氣侵犯陰性器官會形成癥,侵犯陽性器官則形成瘕。治療上應調理脾胃,慢慢消除積食和營養不良。
痃這種病,是因氣滯不暢導致積累,病變部位的皮膚會變厚,位於肌肉之間,有時可以看得到。治療上應以調節和補充氣力為主,等到體質強壯後,可以使用艾灸。
痞這種病,由氣力受損引起,會有胸部和腹部膨脹,以及陣發性的刺痛感,這是因為熱氣在胸腔積聚,飲食在腹部積存,進而影響血液循環和臟腑運作,最終形成結塊。應以調理脾胃,輔以順氣和消除積食的藥物。
癖這種病,是由積累所導致,症狀類似腸道疾病,類似但又不是痢疾,會有腹部乾痛和心胸悶脹的感覺,時間久了就會形成難以消散的結塊,與痞類似,但多發生在身體較隱蔽的位置。還可分為食癖、乳癖、痰癖、虛癖、驚癖等種類,但都與氣血受損有關。治療上應調整氣力,滋養血液,當氣血旺盛後,再根據具體病情進行治療,才能達到完全康復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