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國綱

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十七·本草(中) (20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七·本草(中) (20)

1. 果部

2. 三○○、陳皮

(味苦辛溫,入肺、脾二經。)辛散苦泄,溫能通行。統治百部,由於理氣燥濕之功。(氣順濕除,百病不生。)調中快膈,導滯消痰,(同枳殼用,利其氣而痰自下。)利水破癥,(氣行。)止嗽(利肺。)除嘔,霍亂泄瀉。(脾濕氣逆。)凡補瀉升降等藥,俱能佐助成功。多服損元氣。留白補中,去白消痰。(白反生痰。)

核,治疝氣。(酒調末五錢服。)

葉,散乳癰。(二者皆行肝氣,消腫散毒,腰背冷痛,橘核炒,酒服良。)

廣產陳久者良。去白,名橘紅,除寒發表。(皮能及皮。)治痰咳,童便浸炒;治痰積,薑汁炒;治下焦,鹽水炒。核炒,去皮用。

白話文:

【陳皮】

(其味道為苦辛且溫和,主要作用於肺與脾兩大臟器。)因含苦辛成分,故具有散發與泄熱的效果,溫性使其能促進全身循環。

它能全面調節身體各部位功能,這主要歸功於其理氣與除濕的作用。(當氣血順暢,濕氣去除,身體自然少病痛。)能調節中焦,使胸膈舒暢,幫助消化,消除痰液,(若與枳殼一起使用,能促進氣血流通,痰液自然排出。)促進水分代謝,化解症瘕,(有助於氣血運行。)止住咳嗽(對肺有好處。)治療嘔吐,以及霍亂引起的腹瀉。(主要因為脾臟濕氣過重,氣血逆流。)對於各種補益、泄瀉、升陽、降火等藥物,陳皮都能輔助其功效。然而,過量服用會損耗元氣。保留內側白色部分可補中益氣,去掉則有利於消痰。(白色部分反而可能生痰。)

其果核,可用於治療疝氣。(用酒調五錢粉末服用。)

其葉子,可散解乳房炎症。(兩者皆能疏肝理氣,消腫解毒,對於腰背冷痛,將橘核炒熟後以酒送服效果更佳。)

廣東產的陳年陳皮品質較佳。去掉內側白色部分,名為橘紅,能驅寒並表達情感。(皮質能達到皮膚。)治療痰咳,可用童便浸泡後炒制;治療痰積,可用薑汁炒制;治療下焦,可用鹽水炒制。其果核炒熟後,去皮使用。

3. 三○一、青皮

(味苦辛微酸,入肝、膽二經。)苦泄辛散,性復克削,破堅癖結積。治左脅肝經積氣脹痛,(柴胡疏上焦肝氣,青皮平下焦肝氣。同枳殼、肉桂、川芎用。)瀉肺(瀉肺即瀉氣。)破滯,除痰消痞,(辛散。)下飲食,截瘧疾。(入肝散邪,入脾除痰,瘧家必用。)然性峻削,大損元氣,即肝為東方生氣,豈可輕伐,用者慎之!

白話文:

(青皮的味道苦、辛且微酸,主要影響肝臟與膽兩部位。)

它具有苦能疏通,辛能散開的特性,性質上帶有強烈的削減作用,能夠破除身體內堅硬的病結和積累。

適用於治療左側脅部因肝臟區域氣滯所引起的脹痛,(柴胡可以疏解上焦的肝氣,青皮則能平衡下焦的肝氣。通常會搭配枳殼、肉桂、川芎一起使用。)

能清肺(清肺即是清氣。),破除阻滯,消除痰液,緩解脹滿,幫助消化,抑制瘧疾。(進入肝臟可以散去邪氣,進入脾臟可以清除痰液,是治療瘧疾必備的藥物。)

然而,它的性質非常強烈,大量使用會嚴重損耗體內的元氣,即便肝臟是人體東方的生氣之源,也不可隨意的剝奪其功能,使用時需謹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