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二十·痘科 (5)
卷二十·痘科 (5)
1. 痘科
人參,麥冬(酒炒,一錢二分),花粉(酒蒸),生耆(各一錢),前胡,牛蒡子(炒。各五分),生甘草,炙甘草,紅花(酒洗),桔梗(各三分),白芍(酒炒),白芍(生用),生地(各四分),當歸(一錢),大川芎,山楂肉(各五分),生薑(一片),龍眼肉(三枚)
溫服。遇此症,此藥頻服。
此症原因氣血不能勝毒氣而然。若見其多熱之候,率用犀角地黃湯之類涼血清火,愈損氣血,決無生理。
吐瀉(各有二端),兼大便秘塞、身涼出汗
梔蓮二陳湯,治吐酸苦而有聲,吐後反快者,此毒火上騰也。
黃連(薑汁炒),梔子(薑汁炮。各五分),茯苓,半夏(姜水炒。各五分),陳皮,甘草(炙。各三分),生薑(四分),
同煎,緩服。吐止即勿服。
參砂和胃散(方見上),治吐有物無聲,不酸不苦,吐訖困倦,不思飲食,此胃氣虛也。宜用溫補,以痘色淡白而不紅者。
加味四苓散,治痘色紅紫,大便熱泄而燥黃,小便赤澀,此毒氣奔越也。
豬苓,木通(各八分),澤瀉,赤苓(各七分),黃連,黃芩(炒),車前子(去殼略炒),牛蒡子(各五分),燈心(八分),
同煎,食前服。
參朮散,治痘色淡白,脾胃虛寒,大便泄,而青白滑利不止者。
白朮(一兩),人參(少者,用山藥炒黃五錢代之),茯苓,砂仁(炒),甘草(去炙),薏苡仁(炒),白蓮子(去心炒),神麯(炒),山楂肉(各五錢),肉豆蔻(麵包煨,捶去油),訶子(煨,取肉),廣陳皮(各四錢),南木香(三錢),
共研末,每用二錢,米湯調服。兒有不肯服者,入稀粥內和服亦可。
七味豆蔻丸,治痘虛泄不止,服參朮散,併兼服此丸為妙。
白豆蔻(去殼,微炒),訶子(煨。取肉),砂仁,南木香,白龍骨(煅。各五錢),赤石脂(煅,七錢),枯白礬(四錢),
共研細末,麵糊為丸,綠豆大,每用米湯下三十丸。兒有不肯服者,將丸研碎,入粥內服之亦可。
加減清毒活血湯,治痘起脹灌膿時,或六七日不大便而塞悶作亂者,此毒盛而秘也。
紫草,當歸(各二錢),前胡,牛蒡子(各六分),生地,白芍,連翹,桔梗(各五分),黃芩,黃連(各酒炒,七分),甘草(四分),山楂肉(八分),懷牛膝(二錢),
煎就,入生蜜半酒杯服之。如不通,加酒炒大黃三錢微利之。如仍不通,用豬膽汁灌入穀道中,即通。終不可用芒硝、生大黃大下之,恐下後生變也。
歸耆湯,治身涼自汗,屬氣虛也。
當歸身(五錢),黃耆(蜜炒,三錢),棗仁(炒研,二錢),
水煎服。
甘桔化毒湯,治痘灌膿之時,喉腫生瘡。
甘草,桔梗,射干,黃連(酒炒),牛蒡子(炒。各錢半),
白話文:
痘瘡治療
基本方劑:
人參、麥冬(用酒炒過,一錢二分)、花粉(用酒蒸過)、生黃耆(各一錢)、前胡、牛蒡子(炒過,各五分)、生甘草、炙甘草、紅花(用酒洗過)、桔梗(各三分)、白芍(用酒炒過)、白芍(生用)、生地(各四分)、當歸(一錢)、川芎、山楂肉(各五分)、生薑(一片)、龍眼肉(三枚)。
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溫服。若遇到痘瘡,就頻繁服用此藥。
痘瘡的原因是氣血虛弱無法抵抗毒氣。如果看到發熱明顯的症狀,就使用犀角地黃湯這類的涼血清火藥,反而會更損耗氣血,絕對不利於康復。
吐瀉(各有兩種情況)、兼大便秘結、身體發冷出汗的處理:
梔子黃連二陳湯:治療吐出酸苦的液體,並伴有聲響,吐後反而感覺舒適,這是毒火向上竄引起的。
黃連(用薑汁炒過)、梔子(用薑汁炮製過,各五分)、茯苓、半夏(用薑水炒過,各五分)、陳皮、炙甘草(各三分)、生薑(四分)。
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,慢慢服用。吐止後就停止服用。
參砂和胃散(配方見上方):治療吐出食物但沒有聲音,不酸也不苦,吐後感到疲憊困倦,沒有食慾,這是胃氣虛弱引起的。應該使用溫補的藥物,這種情況的痘瘡顏色會是淡白色而不是紅色的。
加味四苓散:治療痘瘡顏色紅紫,大便發熱且腹瀉,小便赤黃澀痛,這是毒氣奔散引起的。
豬苓、木通(各八分)、澤瀉、赤茯苓(各七分)、黃連、黃芩(炒過)、車前子(去掉外殼略炒)、牛蒡子(各五分)、燈心草(八分)。
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,在飯前服用。
參朮散:治療痘瘡顏色淡白,脾胃虛寒,大便稀溏,顏色青白,且腹瀉不止。
白朮(一兩)、人參(如果量少,可以用炒黃的山藥五錢代替)、茯苓、砂仁(炒過)、甘草(去除炙的部分)、薏苡仁(炒過)、白蓮子(去除蓮心炒過)、神麯(炒過)、山楂肉(各五錢)、肉豆蔻(用麵包包裹煨過,搗碎去除油脂)、訶子(煨過,取肉)、廣陳皮(各四錢)、南木香(三錢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用二錢,用米湯調服。如果兒童不肯服用,可以加入稀粥中一起服用。
七味豆蔻丸:治療痘瘡虛弱引起的腹瀉不止,服用參朮散的同時配合服用此藥丸效果更好。
白豆蔻(去除外殼,稍微炒過)、訶子(煨過,取肉)、砂仁、南木香、白龍骨(煅燒過,各五錢)、赤石脂(煅燒過,七錢)、枯白礬(四錢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麵糊製成藥丸,像綠豆大小,每次用米湯送服三十丸。如果兒童不肯服用,將藥丸研碎,加入粥中一起服用也可以。
加減清毒活血湯:治療痘瘡開始腫脹化膿時,或者六七天沒有大便,感到胸悶煩躁,這是毒氣太盛而導致的便秘。
紫草、當歸(各二錢)、前胡、牛蒡子(各六分)、生地、白芍、連翹、桔梗(各五分)、黃芩、黃連(都用酒炒過,各七分)、甘草(四分)、山楂肉(八分)、懷牛膝(二錢)。
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好後,加入半杯生蜂蜜服用。如果還不通便,加入用酒炒過的大黃三錢,使大便稍微通暢。如果仍然不通便,用豬膽汁灌入肛門,即可通便。絕對不能使用芒硝、生大黃等峻下藥,以免造成其他變故。
歸耆湯:治療身體發冷,自然出汗,這是氣虛引起的。
當歸身(五錢)、黃耆(用蜂蜜炒過,三錢)、棗仁(炒過研磨,二錢)。
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。
甘桔化毒湯:治療痘瘡化膿時,喉嚨腫痛生瘡。
甘草、桔梗、射干、黃連(用酒炒過)、牛蒡子(炒過,各一錢五分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