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羅氏會約醫鏡》~ 卷十七·本草(中) (28)
卷十七·本草(中) (28)
1. 三三六、萊菔
(即蘿蔔。味辛甘,入脾、肺經。)辛甘屬土。生者升氣,止消渴,制面毒,化豆腐積,治肺熱咳嗽、下痢,止偏頭風痛。(搗萊菔汁,仰臥注鼻。冬月以菜葉攤屋瓦上,任霜雪打壓,春收煎湯,治痢最效。)熟者降氣,寬中化痰,散瘀消食,利大小便,肥健人溫中補不足。但性下氣耗血,多食則鬚髮早白。(服地黃、何首烏者忌之,生薑能制是其毒。)
白話文:
這段文字談的是蘿蔔的特性與醫用價值。蘿蔔的味道辛甘,主要影響的是脾和肺的機能。
生吃的蘿蔔可以提升體內氣機,對口渴有抑制作用,能解面部的毒素,幫助消化豆腐所引起的消化不良,還能治療肺熱導致的咳嗽、下痢,以及緩解偏頭痛的不適。(可將蘿蔔搗碎成汁,仰躺後滴入鼻腔。冬天時,將蘿蔔葉鋪在屋頂瓦片上,讓它自然承受霜雪的侵襲,等到春天再收來熬湯,對於治療下痢有很好的效果。)
煮熟的蘿蔔則有助於降低體內氣機,可以舒緩胸悶,化解痰液,散去瘀血,促進消化,並有利於大小便的排泄,對身體瘦弱的人有增強體力的效果,同時能溫暖身體,補充體力不足的部分。然而,蘿蔔也有其副作用,因為它的性質會降低體內氣機,過量食用可能會導致血氣耗損,甚至加速頭髮變白的速度。(若正在服用地黃或何首烏的人應避免食用,而生薑則能抑制蘿蔔可能產生的毒性。)
2. 三三七、萊菔子
(味辛甘,入肺、脾二經。)辛入肺,甘走脾,長於利氣。生能升,研末調服,善吐風痰,散風寒,寬胸膈。炒熟能降,定痰喘、咳嗽,調下痢、後重,止內痛,(皆利氣之功。)消宿食,解腫毒。(研醋調服。)其性辛甚,治痰猛烈,虛弱人勿多用。
白話文:
(萊菔子的味道是辛辣帶甜的,能夠進入肺部和脾臟的生理系統。)它的辣味對肺部有影響,甜味則對脾臟起作用,最擅長的是幫助氣血流通。生的萊菔子能提升氣血,研磨成粉末後調和服用,能夠有效清除風痰,驅散風寒,使胸部和膈肌區域感到舒暢。炒熟的萊菔子則能下降氣機,穩定痰喘和咳嗽症狀,調理下痢及排便困難,緩解內部疼痛,(這些效果都是因為它能幫助氣血流通。)它還能消除消化不良的食物,解除腫脹和毒素。(需研磨後與醋調和服用。)它的辣味非常強烈,治療痰疾的效果強大,體質虛弱的人不宜過量使用。
3. 三三八、白芥子
(味辛溫,入肺經。)溫中開胃,利氣疏痰。(痰在脅下及皮裡膜外者,非此不能行。)治胸脅冷滯脹痛、喘急、咳嗽、(肺病。)反胃,(酒調服。)發汗解肌,(辛溫利肺。)治癰腫痛。(痰行則腫消,氣行則痛止。醋調末,散癰腫。)按久嗽肺虛,陰虛火亢者禁用。煎湯不可過熟,熟則力減。莖葉動風,有瘡瘍便血者忌用。
芥菜子,豁痰利氣,主治略同,而功不及耳。
白話文:
【三三八、白芥子】
(其味道辛辣溫熱,能進入肺部經絡。)能溫暖身體中間部位並開胃,幫助通暢氣息和疏散痰液。(對於位於脅下以及皮膚與肌肉間的痰,若非此藥物無法有效處理。)可治療胸部脅部的寒冷滯留導致的脹痛、呼吸困難、咳嗽,(特別是肺部疾病。)反胃症狀,(可用酒調和服用。)能促進出汗和鬆弛肌肉,(因為其辛辣溫熱性質有助於肺部通暢。)能治療腫痛。(當痰液得以流動,腫脹就會消失;當氣息得以流動,疼痛就會停止。可用醋調和藥末來分散腫脹。)然而,對於長期咳嗽且肺部虛弱,或陰虛火旺的人應避免使用。煮湯時不可煮得太久,否則藥效會減弱。莖葉可能引起風濕,若有瘡瘍出血的人應避免使用。
芥菜子,能清除痰液和通暢氣息,主要功效與白芥子相似,但效果稍遜一籌。