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十六·本草(上) (17)
卷十六·本草(上) (17)
1. 五十三、山藥
(又名薯蕷,味甘微咸,性澀,入肺、腎、脾三經。生用滋陰,炒黃補脾。)治諸虛百損,五勞七傷。清虛熱,(補陰。)固腸胃,(味甘。)止瀉痢、遺精、(性澀。)帶濁。(同骨脂用。)補中益氣,(色白入肺。)補腎健骨。(味鹹入腎,同菟絲用。)按山藥和平,無往不宜,但性緩,非多用無益,且難圖近功,忌與面同食。
白話文:
(山藥,又稱為薯蕷,味道甘甜略帶鹹味,性質收澀,能作用於肺、腎、脾三個臟腑。生用可以滋養陰液,炒黃後則有助於補脾。)它能治療各種虛弱症狀和全面的身體損耗,包括五勞七傷。能清除虛熱,(滋補陰液。)鞏固腸胃功能,(因味道甘甜。)制止腹瀉、痢疾、遺精,(因其性質收澀。)以及白帶異常。(若與骨脂一同使用效果更佳。)它還能補充中氣,增加體力,(因其顏色白色,對肺部有益。)補腎壯骨。(因其味道略鹹,對腎臟有補益作用,與菟絲一同使用效果更佳。)根據記載,山藥性質平和,適用於所有人,但因其功效較為緩慢,若非大量使用則效果不明顯,而且難以立即見效,食用時應避免與麵食一同食用。)
2. 五十四、延胡索
(味辛氣溫,入肺、脾、肝、心包四經。酒炒行血,醋炒止血,生用破血,炒用調血。欲上行酒炒,下行鹽水炒。)能行氣中血滯,血中氣滯。調月水,氣血凝滯而痛。(氣血不和,因不以時至。)治產後血逆上衝,(用酒煮或用酒磨。)通經療疝,化癖舒筋、心腹小腹諸痛,除折傷積血。
(皆活血化氣之效。)按延胡索走而不守,惟有瘀滯者宜之,若血虧氣虛,妊婦者,均忌之。
白話文:
【五十四、延胡索】
(延胡索味道辛辣,性質溫和,能進入人體的肺、脾、肝、心包等四條經絡。以酒炒制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以醋炒制則能幫助止血,生用的話可以破血散瘀,炒制後使用則有助於調節血液。如果想讓藥力向上行,就用酒炒;如果想向下行,就用鹽水炒。)
它能夠促進氣血中的血液流通,解除氣血阻滯的情況。調節月經,對因氣血凝滯導致的疼痛有緩解作用。(當氣血不和諧,就會導致月經不準時來臨。)可以治療產後因為血液逆流導致的衝擊感,(這時可以用酒煮或用酒磨製。)能疏通經絡,治療疝氣,化解體內的硬塊,舒緩筋骨,對心腹、小腹的各種疼痛有療效,能清除骨折後產生的淤血。
(這些都是活血化瘀、調節氣血的效果。)根據記載,延胡索藥性流動,不固定在某一部位,只適合於有瘀血阻滯的人使用,如果是血虧氣虛或者懷孕的婦女,都不適合使用。
3. 五十五、白豆蔻
(味辛氣溫,入脾,肺二經。去衣微炒。)行三焦,暖脾胃,(辛溫。)利肺氣,除嘔逆。治翻胃、宿食,膨脹、噎膈,(胃寒氣滯。)祛瘧疾,(脾虛生痰。)去白睛翳膜,(白睛屬肺,能散肺滯。)解酒毒,胃口冷痛。(除寒燥濕。)按白豆蔻辛溫,火升作嘔、因熱腹痛、肺火痰嗽者忌之。
白話文:
【五十五、白豆蔻】
(味道辛辣,性質溫和,主要影響脾臟和肺部。使用前去除外皮,輕微炒過。)
它能促進三焦(上焦心肺、中焦脾胃、下焦腎膀胱)的運作,溫暖脾胃,(因其辛辣溫和的特性。)有助於肺部氣血順暢,消除嘔吐。治療反胃、消化不良,脹氣、吞嚥困難,(由胃寒和氣滯引起。)驅除瘧疾,(因為脾虛導致生痰。)消除白眼珠上的障礙物,(白眼珠歸屬肺部,白豆蔻能疏解肺部阻滯。)解酒精中毒,緩解胃部冰冷疼痛。(有去除寒冷和燥濕的效果。)
然而,白豆蔻性辛辣溫熱,對於火氣上升引起的嘔吐、因熱導致的腹部疼痛、肺部有火引發的咳嗽痰多等情況,應避免食用。
4. 五十六、草豆蔻
(味辛性溫,入肺、脾、胃三經。閩產者是,容如砂仁,辛香氣和。或飯包煨,或面拌炒熟,研碎用。)破滯氣,除寒氣,止心腹冷痛。(溫也。)治脹滿、吐酸,積聚、噎膈,霍亂、瀉痢。(辛熱香散。)按草豆蔻雖能暖胃健脾,但性辛燥,不得過服。若陰虛而血不足者禁之。(殺魚肉毒、嗽除口臭。)
白話文:
【五十六、草豆蔻】
(味道辛辣,性質溫和,主要影響肺、脾、胃三個部位。福建產的品質較佳,形狀類似砂仁,有著辛香和諧的氣味。使用時,可將其包裹在米飯中煨煮,或者與麵粉拌炒至熟,再研磨成粉末使用。)
它能打破體內的滯滯氣息,驅除寒氣,緩解心腹的冷痛。(具有溫熱作用。)能治療腹部脹滿、噁心吐酸,以及各種積聚、噎膈、霍亂、瀉痢等症狀。(因為它的辛辣、熱性及散發的香味。)
然而,草豆蔻雖然能溫暖胃部,強化脾胃功能,但是其性質辛燥,不能過量服用。對於陰虛且血液不足的人,應禁止使用。(另外,它還能解魚肉中的毒素,去除口臭。)
5. 五十七、草果
(味辛氣猛,入胃經。飯包煨熟用。),辛烈氣雄。治瘟疫初起,(瘟疫,毒在膜原,宜治以達原飲,同檳榔、厚朴用,可除伏邪盤踞。)祛嶺南瘴氣,截瘧消痰。(佐常山能截瘧,或與知母同用。草果治太陰之寒,知母治陽明之熱,取其一陰一陽。)按草果辛烈,若瘧疾者,氣不實,邪不盛,須當酌用。
白話文:
【五十七、草果】
(草果的味道辛辣且性質強烈,主要作用於胃部。使用時,應先包裹在飯中蒸煮至熟。)
草果的辛辣特性非常強烈。它可以用於治療瘟疫剛開始的階段,(在瘟疫中,毒素主要存在於身體的內膜,應使用達原飲來治療,配合檳榔和厚朴一起使用,可以有效清除潛藏於體內的病邪。)能去除南方特有的瘴氣,並能抑制瘧疾和消除痰液。(與常山配合使用,可以更有效地抑制瘧疾,或者與知母一起使用。草果可以治療由寒引起的太陰病症,而知母則能治療由熱引發的陽明病症,兩者分別對應陰性和陽性的病症。)然而,草果性質過於辛辣,對於瘧疾患者來說,如果體質虛弱,邪氣並不是特別旺盛,必須要適量使用,以免造成身體負擔。
6. 五十八、肉豆蔻
(味辛性溫,入胃、大腸二經。麵包煨,透去油。忌鐵。),理脾暖胃,(辛溫氣香。)下氣調中,(脾得補而善運,氣自下也,非若陳皮、香附之泄耳。)逐冷祛痰。治大腸虛冷滑泄,(性溫而澀,初泄者忌用。)開胃、進食,除霍亂腹脹,(挾痰挾食者並宜之。)消食,解酒。
並治小兒吐逆、乳食不下,(胃寒。)行滯止痛。(氣香而辛。)按肉蔻性溫而澀,若濕熱積滯,火熱暴注泄瀉者禁用。
白話文:
【五十八、肉豆蔻】
肉豆蔻的味道辛辣且性質溫和,主要影響胃與大腸兩個部位。使用時需先用麵包包裹後煨烤,去除其油脂,但要注意不可與鐵器接觸。
它能調整脾胃功能,使胃部保持溫暖,其辛辣溫熱且帶有香味的特性,有助於調節體內氣息,使之順暢。它不是像陳皮或香附那樣直接促進氣息排放,而是通過補充脾胃,使其運作正常,氣息自然就能下降。同時,肉豆蔻也能驅散寒氣,消除痰液。
肉豆蔻適用於治療大腸虛弱冷涼所導致的滑泄,因其性溫且收斂,但對於初次出現的泄瀉狀況則不建議使用。此外,它還可以開胃,增加食慾,緩解因食物中毒或霍亂引起的腹部脹痛,尤其適合痰多或消化不良的情況。肉豆蔻亦能幫助消化,解除酒精中毒。
另外,它對於小兒嘔吐,無法吞嚥母乳或食物的情況也有療效,主要是因為小兒的胃部常處於寒冷狀態。肉豆蔻也能行氣止痛,因為它的氣息芳香且辛辣。
然而,需要注意的是,肉豆蔻的性質溫熱且收斂,因此對於濕熱過重,或因火熱導致的急遽腹瀉狀況,應避免使用。
7. 五十九、補骨脂
(辛苦大溫,入心包、命門二經。酒蒸,或鹽水炒用。忌蕓薹、羊血,惡甘草。),固下元,暖水藏。治下焦無火、腎冷精流、五更腎泄,(脾虛發泄,補相火即所以補脾。)縮小便,療遺尿、陰冷囊濕,(皆屬命門火衰。)除腰膝冷痛,(腎足。)納氣定喘,(以其性降。
)婦人血脫氣陷。(亦猶男子之腎冷精流。)按補骨脂能補相火以通君火,脾土自旺。但性燥,凡血虛有熱,非其所宜,妊婦禁用。
白話文:
[五十九、補骨脂]
(其性質辛苦且大溫,主要影響心包和命門兩條經脈。使用時可經酒蒸,或用鹽水炒製。需注意避免與蕓薹、羊血一同服用,與甘草相剋。)
能夠鞏固下元,溫暖水藏。主治下焦無火、腎臟寒冷導致的精液自流、五更時分的腎臟洩瀉,(若脾虛引發洩瀉,補充相火實際上就是補脾。)有助於縮小便,治療遺尿、陰部寒冷及睪丸濕潤,(這些症狀均屬於命門火衰的表現。)消除腰膝冷痛,(針對腎臟問題。)調節氣息,穩定呼吸,(因為它的性質具有下降的作用。)
還能治療婦女因失血過多導致的氣血兩虛。(類似男性腎臟寒冷導致的精液自流。)
根據記載,補骨脂能補充相火以促進君火的運作,使脾土自行旺盛。但因其性質燥烈,對於血虛且有熱象的人並不適合,懷孕婦女應避免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