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國綱

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十六·本草(上)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六·本草(上) (15)

1. 四十五、香薷

(味辛氣溫,入肺、胃二經。)治夏熱乘涼飲冷,陽氣為陰寒所遏,以致頭痛發熱,煩躁口渴,吐瀉霍亂,(六脈浮緊,用此以發越陽氣,如冬月之用麻黃也。若中熱者忌之。詳暑證門。)皆治之。清小便,(治暑者,必利濕。)消濕腫,(小便清則腫消。)治口臭。(煎湯含漱。

)按香薷乃夏熱受寒解表之劑。若勞役受熱,大渴大寒,而元氣傷者,宜用清暑益氣湯之類,誤用香薷,是重虛其表,而濟之熱,其危也必矣。(味辛溫,宜涼服。)

白話文:

【四十五、香薷】

(香薷的味道辛辣且性溫,主要作用於肺部和胃部。)在夏天,當天氣炎熱時,如果貪涼飲冷,導致體內的陽氣被陰寒抑制,出現頭痛、發燒、煩躁、口渴、嘔吐、腹瀉或霍亂等症狀,(脈搏呈現出浮緊的特徵,使用香薷可以促進體內陽氣的發散,就像冬天用麻黃的效果一樣。但如果體內有熱毒的人應該避免使用。詳細說明請參考暑證相關資料。)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香薷來治療。它還能清潔小便,(治療暑熱的關鍵在於排濕。)消除因濕氣過重導致的水腫,(小便正常後,水腫自然會消退。)也能治療口臭。(可將香薷煎成湯,用來漱口。)

根據記載,香薷是夏季因受寒而感冒的治療藥物。但如果因勞累或天氣酷熱,大量出汗後又受到寒冷侵襲,導致元氣損傷的情況下,應選擇像清暑益氣湯這樣的藥物。錯誤地使用香薷,反而會讓體表的保護力更弱,並可能加劇體內的熱毒,這將帶來極大的危險。(香薷的味道辛辣溫和,但最好冷服。)

2. 四十六、荊芥

(味辛苦而溫,入肝經氣分,兼入血分。)發汗散風。逐瘀血,破結氣,(辛也。)清頭目,利咽喉,解肌清熱,(性浮味苦。)助脾消食。(氣香而溫,故入脾經。)治產後中風、強直昏迷,(研末酒服。)並吐血、衄血、腸風、崩中、血痢,(用穗炒黑。)散瘰癧、瘡腫、(破結清熱。

)痘後癰腫餘熱,療痘癢濕痹。(辛散而苦。)為瘡病、風病、血病聖藥。但風在皮裡膜外者宜之,非若防風之入人骨肉也。

白話文:

【四十六、荊芥】

(其味道辛苦且溫和,能作用於肝臟的氣分,同時也能影響到血分。)

能促進出汗,疏散風邪。驅除瘀血,破除結塊氣滯,(因為它有辛辣的特性。)能清潔頭部與眼睛,利於咽喉,具有解表清熱的作用,(其性質輕揚,味道略苦。)能幫助脾胃消化食物。(由於其香氣溫和,所以能進入脾臟經絡。)可用來治療產後中風、身體僵硬及昏迷的情況,(將其研磨成粉末,用酒送服。)同時也能處理吐血、鼻出血、腸道出血、月經失調、血性腹瀉等問題,(使用花穗炒至黑色後服用。)對淋巴結核、膿腫瘡癬等有良好的效果,(它能破除結塊,清熱解毒。)

對於出疹後的膿腫及殘留熱毒,以及治療疹癢、濕性風濕病都有療效。(因為它有辛散和微苦的特性。)是治療膿腫、風濕、血液疾病的良藥。但最適合用於風邪停留在皮膚和肌肉層面的情況,不像防風那樣能深入到骨髓。

3. 四十七、藁本

(味辛氣雄而溫,入足太陽經。)治本經頭痛連腦者,(宜藁本、防風,酒炒升麻。)脊強而厥,(屬太陽經督脈。)婦人陰腫作痛,(皆太陽經陰寒。)胃經風濕泄瀉,(辛溫能除風濕。)解酒齄粉刺。(和白芷作面脂。)按藁本氣雄味辛,若內熱頭痛,及春夏溫暑之病,不宜進也。

白話文:

【四十七、藁本】

(藁本的味道辛辣且性質溫熱,主要作用於足太陽膀胱經。)對於因足太陽膀胱經問題導致的頭痛,且疼痛感連至腦部的情況,(應使用藁本、防風,並與酒炒過的升麻一起使用。)若有脊椎僵硬且手腳冰冷的症狀,(這通常與太陽經和督脈有關。)婦女若出現私密部位腫脹疼痛的問題,(這通常是因為太陽經引起的陰部寒冷所致。)對於胃經風濕導致的腹瀉,(藁本的辛辣溫熱特性可以幫助去除風濕。)藁本還可以幫助解決酒糟皮膚和粉刺的問題。(可將藁本與白芷一同製成護膚膏使用。)然而,藁本的氣味濃烈且味道辛辣,如果頭痛是由體內火熱引起,或是春夏季節的溫熱疾病,就不適合使用藁本了。

4. 四十八、懷牛膝

(味苦酸平,入腎、肝二經。酒蒸用能補,生用散血。)強筋骨,利腰膝,解拘攣,(肝為血海而主筋,腎主骨,肝腎得補,諸疾咸安。)理下焦骨痛足痿、(血行痛止。)陰痿、(筋衰。)失溺。(腎虛。)生用破癥結,(血行則結散。)治淋痛尿血、(化膀胱蓄熱。)經閉難產,(下行之效,誤用墜胎。

)出竹木刺,(搗爛敷之,縱口合自出。)療喉痹齒痛。(引火下行。)同麝搗納陰中,下胎甚速。按牛膝性下行,上焦藥中勿入。且性滑,若夢遺失精,氣虛下陷血崩,因而腿膝腫痛者禁用。

川牛膝,去腳膝風濕,非補劑可用。

白話文:

【四十八、懷牛膝】

(味道苦澀微酸,性質平和,主要影響腎與肝兩個臟腑。經過酒蒸製後使用,能起到補益作用;未經加工生用,則有助於散瘀活血。)

它能強健筋骨,舒緩腰膝疼痛,解除肌肉緊張拘攣。肝臟主管血液循環,又主導筋絡健康,腎臟則主掌骨骼,一旦肝腎得到滋補,多種疾病都能得以緩解。它能治療下腹部骨痛和腿部無力(通過促進血液流通,減輕疼痛),以及男性生殖器萎縮(因筋絡衰退所致),以及尿失禁(常因腎虛引起)。生用能打破症瘕結塊(當血液流動順暢,結塊便自然散開),用來治療尿道疼痛和尿血(可以化解膀胱內的熱毒),以及月經閉塞或生產困難(有向下引導的效果,不慎使用可能導致流產)。

懷牛膝還能幫助拔除扎入皮膚的竹木碎片(將其研磨成糊狀敷在傷處,即使傷口已經癒合,碎片也能自行排出),並能治療咽喉腫痛和牙齒疼痛(有助於將體內的熱毒向下引導)。如果與麝香一同研磨,然後置入女性私處,可以快速引發流產。然而,懷牛膝性質偏向下行,所以不適合用於需向上引導藥性的上半身病症。而且,懷牛膝性質滑利,對於那些容易夢遺、精液流失,或是因氣血不足導致下部出血、膝腿腫痛的人,應該避免使用。

川牛膝,則專門用於去除腿部和膝蓋的風濕問題,即便不是補藥,也能發揮效果。

5. 四十九、車前子

(味甘寒,入肝小腸二經。酒拌蒸,曝用。)利小便,除淋瀝澀痛,(滲膀胱濕熱也。)散目赤障翳,(能除肝熱。)止暑濕泄痢。(濕去瀉止。)強陰益精,有子,明目。(腎有二竅,車前子能利膀胱濕熱之水竅,而不入命門真陽之精竅,精足則目明。)人久服補腎固精藥,服此交合即有子。

但性滑下行,(誤用下胎。)若陽氣下陷,腎氣虛脫者勿用。根葉甘寒,涼血除熱,治血衄、尿血、熱痢、下血,通淋。(搗汁飲之,兼除小蟲。)

白話文:

【四十九、車前子】

(味道甘甜且性質偏寒,主要作用於肝臟與小腸。使用時應先以酒拌後蒸煮,再曬乾使用。)

可促進小便排泄,消除小便不通或排尿疼痛的問題,(主要是去除膀胱中的濕熱。)能消散眼睛紅腫及視力障礙,(因為它能清除肝臟的熱度。)並能止住因暑熱與濕氣引發的腹瀉。(濕氣消失,腹瀉自然停止。)

它還能增強男性生殖系統,提升精子質量,有助於生育,並對改善視力有幫助。(腎臟有兩個功能區,車前子可以去除膀胱中的濕熱,卻不會影響到控制生命活力的精竅,精氣充足,視力自然會變好。)長期服用補腎固精藥物的人,服用車前子在性行為後容易受孕。

然而,它的性質滑順且向下,(誤用可能會導致流產。)如果身體出現陽氣下陷,或是腎氣虛弱的情況,就不適合使用。車前草的根與葉子同樣甘甜偏寒,可以清涼血液,去除體內熱度,用於治療鼻出血、尿血、熱性腹瀉以及下消化道出血,並有利於尿路通暢。(將其搗碎取汁飲用,同時也能去除體內的小蟲。)

6. 五十、澤瀉

(味甘鹹,入腎、膀胱二經。利水宜生用。入滋陰藥,鹽水炒用。建產者佳。)去腎經伏火,瀉膀胱濕熱。止消渴、(渴因小水短黃,濕熱去則清長而渴止。)瀉痢、腫脹、尿血、淋痛,(濕熱之害。)行痰飲,除嘔吐,(濕也。)收陰汗。(腎濕。)按澤瀉性降善瀉,多服昏目。

(瀉腎。)若腎虛精滑,目不明及無濕者禁用。至於地黃丸中用之,以瀉腎中濕熱,則補藥得力,庶無偏勝之害,但分量宜輕,不得如古方之用二、三兩也。

白話文:

【澤瀉】

(澤瀉的口感甘鹹,主要影響腎臟和膀胱這兩個部位。如果要利尿,最好生用。如果是要滋養陰液,應使用鹽水炒過後再用。產自福建的品質較好。)

能去除腎臟中的潛藏火氣,排除膀胱的濕熱。可以治療口渴(這種口渴是由於小便短少且色黃,當濕熱消除,小便會變得清澈且量多,口渴自然消失。)、腹瀉、水腫、尿血、排尿疼痛(這些都是濕熱造成的問題。)、幫助排出痰液,緩解嘔吐(這是濕氣所導致的症狀。),以及減少因腎臟濕氣而引起的不自主出汗。

澤瀉的特性是向下走,具有強烈的瀉下效果,過量服用可能會導致視力模糊。

(有瀉腎的效果。)若腎功能不足、精氣流失、視力不佳或是身體沒有濕氣的人,應避免使用。在六味地黃丸中使用澤瀉,目的是排除腎臟中的濕熱,這樣補藥的功效才能發揮,也不會產生單一藥效過強的副作用,但是使用量應輕,不能像古方那樣大量使用二、三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