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十三·雜證 (1)
卷十三·雜證 (1)
1. 疝方分類
治沖疝氣上衝心,二便不通,小腹與陰相引痛甚,此肝邪上厥也。
木香散
木香,陳皮,良薑(炒),乾薑(炒。各六分),訶子,枳實(各錢半),草豆蔻(一錢),黑牽牛(六分半),川芎(一錢),
水煎服。
治狐疝臥則入腹,立則出腹,與狐相似。
蜘蛛散
蜘蛛(十四枚。勿用五色者、身有毛刺者,薄小者,須用屋西南有網,身小尻大,腹內有蒼黃膿者佳。去頭,微炒研),肉桂(五分),
上為末,每服一錢,此仲景方也。
治㿗疝陰囊腫大不一,痛不可忍。
荔枝散
荔枝核(十四枚,燒存性,用新者),大茴(炒),沉香,木香,青鹽,食鹽(各七分),川楝肉,小茴香(炒,各二錢),
為末,酒調三錢服。
治木腎不痛。
南星,半夏,黃柏,蒼朮,枳實,白芷,神麯,滑石,吳茱萸,昆布,山楂
等分為末,酒糊丸,鹽湯下。外用馬鞭草搗塗,效。
治厥疝脾受肝邪,厥逆,心痛吐食。
當歸四逆湯
當歸尾(一錢四分),附子(制),肉桂,小茴(炒。各六分),柴胡(七分),白芍(八分),元胡(六分),川楝子(一錢),茯苓(一錢二分),澤瀉(六分),
水煎服。
治瘕疝脾經濕熱,傳於腎陰,腫痛,或挺縱不收,或漬膿血,白自流出。
烏頭湯,治內熱,外為寒束。
川烏頭(炮),梔子仁(炒。各三錢),
煎服。
治㿉疝,陽明經病,小腹旁壯如黃瓜,血漬脬囊,結成癰腫,腫少血多。用:
桃仁,元胡,甘草,茯苓,白朮,枳殼,山楂,橘核,荔枝核
等分,水煎服。
治㿉癃疝內有膿血,小便不通。
加味通心散
瞿麥穗,木通(去皮),梔子仁,黃芩,連翹,甘草,枳殼,川楝子(去核),歸尾,桃仁(去皮尖,炒),山楂
上等分為末,燈心、車前子煎湯,調服三錢。或用五苓散加桃仁、山楂亦妙。
木香楝子散,治疝氣久不愈者,服此神效。
石菖蒲(一兩,炒),青木香(一兩,炒),蓽薢(五錢),荔枝核(二十枚,捶碎,炒),川楝子(二十枚。巴豆二十枚同炒黃赤色,去巴豆不用),
共研末,水調服。
龍膽瀉肝湯,治腎本不虛,而肝經濕熱,火旺筋縮,莖中或痛或癢,或挺縱不收,白物如精,隨溺而下者,此筋疝也。
龍膽草(酒炒),天冬,麥冬,甘草,黃連(炒),山梔,知母(各一錢),黃芩(一錢二分),柴胡(錢半),五味(三分),
水煎服。
神應散,治寒疝諸疝,心腹大痛,散氣開鬱。
元胡,胡椒,小茴(等分),
為末,每服二錢,酒調下。
守效丸,治久墜而不痛者,是即㿗疝之類,單宜治濕理氣。
蒼朮,南星,白芷,川芎,山楂,半夏,枳殼(或改橘核)
等分為末,薑汁糊丸,鹽湯下。有寒,加吳茱萸。有熱,加山梔子。又或加青皮、荔枝核。此方治㿗疝之妙藥。
白話文:
疝方分類
治疝氣衝擊心臟,大小便不通,小腹及陰部牽引疼痛劇烈,這是肝臟邪氣上逆所致。
木香散:木香、陳皮、良薑(炒)、乾薑(炒)(各六分)、訶子、枳實(各一錢半)、草豆蔻(一錢)、黑牽牛(六分半)、川芎(一錢),水煎服。
治疝氣臥下時進入腹中,站立時則突出腹部,形狀像狐狸。
蜘蛛散:蜘蛛(十四枚,不用五彩、長毛刺、薄小的蜘蛛,屋西南角結網、體小尾大、腹內有黃色膿液者最佳。去頭,微炒研末),肉桂(五分),研末,每次服用一錢,這是仲景方劑。
治陰囊腫大不均,疼痛難忍。
荔枝散:荔枝核(十四枚,燒成灰,用新鮮的),大茴香(炒)、沉香、木香、青鹽、食鹽(各七分)、川楝子肉、小茴香(炒,各二錢),研末,酒調服三錢。
治腎臟不疼痛。
南星、半夏、黃柏、蒼朮、枳實、白芷、神麴、滑石、吳茱萸、昆布、山楂等量研末,酒糊丸,鹽湯送服。外用馬鞭草搗碎塗敷,有效。
治厥逆性疝氣,脾臟受肝臟邪氣侵犯,厥逆,心痛,嘔吐食物。
當歸四逆湯:當歸尾(一錢四分)、附子(炮製)、肉桂、小茴香(炒)(各六分)、柴胡(七分)、白芍(八分)、元胡(六分)、川楝子(一錢)、茯苓(一錢二分)、澤瀉(六分),水煎服。
治脾經濕熱導致的疝氣,傳至腎陰,腫痛,或陰莖勃起不能縮回,或排出膿血,白色分泌物自行流出。
烏頭湯:治內有熱邪,外受寒邪束縛。川烏頭(炮製)、梔子仁(炒)(各三錢),煎服。
治陰囊腫大如黃瓜狀的疝氣,陽明經病症,血漬於陰囊,形成癰腫,腫脹較少,出血較多。用桃仁、元胡、甘草、茯苓、白朮、枳殼、山楂、橘核、荔枝核等量,水煎服。
治陰囊腫大伴有膿血的疝氣,小便不通。
加味通心散:瞿麥穗、木通(去皮)、梔子仁、黃芩、連翹、甘草、枳殼、川楝子(去核)、當歸尾、桃仁(去皮尖,炒)、山楂等量研末,燈心草、車前子煎湯調服三錢。或用五苓散加桃仁、山楂也很好。
木香楝子散:治疝氣久治不愈者,服用此方效果神奇。石菖蒲(一兩,炒)、青木香(一兩,炒)、蓽茇(五錢)、荔枝核(二十枚,捶碎,炒)、川楝子(二十枚,與巴豆二十枚同炒至黃赤色,去巴豆不用),共研末,水調服。
龍膽瀉肝湯:治腎臟本不虛弱,但肝經濕熱,火旺盛筋脈收縮,陰莖疼痛或瘙癢,或勃起不能縮回,有白色分泌物如精液,隨小便排出,這是筋疝。龍膽草(酒炒)、天冬、麥冬、甘草、黃連(炒)、山梔子、知母(各一錢)、黃芩(一錢二分)、柴胡(一錢半)、五味子(三分),水煎服。
神應散:治寒疝等各種疝氣,心腹劇痛,散氣解鬱。元胡、胡椒、小茴香(等量),研末,每次服用二錢,酒調服。
守效丸:治疝氣久墜而不痛者,屬於陰囊腫大的疝氣,單獨治療濕邪和理氣。蒼朮、南星、白芷、川芎、山楂、半夏、枳殼(或換成橘核)等量研末,薑汁糊丸,鹽湯送服。若有寒邪,加吳茱萸;若有熱邪,加梔子;也可加青皮、荔枝核。此方是治療陰囊腫大疝氣的良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