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國綱

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十七·本草(中) (19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七·本草(中) (19)

1. 二九三、赤小豆

(味甘酸平,入心、小腸二經。)色赤屬火,心之藥也。其性下行,入陰分,通小腸。治有形之病,消瘕散腫。凡一切癰疽瘡瘍,雖潰爛幾絕,為末敷之立效。(性極黏,入苧根末則易揭。)治瀉痢、腳氣,(用袋盛,朝夕踏之。)行水消腫,(同鯉魚煮汁服。)通乳下胎,(性下降。)止渴清熱。(小便清也。)按滲津液,久服令人枯瘦,以其行降太過也。

白話文:

(味道甘酸,性質平和,主要影響心臟與小腸兩部位。)因為它的顏色是紅色,屬火性,所以對心臟有益。它的特性是向下行,進入身體的陰分,有助於小腸的運作。能治療有形的疾病,如消除瘤塊和腫脹。對於所有類型的膿瘡,即使已經潰爛到幾乎無可救藥,只要磨成粉末敷在患處就能立即見效。(但其粘性極強,若混合薴麻根的粉末使用,則較容易撕下。)它也能治療腹瀉、腳氣,(可以將它裝在袋子裡,早晚踩踏。)利尿消腫,(可以和鯉魚一起煮汁服用。)幫助產婦分泌乳汁,甚至能幫助墮胎,(因為其性質會向下流動。)同時也能止渴並清除體內熱氣。(使小便清澈。)然而,如果長時間服用,可能會讓人變得枯瘦,因為其性質過於下行和排泄。

2. 二九四、綠豆

(味甘寒,入肝、胃二經。)通行十二經,性屬水,通肝經為重,而解毒之功過於赤豆。(一切草木金石牛馬砒霜毒皆治之。)清火、清痰、煩熱、消渴、吐逆、(屬胃火者。)上下血熱妄行、濕熱泄痢、腫脹、利水。(其涼在皮,宜連皮用。以上皆甘寒清熱之功。)療癰腫痘爛、(用粉撲之。

)湯火傷、撲跌傷。(綠豆粉炒紫色,井水調,厚敷紙貼,杉木扎定,其效如神。)用囊作枕,明耳目,治頭痛頭風。按胃寒者不宜食。

白話文:

(綠豆的味道是甘甜且性質偏寒,主要影響肝臟和胃兩個部位。) 綠豆能流通全身的十二條經脈,它的性質屬於水性,特別對肝經有很好的疏通作用,並且它解毒的效果比紅豆更強。(包括各種植物、礦物、動物甚至是砒霜等毒性都能處理。) 它能清除體內的火氣、清理痰液、緩解煩躁熱症、消除口渴感、改善嘔吐現象,(尤其是由胃火引起的。) 對上下身因血熱引起的出血、濕熱引起的腹瀉、痢疾、水腫和利尿都有幫助。(綠豆的涼性主要在豆皮,所以使用時最好連同豆皮一起使用。以上提到的都是綠豆甘甜偏寒、清熱解毒的功效。) 也能治療膿包、痘痘、潰爛,(可以將綠豆粉塗抹在患處。)

對於燙傷、火傷或是跌打損傷,(可以將綠豆粉炒至呈紫色,再用井水調和,厚厚地敷在傷口上,再貼上紙片,用杉木固定,效果非常神奇。) 把綠豆裝在袋子裡當做枕頭使用,可以讓耳朵和眼睛更靈敏,並能治療頭痛和頭風。然而,如果胃部容易感到寒冷的人就不適合食用綠豆。

3. 二九五、白扁豆

(味甘氣溫,入脾、胃二經。生用清暑養胃,炒用健脾止瀉。)通利三焦,升清除濁。專治中宮之病,調胃暖脾,消暑除濕。(土強濕去,正氣自旺。)治霍亂、吐瀉、痢疾、(濕熱。)帶下、(脾濕。)血崩。(脾不統血,同紫花焙乾為末,米飲調服三錢,其血頓止。)子圓白者入藥,去皮用,多食壅氣。

白話文:

【對於白扁豆的介紹】

(味道甘甜性質溫和,主要影響脾胃兩部位。生吃能清解暑氣,保護胃部;炒熟後則有健脾止瀉的作用。)

它能暢通全身的運行系統,提升身體的清潔度,排除體內的濁氣。專門針對脾胃疾病,調節胃部功能,溫暖脾臟,消除暑氣,去除濕氣。(當脾臟功能強大,濕氣就會被驅除,身體的正常狀態自然會恢復。)

白扁豆可以治療霍亂、嘔吐、腹瀉、痢疾(由濕熱引發的),以及帶下症(由於脾臟濕氣過重造成)、血崩(脾臟無法控制血液,可與紫花一起烘焙乾燥後研磨成粉末,每次用米湯調服三錢,即可立即止血)。選擇種子圓潤、色澤純白的白扁豆入藥,使用前應去皮,但過量食用可能會導致氣滯。

以上是白扁豆在傳統中醫學中的應用說明。

4. 二九六、淡豆豉

(味甘苦寒,入肺、脾二經。)苦瀉肺,寒勝熱。豆性平,既經蒸罯,(音庵,入聲。)故能升能散。治傷寒寒熱頭痛,發汗解肌,(蔥引。)嘔逆、煩悶,(宜吐。同梔子能吐虛煩。)祛風,(酒煎。)療痢,(同薤服。)止血,(佐蒜。)又能收汗。(炒熟煎服。)去瘴氣,安胎孕。

但傷寒直中三陰,與傳於陰經者勿用。熱結胸煩悶,宜下不宜汗者忌之。造法:於六月間,用黑豆,水浸一宿,蒸熟,攤勻,蒿覆,候上黃衣,取曬,水拌乾溼得中,安甕中,築緊,桑葉厚蓋,泥固七日,取曬,又水拌入翁,如此者七次,再蒸曬乾,壇取用。

白話文:

【二九六、淡豆豉】

(其味道甘苦且性寒,主要作用於肺、脾兩臟。)苦味可以清泄肺熱,寒性則能抑制熱邪。豆子本來性質平和,經過蒸煮後,因而具有上升與散發的作用。用於治療感冒引起的寒熱交替及頭痛,能發汗解表,(與蔥同用可增強效果。)對於反胃嘔吐和心情煩悶有緩解作用,(在適應症狀下,與梔子合用能緩解虛火煩躁。)驅風散寒,(與酒同煎。)治療腹瀉,(與薤白同服。)止血,(輔以大蒜。)同時還能控制汗液分泌。(炒熟後煎服。)能去除瘴癘之氣,安胎穩孕。

然而,對於直接受到三陰經影響的感冒,或是病邪已傳至陰經的情況,不宜使用。對於胸中熱結,伴有煩悶感,適合使用下法而不宜發汗的情況,應避免使用。製作方法:在六月期間,選用黑豆,用水浸泡一夜,蒸熟後均勻攤開,用蒿草覆蓋,等待豆子表面長出黃色菌絲,然後取出晾曬,再用水拌勻,保持適中的濕度,放入陶罐中,壓實,用桑葉厚厚蓋住,再用泥土密封七天,取出曬乾,再次用水拌勻放入罐中,這樣重複七次,再經過蒸煮和曬乾,最後存放在壇中備用。

5. 二九七、刀豆

(味甘,氣平。)溫中止呃,(煅存性服。)勝於柿蒂。

白話文:

「刀豆的味道是甘甜的,其性質平和。它能溫暖身體中間部位並且停止打嗝,如果把它煅燒後研磨成粉服用,效果會比柿子的蒂部還要好。」

6. 二九八、芝麻

(一名巨勝子。味甘氣平,入肝、脾、腎三經。)不寒不熱,益脾胃,補肝、腎之佳品也。潤五臟,益氣力,填骨髓,堅筋骨,明耳目,(肝腎足也。)利二便,(性潤。)逐風濕,(入肝益血,血活風散。)澤肌膚,(血足。)治頭瘡。(小兒頭瘡,生嚼敷之。)久服輕身延年,但令人腸滑,須以白朮佐之。

麻油,滑胎。(血枯難下者,用麻油五錢,蜂蜜一兩,煎數十沸服之。)磨瘡腫,生禿髮,熬膏用之。(涼血解毒。)皮肉俱黑者良,栗色者(名鱉蝨胡麻。)更佳。九蒸九曬用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談的是芝麻及其製品的健康效益。芝麻,又稱巨勝子,味道甘甜,性質平和,能影響肝、脾、腎三個主要臟腑。它既不寒也不熱,是補脾胃、強肝腎的好食物。能滋潤內臟,增強體力,補充骨髓,使筋骨強壯,耳朵和眼睛更靈敏,因為它能補充肝腎的能量。能促進排泄,因為它的性質滑潤。能驅除風濕,因為它進入肝臟,促進血液循環,從而使風濕散去。能使皮膚光澤,因為血液充足。能治療頭部的瘡傷,對於兒童的頭瘡,可以將芝麻嚼碎後直接敷在傷口上。長期服用芝麻可使人身體輕盈,延長壽命,但可能讓人腸胃滑瀉,需要配合白朮一起食用以平衡。

芝麻油有滑胎的作用,對於因血液乾涸而難產的情況,可以用五錢的芝麻油和一兩的蜂蜜煮沸數十次後服用。芝麻油也能用於治療瘡腫,刺激頭髮生長,以及熬製藥膏。選擇外皮和肉質都是黑色的芝麻品質較好,而呈栗色的芝麻(被稱為鱉蝨胡麻)品質更佳。芝麻最好經過九次蒸煮和九次日曬後再使用。

7. 二九九、火麻仁

(味甘平,入脾、胃二經。)益血補陰,補脾潤燥。治大腸風熱、結澀便難。催生,(逆橫易順。)下乳,利水,破積血,(皆性滑下行之效。)並療汗多便燥。(汗多則津枯。)多食損血、滑精、痿陽,婦人髮帶疾,以其走而不守也。即作布之麻之子也,極難去殼,帛包置沸湯內,待冷,懸井中一夜,曬乾,新瓦上挪去殼,搗用。畏茯苓、白薇、牡蠣。

白話文:

【二九九、火麻仁】

(口感甘甜性質平和,主要作用於脾臟與胃部。)能增進血液健康、滋補體內陰氣,對脾臟有滋補作用,並且能潤澤身體,防止乾燥。適用於治療因大腸風熱導致的排便困難。有助產作用,(能使胎位不正的情況得到改善,順利分娩。)可促進母乳分泌,有利尿效果,能破除體內瘀血,(這些都歸功於其具有滑利下行的作用。)同時也能治療因大量出汗導致的大便乾燥。(大量出汗會導致體內津液枯竭。)然而過量食用會造成血氣損耗、精氣流失、陽痿,女性可能會因此出現腰帶部位的疾病,因為這種食材性質活躍,不易固守。它實際上就是製造布料用的麻的種子,非常難以去除外殼,處理時需先用布包裹,然後放入沸水中,待水溫降下後,再懸掛在井中一晚,次日曬乾,放在新瓦片上搓揉去掉外殼,最後搗碎使用。此物忌與茯苓、白薇、牡蠣一同食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