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十六·本草(上) (16)
卷十六·本草(上) (16)
1. 五十一、木通
(味辛甘而淡,入心包、心肺、大小腸、膀胱五經。懷產者佳,體輕而鬆,兩頭皆通。)降心火,清肺熱,(肺金為水源,火降肺清,則津液化而水道通矣。)通大小腸。(凡利小便者必燥大便,本通能導諸濕熱從小便出,故兼通大便。)治胸中煩熱大渴、(中焦火。)淋瀝不通、(下焦火也,心與小腸相表裡,心移熱於小腸,並膀胱濕熱則淋秘。
)口燥舌乾、(舌為心苗。)喉痹咽痛、(上焦火。)遍身拘痛,(身熱足冷,伏熱傷血,血屬心,木通以通心竅,則經絡流行。)除水腫、(利小便。)耳聾、(腎火瀉則竅通。)失音,(清金。)催生、行經、下乳。(下行之效。)若君火為邪,宜用木通;相火為邪,宜用澤瀉,利水雖同,用各有別。
按木通性寒通利,凡精滑氣虛,內無濕熱,汗多者及妊娠均忌。
白話文:
【五十一、木通】
(木通的味道有辛、甘且略帶淡味,能作用在心包、心肺、大小腸以及膀胱等五個部位。懷孕期間的品質最佳,其質地輕盈而疏鬆,兩端都是通暢的。)
它能降低心臟的火氣,清除肺部的熱氣,(肺部是身體水份的主要來源,當心火下降,肺部清潔,那麼身體的水份就能正常運作,排泄系統也能順利運轉。)使大小腸道保持通暢。(一般來說,有利於小便的藥物往往會導致大便乾燥,但木通能引導身體的濕熱從小便排出,因此同時也能讓大便順暢。)
治療胸中感到煩躁熱鬧及極度口渴,(這是中焦火的症狀。)尿路不暢,(這是由下焦火引起的,心臟與小腸相互影響,當心臟的熱氣轉移到小腸,加上膀胱的濕熱,就會導致尿路阻塞。)
口乾舌燥,(舌頭是心臟的象徵。)咽喉疼痛,(這是上焦火的症狀。)全身痠痛,(當身體過熱,腳卻冰涼,這是潛藏的熱氣傷害到血液,血液歸屬於心臟,木通可以打開心臟的通道,讓經絡得以流動。)消除水腫,(通過促進小便的排泄。)改善耳鳴,(當腎臟的火氣被抑制,耳朵的通道就會暢通。)聲音嘶啞,(清理肺部。)幫助分娩、調節月經、增加乳汁分泌。(這都是木通向下疏通的效果。)
如果主火成為病原,應使用木通;如果輔火成為病原,應使用澤瀉,兩者都有利於水份的排泄,但使用時需區分情況。
木通性質偏寒且有通利的作用,對於精液流失、氣虛、體內無濕熱、多汗的人以及懷孕婦女都不適合使用。
2. 五十二、石菖蒲
(味苦辛氣溫,入心脾二經。石上生,一寸九節者佳。米泔浸,飯上蒸用,或炒用。忌鐵。)芳香利竅,辛溫達脾,可聰耳明目,開心長智。治風寒濕痹,止小便、(溫也。)咳逆、上氣,(辛也。)開胃寬中,療噤口毒痢,(同參苓白朮散研末,米飲下,胸次一開,自然思食,然後治痢。)避邪逐鬼,(端午掛門,葉似劍,根芳香。
)療惡瘡,散癰腫,(宜搗汁多服。)開耳聾,(作末炒熱,絹包塞耳。)發聲音,(通竅。)去頭風,止小便,(辛也。)安胎,並止產後下血。按菖蒲香燥,陰血不足者忌之。
白話文:
【五十二、石菖蒲】
(味道苦辛且性溫,能作用於心脾兩條經絡。生長在石上,以一寸長有九節的為最好。可用米湯浸泡,放在飯上蒸煮後使用,或者炒過後使用。需避免與鐵器接觸。)
它具有芳香醒腦的功效,辛溫可以刺激脾臟,能夠使耳朵聰敏,視力清晰,打開心扉,增長智慧。可以治療風寒濕引起的關節疼痛,控制小便頻繁(這是因為其性溫)。對咳嗽和呼吸困難有緩解作用(這是由於其辛性)。能開胃,增加食慾,治療閉口不食的中毒性腹瀉(可搭配人參、茯苓、白朮等草藥磨成粉,用米湯送服,胸部舒暢後,自然會想吃東西,再進一步治療腹瀉)。
能驅邪避鬼(端午節時掛在門上,因其葉子形狀像劍,根部芳香)。
可以治療惡性瘡瘍,散去腫塊(適宜搗碎後取汁服用)。能治療耳聾(磨成粉末後炒熱,用布包裹住塞進耳裡)。能使聲音恢復(因為其能通竅)。能去除頭痛,控制小便頻繁(這是因為其辛性)。能安胎,同時阻止產後大量出血。
根據記載,石菖蒲的香味有燥性,對於陰血不足的人要避免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