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十四·婦科(上) (13)
卷十四·婦科(上) (13)
1. 十八、論藥各有所宜
凡種子之方,各有所宜。寒者宜溫,熱者宜涼,滑者宜澀,虛者宜補。不知因人而用,而但知傳方,見一人偶中,而不論宜否,競相制服,其遺害不小。至於香附,王好古曰,乃婦人之要藥,多服亦能走氣。而人不言走氣,但治婦人,不論虛實,無不用之。不知香附氣香、味辛、性燥,惟開鬱散氣,行血導滯,乃其所長,若氣血虛者用之,大能泄氣耗血。凡今婦人,十有九虛,用之不當,則胎元之氣日耗,無望後嗣矣。
白話文:
在使用藥物的選擇上,每種藥都有其適合的情況。對於體質偏寒的人,應使用溫性藥物;體質偏熱的人,則適合涼性藥物;體質過於滑利的,則應使用收澀的藥物;體質虛弱的,則需使用補益的藥物。若不懂得根據個人體質來選擇合適的藥物,只是單純的照搬藥方,即使偶爾對症,也不去判斷是否真的適合,就盲目跟風使用,這樣造成的傷害不容小覷。
至於香附這種藥材,古人王好古曾說,這是婦女的重要藥物,但是過量使用也可能導致氣力流失。然而人們只關注其治療婦科疾病的效用,不管病人的實際體質是虛是實,都大量使用。實際上,香附具有濃鬱的香氣,味道辛辣,性質燥烈,主要功效是開解鬱悶,散發氣滯,促進血液循環,消除淤滯,這纔是它的強項。如果氣血兩虛的人使用它,反而會大大消耗氣力,損耗血液。現在的婦女,十之八九都是體質虛弱的,如果使用不當,就會導致胎兒的元氣逐漸耗損,影響到後代的生育。
2. 十九、天時地利
(文略)
白話文:
(文略)
3. 二十、飲食
飲食各有所宜,似不必過為拘執,惟酒多者為不可。酒後入房,雙斧以伐枯樹,為性命憂矣。若欲種子者,雖調養有日,而一時酣醉,則精為酒亂,不惟不能成孕,縱或成孕,而他日痘疹驚風之禍,已胎於此。故與其多飲,不如少飲,更不如不飲。欲為子嗣計者,其毋以此為後著。
備揀求子單方,可以取用。
(文略)
白話文:
在飲食方面,每個人適合的食物都不盡相同,似乎不必過於嚴格限制,但過量飲酒則是絕對不行的。酒後行房,猶如雙斧砍伐枯樹,對生命健康堪慮。若想要孕育下一代,即使平日調理得當,但若某一刻過度醉酒,酒會使精氣混亂,不僅可能無法懷孕,就算成功懷孕,孩子未來可能出現水痘、痲疹、驚風等疾病,這些隱患可能已在這一刻埋下。因此,比起大量飲酒,少量飲酒更好,更何況是完全不飲。對於希望擁有子孫的人來說,千萬不要把過量飲酒當作次要考量。
以下是一些可以參考的求子偏方,可供使用。
(省略部分內容)
4. 胎孕門
5. 二十一、胎脈
婦人胎脈,陰搏陽別。少陰動甚,其胎已結。滑數不散,胎必三月,但數不散,五月可別。左數為男,右數為女。女胎如箕,男胎如釜。
陰搏陽別,寸為陽,尺為陰。搏者,謂尺搏觸而動,與寸陽之脈,迥然各別,此有子也。或兩寸脈,獨動而甚,胎必結矣。(此說為的。)動者往來流利,不與眾脈同也。自一月以至四月,始分男女。左疾為男,右疾為女。左右俱疾,定生二子。男脈多沉實,中滿之象,陽在內也。
女脈多浮虛,中虛之象,陰在內也。男女孕於胞胎,女面肖母而懷,足膝抵腹,下大上小,故胎如箕。男面向母而懷,則背脊抵腹,其形正圓,故如釜也。且胎有男女,而成有遲數,男動在三月,陽性早也。女動在四月,陰性遲也。此皆正理,毫忽不爽。
三月胎脈,滑疾不散。五月俱疾而不散,不甚滑耳。至六月以後,不甚疾連,及八、九、十月,血氣流通,其脈平和,而如無妊,但兩寸活動,稍不同耳。非醫者深明脈理,病者直明其故,難以診而知也。然亦有始終洪數不變者,其氣血甚盛,不可以一例拘也。
凡胎孕之脈數,勞損之脈亦數,大有相似。然損脈之數多兼弦澀,胎脈之數必兼和滑,為不同耳。
經曰:「身有病而無邪脈者,妊也。身有病,經閉也。經閉之脈,尺中來而斷絕。無邪脈者,尺中之脈和勻而無病,故為胎也。」《啟蒙》曰「欲產之婦脈離經,離經之脈認分明。其來大小不調勻,(且復歇至。)或如雀啄屋漏應。腰疼腹痛眼生花,產在須臾卻非病。」
白話文:
[二十一、胎脈]
婦人的胎脈,特徵在於陰脈搏動而與陽脈區別開來。當少陰脈搏動特別顯著時,表示胎兒已經形成。若脈象滑數且不散亂,可以推測胎兒約在懷孕三個月左右。如果脈象僅是數而不散,則可能懷孕五個月了。左邊脈象數為男胎,右邊脈象數為女胎。懷女胎時,胎兒形狀像簸箕;懷男胎時,胎兒形狀像鍋。
陰搏陽別,指的是寸脈屬陽,尺脈屬陰。搏動是指尺脈搏動且觸感明顯,與寸脈的脈象截然不同,這就是懷孕的跡象。或者,兩寸脈獨自強烈跳動,也是胎兒形成的徵兆。脈象的流利跳動,不與其他脈象相同,通常自一個月至四個月,才會開始分辨出男女胎。
左邊脈象較快為男胎,右邊脈象較快為女胎。若左右脈象都快,預示可能懷雙胞胎。男胎的脈象多數較沉實,有中滿的現象,因為陽氣在內。女胎的脈象多數較浮虛,有中空的現象,因為陰氣在內。男女胎兒在子宮內孕育,女胎的臉部特徵類似母親,腳和膝蓋頂住腹部,下部較大,上部較小,因此胎兒形狀像簸箕。男胎面向母親,背脊頂住腹部,形狀圓潤,因此像鍋。此外,胎兒性別不同,發育速度也不同,男胎在三個月時開始活動,因為陽性較早成熟。女胎在四個月時開始活動,因為陰性較晚成熟。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,毫無差錯。
懷孕三個月時,胎脈滑順且頻率高,不會散亂。到了五個月,兩手脈象頻率都高,但不像之前那麼滑順。到六個月後,脈象頻率不再那麼高且連續,直到八、九、十個月,血氣流通,脈象平和,彷彿沒有懷孕,但兩手脈象仍有些許不同。如果不是醫生對脈象有深入理解,或者患者自己明白這些道理,很難單憑診斷得知。然而,也有部分孕婦從頭到尾脈象都洪大頻率高,這是因為他們的氣血非常旺盛,不能一概而論。
一般來說,懷孕的脈象頻率高,但勞損的脈象也可能頻率高,兩者很相似。然而,勞損的脈象通常會伴有弦澀,懷孕的脈象必定伴有和順滑暢,這就是兩者的區別。
根據古籍記載,「身體有病但脈象沒有異常,表示懷孕。身體有病,月經停止,則脈象在尺脈部位出現斷續。如果脈象沒有異常,尺脈部位的脈象和順均勻,無疾病徵兆,那就是懷孕的跡象。」《啟蒙》記載「即將生產的婦女脈象會出現異常,異常的脈象容易辨識。脈象大小不均勻,且間歇出現。脈象或如鳥啄食,或如屋漏雨滴。腰痛腹痛,眼睛模糊,看似病態,但實際上即將生產。」
6. 二十二、胎前調養免至墮胎
婦人受胎之後,最宜調飲食,淡滋味,避寒暑,則胎元完固,生子無疾。若喜啖酸辛煎炒、肥甘生冷之物,脾胃受傷,胎則易墮;寒熱交雜,子亦多疾。……皆有明驗,所宜禁者。不可忽也。
古者婦人有孕,即居側室,不與夫接。若不知禁忌,縱情恣欲,有觸動胎氣而墮者,有敗精凝滯而礙產者,有生子多疾,痘瘡稠密者,種種有害,所宜深戒。試觀百物,有胎之後,並不交合,幾有墮胎者,何人之不如物也!
孕婦七情,宜知自慎。喜怒憂思悲恐懼,一有所過,母氣必傷,子氣應之。母傷,則胎易墮;子傷,則臟氣不完,病斯多矣。盲聾喑啞之類,皆胎養之故也。明哲之婦,庶能慎焉。
古有胎教,言動必端,心思必慎。凡淫聲豔色,不留耳目;異端邪教,勿入庭室。並不使之好逸惡勞,貪眠養驕,庶得清純中正,和平長厚之道,以養胎孕。血氣流通,百脈暢適,以便產育,……臨盆亦易,其有賴於胎教也大矣。
凡婦人受種之後,不惟勿復交接,以擾子宮,而且勿勞苦,勿食冷,勿疾行,勿數浴,勿飲酒,勿令之怒,勿令之驚,勿登高臨深,勿伸身舉重。少有觸犯,其胎必墮。
白話文:
在女性懷孕後,最重要的是調整飲食,保持口味清淡,遠離極端的溫度,這樣胎兒的健康狀況會更加穩定,出生的小孩也不容易生病。如果她們喜歡吃辛辣、油炸、肥膩或生冷的食物,這會傷害到脾胃,導致胎兒容易流產;如果身體經常處於冷熱交替的狀態,孩子出生後也可能多病。這些現象都有確鑿的實證,應該避免。
在古代,女性一旦懷孕,就會被安排住在側房,避免與丈夫親密。如果不知道要忌諱什麼,任由自己的慾望,可能會因為刺激到胎氣而流產,或者因為精子品質不佳影響生產,甚至可能讓孩子出生後疾病纏身,像是皮膚上的疹子特別多等。這些都是應該嚴格避免的。你看看動物,它們懷孕後就不會再交配,有誰會流產?人類怎麼會比不上動物呢?
懷孕的女性,應該控制自己的情緒。過度的喜悅、憤怒、憂慮、思念、悲傷、恐懼,都會對母親的健康造成影響,進而影響胎兒。母親受傷,胎兒就容易流產;胎兒受傷,則可能器官發育不全,日後可能疾病纏身。像失明、聾啞、口吃等問題,都可能是懷孕期護理不當所導致的。聰明的母親,應該懂得謹慎處理。
古人有所謂的胎教,行為舉止必須端正,思考必須謹慎。所有不當的聲音和畫面,都不該讓她們接觸;任何異端邪說,都不能進入她的生活空間。同時,不能讓她們養成懶惰和驕傲的習慣,這樣才能培養出純淨、正直、平和、善良的個性,用來滋養胎兒。這樣血氣就能流通,脈絡也能順暢,有助於生產,甚至連分娩也會比較容易,胎教的重要性由此可見。
總之,女性一旦懷孕,就不應該再與丈夫發生性關係,以免幹擾子宮;同時,不要讓她們過度勞累,避免食用冰冷的食物,不要快速行走,不要頻繁洗澡,不要喝酒,不要讓她們生氣,不要讓她們驚嚇,不要讓她們攀高或接近危險的地方,也不要讓她們做重活。只要稍微疏忽,就可能導致胎兒流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