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國綱

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十四·婦科(上)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四·婦科(上) (14)

1. 二十三、女轉男胎

(文略)

白話文:

(文略)

2. 二十四、論墮胎

婦人受胎,七日一變,今之墮胎者,多不知在一月之內。一月屬肝,怒則多墮。喜洗下體,竅開亦墮。(此人不知,須宜留神。)一次既墮,肝脈受傷,下次亦墮。今之無子者,大半如是,非盡不受胎也。又有在三月、五月、七月墮胎者多,在二月、四月、六月者少。蓋諸經養胎,臟陰而腑陽,三月屬心,五月屬脾,七月屬肺,皆在五臟之陰,陰常易虧,故多墮耳。如在三月曾墮,後孕至期,必乘其所虛而亦墮,以心脈受傷故也。

須預於二月調補心經,(方法載後。)五月、七月亦然,必多服健脾益氣養榮之藥。一有胎,日不可間,值前墮胎之月,更宜著神。凡上文所載一切損胎之事,毫不可犯,則胎元固,而麟趾呈祥矣。墮胎者,由氣血不足以固胎元也。然不足之中,尚有性稟偏陰偏陽,或寒或熱之異。

如概謂黃芩、白朮為安胎之聖藥,其貽害不小。惟憑脈調治,乃為當耳。如陰虛內熱者,而用艾葉、白朮、砂仁溫暖之劑,則陰道愈消,如草木之無雨露,自然枯萎也。如陽虛內寒者,而用黃芩、白芍、生地涼血之藥,則脾胃虛寒,氣血益弱,猶果品春夏易生,秋冬少結也。故辨症合宜,雖寒熱俱可益人,經所謂應犯無法,似乎無犯也。

平補固胎湯(新),治種玉之後,即平補氣血,以固胎元,免其下墮。

淮山藥(炒),當歸(去尾,酒洗),杜仲(糯米泔炒),白芍(酒炒。各二錢),白朮(錢半),熟地(三錢),益母子(一錢,炒),甘草(炙,一錢),川續斷(節節斷皮,黃皺如雞腳,折之有煙塵者真。二錢),升麻(鹽水炒,三分),黃耆(蜜炒,錢半),

棗三枚,白蓮子(去心,微炒,捶碎)七粒引。如虛寒作嘔逆者,加生薑一錢。如體虛兼熱,口渴便燥等證,加黃芩一錢五分,或加生地二錢。如氣逆多滯者,加去白陳皮八分。或加童便炒香附七分,即砂仁亦可。如有所觸而動血者,加阿膠二錢。此方和平,有孕者宜常服。

養血舒肝湯(新),治受胎一月,系屬肝經。前此或墮,後孕至期亦墮,宜於交合之後,即生血養肝。肝安,則木不侮土,脾亦安,而胎元之根本固矣。

當歸身(二、三錢),熟地(三、五錢),白芍(酒炒,錢半),甘草(炙,一錢),阿膠(蛤粉炒),白朮,杜仲(鹽水炒。各錢半),枸杞(二錢),淮山藥(炒,二錢),

棗引。如怒後傷肝,氣逆脅痛,加青皮六分,柴胡(酒炒)七分。

加減歸脾湯(新),胎至三月,心經養之。前此或墮,心經受傷,後孕宜預於二月調補之。必須大劑,不宜間斷,保過三月,可無虞矣。

人參(或以山藥炒黃四錢代之),白朮(三錢),黃耆(蜜炒,二錢),茯神(二錢),當歸(二、三錢),棗仁(炒研,錢半),遠志(三、五分),甘草(炙,一錢),陳皮(八分),杜仲(鹽水炒,錢半),川續斷(酒浸一錢),升麻(三分),

白話文:

二十四、論墮胎

女人懷孕,每七天胎兒都會變化一次,現在很多墮胎的人,都不知道懷孕一個月內胎兒的變化。懷孕一個月屬肝,如果生氣則容易流產。喜歡清洗下體,導致陰部開口受損也會流產。(這點很多人不知道,要特別注意。)一次流產後,肝脈受損,下次更容易流產。現在很多不孕不育的婦女,大多是因為這樣,並不是完全不能受孕。此外,懷孕三個月、五個月、七個月流產的比較多,懷孕二個月、四個月、六個月流產的比較少。這是因為各個經脈都參與孕育胎兒,臟腑陰陽平衡很重要,懷孕三月屬心,五月屬脾,七月屬肺,這三個月份都屬於五臟中的陰,陰氣容易虧損,所以容易流產。如果懷孕三個月曾經流產,下次懷孕到這個月份,也必然因為心脈受損而流產。

必須在懷孕二月就開始調理心經(方法後面會提到),五月、七月也一樣,必須服用很多健脾益氣養血的藥物。懷孕後,每天都不能鬆懈,尤其是在之前流產的那個月,更要小心謹慎。以上所有可能導致流產的事情,一點都不能犯,這樣才能胎兒穩固,順利生產。流產的原因,都是因為氣血不足,無法穩固胎兒。然而氣血不足的原因,還包括先天體質偏陰偏陽,或寒或熱的不同情況。

如果籠統地認為黃芩、白朮是保胎的聖藥,那危害可不小。必須根據脈象來調理,才是正確的。如果陰虛內熱,卻使用艾葉、白朮、砂仁等溫熱的藥物,那麼陰道會越來越乾涸,就像植物缺少雨露一樣,自然會枯萎。如果陽虛內寒,卻使用黃芩、白芍、生地等涼血的藥物,那麼脾胃會更加虛寒,氣血也會更加虛弱,就像水果在春夏容易生長,秋冬卻很少結果一樣。所以,必須辨證施治,即使是寒熱的藥物,都能益人,經書上說的“應犯無法,似乎無犯”,就是這個道理。

平補固胎湯(新方),用於調理生產完之後,平補氣血,穩固胎元,避免流產。

配方:淮山藥(炒)、當歸(去尾,酒洗)、杜仲(糯米水炒)、白芍(酒炒)、白朮、熟地、益母子(炒)、炙甘草、川續斷(節節斷皮,黃皺如雞腳,折之有煙塵者為真)、升麻(鹽水炒)、黃耆(蜜炒)、大棗三枚,白蓮子(去心,微炒,捶碎)七粒。如虛寒作嘔逆者,加生薑;如體虛兼熱,口渴便燥,加黃芩或生地;如氣逆多滯,加陳皮或童便炒香附或砂仁;如有所觸而動血者,加阿膠。此方平和,懷孕者可以常服。

養血舒肝湯(新方),治療懷孕一個月,屬於肝經。如果以前曾經流產,下次懷孕也容易在這個月份流產,宜在同房後就開始服用,以養血護肝。肝臟安好,則木不克土,脾胃也安好,胎元之根本也就穩固了。

配方:當歸身、熟地、白芍(酒炒)、炙甘草、阿膠(蛤粉炒)、白朮、杜仲(鹽水炒)、枸杞、淮山藥(炒)、大棗。如怒後傷肝,氣逆脅痛,加青皮、柴胡(酒炒)。

加減歸脾湯(新方),懷孕三個月,心經負責養胎。如果以前曾經流產,心經受損,下次懷孕應該在二月就開始調理。必須用大劑量,不能間斷,保過三個月,就沒問題了。

配方:人參(或以山藥炒黃代替)、白朮、黃耆(蜜炒)、茯神、當歸、棗仁(炒研)、遠志、炙甘草、陳皮、杜仲(鹽水炒)、川續斷(酒浸)、升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